中医普及吧 关注:7,022贴子:40,173

承古拓新 坚守精诚 潜心学术 司命医人

  • 2
    源由 经云∶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脾,土也。肝,木也。木本克土。今脾热为土气翻盛,逆往乘木,是木之虚,不能制土,故受脾之移热也。肝之神为魂,而藏于血。虚热则魂神不定,故惊也。凡血与气,内荣腑脏,外循经络,相随而行于身,周而复始。血性得寒则凝涩,热则流散,而气肺之所生也,肺开窍于鼻。热乘于血,则气亦热也,血气俱热,血随气发出于鼻,为鼻衄。(《病源论》) 诸气皆属于阳,诸血皆属于阴,阴盛则阳亏,阳盛则阴亏
  • 0
    别名 中医:中风,偏枯, 中医释名 出血性中风属“血瘀证”范畴。中医认为“凡出血必离经,离经之血则为血瘀”。血在血管内的“结”、“滞”和在血管外的出血,均称为血瘀证。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标实为血瘀。 中医病因 中风的病因学说很多,不外“外风”与“内风”两端。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金元时代,才提出以“内风”立论。认为中风的发病原因,内因是主要的或者是综合因
  • 96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颜面及胸背部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包,结节,或囊肿等皮损,伴有皮脂溢出为特征,易反复发作。 本病中医认为多由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面部而致;或脾气不足,运化失常, 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瘀痰,凝滞肌肤而成。其病位在肌肤,与肺,脾胃,肝有关。 痤疮的分型与治疗 1肺热型:
  • 0
    取中药路路通七个,放入暖水瓶中,加入三斤开水浸泡,每次当茶随量饮服,如果伴有肾阴虚者可同时服用六味地黄丸或胶囊,所泡药水喝完再取七个重新泡一
  • 1
    别名 中医:癫狂,不寐,失眠,中风,郁证, 西医: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官能症,急性脑血管病 中医释名 常因精神刺激,思虑郁怒,灼津成痰,痰火内
  • 3
    不少人认为,人们呼出的难闻气味是口腔疾病或早晨忘了刷牙所致。然而,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很多全身性疾病,如肝、肺、肾、胃有病也会引起口臭,如果经常出现要寻找病因。 腐败味——上呼吸道疾病 鼻窦炎、扁桃体炎和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疾病都会分泌大量含蛋白质的黏液,部分形成鼻涕,剩下的从鼻道流入口咽部。这些黏液部分黏附于舌根后部或口咽部,当蛋白质分解后,就会产生腐败味。 酸臭味——胃病 胃幽门部狭窄或梗阻时,食物在胃内
  • 1
    按口臭一证,有胃火旺极而致者 ,有阴盛而真精之气发泄者。 因胃火旺而致者,其人必烦躁恶 热,饮冷不休,或舌苔芒刺,干黄、 干黑、 亮,二便不利,
  • 3
    论曰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又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所受之本也。 治热毒发动,口
  • 4
    龟甲(千岁灵龟) 龟甲,味咸、甘,气平,有毒,阴中阳也。专补阴衰,善滋肾损,复足真元,漏下崩带并驱,症瘕 疟咸却,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者殊
  • 5
    肝经郁热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度,肝火内盛,以致发热。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内伤发热,为脏腑气血虚损或失
  • 5
    别名 肌张力障碍,畸形性肌张力障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 西医病名定义 肌张力障碍是唯一或主要以颈、躯干及四肢的近端肌肉缓慢、持续、强烈扭转样不自主运动为表现的一种锥体外系疾患。肌张力障碍的概念较混乱,症状及分类较复杂。通常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与症状性肌张力障碍二类;按种族分为犹太及非犹太族二类;根据遗传学特点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散发型三类;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局限型及
  • 0
    秋季食疗例 双豆百合猪排汤 成分 猪排1磅,绿豆30g,赤小豆30g,百合30g 制法 红绿豆先泡水,炖约半小时,再下百合与猪排,至猪排熟即可。可不加盐。 作用 滋阴润肺,泽肤养颜。 天冬黑豆粥 成分 天冬30g,黑豆30g,黑芝麻30g,糯米60g,冰糖少许 制法 成分洗净,泡水30~60分钟,或可用果汁机打碎,用浸泡之水一并熬煮。吃时视口味可添加冰糖或蜂蜜。 作用 滋阴润燥,滋肺补肾,固齿乌发,防止面色早枯。 蒸乌骨鸡蛋 成分 银杏(百果)10g,百合10g,
  • 0
    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提插,5
  • 11
    中医经典一句话,搞中医的一定要看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
  • 37
    方剂学 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材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4
    拔罐十要穴 1、足三里 功能: 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 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 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 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 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 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
  • 2
    1风药主升 因其质轻性升浮,故具主升之功。 1.1升发清气 《内经》云:“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胆者,少阳春升之气也,人一身之清气非此不能升。《
  • 20
    历史名人也是人,一样地有生老病死,生了病一样要求医问药。不过医案一类的专书,极少牵涉到名人,倒是一些名人生病以后,因服用某些中药单方而获效,
  • 5
    --医图,您的健康管家。 组成:苍术12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厚朴1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2片。 功能:燥湿化痰,运脾和中。
  • 0
    组成:生水蛭6~10克,生南星10克,地鳖虫10克,地龙10克,生黄芪20克,茜草根10克,川芎15克,三七10克,天麻10克,川牛膝10克,甘草6克。 功能:祛
  • 3
    处方来源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药物组成 苏木3至5钱,赤白芍3至5钱,草红花3至5钱,桃仁3至5钱,鬼箭羽5钱至1两,三棱3至5线,莪术3至5钱,木香1至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