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吧 关注:266,289贴子:18,076,543

这里是发布邮票知识、信息和收集邮票的平台,这里可以广交集邮爱好的朋友,分享集邮的心得和乐趣。

  • 189
    2013年2月在淘宝上碰到JS,后来退货前照的相。原以为只有猴,鸡,龙会有假,那知全部都有假。有高清3-5M的大图。猴,鸡因当时没有真品在,不能分辩,应该是胶版的,猴,鸡都没有荧光码,不能靠肉眼分辩,所以没有拍照片。想要高清图留下邮箱. 狗---保护袋那个是真的,假的直观看,印制模糊点(与真一起对比下),颜色较浅色。在紫光灯下对比假的荧光字较模糊,立体感不强。字体与真比也不一样。 牛---保护袋那个是真的,这个假的印刷的很
    scorer 1-13
  • 321
    9月28日晚在深圳世界之窗拉开一场名为“欢迎您到深圳来——深圳旅游明信片全球寄送”的活动,深圳文体旅游局准备在半年期间,寄出100万张明信片,以一座城的名义向世界发出邀约,故期后我一直联系看是否可以参与,作为一个深圳人我希望能出一份力,所以这次活动由老邮吧发起,因为既然是深圳的邀约肯定明信片必须从深圳发出。 老邮吧跟帖的吧友在11月23日当天还有周年庆的抽奖活动,奖品是20份精美邮票,活动历时5天,每天会抽出一名大
  • 119
    小晒怡情,大晒伤票,曝晒灰飞烟灭。。。 本帖持续更新,每次晒一点,细水长流。。。updating 这里大都是一些再熟悉不过的屌丝级信销票,但收集的过程
  • 96
    一楼度娘,文章很长很长,请尽量不要插楼
  • 54
    相信吧里用菲勒等定位册的朋友应该也有不少吧,虽然菲勒号称是双保护,但为了保护邮票,有的吧友也会像本人一样,先套上护邮袋,再放入定位册的相应
  • 64
    吉林四季分明,夏似绿海茫茫,冬如广寒仙境。 东部长白山博大雄浑,既是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的故乡,又是我国朝鲜族、满族文化发祥地之一;中部是“粮豆之乡”松辽平原,长春的“八大部”与“满洲皇宫”记载了屈辱的历史,“电影城”、“汽车城”美誉见证了城市文明的崛起,净月潭风景区拥有亚洲第一人造林海和理想的滑雪训练基地;西部是广阔的草原与湿地,骏马驰骋,苇荡鹤舞,高句丽遗址和渤海国古城娓娓诉说着遥远的文明
  • 114
    文票公开发行的共19套票(不算撤销的),日前我已经介绍了一部分。因帖子较长,因此打算分成两个部分介绍,前贴介绍到文5,此贴将从文6开始,直到文19。 前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593765242?pn=4,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102
    文7的筋票一直在变,我记得我刚集邮的时候,长征还是信销筋票,东方40~60的时候,长征要80-·00 08年,总筋还是大雨,一枚上品(非全品)要2000元左右。某庄家赵涌一口气推出八百多枚,一枚一千。一口价。很快,大雨就被砸到了700 在大雨一泻千里的同时,东方很快就达到了4000。伴随着10 11的大潮,东方奔着一万就去了
  • 137
    本人生于70年代,未曾受过“文革”的洗礼,对于“文票”的认知不深,在此引用一些名家的观点并加上自己对“文票”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抛砖引玉吧,请有兴趣的吧友进来一同讨论,以增进彼此的邮识。
  • 36
    江苏是中国古代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集南北之精华,扬东南之秀气,拥江海之广阔。纤巧清秀与粗犷雄浑交汇融合,可谓是“吴韵汉风,各擅所长”。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泰伯南迁,吴越图霸,还是楚汉相争,十朝兴废,都给江苏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存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物质与非物质彼此关联。 1:昆曲 延续六百多年的昆曲,不仅是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也是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 2:宜兴紫砂壶 质地
  • 11
    军用邮票也是很多人喜欢收藏的一个类别,一些初入门的朋友,可能会被新中国军邮中的红、黄、蓝、紫的颜色名称搞晕了头,不同颜色的军邮,到底有什么区别?它们目前价值几何?存世量有多少?收藏的价值有多大?下面将为你逐一解答! 蓝军邮、黄军邮、紫军邮 1953年2月,为了优待军人寄信,邮电部准备发行一套“军人贴用”邮票,邮票共3枚,面值均为旧人民币800元,图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徽,军徽下面印有“军人贴用、中国人
  • 48
    一楼度娘,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 30
    时间回到20年前,还是对集邮痴迷的懵懂少年,出于对河北题材的T164承德避暑山庄的喜爱,冒着试试看的想法给该邮票的设计者工艺美术大师肖玉田先生写去
  • 220
    猴票,又称庚申猴、金猴,是中国邮票总公司于1980年2月15日(农历已末年腊月三十)发行的一枚生肖邮票,也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全套一枚,
  • 31
    最近全运会比较火热,我们今天不关注那些体育明星,在这里细说一些关于那些全运会邮票的故事,票友们可能都多多少少关注过,这里我们从某权威网站找到
  • 52
    首先说明: 自从上次发邮票保存详解后,http://tieba.baidu.com/p/1981893841?pn=1,帖子被转发无数,本人也看到一些,有些转发的朋友对提问的邮友做出一些错误的解答。本人还是希望做为一个邮友,不懂不要装懂,给别人错误的解答。本贴有需要询问问题的,本人将尽可能做出解答,也请大家仔细观看,不要同一问题多次提问,谢谢。
    Mzc_13 4-11
  • 46
    前几天发了关于集邮入门的一些想法,被大吧加精了,受宠若惊,只是想将自己的集邮心得与大家分享,受此鼓励,也是接着我上文最后一节的自制邮品,其乐无穷的观点来展开,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制自然首日封的心得体会,如有不妥,不对的地方,有请大家指正。
  • 107
    昨天我发的帖里有一摞书籍,是我近期集齐的1955年-1966年的集邮杂志。也我成了我集齐《集邮》大全套的梦想,实际一个月前刚整齐的时候在隔壁吧里发了个类似的帖子,但那时写的比较仓促,主要是相机不在,图片拍的比较少,不太清楚。有好多朋友没有完部见过。 这次把55-66的封面、封底都拍了,共大家欣赏。
  • 151
    集邮多年,想起刚集邮的时候恨不得集遍新中国邮票,等到真金白银换成了各种花花绿绿的邮品,心又有所不甘,再到确定了一些集邮的方向循序渐进,确实自己也算是经历各种弯路后,到达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境吧。看到很多新集邮的朋友,往往在狂买邮票几个月后,对着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又觉空虚浮燥的心态,总是有种恨当年的感觉。尤其是很多年轻朋友,刚参加工作不久,甚至还在大学、高中就决心一窥集邮究竟的小朋友,摸着有限的钱包
  • 12
    原文刊于《集邮博览》2013年第7期. 1942年出生,重庆人,高级工程师。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开始集邮,至今仍坚持收集信销票,大约80年代开始收集新票,
  • 69
    本人集邮是在小时候十几岁在爷爷的熏陶下开始的,2000年入伍当兵至06没有再去集邮,回来以后才开始又拾起的,这也是我名字“又邮游”的由来。好了,废
  • 6
    以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之台湾画家林玉山画作—「归途」及「双牛图」为主题,发行「台湾近代画作邮票(98年版)」1组2枚。 林玉山先生(1907〜20
  • 267
  • 86
    最近吧里有过不少次的团购护邮袋,我也跟风买了些,再加上以前用的一些,现在做下比较。 首先声明: 1、本贴内的比较仅适用于我自己拿到的这一批袋子,
  • 243
    通常集邮爱好者对某些邮票套票有“大套票”称谓,所谓“大套票”一般指一套枚数在8枚或8枚以上的邮票,“大套票”多为艺术、风光等热门题材,占尽选题之利,有多为名家设计,因其选题优良,印刷讲究深受集邮者的喜爱,也为长套票增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套票”的总面值相对其它邮票较高,一般人购存量不会太大,一般发行期内供应较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的损耗,收集好品相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如果是散票一枚一枚配的方法收
  • 128
    集邮本为修身之乐,陶冶之功。但越是深入了解邮票,越是觉得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特别是离今较远的邮票更是感觉看不懂、读不透。希望和新老邮友共同体验集邮的乐趣,于是就萌发了想多说说自己集邮经历的东西,朋友给了很多鼓励,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雾里看花之紫光灯下”的讨论贴。未来如有可能会继续多写些,与大家共同讨论。 今天谈谈紫光灯下的邮票。既然谈到紫光灯下的邮票,就要了解其原理和作用。我们通常见到的紫光灯分两种:
  • 87
    第一轮生肖邮票:一版“猴”票换一套房 “猴”票问世之初,敞开供应,后来涨到一毛钱一枚。再后来八毛、一块,再再后来就是成百成百上涨,到2010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