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05,355贴子:11,070,332

诗词文化交流。互助互爱、共同进步。

  • 8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答案:C A、早上B、中午C、傍晚 *据史料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也就是说,晚上举行婚礼才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古代一直有“上午接亲,晚上拜堂”的说法,中国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黄昏以后。“结婚与黄昏”中“婚.昏”同音,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结婚的例证,说明女人在黄昏结婚后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 12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答案: B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
  • 94
    最近看到吧里很多朋友谈论律诗格律问题,有些朋友认为格律诗比较繁杂不好掌握,其实诗词格律是有规律性的,掌握了一般规律就能触类旁通,下面简要谈一下律诗的格律问题不当之处诗友指正。 格律诗主要是指的是五言,七言诗。其中五言诗是格律诗的初始,掌握了五言诗的格律就基本能弄清律诗的结构。在这之前先说一下平仄的问题。关于平仄其实说到很多的,这里就不展开了,以现代普通话为例,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大家如果想深入
  • 179
    1,古体诗(区别于近体诗,包括诗经,楚辞,两汉诗,南北朝乐府及唐后不按格律的诗文) 按字数分类有四言,五言(五古),六言,七言(七古),杂言. 押韵宽松,可仄韵可平韵,换韵,临韵通押 对仗要求不严,可不对仗 平仄要求不拘
    ---- 8-17
  • 688
    中国诗史上十二至尊星神分别是:屈原、曹操、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柳永、苏轼、辛弃疾、纳兰容若、毛泽东。
  • 164
    中华诗词学会专门为第一届中华诗词研修班学员编写的读物。 目 录 (一)概述 (二)平仄 (01)关于近体诗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03)“对”和“粘”的规则 (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 (05)五言律诗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07)格式以外的规则 第一、“一三五不论” 第二、“孤平拗救” 第三、“三四字互救” 第四、“对句相救” (08)简便的公式 (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10)小律和排律 (三)对仗 (01)律诗的结构 (02)对仗的基
  • 51
    五律较七律易成而不易好,变化不多而制必精巧、思必幽深;前四句可成一句,流转自如。至此颈联庄严郑重,如双峰撑起前文流散文气,如此作结;如全诗成对,则多写景。如此必使景物铺陈有致,秩序井然;五律重神韵与气势,神须蕴于五字之内,故难好。气须蓄于平淡之中,故难铿锵有力,非大家不得窥。
    bsf06236 12-28
  • 130
    首先我们来简要地说一说七律的句法与章法。大体来说,诗之用力处有三:一曰起结、一曰句法、一曰字眼。所谓起结就是章法的一种。而字眼在七律中的作用明显不如五律中重要。因为字眼往往作为骨架,有撑起全篇的作用。而句法之妙,有不见字法者;章法之妙,有不见句法者。意即句法的上的修为高到一定程度,一句之中就已经不存在所谓的字眼,每一个字放置在句中某个位置上都显得是如此的自然,并且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谓一字
  • 352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诗词吧的诗词讲堂终于要开始了。 所谓讲堂,并不是多么高端的东西。就是提供一个平台给大家可以抒发一下自己对于诗词的见解。百家争鸣、共同进步将是这里永恒的主题! 希望初学者在这里可以学到东西使自己进步、 希望有基础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学到东西也得到进步、 希望有才华的吧友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华! 希望有见解的朋友可以在这里抒发自己的见解! 希望大家在这里,学者有所得,讲者也可以整理完善自己
    bsf06236 12-28
  • 254
    最近闭关学习,除了社题几乎没有写新东西了,然后有了点体会,就随便写了点心得,现在跟朋友们分享一二,希望大家能够一起进步。 ——————————————————————未完勿插
  • 780
    最近极闲,莫名其妙就逛到了此吧,这里青年颇多,人气极旺,因此,也就多驻足了一会。然而让人有些失望的是,这里虽交流、学习、探讨之气确实甚为浓厚,但争胜、相轻、谩骂之风似乎也颇为可观。百家争鸣自然是好的,但也还需求同存异,海纳百川,才足相得益彰。诗歌,风赋也好,格律也好,打油也罢,都不过只是表达的工具而已。若以武艺来喻文学,刀枪剑戟斧钺钩,十八般兵器,谁又一定比谁更强?终究还是要看使用者的本领吧!使用
  • 184
    一楼——各位名家座下
  • 184
    以下新人见解,大神勿喷: 话说诗词如何入门呢?个人认为描摹事物入手较为简单。 所以本人开个帖练习写物,请诸位指导 (更新不定,欢迎新人写诗交流,大神发作让我学习) 一、白描 所谓白描,大抵就是写这个事物本身吧,不加雕琢的语句,理解到位? 所以,要从语句中写出这个东西的特点。。 下面发个东西。如果诸君知道是什么,那白描算成功了。。。 厚厚几千页,重应三十斤。 翻来全是字,细读不成文。 因为白描对于一首诗来说算是
    张洞主 12-28
  • 353
    1楼 敬孔圣,敬诗仙、诗圣,敬词帝、词圣! 最近在网上碰见一些初学的朋友,特此将此文整理发于此。 笔者姑妄言之,还请姑妄听之。
  • 104
    这里就冒犯一下霍松林老前辈了,作揖!
  • 140
    【楼主按】 我与金正鱼先生素未谋面,仅在宋词吧有过几次讨论的机会。不过就在这些仅有的讨论中,金正鱼先生的既风趣幽默的谈吐又谨慎严密的态度,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而且令我十分钦佩。关于金正鱼先生的有关“格律诗”写作的阐述,我虽然意见上仍存在分歧,不过对于绝大多数的诗词爱好者而言,我觉得这些阐述相当有益。因而我在未征求金正鱼先生同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将其贴到本吧中来,对此表示十分抱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 385
    上善若水 空净无为 道本无道 返璞归真 诗以言心,诗以明志,诗以抒怀,诗以载道。 无空建此贴,求和、求拍、求同道;求粉、求水、求酱油 欢迎大家光临鄙院!
  • 118
       ==========================
  • 84
    摘自《唐宋词鉴赏辞典》
  • 240
    〖 简介 〗   最早的中国诗歌并没有格律的限制,到了唐朝,由于以诗歌作为科举的手段,出现了对音韵句法的严格规定,称为格律。自此,中国古典诗词在形式上和艺术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诗词格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音调、用韵、章法。其中以音调最为重要。学习和了解诗词格律对我们的创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会用才能活用,不会用只能乱用。   下面将需要了解的诗词格律常识总结在下面,这些也是最基本的东西了。  
    Nue4js5 7-24
  • 53
    ===============  
  • 67
    ==========================
  • 80
  • 121
    诗最早创于唐.开始是李白做改革.那时称 诗余. 唐人称长短句. 李白做 草堂集 南宋时称为草堂诗余. 填词不得名诗余.就如填词不能说词于..诗在先.词为后.词是唱出来的.就如今天的流行歌曲.诗是吟唱. 讲 低昂合节.错落不齐.古乐府以7音12律互乘为84调.唐燕乐为28调. 因此诗词平仄直接影响诗吟唱时的效果.. 学诗词得先明义.上面我们讲了诗余.也说了乐府.乐府始于 西汉.自汉迄搪.凡郊祀.燕射.鼓吹.清商.舞曲.琴曲等.悉属 乐府范围.唐人乐府.初循
  • 283
    平韵格      十六字令   【十六字令、苍梧谣、归字谣】   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十六字,三平韵。      【定格】   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例:   十六字令(平韵)张孝祥     归!   猎猎西风卷绣旗。   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南歌子      【南歌子、南柯子、风蝶令】      又名《南柯子》、《风蝶令》。唐教坊曲
  • 90
    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诗人或词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意)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进而在诗词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因此,鉴赏诗词,掌握其意境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去掌握一首诗或者词的意境呢?我认为,只要了解词人或者诗人在写作时是如何建构意境的,那么这个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建构意境是诗词创作中关系选材、谋篇以及恰当运用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问题,意境的有无,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