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李定国吧 关注:3,932贴子:86,859

弘扬华夏缅怀民族英雄,愿吾国人勿忘李定国

  • 8
    既是民族英雄也是神将,开始觉得郑成功民族英雄,后来了解是个贪恋权势的小人
  • 3
    现在有很多地方为了争夺孟姜女这块文化资源,纷纷建起了祠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是从何而起?孟姜女真有其人吗?她哭倒的长城又在哪里呢? 据考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南北朝,由于晋朝的衰微,“五胡”的肆虐,在汉民族中又兴起了一股修长城的热潮。但是,修筑长城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早就有前车之鉴,人民不堪重负,于是民间就慢慢流传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以表达人们对于修长城的反抗。 而这个
  • 88
    19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前往景山自缢,明朝灭亡。 明朝的灭亡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亲手灭亡明王朝的终究是李自成。李自成出身农民,他具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精神,因此可以很好的号召百姓在动乱中建立伟业。可也因为他小富即安,目光短浅,造成了他成功之后又迅速失败的结局。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李自成这么一个亲手结束明王朝的“刽子手”,他的子孙却成为了明朝的左膀右臂
  • 24
    王命印抚顺守备) 张承胤(辽东总兵) 颇延相(副总兵) 蒲世芳(参将) 梁汝贵( 游击) 邹儲贤((清河副总兵) 张旆(游击) 张云程(守备) 杜松(山海关总兵) 王宣(保定总兵) 赵梦麟(原任总兵) 刘遇节(参将) 龚念遂(游击) 柴国栋(游击) 王浩(都司) 张大纪(参将) 杨钦(都司) 汪海龙(游击) 杨汝达(参将) 李希泌(游击) 麻岩(游击) 江万春(守备) 潘宗颜(开原道检事) 董尔礪(岫岩通判) 窦永澄(游击) 郑国良(铁岭游击) 葛世凤(游击) 赵启桢(游击) 李应选(参将) 刘綎(总兵) 祖天定(游
  • 14
    明朝是一个社会福利比较高的朝代。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视民间疾苦。为了不让老百姓继续吃苦受苦,他推行了三大福利政策,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所谓养济院,就是负责收留城市中鳏寡孤独的福利院;漏澤园,即国家公墓,免费埋葬过世者;惠民药局,便是国家免费医院,可以免费看病和领取药品。朱元璋甚至还规定,如果城市里发现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或者是发现了生活不能自理且无人照料的残疾人,那么地方官员
  • 41
    引论:问题的提出   幕府与衙署,均属官府,却稍有差异:幕府属临时开府,最初无衙门,无专属佐治人员,需要自辟幕僚;衙署属专设官府,有衙门廨舍以供治事休息,且有专属幕官佐治。在明代,总督、巡抚开府地方,既是“添设官”,是在“诸司职掌”之外增设之官;又是“专敕官”,随带皇帝亲自赐予的敕谕,以规范其临时性的具体职掌。一至清代,幕府从临时开府转而变为专设衙署,总督、巡抚随之成为固定的地方大僚,幕府与衙署趋于合
  • 9
    1878年初,山西巡抚曾国荃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山西是一个耕地资源有限的省份,只有“地亩五十三万余顷”,即便全部种植粮食,也不够全山西一千多万人的口粮,每年都要从外省购入粮食。如今竟是“弃田之半以种罂粟”,半数以上的耕地,而且都是肥沃之地,都被用来种了鸦片。 此时的山西,正是晚清“丁戊奇荒”的重灾区。有统计称,1877年山西全省人口为1643.3万人,1883仅为1074.4万人,净减568.9万人。鸦片在山西及其邻近省份的大面积种植,
  • 17
      李定国是抗击清朝军队的著名将领这一点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在明末清初,李定国在南方边陲对清朝军队进行过多次致命打击,一直坚持和清军作战十几年之久,凭借少数兵力能够多次打破清军的围剿,可以说军事才能是相当卓著的,他和他的部队给清军造成的打击更是从万历朝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前所未有的。     在李定国对清朝军队作战之前,他是大西政权的起义军将领,十七岁就能率领两万人作战,二十四岁就封王,曾经率领
  • 12
    万寿节也就是皇帝的生日。但朱由检的生日史料上貌似还有不同的记载。那么朱由检的生日到底是农历的几月几日?他的生日在历史上有争议吗?
  • 58
    宁远之战:红夷大炮进化论
  • 20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率教受知于经略袁应泰,擢副总兵,典中军事。 天启元年,辽阳破,率教潜逃,罪当死,幸免。率教请于经略王在晋,愿收复前屯卫城,率家丁三十八人以往。蒙古据其地,不敢进,抵中前所而止。其年,游击鲁之甲以枢辅孙承宗令,救难民六千口-至前屯,尽驱蒙古于郊外。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既而承宗令裨将陈练以
  • 19
    首先声明我不是卖书的,这本书已经绝版,我买的也是影印版,怀揣着对民族英雄的敬仰,找到了小时候最讨厌的文言文史书,仔细看了一遍,因为以前看的书多是后人白话写的,就想看看古代史料的原版内容,很多地方挺值得回味思考的,通过史料也能更好的呈现那段历史,希望大家有空看看,的确不错。
  • 20
    试论近代中国社会阶层排序
  • 88
    南明,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四帝一监国。当此之时,南明所面对的形势颇为类似于历史上的东晋和南宋:它们都占据着未受战乱残破的江南,都希冀凭借长江天险抵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从而养精蓄锐,收复中原。而明末时期的江南,经过历朝历代的经营,早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财赋充盈,而江淮以南各镇的兵力仍有五十万之众。按理说,凭此人力物力,南明即使不能
  • 15
    【今天,纪念一位伟人】 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②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③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1976年的今天,毛泽东逝世。重温,缅怀! 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永远活在中国人心里
  • 27
    摘要:隋唐至清末实行的科举制度,在打破社会分层,促进社会流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表明,在7~20世纪初的“科举社会”中,社会流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速率。在对科举制与社会流动的研究中,“流动派”与“非流动派”各执一端,研究者在史料与数据上面临着历史解释的困境。从“富民社会”的视角来看,“科举社会”的实质是“富民社会”,“科举社会”是“富民社会”内涵及特征的体现。科举是“富民社会”的一种选官
  • 6
    徐辉祖长八尺五寸,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有才气。初以勋卫署左军都督府事。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袭爵魏国公,往山西、北平等地练兵,并回朝掌中军都督府事。靖难之役时,徐辉祖作为南军主将,于白沟河之战中掩护李景隆撤退,全师而还;又在齐眉山大胜燕军。后被调入南京,淮北南军因此势孤而大败。燕军渡江时,徐辉祖仍带兵抵抗。明成祖篡位后,将其削爵并禁锢于家中。 永乐五年(1407年),徐辉祖病逝(一称自尽),年仅四十余岁。
  • 114
    明朝的灭亡,真的非常突兀,富庶的江南根本没有发挥出多少作用,如果把江南的潜力都发掘出来,那么明朝的国运是远不止300年。 明末的江南,相对于西北来说,可谓歌舞升平,因为陕西民变波及不到江南。 而清末的江南,那是生灵涂炭,太平天国毁灭性的打击了江南的经济。 但是为什么明朝在陕西民变后十几年就灭亡了? 而清朝在太平天国之后还延续了五十年国运?甚至还组建了一支曾经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 再对比亡国之君,明朝是权倾朝
  • 9
    “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 以上这句话,节选自《庄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得到了一个方法,能够在冬天取火烧热大鼎煮饭,能够在炎热的夏季做出冰块了。夏季吃冰块,在如今已不是稀罕事,但是在夏季造出冰块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在古代能够在夏季造冰块,更是让人匪夷所思的。 更加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古人在夏季是用热水造冰,而不是用冷水造冰。这项技术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被记载下来,是不是更让人
  • 64
    明代状元黄观是明建文皇帝朱允炆的重臣,因反对燕王朱棣失败而自尽。其人不但人品一流,而且气节高尚,更有绝世的才华。我们后来应该铭记这位贤臣!作为史上唯一连中六元的读书人,黄观是个是当之无愧的“大明第一才子”。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1359-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池州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科状元。 黄观父亲年轻时家中贫苦,不得已入赘一户许姓人家,并随许姓,因此黄观出生后姓许,叫许观。
  • 6
    明朝前期正规军的装编表: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斤; 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明朝后期车营编制的详细资料(孙承宗和戚继光) 关于车营的编制: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 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
  • 16
    明篇:参见《明史》、《国榷》。 鄱阳湖之战:大汉皇帝陈友谅,兵败身死,吴王朱元璋得势。 灭夏之战:一个西蜀割据政权的覆灭。 伐元之战:太祖成祖加起来,伐了十次不止,但依旧没法根治,至少在机枪问世之前没法。 靖难之役:削藩不力被夺权,但对大明不是坏事,建文帝不像是能成事的皇帝。 麓川之役:对云南土司之战,与土木堡和黔鄂楚起义几乎同时发生。 黔鄂楚起义:贵州湖广地区的起义战争。 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二十万明军溃败——重
  • 13
    永宁寺,是1413年(永乐十一年)明朝宦官亦失哈在巡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所辖地区时,在奴儿干都司官衙所在地附近原有观音堂的基础上所修建的一座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寺,位于黑龙江入海口附近的奴儿干城(清朝称庙街,亦作庙屯,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北山上。1409年(永乐七年),明朝在奴儿干地区设立了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明成祖朱棣派女真族宦官亦失哈作为钦差太监多次前往奴儿干都
  • 7
    明篇:参见《明史》、《国榷》。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最终还是败给了朱元璋,县吏输给和尚,或许这就是天命吧,而接下来的精彩故事,绝对不会令陈友谅失望。 灭夏之战:一个西蜀割据政权的覆灭,历史上被吞并的割据政权数不胜数,但被大一统王朝灭亡,或许也是一种福气,起码你投降过去能保证天下太平。 伐元之战:太祖成祖加起来,伐了十次不止,但依旧没法根治,至少在机枪问世之前没法。 靖难之役:削藩不力被夺权,但对大明不是坏事,建
  • 72
    明篇:参见《明史》、《国榷》。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最终还是败给了朱元璋。 灭夏之战:一个西蜀割据政权。 伐元之战:太祖成祖加起来,伐了十次不止。 靖难之役:削藩不力被夺权。 麓川之役:对云南土司之战,与土木堡和黔鄂楚起义几乎同时发生。 黔鄂楚起义:贵州湖广地区的起义。 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 北京保卫战:没错,大明三线作战、结果还赢了,结果就是成化犁庭,大幅的延续了明朝的国运。 抗倭之役:戚继光抗倭胜利,证明了军制改革的
  • 26
    郑成功的老爸郑芝龙是明末著名的海盗头子,手里头有三千多艘战船,还有一支规模达到十多万人的军队。这支军队是由各路海盗组织而成。至于据点几乎占据了整个东南亚地区,为了方便跟明朝打交道,所以郑芝龙选择以台湾做为据点。而且郑芝龙的老家也是福建人,所以福建和台湾则成为了郑芝龙归顺大明朝后的主要据点。投降了大明朝以后的郑芝龙,依旧还是半官半盗,控制着整个东南亚的商贸圈。 郑成功与父亲分道扬镳后,实际上福建的全
  • 26
    史嵩之(1189~1257),字子由,一作子申。淳熙十六年(1189)出生在今鄞州区东吴镇南村,父亲史弥忠,官至提举福建盐茶事,为政有能,且不攀附史弥远,在儿子显贵后,仍朴素如初。 史嵩之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中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后任襄阳户曹。时任襄阳主帅的陈垓一次次向朝廷要求增加军费,史弥远不知该如何处置。史嵩之就密告说襄阳哪些地方可以撤防,哪些地方应该加强防务。史弥远采纳史嵩之的意见下达命令,裁减了
  • 21
    先贴一段史实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
  • 7
    君有旨酒,妾有哀音,为弹一再,徒伤人心。悲夫同在百年之内,共为幽怨之人。事有参商,势有难易。虽知己而必别,纵暂别其必深。冀白首而同归,愿心志之固贞。 ——柳如是《别赋》
  • 26
    清朝近300年统治时期,总共就只封了5个汉人为王。即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孙可望。这5人都是在清朝入关之初,碍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所封。一旦时过境迁,清朝统治稳定了,就封闭了汉人封王的大门。 在清朝晚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面对内忧外患力挽狂澜,强行为清朝续命半个世纪,堪称劳苦功高,朝廷依然没有在这件事上松口,坚决不肯封王。最终,曾国藩止步一等毅勇侯,李鸿章获赠一等肃毅侯,左宗棠则是二等恪靖侯
  • 51
    《记母》 梦绕高堂最可哀,牵衣曾嘱早归来。 母年已老家何有,国法难容子不才。 负米当时原可乐,读书今日反为灾。 思亲想及黄泉见,泪血纷纷洒不开。 ~~ 这首带血哭泣的忆母诗真情流露,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那份伤心绝望,悲不自胜无不跃然纸上。壮志未酬的满腔愤懑,未能尽孝的无限遗憾,全展现在读者面前。令天地变色,读者为之动容。 ~~ 那一晚袁崇焕身处阴沉沉,令人窒息的诏狱之中,看着室中忽明忽暗,随时可能熄灭的烛光。
  • 21
    清朝总共有12位皇帝,在清朝末年是由慈禧执政,当时,清朝百姓民不聊生,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清朝百姓的生活吧! 图为一位骑在马上的洋鬼子扯着中国百姓的辫子游行,这种行为非常的侮辱人,被洋鬼子好像牲畜一般的拉着辫子这些可怜的百姓也无能为力只能屈辱的忍受。认真观察还可以看到这些百姓的辫子都被绑在了一起一个拖着一个。 图为清朝青楼,在清朝的青楼有一个专有的惯例,姑娘的第1次是要被拍卖的,而他破身之前必须有龟
  • 90
    公元1622年8月,这位南明乃至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的守护神:晋王李定国,在今云南与老挝的最西北部边界附近去世,距今已有近400年。 李定国死后,部下有数千人不降,聚于阿瓦河东百里,称为“桂家”。勐腊各族人民亦奉李定国为神,过晋王墓均膜拜。并于后山复建“汉王庙”,每年春节进行隆重祭祀。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
  • 41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本农家子,十岁为张献忠所掠,喜其貌度不恒,养以为己子。献忠养子四:孙可望为长,定国次之,刘文秀、艾云枝次之。可望狡谲鸷忍,常为献忠掌老营,号“一堵墙”。献忠之降也,左良玉固欲杀之,可望为通赂于熊文灿,馈文灿碧玉长尺余者二,径寸珠二。可望陈说诡媚,得文灿欢心,保献忠逸去。由是尤为献忠所信倚,威亚于献忠,定国等皆为之下。定国长八尺,眉目修阔,躯干洪伟,举动有仪度,于群盗中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