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化吧
关注: 46,910 贴子: 445

大明盛世,物华天宝,诗词绘画,翰墨飘香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0
    在我们翻阅中国古代绘画史的时候,会发现对于画家或者作品论述总是跑不出这样的一个范式:“这是谁的作品?是何时创作的?它属于那个流派?与前人或同代人在风格上有何相异之处?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及必谈南宋“马一角,夏半边”或是南唐“徐黄异体”等。 当然,绘画史从宏观把握不可能专门去论述一名画家的画家生涯,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观察他们。 以中国文人的作品为例,似乎在艺术创作中,画家占据到的是一个更为主动的
  • 0
    唐寅是一位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唐寅的书法上溯晋唐,他早年书学怀仁集王羲之的《圣教序》,兼师李北海和欧阳询,深受元代赵孟影响。
  • 0
    明朝人的生活讲究“闲”“适”“雅”“趣”,还因爱“闲”发展出“闲赏”的生活美学,足见“闲”在当时不仅是一种生活样态,也是一种生活理念。 “闲”在明代老年人的心中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闲”,在明代老年群体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且颇具养生价值,如陈继儒云:“少年人要心忙,忙则摄浮气;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可见,“闲”对晚年安乐生活的重要性。 在了却婚嫁、不受功名羁绊后,无拘无束、一身轻松、逍
    江河湖港 12-21
  • 0
    近代湘学的认识论,主要体现在知行观方面。王船山的知行观,是他哲学思想的精髓,一方面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色,另一方面则有返本开新的意义。他在批判理学、心学知行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知行相资”的新知行观。船山的知行观,强调实践,主张力行,呼吁变革。船山的知行观影响了近代湘学。近代湘学中有一条注重实践、强调“应变”的认识论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从船山的知行观衍生出来的。
    江河湖港 11-24
  • 0
    南京博物院藏吴门画派四大家4张画,张张精品! 明初“院体浙派”日益走向粗率,以沈周、文徵明为领军人物的苏州文人画家,秉持淡泊超脱的心态,恪守文人画传统,乃自成“吴门画派”。吴门绘画的真实面貌是多元而自由的,唐寅将文人书卷气融入刚猛豪放的画风之中,实现了院体画家和文人画家的角色融合,仇英则擅绘山水、人物,山水有青绿设色和水墨两种面貌,二家虽技法区别于“吴门画派”,但以高超的绘画技巧与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
    江河湖港 10-25
  • 0
    六百年前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沿岸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能完成此壮举跟他使用的宝船规模之大是脱不了关系的,一般我们都认为郑和使用的宝船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帆船,堪称当时的航空母舰,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郑和宝船的尺寸大小,明史中对最大宝船的尺寸是这么记载的,船长44丈,船宽18丈,按照明朝的长度标准换算成现在的单位数据就是宝船长136米、宽56米,排水量超过万吨。
  • 0
    明世宗有个特别宠爱的妃子张娘娘,一直以来都是明世宗的心头肉,有天,这个张娘娘在炎炎夏日突然身上一冷一热的,伴随着剧烈的疼痛,旁边伺候的宫女连忙去禀告了明世宗。和明世宗一起来的还有太医院院判李鹤年,由于在古代医生算是一个比较不入流的职业,虽然做着救死扶伤的大事,却没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给人看病需要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病情,一般主家会让医生先是通过“问”来判断,不行才用“望闻切”。 特别是给身份高贵
  • 1
    明代社会经济繁荣,各种工艺得到空前发展,传统家具制作的顶峰出现在明代中期至清前期,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期,家具式样被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多以黄花梨、紫檀等优质硬木为材料,榫卯组合严密精巧,框架比例协调。著名学者杨耀指出明式家具的几个明显特征: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结构科学、榫卯精密、坚固牢实;选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线脚处理得当,雕刻起点睛作用;明式家具常带有浓郁的
  • 0
    撇口、浅弧腹、大圈足,胎体致密厚重,造型规整,盘心绘怒放的牡丹花,内壁绘石榴、荔枝、桃、柿;外壁绘缠枝莲花,分别以矾红、绿、黄、蓝彩表现,色彩斑斓,纹饰繁而不乱,为万历时期五彩之佳作。 整器所绘纹饰极具万历特色,烂漫自然。万历瓷器最为突出的便是其充满意趣的绘画,后世仿者则过于精致刻板,不得其神形。本品构图巧妙,层次清晰,绘画工艺流畅,纹饰繁缛却不乱,实乃明万历年间五彩佳作,为难得一见的精品。
  • 0
    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居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万历五彩是指万历一朝官窑烧制的青花五彩瓷器。也有一些瓷器单纯的釉上五彩,由于主要是红、绿、黄三色,以色釉为地也有人称为万历三彩。
  • 0
    亲爱的明朝文化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江河湖港”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0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江河湖港,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u.com/pmc/reportBazhu
  • 0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画风的第二阶段:拜师周臣以后。至今未见唐寅何年师从周臣的资料,但肯定是在31岁以后。因为这时期唐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先是京都科场案被罢黜,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 回苏后遭家庭变故,后又离家远游浙皖闽湘赣五省。此时,他对仕途已经绝望,只能另谋出路,专心致志跟周臣学画。周臣虽居吴门,却是与“浙派”代表人物戴进齐名的“院体派”画家(“吴门四家”中唐寅、仇英二家咸出其门),因此,唐寅师从周臣
  • 0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画风的第三阶段:大约是唐寅44岁前后。这个时期,命运多舛的唐寅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唐从此不出远门,在桃花庵里过着“醉酒狂舞”的放浪生活。此时他的绘画,山峦形状不似周臣那般坚硬,较为转折多姿,树木、屋舍、溪流、山道等布置更为巧妙,转笔较为圆浑灵活,不似宋人那般峻刻。从此唐寅逐渐脱离院画范畴,呈现出独特的个人画风。 如《落霞孤鹜图》是他从南昌返苏后的作品,此作章法与前述的《春游女几山》如
  • 0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画风的第二阶段:拜师周臣以后。至今未见唐寅何年师从周臣的资料,但肯定是在31岁以后。因为这时期唐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先是京都科场案被罢黜, 回苏后遭家庭变故,后又离家远游浙皖闽湘赣五省。此时,他对仕途已经绝望,只能另谋出路,专心致志跟周臣学画。周臣虽居吴门,却是与“浙派”代表人物戴进齐名的“院体派”画家(“吴门四家”中唐寅、仇英二家咸出其门),因此,唐寅师从周臣后,宗南宋画院风格,如
  • 0
    由于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的山水画风多变,多数人认为唐寅是吴门画派代表人物。几百年来,人们纠结于唐寅山水画的风格变化。综观唐寅各时期山水作品,我认为唐寅山水画风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画至师从周臣前(大约是17至30岁)。此阶段主要受沈周影响,用笔细腻,构图紧密,如1498年所作《双松飞瀑图》,涧间双松出枝疏朗,芭蕉与人物都与沈周早年的画风相似,山石用短披麻皴,绵密工整,是沈周早年的“细沈”风格。同样1499年
  • 0
    唐寅少年好学,15岁便进为府试生员。大约在此前后开始学画。最早的记载是1486年吴中名士周诒为母亲楼夫人祝寿,延请唐寅为其母居所贞寿堂作《贞寿图》,上有吴一鹏(明正德年官至礼部侍郎)题款:“岁丙午正月,子畏止十七,而山石树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铁丝,少诣如是,岂非天授。”显然唐寅在少年即展露绘画天才。
  • 0
    古代的才气艺术家有个共同的特征,穷且穷得有个性,明代画家徐渭算是最典型的一个。在游历途中,徐渭才名传遍天下,李成梁、吴兑、戚继光都有招揽之意,然而徐渭只是挥了挥衣袖,谁都没理,只寄情于书法丹青。 虽然一世坎坷,但是在中国艺术史上,徐渭徐文长,是一颗最闪亮的星星。 郑板桥说:“愿做青藤门下一走狗。” 齐白石说:“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为青藤研磨。” 徐渭自幼便狂放不羁、恃才傲物,10岁时便作文章嘲讽汉代杨雄。或
  • 0
    自古有才气的艺术家,大多有个共同的特征,穷且穷得有个性,明代画家徐渭徐文长算是最典型的一个。 游历途中,徐渭才名传遍天下,李成梁、吴兑、戚继光都有招揽之意,然而徐渭只是挥了挥衣袖,谁都没理,只寄情于书法丹青。 虽然一世坎坷,但是在中国艺术史上,徐渭徐文长,是一颗最闪亮的星星。 郑板桥说:“愿做青藤门下一走狗。” 齐白石说:“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为青藤研磨。” 徐渭自幼便狂放不羁、恃才傲物,10岁时便作文章嘲
  • 0
    中晚明时期,王阳明心学思想自浙江向各地辐射,一股重个性、崇己心的思潮席卷南北,于书法上则是掀起了反对以拟古、摹古为目的的复古派书风以及持续长达近百年的馆阁体书法。 徐渭狂肆纵逸的书风与大胆突破、敢于创新思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丰富交游与见闻下建立起完整的书学体系,同时他一生遭受的挫折与苦痛也对其书风与思想造成巨大影响。而阳明心学的“心即理”和“致良知”思想是影响徐渭书风及书学思想的主要原因。 从徐渭
  • 0
    而支撑徐渭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和谐的书风的,是其特殊的临摹观、创作观和审美观。从阳明心学对徐渭书学思想的影响来看,他在“己意”和“法度”之间取得平衡,而“心上学”和“心上练”正是此关键处。 在临摹上,他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时说:“非特字也,世间诸有为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己笔意者,始称高手。”他追求的是“时时露己笔意”,反对陈陈
  • 0
    徐渭在其晚年所作《畸谱》中,将王畿、萧鸣凤、季本、唐顺之、钱楩列为“师类”。其中王畿、季本、萧鸣凤直接授教于徐渭,唐顺之、钱楩亦是王学子弟,可以说徐渭是接受了正宗的王阳明心学思想。 从徐渭接受阳明心学的效果来看,一方面徐渭少年时先后拜王畿、季本为师,此二者皆是王阳明的亲传弟子。王畿发挥了王学左派的“心即理”说,提出“从真性流行,不涉安排,处处平铺,方是自然真规矩”;季本则强调“致良知”当以警惕为功
  • 0
    周之冕《百花图》卷在《石渠宝笈·三编》中有著录,是明代画家周之冕的晚年之作。该图勾画了四季花卉,其中木本花卉多为折枝。画家将吴派的写意山水笔墨转化为花鸟画的造型语言,形成了勾花点叶派。画家以写意的手法勾写或涂抹出花叶、枝干,随意之中透露着明快和清雅,反映出文人画家淡泊不羁的胸臆。
  • 0
    申请人:江河湖港 申请感言:我是明朝文化吧的忠实吧友,对明朝文化有所了解,希望能为明朝文化吧的建设出一份力
  • 0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身。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陈继儒饱读诗书,志存高远。但生活的嘉靖、万历时期,正是明代官僚党派集团之间斗争最为激烈、尖锐、复杂的年代。时皇帝久居深宫,朝纲松弛,边事不宁,内乱滋生。奸宦阉党当权,迫害忠良。许多正派的有识之士,或被冤杀,或被谪迁,或闲居遁世,明柞大厦岌岌可危。或许是害怕党争纷纭,避免卷入政治漩涡,未足而立之年的陈继儒即选择了抛弃功名,“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构
  • 0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中有两件一级文物。一件是明代吴门画派后期重要画家张宏,构图极精简,折枝梅花自左下屈曲而上,淡墨画杆显得空灵清雅,间缀几朵绿萼白花。画面气息清隽,体现了作者在构图布局及用墨用色上独到的功力。 另外一件则是明代后期重要书画家陈继儒的《梅花诗画册》。此册共计十二开,梅花诗与梅花画册各六开,其中六页折枝墨梅,涉笔草草,各尽其态,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写生功力。 众所周知,陈继儒是明代文学家、书
  • 0
    梅花品格高洁、典雅、冷峭、坚贞,素来被视为君子、知友。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文人赏梅咏梅画梅的风气由来以久,名句佳作迭出。在南宁博物馆举办的“杭州博物馆藏梅花书画精品展”上,就可以欣赏到历代名家的梅花精品,其中周之冕的《设色梅花图》、陈继儒的《梅花诗画册》无疑是展览的精品逸格之作。 7月5日,由南宁博物馆与杭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喜上梅梢——杭州博物馆藏梅花书画精品展”在南宁博物馆展出。 据了解
  • 0
    小册页,明代山水画家蓝瑛少见的逸品!《澄观图册》,明代山水画家蓝瑛少见的逸品!纸本,设色,八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接下来慢慢欣赏。
  • 0
    石菖蒲喜光,即便是阳光直接照射,也能够很好地成活。种植时不宜光线太暗,太暗植株不强健。 石菖蒲喜水,需要有水的地方才能种植,甚至可以直接水培,可见其对水分的需求。 石菖蒲之所以叫石,就是因为它喜欢生长在石头上,因此,泥土可有可无,但可以少量放置泥土。更多的是放石头,可以是小碎石头,也可以是大块的石头,甚至可以把它固定到石头上生长,是搭配山水盆栽,山水盆景最好的植物之一。
  • 0
    明代王象晋的意思是种植石菖蒲不必考虑光照,也不用添加泥土,可以多年生,时间越久长得越密。这是古人的种植石菖蒲的技术,但是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我觉得还是应该更为详尽一些。 石菖蒲水培盆景草附龙根苗鱼缸生养龟挺水培草水养老桩盆栽绿植物。
  • 0
    红薯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A等等多种维生素,还有多种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等等,它的胡萝卜素含量是胡萝卜的3倍多,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7倍,维生素A含量是马铃薯的100倍,其营养价值可想而知,但最终没能主粮化,原因不可不知。 红薯是明朝进入我国的,李时珍也研究过它,并称它是“长寿食品”,但它的弱点也是很大的。红薯容易产生胃酸,导致不适;或者在肠胃中产生大量气体,
  • 0
    红薯在很多地方又叫它番薯,一个“番”字,就代表它是外来物种了,我们国家以前把外国叫“番邦”。它的原产地在南美洲,进入我国的历史是在明朝,当初只是在广东一带种植,后来经过明末的大力推广,才广泛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进行种植。 红薯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当年种植,当年采收,产量也很高,若能主粮化,全世界忍饥挨饿的人将减少很多很多。谈起它不能主粮化这个问题,还得从它的价值说起。
  • 0
    提起外来物种,很多人可能都印象深刻。 因为人们在年年宣传,比如加拿大一枝黄花,比如豚草,比如水葫芦,比如水花生……人们对它们是再熟悉不过了,虽然大量宣传,让大家年年铲除,可它们却依然十分活跃,危害极大,是著名的外来入侵物种。 记得二三十年前,家里的一个亲戚还向我们家推广那种“空心莲子草”(水花生),说这种植物喂猪非常好,割了一茬又一茬,用来喂猪非常方便、省时。 好在被我们家拒绝了,理由就是:“庄稼地里
  • 3
    明朝的科技水平在当时是世界第一,因为明朝的历代帝王都提倡科技兴国,在民间发起了广泛的科学热。明朝中期的宣德年还出现了木制飞鸟,可以载人滑翔于几百米的高空。木制机械得到了长足发展,当时有巧匠在三国时期的木制机械基础上增加了铜质的零件,提高了木制机械的耐久性,并广泛运用于农业和军事。
  • 0
    《写经换茶图》描绘的是元初大画家赵孟頫写般若经与和尚换茶的故事。画面:松林,竹篱,赵孟在石板上摆一纸抄写心经,禅师相向而坐,另还有三小童正在忙碌。画尾自右向左分别有文徵明楷书抄写的《心经》,文彭的题字和文嘉的谨识,几位大家的珠连璧合,让此画更是锦上添花! 仇英(约1498年—约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苏州)。明代画家。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曾习漆工,后拜师周臣,成为画家。仇
  • 7
    围绕着铜壶,沈周布下四张席位。他自己占据一方,另外三边则静待着朋友们的到来。 参加这次“荷花燕”的朋友,分别是来自淮阳的赵中美、来自苏城的韩宿田,以及来自昆山的黄德敷。沈周说当时“三人皆非速而至者”,期待朋友到来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当朋友们齐聚沈宅,围绕着铜壶,“四面举见花,甚可乐客,客亦为之为乐。”大家在观赏后,“皆嘉花非固植,风致不减池塘间。”认为这些荷花虽然已是折枝,但其丰姿丝毫不亚于池塘中
  • 0
    像坊间传闻“点秋香”这样的事情,在古代不是主流的事情。因为,一个读书人怎么会去追一个丫鬟,闹得满城风雨,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与社会主流已经脱节,开始玩世不恭,所以唐寅的画有一种自由的感觉。 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就是,有时候人在一个很小的事情当中就能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 2
    我们在欣赏传世书法的时候,往往喜欢看一些长幅书法,其实有一些随手书写的信札,更能体现书法家的水平,比如文征明所写的小幅书法,精湛美观,让后人钦佩不已。 文徵明的手札,首先在章法上引人入胜,他并不是为了书写而书写,以记事抒发情感为主,所以这些书法并没有经过精心的布局,更能体现书法家的书法风韵。其实一些传世书法并不是书法家刻意为之,而是更注重书法的内容本质,并不可以经营书法的外在形式。 也正因如此,让他
  • 0
    听到这个标题时,你也许一下就会想到高铭的那本访谈录《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然而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记录的那些精神事件,而是与此渊源颇深的另一位明代大才子:徐渭。 徐渭这个名字,在浙江一代可谓妇孺皆知。但这主要以他身上发生的那些有趣故事为传播载体。大家喜欢徐渭的这些故事,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但他又的的确确是一个疯子。他杀妻,自残,做一些奇怪举动。经医生检查后患有精神病,且随时有可能复发。 在晚年的时候,
    江河湖港 12-12
  • 0
    王绂(1362—1416),一作芾、黼,字孟端,号友石生、九龙山人。江苏无锡人。十岁能诗,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洪武十一年到京师供职。洪武十三年(1380)左丞相胡维庸树党谋反,被诛,因此被牵连者数万人。王绂亦受牵累,谪戊山两朔州(今大同)将近二十年,建文元年(1399)被释放回归无锡,隐居九龙山,潜心于画事。由于王绂数法甚佳,永乐元年(1402)被荐入文渊阁供职,永乐十年(1412)拜翰林中书舍人,他在《北京八景图卷》中曾钤篆书
    江河湖港 10-29
  • 0
    王绂,工画山水,多学王蒙,风格郁苍;亦作平远景则近倪云林。此图描写文人在山林雅集之盛事。画上重峦叠嶂,山势险峻,树木丛生,烟霞环绕,颇为壮观。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声,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间亭台楼阁隐现,这是一处可游可居的幽雅胜境。近景古朴山亭中已有几个文人在那里论诗作画,山下还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赶来应约赴会。山水胜境为文人雅集提供了优美环境,文人雅集又为山水胜境增添了诗情画意。 此图为王绂的代表作
    江河湖港 10-29
  • 0
    唐寅与祝枝山,文徽明和徐祯卿一起被称为"吴中四大才子"。他的作品很难简单地分类,既有"院体"的痕迹,也有不可否认的文人画风,意韵非凡。唐寅偏重山水画,南北画风相互融合,这在当时的各画派中是非常奇特的,也是他作画的独到之处。 唐寅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处于盛唐,后半生处于衰败的晚唐。这与他的经历出奇的相似,很多文人墨客拿他的经历与明朝的兴败相结合,从他的诗,画,词中看到了明朝的影子。 这
    江河湖港 10-17
  • 0
    明代唐寅《蕉叶睡女图》手卷,纸本墨笔,纵20.3cm,横61.0 cm,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卷末有文彭、王宠书题跋。 唐寅是明中叶时期重要的人物画家,他多才多艺,不仅擅长画人物画,在文学、山水、花鸟,书法都有卓越的成就。唐寅,字子畏,另字伯虎,晚号六如居士,1470年出生于苏州,卒于1524年,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 0
    唐寅的作品因借助于宋代和元人的笔墨韵味,也因此让画风尤为俊秀绮丽,以致于山间景物宏伟又不失秀雅,有着明显的文人气息。 加之构图也十分晴朗,并无繁杂线条,让画面显得相当清净,在温润的形象之下触动人心。 同时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留白处引人遐想,笔墨交融处韵味横生,纵横、暗淡十分细致,塑造出的鲜明对比让画中的形象刚柔兼具,雅伟共存。 墨色淋漓多变,意境平淡俊朗,营造出的画面清新雅丽,超凡脱俗,留给人品味之外
  • 0
    在多样化技法的学习之下,唐寅的画面便有着个人的章法,通过生动造型,营造出雄浑山势,笔墨遒劲,墨色酣畅,如刀砍斧劈一般雄伟壮阔,生动的造型之下,展现出山川的雄浑韵味,让看众能从中领略自然风光。 而对于山川的精妙理解,源于游历山川所带来的感受,将真实之景借助于技法描绘在笔端。 画面、布局等方面成了情感的宣泄点,描绘出山间的唯美意向。另外精巧的笔法让壮阔之景从中诞生。
  • 0
    在山水画作中,唐寅有着突出成就,一方面将南北画派、元代、南宋院体等众多技法融会贯通,实现了多家借鉴,兼容并蓄中总结出独到经验。 将宋人笔下的那种精细严谨的风格在笔端描绘出来,也参考马远、夏圭的技法,提升个人实力。 同时涉猎广泛,北宋、元的大家,诸如郭熙、黄公望等人都成为他参考的对象,在这些技法的参考学习中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个人风格。
  • 0
    浅析唐寅山水画,山间雅致韵味如画家风采,迷倒多少人? 唐伯虎的才气世人皆知,然而唐伯虎的真迹未必人人都懂。唐寅在作画时很少注明年份,同时其画作的风格多变,也因此难以凭借其画风推断时间。 只能从整体的风格上去进行赏析,其心境、技法变化过程难以获知。但从其画画领域中可知,他善山水、花鸟、人物。
  • 0
    唐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就讲述他的故事,虽然虚构但也从侧面侧面反映出他是诗书画水平非常之高,“江南四大才子”美誉就是从他这开始的。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唐寅50岁书法墨迹《双鉴行窝记》 《双鉴行窝记》是一幅画作的题字,词中写道:“筑室数楹,苫茅以蔽风雨,填垣以莳果药,布衣韦带,读书其中。夹室凿池二区,储水平,歌沧浪之濯缨,玩泌水之乐饥,不知老之将至。由是,若将终身,遂扁其室之
  • 0
    明代仕女画的人物造型在经过魏晋时期的秀骨清像,隋唐的丰肥腴丽,宋元的端庄矜持后,逐渐变为明艳清瘦、削肩狭背。而唐寅作为“明四家”之一,他的仕女画师承唐代传统,飘洒高雅,人物造型优美,细巧秀逸,成为明代仕女画的典型代表。 唐寅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绘画的风格对后世人物画的发展与创作有着重要影响,在各种拍卖会上也经常崭露头角。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大明盛世

目录: 中国古代史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