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吧
关注: 49 贴子: 149

复习中华文明 弘扬道德文化

  • 目录:
  • 民俗
  • 2
    德是道之用。是智慧、能量、境界、依受的实土之积,是智明的选择,是主体我对依体众顺逆的利害。体用只可分解识而不能分立存。其合于道者曰积德自进道明,其背于道者耗德自坠苦暗。社会的权如此、势如此、命如此,无一能超越道的德能纲纪。德中包括德能、德为、德受。为是缘起之根、聚散之因、运命之本。为的最佳效果是无不为,为的最高形式是无以为。单从字面之识实难确见老子真面目,不免错判出唯心消积的反向误导。有为执皮,无
    無不爲 7-26
  • 0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下德如何变成上德?先不失德从而学习变为上德这个方法正确吗?
    無不爲 7-26
  • 0
    长利:天下之士也者,虑天下之长利,而固处之以身若也:利虽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安虽长久,而以私其子孙,弗行也。自此观之,陈无宇之可丑亦重矣,其与伯成子高、周公旦、戎夷也,形虽同,取舍之殊,岂不远哉?
    酥油萤光 10-25
  • 1
    【出自】 《老子》第十六章 归静复命殁身不殆 【原句】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今译】 回归生的根处称为自静,归静就是恢复到本命的状态,回到本命的状态就知道一切现象都是出之命根不可抗拒、不可更改的自然之常,知常才能称明道、明理、明法、明行。 【参解】 人生的第一步是归根则静、则复命、则知常、则为明。不会归根清静则不知常,善恶则全为妄作妄为妄欲,因此即是暂吉亦将转凶轮转不止。 【启示】 各复
    酥油萤光 12-26
  • 0
    功成事遂 【出自】 《老子》第十七章 道化太上 贵言信 顺自然 【原句】 悠兮,贵其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今译】 冷静深思觉醒吧,政为一定要贵重开口负责,贵重言而做到有信。公信宁静天下大治诸顺,百姓都以为是“自己本来就这样”。 【参解】 君王、政为要贵重开口不伪、不欺、不骗,贵重民心民信说到做到。 【续解】 开施自由的制度环境无疑是政治光明范行导向的优越结果;侵伤民权、冤声不息、丧失公信无疑是理论
  • 0
    先进性的德能标志 (1)先进性的文化传承:先进性根于传承,复兴中华文明,无疑就是要受承于中华的祖承文化,只有继师承才能识大道、认大道、行大道。 (2)先进性的目标:分为终极目标(没有绝对的终极)、阶段目标、具体目标。大同世界就是终极目标,和谐社会就是阶段目标,加强执政党建设就是具体目标。 (3)先进性的思想:就是仆正圣教,悯心化育,团结施爱,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树立人民的利益就是社会的目的。 (4)先进性的
    ntebla4_d29 10-14
  • 1
    【武强年画赏析】观世音 2015-09-17 老子文化网 观世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解一切众生恶,她根据众生的不同需要现种种化身慈悲救度。慈悲之道,三界畅通之法,悲者心中不存错见之非,慈者心底不起念下执求之兹,本心归真,同体通明。从中学会不舍一人真大悲,不留一惑方尽慈。 她正心、公心、慈心,是道德的模范、奉献付出的模范、仆利有情的模范。
  • 10
    【提升气质从现在做起!愿时光雕刻出不一样的你】一个人的气质,总是从言谈举止中流出。优雅不靠装扮,淡然不靠伪装,而是阅历的凝聚、人生的沉淀。或许你无法决定自己的容貌,却可以提升思想、学识、气度。时间会让你老去,也可以让你的灵魂愈发动人。提升气质的40条建议。By人民日报
  • 1
    看破自己珍惜今生 风波漂流的人生,实际都是生活在自己起心动念的世界里;都是在接受着自己心识的苦与乐中执着于自己的理智或者愚昧;都是在编织和构造了自己当下和未来的苦与乐。 这其中的缘由心生的真实道理,如若没有深明彻楚,就不会了解自己情动的真伪和利害;就不会知道祸福的由来和真实内涵;就不可能理智地处事待人;就不可能理智的权益事局;就不可能真实地在把握、造福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觉者大公,迷的则被妄执罩遮。须
  • 0
    和谐社会是所有进步文化的共同愿望 和谐是所有历史昌盛的共同特征,是人类共同企愿的希望。和谐是一切工作的主题,是所有工作的目的,最终通过文化和谐、思想和谐、愿望和谐,实现人心和谐、家庭和谐、自然和谐。和谐才是进步光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1.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崭新进程,决非是一般性的平和调整,而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的阶段。它包括文化思想、政治经济、自然哲学、人生社会全方位的整体和谐,以实现生命巨系的共
  • 0
    根本就没有无神论的文化 我们大胆地认为宇宙间根本就没有无神论的文化,马列主义决不是无神论的主义,而是正确的不唯神主义。马列主义也从未有过无神论的论述,国际歌中“我们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这是告诫人生的解放全靠自性的极大觉悟。 这一真谛与儒释道完全统一,这决不是人类灵魂的毁证,决不可以此诽谤马列主义,决不可以此抵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阴阳之道。无神论是对精神世界的愚昧,是对哲学中精神和物质的偏废,
  • 0
    文化本来是生命 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生命与文化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之命。由于我们的无知,生活中,似乎我们只会用我们的眼界认定什么是生命,其实肉体活动只是生命的物质部分,文化活动才是生命的精神部分。 绝对地讲,没有没文化的物质,也没有没物质的文化,差别只是生命运动的趋于文化性或趋于物质性。先进性的文化致力于教导人们学会的是不二,是永恒的中制法则,偏与极都是错误,都将走向衰败和死亡。 历史上,时空中
  • 0
    文化是宇宙一体的生命之树 对各种文化的认识,可参考其产生的年代、原因,作用影响的范围,历行的时间,容它的能力,寄愿的目的,发展的过程,现实的状态,认识其历史的作用和所行的使命,进行综合了解。所有的文化,即是存在就有其必然的自性,都有其各自在整个文化系中的伦序,都有各自的本分。 凡是理智的人、理智的文化心,在多元的世界,在多元心的生命中,必须会团结和谐,会沟通兼容。不会多元文化的和谐,哪里会有人心与人
  • 0
    先进性的特征和规律 一、先进性的特征 (1) 孝祖传承性、民族自信性、敦伦存分性; (2) 道德普爱性、无限进取性、超越已知性; (3) 中体平衡性、和谐统一性、多元兄妹性; (4) 教育化解性、人性理智性、悯正感染性; (5) 公平正义性、实践觉悟性、奉献付出性; (6) 仆利有情性、生命一体性、众心所愿性; (7) 礼义廉耻性、善恶所以性、开放吸收性。 二、先进性的规律 即道德规律。无论先进和反动,取向各异结果相背,但规律不二。从原子到宇宙,
  • 0
    中华文明中的老子和孔子 人类四大文明、六大文化皆源于道德,则必合于道德,老君又名道德天尊,俗有先天地而生之说,直言了只有道德才是万物之根,才是人类所有文化的共生、共存之源。 (1) 老子,乃中华祖天地根,身居未动之三,开说大道之德,三皇之时名为广成子,曾居陕西崆峒山,黄帝问道于斯,曾留下文明世界的《道德经》永存世间,可为中华文明宗真不二的开天之经。 (2) 孔子,普世教化、敦伦存分、三纲五常、礼义廉耻,可为道德
  • 1
    〔原文〕 三十辐1共 一 毂2,当其无3,有车之用4; 埏埴5以为器6,当其无7,有器之用8;凿9门牖10当其室,当其无11,有室之用12。故有之13以为利14,无之15以为用16。 〔注释〕 1辐:车辐条。2毂:车轮毂。3当其无:轴孔。4车之用:车轮转动的作用。5埏埴:搅和塑造粘土。6器:容器。7当其无:当中的空腔。8器之用:装容东西的作用。9凿:挖凿。10牖:窗。11当其无:里面的空间。12室之用:装居人物的作用。13有之:有形、有质、有识、有受、有为
  • 2
    〔原文〕 道,可1道2,非常道;名,可名3,非常名。无4,名5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6,欲以7观其8妙9;常有10,欲以观其徼11。此两者12,同出13而异名,同谓之玄14。玄之又玄15,众妙之门16。 〔注释〕 1可:可欲以欲为。2道:循行、经验、作为。3名:认识思维定义名说。4无:无极、玄牝、道生之一。5名:称名,兼有是的确定之义。6常无:自然普遍存在的无始无隐性。其区别,无具本体性,常无具普遍多样多层性。7欲以:主体可欲以。
  • 1
    〔原文〕 天地不仁1,以万物为刍狗2;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3橐龠4乎?虚5而不屈6,动而愈出7。 多言8数穷9,不如守10中11 。 〔注释〕 1不仁:不欲仁、不欲以仁,自然自同仁。2刍狗:祭祀中用的草制狗。寓意无情知物,无需欲情知分别物。3犹:好像、就像、如同。4橐龠:风箱。5虚:虚静不动,内中空空。6不屈:不瘪屈。7愈出:不断而出。出则自瘪自尽。8多言:多欲多言出。9数穷:能生空间渐渐穷尽。10守:意照。11中:去
  • 0
    〔原文〕 道冲1而用之2,或3不盈4。渊兮5,似万物之宗6。挫7其锐8,解9其纷10,和11其光12,同13其尘14。湛兮15,似16或存17。吾18不知谁19之子20,象帝21之先。 〔注释〕 1冲:自冲、落冲、冲融。冲是在落差势差位差中形成。2用之:受用感觉。3或:恍惚中的或是或非。4不盈:没有实体的东西进入存在。5渊兮:渊渊玄深无尽止,兮,恍惚中的若、或、似乎意。6宗:至宗、本宗。7挫:彻底除尽。8锐:执着追求。9解:消解一清。10纷:一切忧虚疑惑。11
  • 1
    〔原文〕 太上1,不知有之2;其次,亲而誉之3;其次 ,畏之4;其次,侮之5。信不足也,有不信焉。悠兮6,贵其言7。功成事遂8,百姓皆谓“我自然9”。 〔注释〕 1太上:上德上仁之君;下德之君;专横唯霸之君;猖混暴行之君。2不知有之:不见圣治之为。3亲而誉之:亲誉恩戴。4畏之:惧怕惕恐。5侮之:侮辱愤逆。6悠兮:冷静深思其中潜致的后患。7贵其言:贵重慎重开口,贵重有信负责因果。8功成事遂:行信天下大治诸顺。9“我自然”:寓意
  • 0
    墨子有云:“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对于中国这只和平、可亲、文明之狮,国际社会理应欢迎而不是畏惧,帮助而不是阻碍,支持而不是遏制。
  • 0
    〔原文〕 古之1善为2士3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4。夫5唯6不可识,故强7为之容8。豫9焉若冬涉川,犹10兮若畏四邻,俨11兮其若客12,涣13兮若冰之将释,
  • 0
    〔原文〕 致1虚极,守静笃2。万物并作3,吾以4观其复5。夫物6芸芸7,各复8归其根9。归根曰静10,静曰复命11;复命曰常12,知常曰明13。不知常14,妄作
  • 0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号召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加强德育规律研究,从中小学生
  • 0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1宠2辱若惊?宠为上3,辱4为下5,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6宠辱若惊。何谓贵7大患8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若身9,为
  • 0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1,听之不闻名曰希2,搏3之不得名曰微4,此三者不可5致诘6。故混7而为一8。其上不皦9,下不昧10,绳绳11不可名12,复归13于无
  • 1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1谓美2,斯3恶4已5;皆知善之6谓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之。是以
  • 0
      培育爱国心。学习先烈精神,不仅要了解他们的事迹,也要了解他们当时的生活背景,明确他们的生活理想和人生价值。因此,对英烈们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 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烈精神一脉相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先烈们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先烈们的言行守则,“爱国、
  • 0
    “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三月天。”从古至今,农历三月,人们纷纷出郭郊游、踏青宴乐、扫墓祭祀,由此形成了我国最大的踏青与祭扫节。   〔万物
  • 0
      清明最初与农事活动有关,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除隟(同隙)穴。”这里说的“清明节”
  • 0
      清明成为纪念与祭祀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春秋时期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2600年前,介子推割肉
  • 0
    〔原文〕 五色1令2人目盲3 ;五音4令人耳聋5;五味6令人口爽7;驰骋8畋猎9令人神狂10;难得11之货令人行妨12。是以圣人为腹13不为目14,故去彼15取此1
  • 0
    〔原文〕 载1营2魄3抱4一5,能无离6乎?专7气8致柔9,能婴儿10乎?涤除11玄览12,能无疵13乎?爱民治国14,能无知15乎?天门开阖16,能为雌17乎?明白
  • 0
      周代的官方教育,是以六经为中心的教育。《周礼·大司乐》指出,让有道有德者以乐德教国子。而乐教中的六德是:忠诚不偏私,和而不同、刚柔适中,
  • 0
    君子不能马上让所有人都学会做君子,因为这里边有教育过程,很难。你还没有做君子的时候,我就强迫性、半强迫性地让你接受礼仪。比如,一个孩子,他还
  • 2
    老子自正处上不重、处前不害、取信天下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原则;中不偏极有无阴阳七律的哲学法体;天道损有余补不足的法则和知足食、服、居、俗的经济终
  • 0
    〔原文〕 上善1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2众之所恶3,故几于道。居善地4,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5唯6不争,故无尤7。
  • 0
    〔原文〕 持1而盈之2,不如其已3;揣4而锐5之,不可常保6; 金玉7满堂,莫之8能守9;富贵10而骄11,自遗12其咎13。功成身退14,天之道15。 〔注释〕 1
  • 2
    《老子》是人类社会科学、社会政治、社会哲学、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至尊读本、生根之本。此本无论学不学知不知,谁都无法抗拒、无法超越,规律的节拍
  • 0
    〔原文〕 谷神1不死2,是谓玄牝3。玄牝之门4,是谓天地5之根6。绵绵7若存8,用之9不勤10。 〔注释〕 1谷神:虚中若尘一息之神。2不死:不断不灭,断灭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