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吧
关注: 5,013 贴子: 24,754

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世之宋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2
    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宋朝时期,为了支持远方寒门学子赴京参加会试,朝廷实施了一项重要的制度——为云、贵、四川等地的举人提供驿马和来往公券。这一制度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公平选拔人才的追求。《燕翼贻谋录》中记载了这一制度的深远影响,指出许多远方的寒士虽然在乡试中获得了推荐资格,但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前往礼部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十月丁亥日,朝廷下
  • 4
    宋代的税收是每亩收一斗谷。(宋《梦溪笔谈》:“亩税一斗者,天下之通法。”)宋代农民每人耕种40亩地。(宋代每名男劳动力实授土亩数,北宋神宗熙宁
  • 0
    苏轼传到底是选自哪本宋史的,作者是谁,到哪里能买到这本书呢? 求大佬帮助!
  • 3
    南宋的建立源于金军对北宋的持续侵略,这一系列军事失利导致了1127年的靖康之耻,使得北宋政府被迫从开封南迁至江南,标志着南宋时期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世家大族和官员随朝廷南迁,以求国家复兴和个人安全。如韩肖胄和韩侂胄,他们是北宋政治家韩琦的曾孙;王伦,作为王旦的后代,也随朝廷南迁;此外,吕本中、吕祖谦、吕祖俭和吕祖泰,都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吕公著的后代。常同是常安民之子,晏敦复是晏殊之后,而曹友闻则是
  • 2
    在《宋史·谢枋得传》中,记录了郭少师与谢枋得讨论的一段对话,揭示了南宋末年与元朝之间复杂的交涉和军事冲突。其中,贾似道的行为尤为关键,他在元世祖忽必烈攻打鄂州期间秘密派遣宋京前往元军前线,提出称臣、纳贡,并割让江南为界,每年供奉银绢二十万匹两。忽必烈因听闻宪宗之丧,遂答应并引兵北归。然而,贾似道后来为了掩盖自己的欺骗行为,将前来征前的郝经拘禁于真州馆,并隐瞒了和议的存在。另一方面,李璮在济南提议发
  • 0
    在宋朝,士大夫们高度重视名誉与声望,他们不仅通过政治和学术成就来塑造自己的形象,还鼓励其子弟和门生记录他们的言行举止,私下撰写成文以流传后世。这些文字记录不限于官方的正史,更包括了众多非官方的历史记载和杂谈,如《王文正公遗事》《丁晋公谈录》《杨文公谈录》《韩忠献遗事》以及《君臣相遇传》《钱氏私志》《李忠定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时政记》等。这些作品被刊刻印刷并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宋代的历史文
  • 0
    南宋时期,唐中叶以后授节度使职权的将帅们因掌握征税与生杀大权而财富累积至巨。将帅们的奢侈生活较前代尤有过之,文献记载如《玉照新志》、《夷坚志》及《驾幸张府纪略》等皆详述其豪富情形。张俊的岁收高达六十四万斛,一掷千金资助贸易老兵,该卒后在海外贸易中大获成功。张俊在高宗面前更是挥金如土,所献服饰、玩物、珠玉锦绣均价值连城,且对宰相以下官员慷慨解囊。杨和王建豪宅,竟构想引西湖水环绕其居所,其对故旧之慷慨
  • 0
    自三国魏晋以降,在华夏大地的王朝更迭之际,忠诚之名常与司马孚、徐广等并肩。身在新朝,心念旧主的他们,因之备受后人敬仰。尽管对前朝深感哀痛,他们最终仍接受新朝官职,此举在当时并非孤例,反映出即便是忠臣,对新政权的归顺亦非不可接受。此种政治灵活过渡,实为当时社会普遍风气。谢朏在齐受宋禅后拒解玺,而终任义兴太守;王琨于齐高帝即位后,依旧侍中一职。南方袁昂与马仙琕在抵御梁武帝失败后,亦获梁朝重用。北方如裴
  • 0
    《宋史》是历代史书中最为繁杂的一部,不仅因为其正史内容庞大,还因为除了正史之外,存在着大量的稗乘杂说,这些资料层出不穷。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崇尚名誉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在宋朝,每当出现一位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其子弟和门客便会详实地记录下他的行事与言论,进而私底下撰述成书。例如,《王文正公遗事》、《丁晋公谈录》、《杨文公谈录》和《韩忠献遗事》等书籍,都在当时被刊刻并广泛流传。此外,如朱熹
  • 0
    在宋朝,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重大改革,这不仅体现了当时政治结构的调整,也展示了对唐代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原本唐朝的体制中,文官和武官的选拔分别由吏部和兵部负责。然而,到了宋朝,神宗皇帝提出文武官员的选拔应统一到一个部门,这一构想得到了政治家和学者苏颂的支持和推动。苏颂建议采用唐朝吏部的“三铨之法”,即按品秩来区分管理,并进一步提议将文武官员的选拔统一归入吏部,通过设立左右曹来分别管理。这种调整使得吏部
  • 5
    类似血腥唐朝,明朝那些事儿这种类型
  • 2
    希望大家可以给我分享一些宋史的电子资料、电子书籍。 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获取资料,直接购买书籍,1,是要花钱。2,实体书可能没电子资料方便阅读。 本人未学习过这一方面的书籍。现在对这方面感兴趣,麻烦大家了,谢谢。 #宋#
  • 1
    《宋史》的编纂过程中,一些人物传记的收录必要性受到质疑。例如侯益、张从恩等在宋初无显著功绩,却因《五代史》未载而入《宋史》。这反映出编者可能出于填补历史空白的考虑,但导致内容显得繁琐且意义不大。同时,王祐及其子王旦的传中重复记载相同事迹,表明编纂时的冗余。神宗时期,张方平与刘挚关于保存古庙的奏疏事件也在不同传记中过度叙述。此外,李定被荐为御史引发的争议在多篇传记中反复提及,以及石介去世后的诬陷和验
  • 0
    各位大佬有关于 辛弃疾 陈亮的相关书籍文献吗 PDF那种 谢谢
  • 7
    金国灭辽国之前不久。 1)童贯率宋军15万征辽, 几乎全军覆没。 2) 白沟之战宋军全军覆没 3) 刘延庆率宋军10万征辽, 被1万辽军打得全军覆没。 这3件事都
  • 0
    赵普在《孙公谈圃》里提到,宋艺祖(也就是后来的宋太祖)出生在西京夹马营,他小时候前面有个叫赵学究的人在教书,宣祖(宋太祖的父亲)就让宋太祖去跟赵学究学习,后来还住到了宣祖的家里。这个赵学究就是赵普,所以宋太祖曾经是赵普的学生。不过,王明清的《挥麈录》和王铚的《默记》都说,宋太祖刚到滁州的时候,赵韩王(也就是赵普)在山下教村里的小孩儿读书,宋太祖听说后就去找他,听了他的建议,让他当向导,从清流关旁边
  • 0
    根据《李忠定传信录》和《续通鉴纲目》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蔡京在宋朝末期的宅邸之奢华及其与京城防御工事之间的关联。在靖康之难初期,当金军围攻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李忠定负责守卫京城。为了加强城防,他从蔡京的家中运出了足够修筑城墙的石头。《续通鉴纲目》中进一步描述了金朝因惧怕蒙古的进攻而加固汴京城防的努力。金人为了修筑汴京里城,开出了吸引人的条件:任何人如果能提供五十万块砖瓦就可以升一级官职,提供一
  • 0
    岳飞墓,古称岳坟,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边,是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而建。明朝正德八年,都指挥李隆铸铜为像,秦桧、王氏、万俟卨三贼反接跪墓前,以象征他们对岳飞的不公正对待和罪行。然而,这些铜像久被游人挞碎。万历年间,按察副范洙决定用铁重铸这些像,并增添了张俊的像。 关于岳飞墓前的铁像,《涌幢小品》提到,王氏和张俊的像曾被巡抚王汝训投入湖中。尽管如此,现在岳飞墓前仍有四座像,但不清楚何人重新铸造。此外,还
  • 0
    在拜读了由作者陈峰教授所著的《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一书后,我深受其中对高琼家族及其武将传统的阐述所吸引。书中描绘了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如何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严格的家规和对子弟的严格约束来维持家族的军事传统。 高琼家族的历史充满了英勇的将领和辉煌的战绩。这个家族不仅在战争中屡建奇功,更在和平时期通过严格的家族纪律和对后代的精心培养,保持了其军事家族的荣耀。这种对家族成员的高标准
  • 3
    近期,中华书局重新出版了著名美籍华裔宋史学者刘子健先生的力作《宋史测度》。这本书原名《两宋史研究汇编》,最早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于1987年首次印刷发行。在获得授权后,中华书局对该书进行了再版,并从刘先生书中引言里的“历史只是近乎情理的测度”这一观点出发,将书名更改为《宋史测度》。这一改动不仅使书名更加贴近主题,同时也彰显了刘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历史视角,堪称点睛之笔。
  • 1
    在宋代的文化语境中,“小姐”这一称呼具有特定的社会含义和使用背景,其含义与今日所理解的“小姐”相去甚远。当时的文献资料揭示了这一称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的社会文化内涵。据《玉堂逢辰录》记载,营王宫的一场大火,竟然起因于一位名为韩小姐的茶酒宫人,她为了私奔而策划放火。这一事件反映出“小姐”在当时并不总是用于指代高贵出身的女性,而是可能用来指称一些地位较低的女性,如宫女等。诗人苏东坡的作品中的杨姐,也是一
  • 3
    我国著名的宋史学者邓广铭,以前曾在民国时期的北大文研所工作过,当时傅斯年是史语所的负责人,他曾找胡适点名要邓广铭过去。可惜邓广铭还是想留在北平,傅斯年也不勉强。但是正是在这一期间,发生了一件趣事。众所周知,作为史语所负责人的傅斯年,要求所内工作人员“各治一史”,比如研究明代历史的人就不准去翻阅《清实录》。邓广铭当时兴趣广泛,学业期间还写过诗歌。但是在傅斯年的安排下,傅斯年希望邓广铭专治宋史。为了促
    滦博萬 6-25
  • 1
    在中国古代官场中,“下官”这一称谓的历史沿革和使用情况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变迁。据《汉书·贾谊传》记载,最初“下官”并非官员的自称,而是用于描述不称职的大臣。然而,从南朝宋时期开始,特别是在孝建中期,官员在诸王封国内部只能称“下官”,禁止称臣,且离职后此称谓即停止使用。这表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下官”已成为官员们在官方场合的一种特定自称。晋朝时期,官员之间已普遍使用“下官”作为自称,如《
  • 330
    岳霖为岳飞三子,号商卿。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十五日, 生于宜兴唐门军中,母李氏。建炎三年,岳飞于在宜兴张渚镇与李娃结婚,婚后居唐门,生岳霖。       南宋绍兴十一年除夕(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飞蒙冤遇害,其时岳霖年仅十二岁。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宋孝宗即位,岳飞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此时岳霖年方三十二岁。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二十三日,南宋朝廷圣旨复岳霖为右承事郎,后又授南赣都督,食邑宜兴。淳熙三年,岳霖出
  • 0
    宋太宗,这位显赫一时的帝王,对于书籍有着特别的喜爱。他尤其钟爱史书,深信其中蕴藏着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智慧。每当翻开一页页泛黄的书页,他都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看到那些王朝的兴亡画面在眼前一一展开。 宋太宗不仅自己热爱读书,还时常向身边的大臣们宣扬读书的重要性。他曾深情地对大臣们说:“人读书,必定会有所收获。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虽不能像常人一般踏遍万里江山,但读万卷书却并非难事。凡是热
  • 1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1125年11月13日一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时,陆游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直到宋孝宗赵奇即位后,陆游才得以赐进士出身并逐渐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陆游历经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三朝,其间他多次被贬、罢官,又多次复出,其仕途颇为饮坷。 晚年陆游以“三朝散吏
    滦博萬 6-11
  • 2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自幼聪明好学,读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除抚州司户参军,不久弃官而去。德祐初,元军南下,以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守信州。信州失守后,乃变易姓名,卖卜建阳市中。宋亡,坚不仕元。元参政魏天祐欲荐枋得出仕,逼之北行,至燕京(今北京),不食而死,妻子亦殉。著有《叠山集》。《宋史》卷四百二十五有传。 交信录序 天下有达道,
    将宁 6-3
  • 1
    在早期中国,农业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根基。随着岁月流转,农业生产方式及居住模式经历了显著的转变,从最初的生产与居住相对集中逐渐演变为两者都相对分散的格局。在这一过程中,邻里关系的维持始终是社区生活的核心。这种关系的健康发展与否,不仅影响着民间的和谐相处,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效率。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流派,强调通过基层乡里组织来实现民众的道德教育和礼仪训练,以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邻里关系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大宋子民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