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 12,252 贴子: 92,740

阳明心学研习交流

  • 目录:
  • 保健养生
  • 11
    我提供一篇,讲得头头是道,结构完整,语言精炼,但完全是歪曲阳明心学,瞎说八道。如下:
    终始典学 08:54
  • 1
    我们的目标:(在现实中)始终力行“克己穷理”工夫并一以贯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永远学问思辨、总结完善,直至吾心“去尽私欲,纯乎天理”,以掌握、遵循事物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特殊的和一般的)与心理良知(包括人事人情伦理道德),从而“知性知天、止于至善”,最终实现正确的有终无咎的命运(“尽道以立正命”)。 目前群有66人,学院派和非学院派兼有,提问探讨都含一定的实践和思考,基本不闲聊。 我学理学三年了,完整学
    终始典学 08:09
  • 0
    毋必,在我个人的实践当中综合几种不同层面的学科和实践经验,得出毋必的具体用法。 1.做事情的时候抱着一颗试探的心去做:我去买棒棒糖,不知道商店有没有,去商店看看,有的话就买,没有的话就买其他的替代品,或者不买转而去做其他的事情。 2.我去喜欢一个女生,试探性的和她聊一聊是不是有男朋友,是不是也喜欢我,如果喜欢我,没有男朋友,我就进一步试探尝试,如果没有男朋友,不喜欢我,我就尝试一下用恰当的方式培养感情提升
  • 2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出自《论语·子罕》) 对此,我有一个问:如果一个人非常地好色,但是他对德行的追求也如同他好色一般,那么此人可称之为圣人否?
  • 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这不是说弹琴和各个事物里人的主观想法和物质相辅相成,有心无琴和有琴无心都难有声。
    悟能818 6-5
  • 4
    阳明先生说良知不学而能,但是良知不应该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吗,要不然如果一个人出生后就远离社会,甚至融入野兽之中,那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人类的思维方式,恻隐羞恶之心,进而良知?
    悟能818 6-5
  • 0
    今天读传习录 良知何事系多闻,妙合当时已种根。 好恶从之是圣学,将迎无处是乾元。 在虔州九川将告别先生,写下这首诗。 我所理解的大意,良知何须依赖多闻多见,人生来就有这个天之灵根。好恶从之就是圣人之学,将迎有个私己的心即无处是乾元。 阳明先生曰:若未来讲此学,不知说‘好恶从之’从个什么。 我看诗的意思甚好,好恶从之是圣学一句,足见九川已得功夫要领。但阳明先生一句点破,此诗实际藏有病痛。既然良知不用多闻多见
    苏复礼 5-29
  • 5
    四十余年睡梦中,而今醒眼始朦胧。 不知日已过亭午,起向高楼撞晓钟。 起向高楼撞晓钟,尚多昏睡正懵懵。 纵令日暮醒犹得,不信人间耳尽聋。
  • 28
    何为“戒慎不睹,恐惧不闻”
  • 21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为阳明先生的“四句教”,大多数人都能看得明白,并认为心学核心价值很通俗易懂,但千万不要小看了心学,王阳明心学真正的核心是不是这个“四句教”,这个是教小学生的,高妙处是王阳明“四无句”,这个记录在《天泉证道》中王阳明两位弟子王畿与钱德洪之争论,即王畿所说四无句是接引利根人的:即“无心之心则藏密,无意之意则应圆,无知之知则体寂,无物
    积明谷 5-27
  • 19
    已经最终完成,特此公告一下。
    峻骁987 5-23
  • 234
    天泉论道, 钱王之路孰优孰劣? 阳明心学, 如何真正彻底的发扬光大?
    易道真心 12-24
  • 7
    无善无恶心之体,知善知恶是良知。这里心之体是否可以理解成本心 何其自性 本自具足的意思 那么良知算不算心之体,如果算的话本无善无恶 又知善知恶 这样是不是矛盾,望各位指教
  • 0
    此处阳明先生所言“平地有何可见”与为外好高之病有和关系,或者说阳明先生这么说是何意?
  • 6
    张三准备吃饭,发现饭桌上一坨猫屎。顿时心生恶心。 1、猫屎无善无恶。 2、心生恶心无善无恶。 3、道友请表述自己的其他见解。
  • 2
    那个王德峰,真的是心学专家?
  • 7
    众所周知,王阳明先生曾有机会入阁而为杨廷和阻拦。杨廷和此举虽行了私心,但不失为名臣、好人。杨廷和经历了大礼仪之争,与皇帝各执一见。那么按照阳明先生的观点,应该怎样看待、定夺这个问题呢?
    乙向 5-13
  • 45
    深夜起夜,忽有所感。 以前都是在“去私欲”,用功克制自己的错误欲望,筋疲力竭。现在想来“私欲”千千万,真不如一心放在“良知”上,只一件事就好。 与大家分享。
  • 16
    在历史上,宦官乱政的故事屡见不鲜,如秦的赵高,汉的张让,唐朝高力士,明代的刘瑾,魏忠贤等人。这些人识字不多,几乎都是流氓恶棍,也没有通过考试或者立下战功,为什么能够身居高位,左右朝政,甚至废立皇帝。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66
    遇到某件事情,心念动处,情绪发作,循着情绪找到私欲所在,根源皆是“财色名利贪嗔好恶”。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私欲该怎么去呢?是静坐下来慢慢的想通吗?还是硬去压抑住这些似乎是本能的东西。 请教各位,谢谢!
  • 19
    心学 此道自古少语人,说破不留半点痕。 行来似异实依旧,迷了千千万万魂。
  • 24
    心学,不是学习心学的概念,而是心如何去学。 执着于那些概念就是信,而不是学了。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 心之体为至善至全,所以无善无恶。而我与事物有了联系,其物性存在于我心,那么这对我来说就是其物之理,亦为天理 天理近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而有动,是为弱者道之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心即理,在我看来,其心为无,其意为有。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理在天,为道。天
    wwwwo0ok 5-9
  • 1
    会不会起冲突 会不会相驳
    wwwwo0ok 5-7
  • 27
    立志,不太易。阳明先生解三十而立为此志常立。 若得立志这个功夫头脑,到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也只是志到熟处。 今天这个学问要紧处,正是可以讨论。明这个志,即致良知。附传习录一篇。 先生曰: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功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 有肯与吧友讲习讨论者,于学问功夫必有所得。
    苏复礼 5-7
  • 12
    各位同道,修习心学,近年都有什么收获。学习后,是否有在现实中,或某一领域取得成就的。
  • 434
    在这里开个贴子。谈谈自己学习传习录的心得体会。
  • 0
    高中接触阳明心学,虽然没力行,但一直有崇高的敬意 大女儿,叫王悠阳,攸心,遵从内心,阳光的地方 二女儿,一直知道叫啥,好听又能受心学文化表达 二女儿八字缺水火 本人姓王,希望各位高人不吝赐教 #如何证明你是一个合格的吧友#
  • 54
    最近思想有点迷惑,想不通,早上起床的念头来了,我惊讶的发现我没有听从指挥。倒是保持原样躺着再睡一会,听从了再睡一会。
    苏复礼 4-26
  • 3
    闲的时候或者在学校背书的时候就莫名回忆歌曲 或者安静的时候胡乱想别的 这要怎么解决 困扰我好久了
    乙向 4-22
  • 18
    立志,勤学,责善,改过。这是阳明先生前期的口号。 那啥是心学,不就是明白天下事物的道理,也就是知识的总和。 这就需要抛开门派之见,让我想起来李小龙先生:武术抛开门派之见博学众长,兼并共用。 心学就是天下之学。 心学是没有门派的,儒学是没有门派的,只有真理。 真理的味道。 正如教员所讲: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瀚星宇 4-22
  • 19
    生活就是心学最好试炼,尽天地万物之良知,尽天地万物之性,震动物之性,才能从心所欲 立乎中道
    弗迷 4-13
  • 14
    如果有两杯水,其中一杯是有毒的,你和另一个人不得不各自喝下一杯,但是你判断出了哪杯有毒,哪杯无毒,那么喝下那一杯才为致良知?
  • 32
    初学心学,心学要我格物致知,致良知,要为善去恶,可小人依旧是那个小人,我是为善去恶,不因为他用阴险损害我来去用阴险手段去损害他,但是小人依旧如故,那这心学对我有什么帮助呢?
    积明谷 4-7
  • 11
    答陆原静书中,有照心一词,小子于圣学尚浅,还望有先道之人赐教
    积明谷 4-6
  • 2
    想接触一下,求教各位应该购买市面上那个版本的心学出版物,谢谢了
    乙向 4-2
  • 6
    你自己有人性本是幸运,但要求天下人都有人性就是你的不幸,学了那么多还活不好。 吾性自足是向自己求,向别人求也可能什么都没有。
    乙向 3-29
  • 92
    现实生活中的经常会遇到很多事情,从而产生多余的喜、怒、哀、惧、焦虑等私欲。虽然觉知到了这是私欲,但情绪还是会萦绕在心中难以平复。 请问面对私欲,我们该如何去除?是对抗还是疏导?或者采用其他方法?如何确实使用克己功夫?
    钦曾 3-25
  • 95
    第一句话: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蕴含着至理。 第二句话:用自己的感受,理解,直觉,观察发现每一件事,每一个物的道理。也观察自己心里的活动同时对外界做出辩证的比较,是心里的对还是外界的对。自己的理解会带着自己走向更高层次的追求和认知。相信自己。 第三句话:相信自己对于每一件事情每一物的理解认知,大胆去做。错了就改正。就是知行合一。在知中行,在行中知。自己的理解就是理。 因为自己的理解逃不出对于事物的观察,
  • 31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体无善无恶,道德经说有无相生。这里我分析的是善恶相随,是善是恶,又无善无恶,天地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无善无恶的,如果为天地间发生的事情而动心,就是脱离了道之本体。但是身为人这个物,又不能够见天地间发生的事情而无动于衷。那就如同槁木无心一样了。 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这个意,指的不单单是意念思想,还包括了身体
  • 1
    如何用心學角度看待男女情感?
    乙向 3-19
  • 2
  • 20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只如此去做了,仍然能运行事物,仍然能明白事理。那为什么还要求事物道理
  • 15
    昨个在哲吧看了个贴,找不见了,讲的是人从小时的自我为中心,将自我认定为是宇宙的中心,一切的事物都是围绕自身运转。而长大后思维上的主客一体论,仍是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没有变化。 昨晚觉得,嗯是这么一回事。今早思虑反刍,(反刍?)觉得修者的觉知应当除外,去中心化修习,是每个修者的入门考题。 就是日常反思自省,把自己日常过筛子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3

会员: 知行合一

目录: 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