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香光大佛寺吧
关注: 129 贴子: 2,104

  • 目录:
  • 海外地区
  • 0
    一天不看手机,会发生什么事?善用手机可以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但若是为满足身心欲望而过度使用、滥用手机,将会招来魔众的控制。若不是被降伏的魔众毫无保留地说出来,没有人会知道手机空间里竟然隐藏这样的秘密! 访问魔步顶(宇宙魔,三十七亿年) 全文网址:https://wp.me/pabxOS-d9q (摘录) 我形容每个人随身携带的那支手机,对沉迷的人类来说,绝对不只是一支手机而已,而是随身携带的毒品,只要心里一觉得需要,就立刻从口袋或包包里掏
    amtb_aus 17:18
  • 3
    阿弥陀佛开示: 西方极乐世界,乃灵性净土,其光彩夺目,超乎人世所能想像,是脱离生死轮回的国度,修行者若得入此境,便能了脱生死,离苦得乐。 极乐世界的光辉,黄金铺地,天上彩云,宫雀飞兽,无不传法音。八功德水清凉灵净,七重行树、七重宝树,金珠铃铎,周匝条间,这些景象如何能尽数描绘? 在这清净国度,众灵皆得安乐,无有诸苦。望众生能归于此地,弃妄想,求净土。凡身愁苦、执情意乱之人,若闻极乐世界之境,当求见此
  • 0
    访问魔鲁班(宇宙魔,三十九亿年) 全文网址:https://wp.me/pabxOS-d98 (摘录) 当我看见地球上的人类开始发展科技,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文明。我意识到,这些科技文明给了我一个新的机会,一个可以更加深远地影响众生的机会。于是,我在这些年,把大量的力量转回到地球的科技上,我特别将目光投向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领域──社交媒体,因为我看见在这里面有许多可以控制的项目,还有相当容易操控的人心,这些都是我所能利用的。
    amtb_aus 6-24
  • 0
    阿弥陀佛开示: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中,我们应当深入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何谓真心?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这个答案,却不曾真正明白真心的本质。 真心,即是真我, 是一个人最本质的自我。 唯有在心灵的宁静中, 我们才能接触到这份真实的自我。 真性、真法与真理是三个重要的概念。真性,是指一切众生皆具备的佛性;真法,是指阿弥陀佛所说的教法,能够引导我们走向解脱之道;真理,则是宇宙的根本法则。我们应该如何寻找并
    amtb_aus 6-22
  • 0
    佛寺天空的云彩变化多端,有时是巨大的西方莲,或其他吉祥物;有时是魔众大举前来的超黑乌云。而黎明前可见泛着金光的云彩。眼开的人像是苏师姐,则可以看见云端里的天人或魔众。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香光大佛寺之天空时常现瑞象, 正显此时天界所观佛寺之现况。 今日所现之薄云大莲花, 莲叶片片分明,乃是天人祈求往生西方莲花国之愿。 阿弥陀佛见之, 并已于三时系念法会中,接引无数念佛之天人入西方极乐国, 实是可喜可贺之
    amtb_aus 6-19
  • 0
    由于近期苏师姐带着十二道佛光大力超度网路魔、科技魔、手机魔等,今日佛寺早斋时间魔众大举前来,整片黑云盖满佛寺天空,苏师姐简单吃两口就上去法身超度,一瞬间金光乍现将魔众垄罩,送入法性土。 阿弥陀佛开示: 无数魔众今来集, 聚于云中现天际, 黑云得受金光照, 瞬间天现黑与金, 魔受佛伏天见亮, 一一送入法性土, 是为魔众得救时。 南无阿弥陀佛。 众生: 我们正等待苏佛见到我们,可以和他较量一下。没想到十二道佛光一现
    amtb_aus 6-20
  • 0
    阿弥陀佛开示: 信佛的实质在于发自内心的愿力,这其中包含出发心、出离心、大愿心和大悲心。这种信力源于对「无相、无我、无受」的深信。修行过程中,我们需要放下执着,将心灵交付给佛。然而,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无常、八苦、轮回的真相虽然被广泛传颂,但能够真正理解并付诸实行的人寥寥无几。理解而未行,是许多人面临的困境,他们明白道理,却难以完全放下自我。 人际关系中,彼此
    amtb_aus 6-21
  • 0
    这对年轻的父母及小孩全都沉迷于网路中,孩子在电玩里打打杀杀,忘却了现实中缺少父母关爱造成的不安全感。一家三口都被魔众控制,最后小孩精神异常送进医院。这样类似的故事是否也曾出现在你的周遭呢? 访问魔离双(宇宙魔,三十六亿年) 全文网址:https://wp.me/pabxOS-d7V (摘录) 原本这个孩子在学校的课业表现优异,因为他为了要让自己得到师长的肯定,得到父母的赞美,所以他努力在课业上有好的成绩。 然而,当电脑和网路开始出现在这
    amtb_aus 6-19
  • 0
    魔毕,一位魔龄长达二十六亿年的魔众,利用人类对科技的依赖,使人们逐渐迷失在虚幻的世界中。在这篇被佛降伏后的访问里,有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点,摘要如下。精彩全文请点下方连结。 访问魔毕(地球魔,二十六亿年) 全文网址:https://wp.me/pabxOS-d7D ★当人们沉迷于科技带来的即时满足时,他们的心灵变得愈加脆弱和空虚。他们不再寻求深层次的连结和理解,而是追求表面的快乐和满足。他们的生活变得愈发依赖于虚拟世界中的认可和肯定,
    amtb_aus 6-18
  • 4
    林O芳居士: 我到了,感恩慈悲的阿弥陀佛,感恩慈悲的苏佛,让弟子能有机会来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感恩师父访问我,让我有机会说说话给我的阳间子孙们听。 今天,我来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这里好漂亮,真的好漂亮!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宝珠,在这里竟然这么多,到处都是,连地上、树上都有,好像一点都不稀奇,不像阳世间一颗钻石就多么的珍贵。这里走到哪里都是珠宝,好不可思议啊! 我没有想过自己能有机会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其
    庄阿来 6-17
  • 0
    阿弥陀佛开示: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解脱与出离的意义。这些概念简而言之就是「脱苦」。然而,真正的解脱并非只是摆脱痛苦,而是透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有些人拿香拜拜、虔诚拜佛、完成日课等,这些都是外在的形式。真正的修行,不应只有执着于外在的形式,而是要从内心出发。 《心经》告诉我们:「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的,我们应该放下执着,看到事物的本质。 修
    amtb_aus 6-17
  • 3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修行当要看破与放下, 此身所感与所受、所欲与所求、所爱与所有, 因为知晓一切皆幻,不可得。    此心需要的是净与纯, 已经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包袱与过往, 皆是污染与沉重的负担。    如今修行要舍, 舍得干干净净,甚至要不留痕迹, 不受妄心所驱使,不被无明烦恼所缠缚, 不受业力现前所违困。 莫再被贪与瞋、痴迷与愚痴,傲慢与疑心波动此心。    如今当于生活与修行中,步步实际行, 没有自己的
    someone98 6-4
  • 2
    阿弥陀佛开示: 世尘有如梦幻泡影,多少众生沉迷其中? 「行寂静行」就是修定,即「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寂静行。 这不是避免接触外在的境界,而是要保持心境的寂静,不被外在的刺激影响,不动心、不被贪瞋痴慢所困扰。这种寂静行是真正的入定,是一心不乱,即在定力中保持心境的平静,不受外境干扰。 「远离虚妄」则是要放下妄想和执着,舍弃一切不实际的幻想。虚妄是一切虚幻、不实际的幻想。修行者需要
  • 0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可见有一种修行者,从心着手, 外表看来迟稳、温文儒雅、缓慢, 其实内心精进,念佛勇猛加速,不迟疑。 此者以清净心念佛、勇猛心念佛, 念念相续不断,字字句句清楚明白。 此念佛为心念、六根念。 若心中妄想杂念起,念佛同时夹带许多念头, 此念佛心不清净,口念心不念, 难以念出弥陀圣号真实义, 难以与佛心清净相应, 无法唤醒自性、佛性。 故念佛要会念,方能发挥自力、佛力, 弥陀佛力加持于佛号中, 佛
    amtb_aus 6-13
  • 0
    阿弥陀佛开示: 佛法深如大海,其中涵盖了无量无边的智慧和慈悲。然而,在修行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隐藏的障碍,使众生难以真正体验到佛法的妙义。无量寿经中教导:「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这一类人在佛门中出钱出力,行善修福,但也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取相分别 在修行中执着于世间的修行形式,满足于世间的修行状态,而无法觉察自己内心的微细念头时,就容易落入执着的陷阱。虽然自己在佛门中修福行善,但若着相而
    amtb_aus 6-12
  • 0
    阿弥陀佛开示: 呢喃是小声说话,轻声细语的意思。 有些人的心中常有呢喃, 未让人听见或察觉。 这些呢喃也是心的波动, 只是小小的波动自己可能没有察觉到, 或是被另一波大的波动盖过去。 但是这些呢喃的波动所造成的微细念头及感触, 已经在识念当中留下纪录,成为业的一部分。 只是以轻声微细的状态存在, 之后若受到触动,即是业力现前时。 故莫小看心的呢喃, 这些微细的心语及波动,亦是污染障碍心的净化。 修行求见性, 心须清
    amtb_aus 6-11
  • 1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佛法言:「无过去,无现在,无未来」, 于是只有当下。 若当下能无念,于是清凉。 当下,便是人生的际遇, 无数个当下,组合成为人的一生。 不论是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或是修行中的转变与学习, 未见性、未转业前,仍有心念波动,心随境转。 过去是幻,缘起缘灭, 虽已事过境迁, 对过去若回顾,则落入思惟、执着当中,牵动业力运转。 故未见性前,未有定,当要止住回顾过往, 因有念,心波动,会牵动
  • 3
    唐O碧居士: 弟子泪流满面,哭得说不出话来,因为弟子真的很感动,终于见到佛了。 现在弟子就跪在佛前,眼泪还在继续流着。佛慈悲地用佛光照着我,我的心很温暖,我的身体也感觉很温暖。这里有好多菩萨,每个菩萨都很庄严,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画面。我好像还在作梦一样,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来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我一直磕头,每次磕头,心里都是满满的感恩,感恩阿弥陀佛,感恩苏佛。 我的孩子如果知道我已经来到西方了,一定会很高
    北半球 6-5
  • 0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养内指的是修行者善养内性。 内性指的是善良、德行、柔和、慈悲、智慧、心量、 包容等内在的性情, 乃至于最深层本有之真心及自性。 世间人多被外欲掩盖, 心向外求,而无暇顾及内性。 许多人不知人人本有之内性及珍贵之自性。 此为佛法教育之重要, 能有效开发内性及降低人们对欲望及外在之需求, 而有机会让内性显,乃至见性得见本来面目。 内性为与生俱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却随着年岁增长及个人业力
    amtb_aus 6-2
  • 1
    阿弥陀佛开示: 我是谁? 现在的名字是我, 或是在我身中轮回无数劫世百千万亿年的灵? 或是此世父母所生的身体是我? 有着外表、性情、年岁此时的我? 这些都是我! 是否能忘我? 把这些我都放下,只留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否行得到? 若行得到,则修行能有进。 因为我已于过去造下无量无边的恶因, 做了数不尽的恶事,冤亲债主随时等待我的出现。 若此我的个性、行为、想法和过去冤亲债主认识的我相同时, 则和业力、冤亲债主相应
  • 1
    《附体到底有多少? 》    访问贾伯斯(Steve Jobs为佛寺于灵界四大护法之一)    媒体、网路的发达,各类资讯都可以得到,好的、不好的。多数时间所吸收的垃圾资讯,大过于学习资讯。    现在的人因为资讯过剩,进到头部当中,头部在自然中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区域。这些小区域彼此间没有关系,但在头部堆叠起来,念头快速相应下,某一个空间的众灵就在身体里跟着念头活耀起来,加强著念头持续不断。从眼前所见的事物,念头开始愈想
  • 0
    阿弥陀佛开示: 在佛法心灵的世界中,无声胜有声。 禁语、止语静默向内心看,是见性必经的过程。 在人类感官的世界中,有声是常态,无声非是常。 人类的感官,是经由外界刺激六根, 让眼有见、耳有闻、鼻有嗅、舌有尝、身有触、 意有感之中得到感官的满足,也因此造下许多恶业。 累劫累世所造的善恶因, 于此世所遇所缘若是缘熟,则受到善恶果报, 形成人的一生于生老病死、偿还或接受各种果报中度过, 于轮回纠缠中难以出离。 所以于
    amtb_aus 5-26
  • 0
       阿弥陀佛开示: 天象是大自然的状况, 非人力或外力可以改变, 亦是自然界相应人心之状况而显之象。    多数人会观看阴晴圆缺之天象, 但若更进一步, 当天象与人心结合,乃因灵界之状况会受到人心影响, 乃至于和现况呼应而现不同之天象, 若眼开者可见。    灵界并非只指轮回中之天界天人, 如今于香光天象中,更是可见魔众入于云中, 将白亮之白云染成灰云,甚至更暗之灰黑云,而显其存在, 或有归顺弥陀之意, 亦能随况干
    amtb_aus 5-24
  • 1
    阿弥陀佛开示: 慈悲, 是见众生苦而产生救众离苦的力量及行为。 慈悲并非只是眼中见到,口中说说,而是化为实际的行动。 即使是一个赞叹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乃至于救众离轮回, 都是慈悲的力量, 令绝地逢生,令干枯的心得到滋润, 能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苦为乐。 人们生活在为我、处处为自己着想及自私的世界太久, 忘记了慈悲待人、为对方着想及善良的力量, 失去了感恩的心, 变得冷漠,自私,不知足,处处要求别人, 而让
  • 0
    阿弥陀佛开示: 孩子们的心此时状况如何? 知道个性要改; 却是难改未改,而让问题一犯再犯,瞋心一现再现, 而招感众生,而现昏沉、进入空间。 知道应该不能忧思有苦; 但还是让忧思发生,苦现前,而现昏沉、进入空间。 知道当要放下身体及身感身受, 一切幻化,改了才能救自己; 但还是让身的感受发生,而现昏沉、进入空间。 知道当要万缘放下,才能一心念佛; 却仍有一二放不下,甚至更多,而现昏沉、进入空间。 知道当舍我执、我
    amtb_aus 5-19
  • 0
       阿弥陀佛开示: 在无尽的虚空之中,阿弥陀佛常以慈悲智慧之眼,注视着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无休止的痛苦,见到了众生因迷惑而受苦,因无知而失去方向,因瞋恚而生痛苦,因贪欲而 不得自由。 然而,脱离这一切痛苦的道路早已明朗,阿弥陀佛的智慧无量,愿以慈悲心向所有众生揭示解脱之法,那便是净土大法。    众生须知万法皆因心起。 若随心所欲,贪瞋痴慢将使自己永远困于六道之中,难以自拔。 必须明白,尊重佛法、敬重经戒是对
    amtb_aus 5-17
  • 0
    阿彌陀佛開示: 「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 在此世塵,人們常因貪戀眼前的短暫快樂而迷失自己,忘記了靈性的成就和更高的追求。 「心無定不得正果,為心所動即為病。」當我們的心由外界的事物所動搖,便失去了內在的平和與穩定,從而陷入了無休止的痛苦之中。人們對財富和美色的貪欲,一旦未能得到,便會產生怨恨和瞋怒。貪欲如火,越加越猛;瞋恚似火,焚燒功德。 當
    amtb_aus 5-15
  • 3
    多数人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对于看不到、未听闻的就斥为荒诞,实则人类眼睛看到的只是宇宙真实面貌的一小部分而已。老师慈悲为大众解开人体的奥妙,将于今日起陆续为大家摘录其中内容,请大众密切期待。 序 吾乃夏莲居。此时由人间香光大佛寺法师提笔收讯,写下吾所发出之序文,实是不易。 至今约十八年前,由苏居士发心,于香光室将净土妙法介绍给有缘同修。而于近十四年,历经诸多难思难议之事,若非亲身参与其中,实在难以相信。
  • 5
    阿弥陀佛开示: 孩子们, 好好把握有人身,且与佛同行的时光。 此时弥陀无身, 而孩子们有身, 佛能帮助孩子们见性生西得解脱, 但须孩子有身,且身体力行佛之开示指引。 佛之开示指引,犹如黑暗中之明灯, 依光前行, 则不至于离轨或偏轨,而找不到回西方家之归途。 即使不慎离轨或偏轨,而不在回西方家的正轨上, 只要孩回西方家之愿心不退, 佛能知,且遍知, 不论孩于何处,佛皆能唤醒孩, 但须孩能听入佛之音声, 犹如孩对于父母
  • 8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于佛法的世界里, 有光明、慈悲、智慧、包容、心量、 欢喜、舍得、祥和、宁静、净定、安乐与庄严, 有身心灵依靠的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 若见性,能得自主、自在与清凉, 更有佛光及佛号相护, 弥陀圣号二六时中不相离,环绕全身心口耳。 于佛法的世界里, 没有看不过去的人事物, 若有此人存在,是因主观及个性造成, 当要放下主观及个性,彼此包容与体谅, 看好、想好与说好。 若有冤亲债主现前,是为因
  • 1
    阿弥陀佛开示: 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里,每一个生命都是短暂的。 诸多生死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过去的业力走自己的道路。 这些业力不同,因此造就了不同的命运和生活经历。 当生命结束时,若未达到解脱,灵魂将继续在轮回中轮转,从一个生命到另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无止境地重复。 真正的缘份,不是对家人间的关爱和照顾,当是将一切情缘转法缘,为最终解脱而努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日常的努力是不够的,必当寻求
  • 3
    什么样心性的人容易被魔众附体、控制,甚至于命终灵出体后,成为魔穴中的魔众?如今阿弥陀佛佛光注照魔穴,其光明、威神力能在短时间内降伏魔众、去除魔性。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一般听到魔,总会远离,莫招惹, 免受魔干扰,而遭诸不顺。 此为一般大众对魔的看法。    事实上, 魔亦是众生之一,具有自性,佛性, 乃因受到伤害,未能得到纾解, 导致心性充满怨恨、不满、嫉妒、哀伤、悲愤等, 看坏、想坏、做坏,未能
  • 0
    阿弥陀佛开示: 未见性前,自己及周围环境不停地在变, 此身此灵在变,心亦随之波动。 修行由心下功夫, 以戒定慧、以善及正念净心。 当环境变时,心若坚定, 则不受身变如老病而改变其心, 且能转身中细胞及诸众入善入净, 助灵安定,不受外灵牵引魂魄离体。 好好念佛, 以佛寺之净与善,净善此心,净善此身,净善此灵 相信佛, 相信佛号之功德力及威神力, 能渗入心入身入灵,而定净心身灵, 且不只自心身灵得念佛之利益, 进而身中
    amtb_aus 5-10
  • 0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于何者可见阿弥陀佛的存在? 于每位至心念佛者, 于佛心、佛愿、佛行者, 于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 于西方极乐世界, 于香光大佛寺, 于每一位信弥陀、念弥陀、学弥陀者。 此时弥陀正住香光大佛寺, 乃因人间净土修行者苏居士信弥陀,念弥陀,学弥陀, 精进不懈,见性成就成弥陀。 因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相应, 于是阿弥陀佛下凡入住香光大佛寺, 称苏居士为苏佛, 如同于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位西方众皆是
    amtb_aus 5-9
  • 0
    送往西方极乐世界──林O干居士(林O珍居士的阿公) 林O干居士: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我一直把阿弥陀佛念紧紧的,不敢把阿弥陀佛放掉。 感恩苏佛把我们两夫妻带来阿弥陀佛这里,我们都很感恩,两个人都一直在念佛。 以前我们都不懂得要念佛,只知道要拜拜。 死了之后还是不知道要念佛,是现在遇到苏佛,遇到澳洲香光大佛寺,我们才知道要念佛。 一知道要念佛之后,我们就一直念,一直念,不敢停下来。 我们两个在世
    amtb_aus 5-7
  • 0
       阿弥陀佛开示: 看好不看坏,是心地功夫, 是智者所为,是愿求见性者必备之功夫。    无常世间,好坏善恶、是非对错,尤其人心于瞬间可变, 看好不看坏,是能于世间好好生存之条件。    看好不看坏,乃能转境者, 能于逆境中看好,转逆境成逆增上缘, 为助自己面对、突破前进之良机。 若能以忍辱、慈悲之心度过逆境而无怨无悔,是为智者。    看好不看坏,乃为了净化自心, 此情形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 为实相、宇宙准则。
    amtb_aus 5-5
  • 1
       阿弥陀佛开示: 轮回的众生皆有灵, 灵轮回六道,依业受报,而得不同的外形相貌。    其灵依业受报, 除了人道有人身以外, 其他世间所见的物质及有生命的动物昆虫、蜎飞蠕动,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大地生灵,等等, 有情无情众生皆有灵。    自然界中到处都有灵的存在,灵带着识, 这些灵只能依着业报, 在所处的该道,令灵所带着的识发挥作用。    六道中每一道有不同的识发挥作用。 识中有善,
  • 1
       林O字居士: 弟子林O字忏悔跪拜,向过去所害的众生忏悔。 现在我已经平安顺利地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苏佛大慈大悲用法身牵我来,我才有机会来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 我跪在佛前不停地忏悔,也不停地感恩阿弥陀佛、感恩苏佛。    我现在才知道,我这个人这么执着。 死了之后身体都没有了,还在执着人世间的生活,才会进去空间里面,好像还没死一样继续过日子;但是其实我已经死了,我在自己执着的空间里面,没办法清醒
  • 0
       阿弥陀佛开示: 心中的宁静,来自对事实真相的了解。 此真相随着个人所处的大环境、社会、家庭教育的不同, 而有广狭的不同。    事实真相,指的是的宇宙准则、真理、正道。 于广无边际的宇宙间,有大众应共同遵守的准则, 如因果、善与恶、净与染, 不论如何都离不开宇宙准则。    佛法之所以浩瀚, 乃是因为打破世间大与小、黑与白、你我他、 是与非、贫与富、对与错、广与狭等这些世间相对性 的看法及文字。 大可以再大,
    amtb_aus 4-30
  • 1
       蒋O长居士: 实在了不起,苏佛真把我给牵来西方极乐世界了! 这件事如果不是真的发生在我的身上,我还是没有办法相信一个人可以把灵牵到西方;但现在我哑口无言,真信了,了不起!    感恩苏佛救了我! 生前,我从没去想过一个人死了之后,他的灵会去到哪里。 我认为一个人行得正,自然什么都不用怕。 现在,我可不再这么想了,因为现在我已经知道有冤亲债主这回事。 如果没有解业,在业力找上的那时候,可真要受苦了,我在
  • 0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人们已经习惯为此身而活于世间, 对于见不着、摸不到的灵,因陌生不明而说无或是迷信, 殊不知灵就在自己的身上, 自己的三魂七魄就是灵,无身无体, 却是与此身息息相关。 灵布满空间。 眼见的每一个动物、昆虫、蜎飞蠕动身中有灵。 每一个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身中有灵。 空气中每一个空气分子及各种粒子内都有灵。 云中每一个水气分子内有灵。 每一个海水分子中有灵。 眼中所见有形物质、情与无情都有灵
    amtb_aus 4-29
  • 0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天蓝广阔无边际,朵朵白云飘其上, 云水分子是众灵,无量无边在云中。 香光每周五六日,中峰三时系念法会, 阿弥陀佛是主法,巍巍金身放光明, 为师坐镇法会中。 苏佛见性法身现,法会领众随弥陀, 千百亿化身,千百亿, 超度无数难计量,云端众生在其中。 法会参众有无数,有情无情皆同度, 蜎飞蠕动在其中,脱去动物昆虫身, 现回原形入人天。 却是忽然乌云现,盖住天空之蓝天, 原来魔众来无数,愿求弥陀与
    amtb_aus 4-28
  • 0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识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对外境六尘色身香味触法, 所产生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及第六识意识分别, 加上第七识末那识执着、第八阿赖耶识含藏成为八识。    一般人六根对应六尘而入识,入识成业, 若是入了第六意识,起了分别, 入了第七末那识,起了执着, 而第八阿赖耶识, 如仓库般,储存过去生生世世的点点滴滴及记忆, 若与阿赖耶识中的记忆相应, 即是唤醒过去的业,与过去相应,业力现
    amtb_aus 4-26
  • 6
       阿弥陀佛开示: 人身难得,今生难遇,若无修行,枉受人身。    人生之中,孩子拥有珍贵的人身,应当珍惜此生,以修行为目的,寻求灵性的觉醒。    能于此生命,尽一己之力。 每位孩子皆能寻回本能,行利益众生之事。    过去,在古代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名叫莫然的年轻青年。他生活朴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淡泊名利。然而,他常常不自觉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忘记了生命的意义。    一天,莫然遇到了一位来自远方的
  • 3
       阿弥陀佛开示: 每位众生之业能敌须弥,能深大海, 于是讨债一桩桩,一件件, 若同时或连接不断地现前, 如何堪受! 实在是苦难当,苦难言,难道尽, 身苦、心苦、灵也苦。 此时修行能助修行者知苦忏悔, 知改过,盼能得冤亲谅解, 但往往不及业力现前、讨债索命之快速, 而现老病苦,甚至死苦现前。    此时身之老、病、死苦为业主须面对之事, 毕竟身体之功能有其极限, 若超出身之极限,身于不堪负荷时, 即是此身地、水、火
  • 0
       阿彌陀佛開示: 如何摧伏心中的魔軍? 一切煩惱皆是魔,一切魔即是自心所生。 魔軍是眾生內心深處的慾望、貪婪、嫉妒和瞋恨。這些心魔阻礙了自己達到清淨心與覺悟,是阻礙達到淨土和證得菩提的最大障礙。    在淨土修行法門中,透過念佛、拜佛、誦經、聽經等方法,來淨化自己的心靈,真改變自己,逐步克服這些魔障。當誦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時,應當全心全意,不受任何外界誘惑和內心煩惱的影響。專注的念佛,能幫助自己淨化心
    amtb_aus 4-24
  • 1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此生一回如何过? 匆匆而来,匆匆去, 匆匆来去之间,自己如何过此生? 修行, 舍世间是为了成就自己,而后方能救世间苦, 离世间是为了心能清净,而后见性,度世间众。 从世间来, 知世间人,明世间皆是因缘生灭相, 造因,缘熟果报现, 生老病死皆是在因缘果报中。 当止恶修善, 利益他人曰善,利益自己曰恶。 当舍我身、我感、我受,此皆轮回业。 莫迷于轮回有关之任何人事物景。 莫再被幻境迷惑而入其中,
    hjz念佛 4-23
  • 0
    阿弥陀佛开示: 修行之心,当去除心中的执着和分别。 超越对得失、爱憎的心态。 当众生在物质和情感上既不贪求也不厌弃,将达到内在的平和与清净。 修行者们当每日早晚自我提醒和反省,对人、对事、对物是否持有分别心和执着心? 是否还有起心动念? 这样的自我审视将帮助自己识别和消除迷惑、邪见和烦恼,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 修行的目标是达到觉、正、净的境界。 要有觉悟而非迷惑,要正确而非邪见,要清净而非污染。 修行净土信
    amtb_aus 4-19
  • 0
    阿弥陀佛开示: 这是修行人应当持有的心态── 无相无为。 无缚无脱。 无诸分别。 远离颠倒。 「无相无为」 我们不应执着于外相,不应只做事求功名。 众生常过度重视成就和外在的评价,忘记了行为本身的意义。 当听佛语告诫,真正的行为不在于显赫一时的成就,而在于心的清净和无为的行为本身。 「无缚无脱」 提醒每一位众生,烦恼本是自心所生。 当我们不再被感情和烦恼所缚,自然也就不需要寻求解脱,因心本自在与解脱。 在修行过程
    amtb_aus 4-17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海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