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功吧
关注: 768 贴子: 2,453

养炁 炼炁 行炁 长生天地为一体

  • 目录:
  • 个人贴吧
  • 5
    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但身体上会产生一定变化思维也会有所改变,不论外在世界是否变化每个人对外在世界的认知都会每个阶段有所不同。 曾经我天真的以为一切都会改变,在未来的某一天遇到某个人某句话或某本书某个视频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事实是你不去有所改变就很难得到预想中的结果。所以一些年轻人还是脚踏实地的从一点一滴开始累积,随着岁月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乌黑雾 10-7
  • 8
    关于洛书,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一个位置和作用。 是一种既含有九宫,又含有八卦的一种结构。同时,请注意,这不是九宫+八卦。而是同时包含有。 关于洛书的简述,就是以个人所学的一些知识进行易懂性的普及。也是希望国内的易学界能够在研究方向和现代科技进一步融合。希望更多的人重视易学的科学性,从对预测的重心转向科学研究。让易学为科学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由于,这种侧面的简述需要对易学的阴五行和八卦基础知识有
  • 8
    本文转载于气功吧;感谢@占易 本文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喜欢炁功的朋友们。
  • 4
    机的成就,在炁功训练中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 犹如从武功中明劲到暗劲的一个过渡。已经不是单由肢体发出力量。而练炁成机后,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吞吐真炁的作用,而是伴随着机的作用。是一种对空间的制约、协调能力。 其实原本机在人体内就是存在的。 幼童从小体内真机充裕,嗓子就是终日嚎哭而不嘶哑,这是一个原因。 内蕴童真,真机不泄。也是很对修行人追求的返老还童的一个内涵。
  • 24
    在一般炁功修炼方法中,一般沿用下述层次划分: 炼精化炁:此中含内外气动、小周天通、玄关设窍三步功夫。 炼炁还神:此中含内外机起、大周天动、祖窍失形三步功夫。 炼神返虚:此中含元神出关、婴儿离体、亿万化身三步功夫。 炼虚合道:此中含三圣来仪、三元归一、灭圣归真三步功夫。 在禅宗门修炼中,将炼精化炁、炼炁还神两层称为神法身修炼,而将炼神返虚称为佛法身修炼。至于炼虚合道,往往为密传功法,称为道法身修炼。
  • 2
    丹道术语汇编: (顿号表示一系列同义词,同一个意思的不同称呼和说法) 【一阳来复、一阳初动、一阳初举、活子时】: ----------------------------------------------------- 表示:在静极时,由于阳气充足而生动,无念自起的阳物勃起。是先天阳举,与欲念而起的勃起截然不同。活子时是“一阳初动”的隐秘说法; [ 说明:全真派南北宗及其支脉,采药都只讲活子时,至多活子时一侯、二侯、三侯。目前好像只发现全真龙门派支脉华山派讲 正子时。] -----------
    erdfeze 7-1
  • 6
    进行系统功法训练的人,如果说小周天是任督的一个循环,大周天是十二大正经的循环,那么星河周天,地球自转一周就是小周天,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就是大周天。 按照修行界的普遍认知:人和天是一体相应的。那么,天上所具有的景象人体也就该相应的有所配位。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地球在黄道运行过程中,会经历周天的28星宿。一般的划分来说就是:东南西北各有七宿。没一宿(不是每一星)对应着一个说法:比如:角木蛟、亢金龙等等
  • 11
    在一般的气功练习中 小周天后,似乎直接奔着大周天去了 而中间是否还有什么阶段,各家说法就不一样。 在过去的历史中,有的小周天真的要能自主的气动如意,可能要一年左右或可达到; 而到达大周天甚至要十年之久。 把人宝贵的生命时间很多都浪费在蓄气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从小周天到大周天要很大的真炁量才能满足12大正经的运化和周流。 成璇设窍,就是根据人体所应有的结构,采用相应的设计。来满足人体日益增加的需求。
    刚刚好道 12-28
  • 31
    记得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西游记》。男孩子似乎都有自小就有一种英雄情结。弄个小棍子当成金箍棒,整天跑来跑去耍弄不休。 及到慢慢大了,才知道《西游记》和《红楼梦》都是关于修道的奇书。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作者,更是修持大家。 其实丹经藏于文学,历来都有的;就是当代,也有黄易大师和徐公子胜治,仍在不断创新和出品。本人对《西游记》中的一些见解,虽有着自身看法,也得益于海水先生、黄易先生、徐先生等多位老师。
  • 9
    在练习炁功的人中,或者丹道养气,或者练气功的人中,经常会听到多久通周天的说法; 这个和功法蓄炁的速度和效果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同一功法,和不同素质的练习者也是很有关系的。 在贴吧中,前面简单的聊了点筑基炼性和摄炁固元,接下来,也就自然的涉及到了行炁运化。
  • 3
    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现在,此时此刻,因为只有现在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 11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 17
    有些朋友说不认识这个【炁】字;这里说一下,发qi的四声。 在八十年代,气功开始普及的时候,就关于“气功”还是“炁功”有过争论。从中国古代传统的修真、丹道等著作来看,采用炁功还是比较贴近修行和功夫的本身内涵的。 而,用气功,则是便于人们认识和学习。而大多数的修行和练功比较深入一些朋友认为:气,多数指后天真气;炁,说的先天真炁。 而从中国古文字的造字法来,灬是“火”字的变形体;炁=无火。 绝大多数的物质,在高
  • 19
    打坐入静,刚入手,通常反而会识神灼盛,杂念纷起,令人入静困难。 于是。我们便会寻一些方法来辅助。 其中之一便是这‘数息法’。 数息法怎么数? 今把以前师父教我之法帖出,大家共研。
  • 9
    本来想写一些关于炁功训练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但是经过收索查询后,发现很多知识网上已经有了。并且很完备。于是也就专贴一部分,关于百日筑基,大家不妨参照一下百度百科的资料。
  • 29
    肺: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 、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 ,入寸口 ,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乳上三肋间, 上行寸六云门安, 云在璇玑旁六寸, 天府腋三动脉求, 侠白肘上五寸主, 尺泽肘中约纹是, 孔最腕侧七寸处, 列缺腕上一寸半, 经渠寸口陷中取, 太渊掌后横纹头, 鱼际节后散脉里, 少商大指内侧端。
    告太平 5-24
  • 4
    本文从炁功的习练和传承要务实重新编辑加工。 炁功一词,虽然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 而关于,炁功这一现象和本身,却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甚至更加久远。 古时的修行、修真类典籍之中关于“养气、练炁、行炁、罡炁”等词语,已经频频可见。 不过,当时所接触的人群范围还是很小的。主要是僧、道、武家为主。而部分的士大夫人群,儒生也偶有习练。 一些文字典籍虽然对三皇五帝时期的记载不多;但是从《黄帝内经》书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来
    萧龙承 2-8
  • 15
    炁功锻炼的层次划分,对于炁功锻炼者应该说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可以指导一个炁功锻炼者循序渐进地向较高层次发展。在炁功经典著作中,对这个问题均有比较明确的论述。但是,根据我们的观察,目前的炁功普及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这大概是由于炁功典籍古色古香,现代人看来觉得别扭。还有就是由炁功宣传上的需要所造成的各种层次功法几乎是同时问世的现状。 在我们后边的叙述中,基本上遵守前人关干修炼层次的划分
  • 6
    在炁功问世以及普及的过程中,曾经发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怎么样走的相对比较安全和平稳,又能够较快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既需要明师指点,也需要一门比较安全合理的功法。第一要保证了练功者的安全性,之后才涉及到走多快,走多远的问题。 在一些练习者中经常会有人问,多久能得气?多久能通小周天。这固然是和师傅以及功法有关系,和个人的根基也是有密切关联的。 而相同素质的人,在不同师傅指点下,联系不同的功法
    jttrj 5-24
  • 0
    火性炎上,水性润下。 功修之中,水火既济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如果,火水则是未济。 这是在水和火相均衡的状况下。两相可恰好和气冲灵。 如果,火势大则水不等和灵已经耗尽。 如果,水势大,或则会灭尽。 水火冲战,可借木德通关。水可生木,而木生火,成为顺生之势。水不再克火。
  • 4
    昨晚有悟。 悟即心加吾为悟。 即把心与我放在一起,魂能守舍。 内经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菩萨要观自在,自在。 莫失去自我。 孟子云:求其放心。 毛说:六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放下心来便是悟。 贪嗔痴心都应去除。 静能生慧。
    yjcrhorm 5-19
  • 1
    人活在这个世界,总要受到规律的作用。 天 人 地 其实易经中说的“剥”不仅仅是剥阳,同时也会剥阴。 随着时间流逝,人剥一阳还于天,剥一阴还于地。 而逆行之法则是,收天一阳,收地一阴,混元而为灵。
    q389025835 4-23
  • 5
    一、中国文化一个最基本的根源,就是阴阳。 从《易》到医,从卜筮到武术,气功,乃至在朴素的中国哲学,如果没有阴阳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没有最根本的灵魂。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别于西方种族文化的一个根本所在。但是在,过去的几千年社会发展中,人们对阴阳的认识发展不很大。比如一提到阴阳,人们就会想: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等等。虽不能说这些认识不对,但却并非是“阴阳”的根本所在。我们首先要明
    萧龙承 2-8
  • 5
    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周易;也不是预测和占卜。而是最朴素的易学思想和规律。如阴阳,如五行、八卦,如九宫洛书河图等等。
    q389025835 4-23
  • 7
    很多人仅是简单的吧顺逆理解为顺境或者逆境! 要么就是把常俗人的观点称为顺,反之称为逆! 我这里想从自然界和气功乃至于易经的角度去说明一下顺则凡逆则仙。 一般来说,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按照易经中卦象火水称为未济。而逆过来就是水上火下,在易经称为“水火既济”。而强调水火既济是很多炁功种类都要求的经历。 同样,从盘古开天辟地来说。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天在上,地在下。这样易学就表述为:天地否。
  • 0
    一般来说练功者,很多大师就会教导学生:尽量少有分别心;但是,并非说让你不问世事,恰恰是,练功者作为一个先导的倾向性;由于其自身对世间万物的洞察比较精细,对时空范畴有超越常人的感知能力;故而对某些刚在萌芽的事情,就加以引导或者扶持。 所以分别心的一种解释就是:不因分别而生烦恼。 老子道德经也等提到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那么,益的是什么?益的是知识;是对自身,乃至于众生,对天下的一种认知和帮助。损的又
    5-10
  • 1
    在我所接触的中华古文化传承中对什么是“悟”,什么是“性”有着一套完整的定义概念和传承体系。 中国方块字,早先却是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指示字的多重结合体。仓颉也被奉为圣人之一。这其中“悟”也就是“吾”与“心”的结合。按照先生的教导: 悟:见吾之本心,这样才为“悟”; 其实,悟本是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一个字眼;不过在佛文化传承中,悟字很大程度都用于佛文化相关领域。人的本心原本都是极为纯净而晶莹的;婴儿初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练炁士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