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聚佛门吧
关注: 1,369 贴子: 61,813

佛法不渡无缘人,佛门只迎有缘人。

  • 目录:
  • 个人贴吧
全部
  • 3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
    冷夜老头 12-15
  • 9
    梦蝶居士《百僧一案》之二三“南泉斩猫” 原文转载,师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就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赵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景德传灯录》卷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蔡志忠漫画里南泉斩猫 评语: 南泉斩猫已经千年,你们到现在还在斩猫啊! 我觉得赵州顶履而出的意思是:南泉你这句话是本末倒置了,说反了,说
    独孤求伴 12-23
  • 3
    有求皆是苦,求不得苦。 有爱皆是苦,爱别离苦。 有恨皆是苦,怨憎会苦。 财色名食睡,生老病死苦。 色受想行识,五蕴炽盛苦。
  • 0
      所谓佛法的解脱,是能够得到真正实际法的解脱,然而二乘解脱道并没有实际法的解脱;所以二乘解脱道必须要仰仗于 佛所说,依据 如来所说,然后大家相信:既然是大师所说的法,一定是真实不二,真实,然后可以来作证,从这个地方才会有延续出来的解脱道。也就是说 如来是依据所证的这个真如来演说这些法,然后这些法被当时候根器相应的声闻人、缘觉人,他们在听闻之后就会变成二乘的圣教;那二乘圣教就是因为没有对于涅槃性如实了
    浅月深雪 01:22
  • 0
      正旭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今天继续讲“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在上一集中,讲解了四圣谛中的苦谛跟集谛,接下来继续讲灭谛与道谛。   “灭谛”主要是说把苦灭了是什么境界。在苦谛中说,因为有五阴所以有苦,而五阴不断地在三界中死了又生的原因是因为有无明,所以只要把无明断了,就可以不会再有五阴出现在三界当中,而说“我生已尽”,也就是上一集所举的经文:   “云
  • 0
    正旭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是“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   在佛法中所说的无明有两种:第一种是二乘菩提的阿含解脱道所说的无明,第二种是大乘菩提,也就是成佛之道所说的无明。在四阿含经典所说的无明,是二乘解脱道的无明,是我所执、我见、我执这种无明,主要是因为不知道五阴都是无常,还有不知道五阴灭尽以后,仍然有涅槃的本际独存不灭,不知道这个本际是无
  • 1
    佛世的时候,有一天只洹精舍的比丘们,如同往常一样到城里去托钵;因为还没有到中午的时分,时间还早,就借坐外道的讲堂稍作休息。那么这个讲堂中的外道们正不停地互相诤辩著说:“我讲的才对,你哪懂得什么法?”“你这样空洞无知,哪听得懂我深奥的道理!”他们之间舌枪唇战、互不相让;如果被中伤,就回以更狠毒的话。比丘们听到外道们这样子恶言相向,不愿意为双方去作评证,也不愿意继续久留,就各各起身往外继续往城中去托钵
    红菱香赞 11-22
  • 1
    故事出自《贤愚经》卷6,内容描述 世尊在往昔行菩萨道时,为了救护众生,乃至连头颅都可以布施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在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个名为迦尸国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国王叫作月光王。月光王虽然身处王宫,但却不贪求五欲之乐;他的容貌端严、智慧过人、心性坦荡、言必称实,并且广修布施之行,慈心对待一切众生。凡是国中有沙门、婆罗门、贫穷孤独,乃至物资匮乏者,需衣给衣、需食给食,金银财
    红菱香赞 11-22
  • 2
    这则经文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的重阁讲堂。那个时候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的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的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的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个夜叉鬼长得既丑陋又难看,竟然毫无忌讳地坐在天帝释的宝座上,天人们看了,各个都非常恼怒生气。可是当这些天人们的瞋恨恚恼心
  • 1
    〈护戒品〉是被收录在《大藏经》第四册 No.211《法句譬喻经》卷第1之中。   【昔佛在舍卫国只桓精舍,为诸天人宣演经法。时罗阅只国有二新学比丘,欲往见佛。二国中间旷无人民,于时旱热泉水枯竭,二人饥渴热暍呼吸故,泉之中有升余水,而有细虫不可得饮;二人相对曰:“故从远来欲望见佛,不图今日没命于此也。”一人言曰:“且当饮水以济吾命,进前见佛,焉知其余也?”一人答曰:“佛之明戒仁慈为首,残生自活见佛无益,宁守戒而
    红菱香赞 11-19
  • 1
      这个佛典故事来自于 佛在《六度集经》卷4开示,有关持戒守信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从前有一位平凡的百姓,已经归依佛法僧三宝,是一位严守戒律而没有任何违犯的菩萨。他和他的舅舅一起沿街贩卖东西,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有一次,这二人一起前往到别的国家去作买卖,舅舅先渡河到对岸,来到一位寡母家里,这位寡母有个年幼的小女孩,看见家里来了一位商人,便对母亲说:“我们家里有一个澡盆,可以卖给这位商人,以此来换取
    红菱香赞 11-18
  • 1
    《杂宝藏经》卷1的记载。   佛在舍卫国时,作了这样的开示:“恭敬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有大利益!从老人那里,可以了解到不曾听闻过的事情而增广见闻;并且可以有好的名称而声名远播,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恭敬赞叹的事情。”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请问佛说:“我们常常听闻世尊恭敬赞叹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佛告诉众比丘说:“不但今天,我在过去无量劫里,一直都是恭敬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   众比丘请问佛说:“世
    红菱香赞 11-18
  • 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二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等译 佛不思议法品第二十八之二 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定法。何等为十。 一切诸佛。定于兜率天尽其寿命。 一切诸佛。定示现处胎满十月生。 一切诸佛。定舍宫馆乐行出家。 一切诸佛。定坐菩提树下觉一切法。 一切诸佛。定一念中觉一切佛法。于一切世界。普现如来神力自在。 一切诸佛。定随时教化转正法伦。 一切诸佛。定知随时种诸善根为彼授记。 一切诸佛。定随应时不失佛事。 一切诸
    冷夜老头 11-15
  • 1
    文殊师利问经 杂问品第十六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邪见人。当诽谤佛说如是言。若使如来是一切智。何故待众生作罪。然后制戒。 佛告文殊师利。如此即是一切智相。若我逆制戒人当谤我。何以故。我不作罪云何强说。此非一切智。何以故。我无罪过故。如来无慈悲心。不饶益不摄受众生。如人无子而说有子某时当生。空有此言云何可信。何以故。不真实故。若真见生子则生信心。如是文殊师利。所未作罪人天不见。云何逆制戒。要须见
    红菱香赞 11-15
  • 3
    杂宝藏经卷第一 慈童女缘 昔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诸位比丘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点,也能够获福无量,即使是少许作了一些不孝顺的事情,也会获罪无量。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罪福之报。其事云何。 诸位比丘说:世尊啊,这罪福报应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佛言。我于过去久远世时。波罗奈国有长者子。名慈童女。其父早丧。钱财用尽。役力卖薪。日得两钱。奉养
    冷夜老头 11-14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