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 12,269 贴子: 101,812

古蜀圣地三星堆欢迎您

  • 目录:
  • 景点介绍
  • 10
    西汉扬雄《蜀都赋》:“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所以大禹是古蜀王。 扬雄也在《蜀王本纪》中记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县。涂山娶妻生子,名启。于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 《山海经-海内西经》:“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 酆即丰,今新都区“大丰镇”这个地名还在,“大”指的就是这个“方三百里”。而“有涂四方中有山”即“涂山”
  • 104
    诗经•商颂•殷武 商颂①·殷武②挞彼殷武③,奋伐荆楚④。罙入其阻⑤,裒荆之旅⑥。有截其所⑦,汤孙之绪⑧。维女荆楚⑨,居国南乡⑩。昔有成汤,自彼氐羌⑪,莫敢不来享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⑬。天命多辟⑭,设都于禹之绩⑮。岁事来辟⑯,勿予祸适⑰,稼穑匪解⑱。天命降监,下民有严⑲。不僭不滥⑳,不敢怠遑㉑。命于下国㉒,封建厥福㉓。商邑翼翼㉔,四方之极㉕。赫赫厥声㉖,濯濯厥灵㉗。寿考且宁㉘,以保我后生㉙。陟彼景
  • 60
    在古蜀神话中有一个神秘人,书中记载他死后落入江水之中,SHI体竟然离奇地逆江而上。更离奇的是,他居然死而复生并建立了一个存续长达300多年的古蜀王国。那么这个离奇的神秘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的背后又隐藏了怎样的真相呢? 《蜀王本纪》是了解和研究古蜀历史的一部重要文献史料,一般认为是西汉扬雄所撰写。虽然这本古书已经佚失,目前存世的是明朝人的补辑版本,但是在隋唐以降的很多主流文献中,都曾提到这部记载了古蜀国历史
  • 92
    二里头"中国说"是典型的"中原本位"、"中原中心思维"。二里头并不具备这种地位,二里头的所谓这种影响四方的地位是借考古话语权和靠想象、假说得到的,是建立在缺乏文献深入审查和对若干关键概念误读基础上的。有问题的不是传统史学,而是传统观念。现在太多人陷在传统观念中,而不是认真去梳理各种基础材料,甚至拿着时下流行的观点去怀疑早期材料,掉书袋层累概念转移话题,从牙璋的研究就可以看出来,最早的牙璋是在山东地
  • 85
    四川崇尚数字“三五九”。 “三”就是三皇、“五”就是五帝、“九”就是“人皇九州”。 蚕丛就是人皇伏羲,是三皇中年代最晚的一个皇。鱼凫就是黄帝,是五帝中年代最晚的一个帝。
  • 9
    三星堆 陶唐氏帝尧“握嘉履翼”神像! 当神话传说,文物,古献,以青铜神像的形式屹立在博物馆!是不是很神奇!
  • 23
    考古专家近日对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发现的古驿道进行发掘时发现,这一秦汉时期修筑的古道竟然具有现代交通的许多特征。 史书记载,早在23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发现了原产四川的筇竹和蜀布,表明在西南早已存在一条不为史官所知的经贸道路。此路从四川成都经缅甸到当时名为身毒的古印度,被称作"蜀身(音:juan)毒道",由灵关道、五尺道、黔中古道、永昌道四条古道组成。因沿途丝绸商贸著称于世,被历史学家称为"南
  • 25
    在漂亮国的怀俄明州东北部,临贝尔富什河附近的丘陵上,矗立着一块高264米的巨石。这座酷似一个巨型树桩的大石头,是古老印第安人的圣地,他们称其为“坏神之塔”或者“恶魔塔”。传说有七个印第安小女孩为了躲避一头凶恶的黑熊,爬上了一根巨大的树桩并向神祈祷。突然,树桩开始往上"生长"了起来。黑熊追到树下疯狂地向上攀爬,爪子在树桩上抓出一道道的深痕,这就是巨石上留下巨大裂痕的原因。七个小姑娘随着不断长高的树桩
    史父 5-1
  • 48
    “都广之野”堪称是华夏神话中仅次于上古第一神山昆仑丘的神秘之地,与众神之山“帝之下都”的昆仑丘不同,都广之野是一个物产丰富、景色绝美、万物和谐共处的人间天堂。那么问题就来了,都广之野真的曾经存在过吗,这个人间天堂又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上古奇书《山海经·海内经》中说: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
  • 89
    三星堆的時間最早4800年,所以商影響不到它,反倒是受其影響。那麽問題來了,很大的問題,關於中華文明源頭的問題。
  • 138
    史学界的主流总想调和考古发现的事实与历史文献的矛盾。总想在维持文献中三代史基本脉络前提下,使考古遗迹7v文献产生对应。在初期,考古遗址比较少时,将文献中的古都与考古发现古遗址配对还不是太困难。如将陶寺对应于平阳,二里头对应于夏都,等等。但是随着考古遗址发现越来越多,测年数据越来越精确,这种对应显露出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于是史学界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是继续为古文献打补丁,还是在三皇五帝之外另起炉灶
  • 164
    上世纪八十年代广汉三星堆发现了两个埋葬有大量青铜、玉石、象牙、陶器、海贝等的器物坑。两个器物坑一经发现就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特别关注。2019年又发现了六个器物掩埋坑。多年来关于这些器物坑的作用的研讨从未间断,然而产生的多种推测一直未形成广泛的共识。流行的各种说法都有无法解释的困难。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曾有“亡国宝器埋葬说”,“火葬墓说”,“失灵法器掩埋说”,“犁庭扫穴说”,“祭祀说”,等。这些说法都不同程度
  • 14
    从三星堆挖掘至今,出土的黄金面具,青铜树,以及象征着祭祀文化的青铜大立人像,这些都在一步步误导我们以为是祭祀坑,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古人祭祀讲究的是虔诚,对于祭祀用的物品理应爱护有加,不至于如此大力焚毁损坏,比较大件的青铜器都是被人为损坏而后掩埋,然而这种打破青铜器以表诚心祭祀的方式很明显不可取。 这就像人与人之间送礼物一样,损坏了如何还能再送出去?祭祀也是如此,用破铜烂铁来祭祀,倘若神明有知,
  • 70
    三星堆出土青铜器中有一件非常引人注目的器物。就是下面这件目前被称为龟背形网格器的青铜器。这件器物造型十分奇特。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般看来完全无法用已有古代文物做类比。于是就产生了这件器物性质和用途的多种猜测。有搞笑说是烧烤架的,有说是宗教仪式中的祭品,有说它仅仅是一件艺术品,用来展示制作者的才华和权势,还有说是尧舜时期的河图洛书,也有说这是《竹书纪年》记载中提到的一块形似龟背周长为九尺,以白
    sxzid 4-16
  • 42
    1、五城十二楼、昆仑宫、昆仑三角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403~其,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昆崚丘,昆仑山也。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东去岸十三万里,有弱水,周匝绕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阔之井,西南近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寔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昔西王母告周穆王云,去咸阳四十六万
  • 1569
    1 三星堆出不了三皇,放不下五帝,也成为不了文献中的夏,三星堆的小身板儿戴不了这么多帽子,它有自己的历史定位和使命; 2 三星堆遗址上有三星堆青铜文化与之前的文化,广义的三星堆文化时间上限不超过龙山时代,成都平原上其他八个史前遗址不能算作三星堆文化,不能混为一谈; 3 三星堆出现青铜器的时间可以早到夏时期,但三星堆青铜文化时间上限在公元前十三世纪,再次重申三星堆青铜文化不等于三星堆文化; 4 文明三要素在三星堆
  • 17
    今天来说说三星堆的来历。我曾经在《三星堆的真实面目是什么?》一贴中根据出土器物和遗址的状态指出三星堆不是人权或神权王国的都城。三星堆是一个由多族群共同信仰维系和供养的祭祀朝拜中心。这个祭祀朝拜中心的形成直接源于华夏历史上一件关键性的大事件。这个事件就是大禹治水。 关于大禹治水过去一直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无限夸大,‘’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21
    关于巴人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巫师日常操作手册《山海经》中。 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出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山海经-海内经》 太皞,也就是太昊,一般被后人学者普遍认为就是伏羲。那么山海经里写得就挺清楚的了,伏羲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叫做后照,是巴人的祖先。由此可见,巴人的历史来的非常的早,一直要追溯到上古三皇时期了。 《路史.后记一》则又略有不同说法,在山海经的记录基础上,
    学然98 1-3
  • 21
    关于三星堆一直有一种流行说法,认为三星堆文化是一种消失的地方文化,对后世华夏文明没有直接影响。这种认识非常错误。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化实际上在华夏文明中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记,有些甚至是核心元素。从这贴开始准备用几个帖子来说明。线索一个简单的。 过去在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青铜器等器物上发现过一些神秘符号。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原始的文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简单的表意符号。现在一般笼统称之为巴蜀图语。 目
    人豆子 5-13
  • 151
    在2023上半年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和星球研究所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策划推出一个节目《什么是三星堆?》。节目中仍然维持了一个基本观点:在三星堆存在一个独立的人群。他们建立了恢宏的三星堆王国,创造了瑰丽辉煌的三星堆文明。然后又因为某个还不能确定的原因亲手埋葬了自己创造的文明。 这种观点从80年代一、二号坑发掘以来就一直存在,并衍生出器物坑形成的多种解释。然而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考古发掘成果的支
  • 46
    2022年广汉三星堆拼接成功的一件青铜器文物,竟然是大禹的形象!三星堆文明确实是夏朝遗民之国或夏朝未亡的部分。这件文物,官方命名为:铜顶尊屈身鸟足神像。它其实应该名为:青铜夏后氏顶尊神像。它就是破解三星堆之谜的核心关键! 2022年6月13日三星堆遗址8号坑新出土一件神秘的青铜器。6月15日,这件青铜器被送运至三星堆文保修复中心。经比对,它竟然能和1986年出土于2号坑的鸟脚人像拼合。也就是说,2号坑和8号坑的时间是一致的。 据
  • 21
    最早分九州的是伏羲。伏羲号方牙,木星与太阳历,伏羲化蚕,东方青龙木,牛头…… 在黄帝至大禹期间,随着人流东西南北分配,人类社会大融合,政治经济中心逐步稳定在中原。三星堆宗庙逐渐没落…… 三星堆的桑蚕文化,历象文化,祭祀文化。政权更替记录。 🐮图语之“蚕”与“丛”。
  • 21
    本期文章内容存在未经科学证实、或者作者主观推测的内容,请仅仅作为神话故事观看。 东晋时期有一位号称“能言未然之事”的隐士,居然在他临死之前还做了一次精准的预言,咱们今天的故事就要从他开始说起。这个人叫王嘉,东晋时期陇西安阳人,早年隐居于东阳谷的石洞中,追随他的门徒信众达到了数百人之多。王嘉之所以能受到人们追捧,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能够知晓过去预测未来,而且正确率还挺高。 据说在后赵石虎末年时(公元349年)
  • 39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咱们绝大多数人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了,应该算是中国最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诗句了。但是可能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中的牧童形象,其实和我们上古神话中的一位大神有关。是不是觉得挺意外的,牧童不就是一个骑着耕牛,扎着两只牛角辫的小孩子嘛?怎么会和上古荒蛮时候的大神扯上关系呢?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听我慢慢和您掰扯掰扯。
    竹荪time 12-22
  • 8
    上古神话传说,在遥远的东海之外,有一个叫做汤谷的地方,在汤谷之中生长着一棵巨大的神树。传说这棵神树,高耸及天,美轮美奂,树根盘蜿而下屈,连通无尽的深渊。 她就是上古太阳神话传说中的神树,扶桑。 《山海经》中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东经》中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根据古籍山海经中的记录,神树扶桑上面,住着十只金乌鸟,每
    史父 12-18
  • 11
    三星堆,神秘而悠远的上古遗址,带给人们无数令人咂舌而又疑惑不解的青铜器,也带给了我们对于那段上古历史无尽的猜测。 在这些猜测之中,三星堆文化祭祀的神到底是什么?那些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究竟又代表了什么?一直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大大的谜团。 《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蚕丛据记载是古蜀国的第一位王,他所统治的区域正好就是现在发现三星堆遗址的四川盆地。更巧的是,古籍中记载这位蚕丛王
  • 0
    翁卫和解甲骨文(2)此甲骨记录四方位神鸟而非四方风 学者指出:“破解一个甲骨文名词或者一个动词,那么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如今哪怕只是成功破解一个甲骨文,对于历史的研究来说,都意义重大。 此甲骨文遗存是甲骨中的珍品,是殷朝关于天空四面方位神的记录。通过破解这一甲骨文,我们能够揭示古代文明的思想、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为当时历史的还原提供了重要线索。这种努力不仅丰富了我们
    翁卫和 12-14
  • 9
    2021年4月6日,备受瞩目的三星堆考古,又爆出新闻,3号神树的修复已经启动,而且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官方最近也展示了一些三号神树的修复成果,的确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初步修复的三号神树,高度大约1.1米,青铜树座之上,麻花状的三根主树干旋转向上延展,主干上的青铜树枝呈现倾斜角度向四面微微散开。在三根主枝的顶端,三座人首鸟身的青铜像“稳坐”枝头,神态怡然、尾翎高翘、活灵活现…… 初步展示的三号神树,从外形上来看,
    穿越回... 12-18
  • 28
    2021年3月,三星堆的三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一件非常怪异的青铜器。它初露峥嵘时在场的考古工作者没有一个人能够对它的作用和表达的涵义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只好给它取名为“奇奇怪怪”。就连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也感叹说:"它的造型完全超越想象,用任何语言来形容它的繁缛都显得苍白!"那么,这究竟是一件怎样“奇奇怪怪”的青铜器呢? 这是一件残缺不全的青铜器,在考古工作者经过专业仪器探测后发现,和三星堆出土
  • 10
    本文内容存在未经科学证实、或者楼主主观推测的内容,请仅仅作为神话故事观看 2000年7月29日,在成都市青羊区一环路内的商业街58号的建筑工地上,一个工人意外地挖出了一块巨大的木头,因为木头过于巨大所以在场的人都围了过来。经过进一步的挖掘后,大家发现这根本不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木头,而是一具极其古老的棺椁。事情很快传到了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专家们赶到现场勘查后发现,工人们挖出的竟然是一个长30.5米,宽20.3米,面积达620平方
    竹荪time 12-9
  • 0
    夏殷(商)文明的文字考古报告 夏殷时期是两个连续传承华夏王文明的关键时期,文字的演变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夏殷(商)时期的文字特征进行考古研究,特别聚焦于夏文商字中的“汤”字,以探究其在商汤时代的象征和意义。 夏文字与“汤” 夏文字被认为是华夏王文明的第九代文字,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文字符号——“汤”。这个符号在夏代时期殷人商国作为方国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翁卫和 12-8
  • 74
    本文内容存在未经科学证实、是楼主主观推测的内容,请仅仅作为神话故事观看 1986年7月23日,是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开始发掘后的第十天,考古队员们正在夜里紧张地清理着文物。突然,在黑色灰渣之中闪过一点夺目的金黄色。考古队员们开始兴奋起来,很快一件雕刻着精美纹饰、弯弯曲曲的黄金制品露了出来。 这件刚出土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一条腰带。其实,它就是后来三星堆最为耀眼的文物之一——黄金杖。而就在这件黄
  • 74
    世界上第一个文明,苏美尔人自称来自东方的黑头人。 在美索不达米亚突然出现,高度文明。 他们究竟来自东方那里呢?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个脑洞大开的远古故事。 成都朋友跟我说,三星堆其实有文字。 官方隐藏了很多信息,就是不给你看真家伙。 三星堆周边,包括三峡、重庆、贵州、甚至是陕西,很多古遗址中也都发现过类似的文字。 现在,官方把它定义为巴蜀图语,还说,这些文字无法破解,意义不明。 但我朋友说,巴蜀图语,就是上
  • 21
    一、蜀都 《华阳国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 这里人皇居中州,管制八个辅州,所以“人皇中州”就是“蜀都”,在其它八个辅州中拥有领导权。 人皇九州=四海+西域 《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河图括地象》:“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
  • 99
    如果你还认为三星堆存在的时间是商末周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商末周初,只是检测人员根据测年法测出的三星堆掩埋坑被掩埋的大致时间,并不是三星堆存在的时间。三星堆存在的时间远比你想象的要早要长很多。 三星堆出现人文痕迹的时间约在4800年前,比轩辕黄帝存在的时间还早,三星堆消亡的时间大约在3000年前,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讲,从4800年到3000年这漫长的1800年中,都有可能制作出现在我们看到的三星堆的青铜金器玉等这些器物,因
  • 32
    今天我要告诉你,十二生肖其实全部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包括“龙”。因为“龙”最早就是“蚕”。也就是说属龙的朋友,你其实是属“蚕”。龙的原型就是来源于蚕,不要觉得不可思议,蚕在上古的至尊地位可能你是无法想象的。 我以前曾有过总结,描述华夏地理历史的重要典籍《山海经》概括起来就是三大主题:天文历法、治水文化和桑蚕文化。从上古对帝王都城的命名叫“空桑、穷桑、桑丘、曲(养蚕的容器)阜”就可以看得出来,桑蚕丝织是上
  • 16
    三星堆遗存上的这些不是文字又是什么? 夏朝文字不是说无法破释了! 而是非常困难,夏朝文字可能是现在不再传承,且不留存在现行文字中,又是我们所不认知的文字。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发现和确定为“夏文”的字根数据。 如果我们采集到足够多的夏文数据,夏文的破解将唾手可及。 文字体系又是什么? 是趋于定型的文字 是标志文字的完整性 是用笔、结字、章法都具有严密系统的表达功能的记录文字。 考古探索文明起源,不可忽视新出土的文
  • 30
    aikan163 2023-08
    这个三星堆青铜人像,头顶前面少了一个装配件 这个青铜人像是头顶后面少了装配件 根据这个青铜人像推测,前面两个青铜人像应该是样式是一样的,把两者结给一下(如下图) 这是两者结合版的青铜人像
  • 236
    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祭祀过程,又一件神器。 如此的生动,写实。
    聊斋新主 10-28
  • 33
    1、三星堆类似满清入关前的盛京沈阳城。 夏王朝自三星堆(阳城)走向全中国,进入中原的广阔天地间,最终亡于东北方的殷商之手。自西向东趋势明显。 2、大禹应为“大立人一族” 注意,在中国先秦时期,只要带辫子的民族清一色游牧民族。大禹出生地的北川位于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结合处,紧挨茂县营盘山遗址,茂县至北川有龙门山主断裂带贯穿龙门山脉、形成通道,茂县以北为青海至阿坝州松潘之广阔草原。青海临洮县齐家遗址气候条件类
  • 53
      三星堆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要的遗址之一,是龙山文化灭亡后唯一延续龙山文化的重大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进入青铜时代的遗址,第一个拥有大量黄金并使用黄金的遗址,第一个拥有巨量印度洋海贝的遗址,第一个拥有巨量象牙的遗址,第一个比较全面具象表达中华文明起源的遗址,从考古现象看,也是周以上重大考古遗址中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最多最密切的遗址。三星堆极大可能向我们证明了,我们的历史认知出了问题,它可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4

会员: 古蜀王族

目录: 景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