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学佛问答吧
关注: 2,422 贴子: 8,592

远离封建迷信,严持佛教戒律,万法皆因果

  • 目录:
  • 个人贴吧
  • 1
    我们总是在生活中寻找很多理由,怪别人不好。 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彼此敌视,生活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一团和气,笑容满面,快乐无比。 有一天,王家的主人又在家里大吵大闹,他冲到李家请教:“为什么我们家总是吵架,你们家却平安呢?为什么你们家永远是愉快的?” 李家的先生说:“因为我们常做错事情。” 老王正在疑惑的时候,突然见到李家的媳妇匆匆从外面回来,走进大厅的时候摔了一跤。 正在拖地板的婆婆
  • 3
    南无始祖报身佛陀说法: 《心动著境即是魔,随缘分别则无定》 1.以外缘为烦恼,即是我执魔。 2.以内念为烦恼,即是我执魔。 3.以对方不快而分别,产生罣碍烦恼,即是我执魔。 4.以对方恶语而烦恼,即是我执魔。 5.以分别对方语不解而烦恼,即是我执魔。 6.以分别对方语误解而烦恼,即是我执魔。 7.以观对方脸不快而生罣碍,即是我执魔。 8.以闻对方声不纯而生罣碍,即是我执魔。 9.以见对方口不语,疑对己有失,而生烦恼,即是我执魔。 10.以
  • 3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真修实证才是自己的东西,明心见性要自己见才是真见,且不可以文字的理解做為见,只能以古德之法义做為助见的资粮。现在我來為你们说一首偈,以资大家真修取道,偈曰: 历代祖师说玄诃,明心见性口诀多, 后尘学子数他宝,临终还唱轮回歌, 不信但看此中人,我执满身人我行, 开口空洞妙有义,智慧神通不显灵。 想想这首偈语吧!你是在数他人的宝呢?还是真的见到自性了?你是用法义的语言來推想写成的所谓见性偈
  • 2
    求无量寿经的讲解视频 向各位同修致礼 阿弥陀佛
    wyzl23 4-2
  • 7
    她不顾家人痛苦,一门心思吃斋念经,这是放下我执吗? 学l佛l修l行是增加福报,成就解脱的殊胜际遇,但是有的人学佛后却不顾家人痛痛、不顾孩子期盼,一门心思住在寺庙里吃斋念经,认为这就是放下我执,就是修行,这种做法对吗?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实例: 一位朋友告诉我,她母亲皈l依l学l佛了,大多数时间都是去寺庙里诵经拜忏。常常把父亲一人丢在家里,即使父亲有个小病小痛的,母亲也是不管不问。前几日,父亲突发重病,到医院检
  • 3
    末学于今年刚刚学佛,想结交一些师兄一起诵经念佛,阿弥陀佛
  • 0
    我的理解是,有人给我描绘一个我不知道的美景,并不是我亲眼见过的美景,只是人家嘴里说的名义上的美景。
    沐鑫86 2-16
  • 0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烦恼。面对这些,有的人变得焦虑不安,有的人选择逃避,而有的人则会坦然面对,如何摆脱生活的烦恼痛苦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首先要学会放下。要放下那些不符合客观实际、不符合自身发展、自身能力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专注一心、集中精力做好其它事情。要明白万法无常的道理,不可执着烦恼,否则,挂碍成障,终会得不偿失,人生事业不得成就。 其次学会宽容。人
  • 2
    四川话有句俗语叫做:“㧯起半截就开跑”,意思是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抢过话头自以为是地开始谈。 “㧯起半截就开跑”还常作为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听话听一半的比喻。而现在社会广为流传的很多话其实就是被人断章取义的。 比如:我们只知“富贵险中求”,却不知“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 我们只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却不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看了这些完整的原话,是否感觉到我
  • 7
    以前上网用过淫秽的网名,后来网站找不到了,有办法补救吗?还是说无论怎么忏悔,做什么样的功德都不能避免堕地狱?请示懂得师兄开示
  • 1
    有一种失败叫--瞎忙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但是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父。 他对老禅师说:“师父,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 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 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
    莲花朵朵 10-16
  • 2
    心爱的东西被自己信任的人偷走,一时又找不到证据,是烦恼纠结还是随缘放下? 事情还要从周末回婆婆老家说起,我婆婆住乡下农村,这村里就剩几户老人独居,平均年龄估计也都在六七十岁。那天吃完早饭,隔壁邻居张奶奶来找我婆婆聊天,其实也就是来唠唠烦心事的,隐约听到说家里被偷了。 前几天,张奶奶要外出几天,就把家里的钥匙给了她信任的老娲奶奶,让她帮忙给家禽喂食。可等过两天张奶奶回来后,却发现家里的新棉被丢了一床。
  • 0
    老话说“晚不梳头,早不说梦”,什么意思?年过50的人多看看 常言道:若有所思,夜有所梦。 人在梦里所见所闻,通常都在反映现实生活里的发生的事情。 有些人会发现,现实里发生的事在梦中似乎早有暗示,似在冥冥之中,早就有了安排。 老话说:晚不梳头,早不说梦。 人一旦到了五十岁,有些事情不得不信。 01 “晚不梳头” 在传统观念中,晚上梳头是大忌。特别是在入睡之前,不应对着镜子频繁的梳头。 这其实和迷信的理论没有关系,原
    Weiyue 9-11
  • 0
    农历七月十五 ,在民间被称为鬼节,于是很多人对此充满恐惧,甚至七月十五这天不敢出门。其实不然,这一天是非常殊胜的佛教节日——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 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发现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苦,目犍连孝心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母亲口中,谁知食物在母亲咽喉中变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万分。尊者焦急忧虑,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的办法。 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他的母亲罪
  • 0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深度 《左传》中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遇事犯错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是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还是常思己过,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要知道,当你用手指别人的时候,还有三根手指头对着自己。 做人最忌讳的,是总挑剔他人过失,忘了自己的责任。 反之,有一种高级的修养,是时时反省自躬,遇事不推责。 图片 01 越是无能的人,越爱挑剔别人 清代学者申居郧说过一句话:“人生至愚是恶
    Weiyue 8-22
  • 1
    我教你如何正确做!
  • 6
    学佛后不想结婚
  • 9
    弟子有疑问,弟子今年19岁。几年前皈依了佛门,师父是净土宗的。弟子最近接触了六字大明咒,感觉念诵
  • 9
    我想请问各位大师,师兄师姐,我是五月九日开始拜忏,每天108磕头,目前怀孕了,有点出血,现在不知道还能拜忏吗,我发愿108拜108佛号,抄心经一遍。为了消业障,我现在该怎么办。请各位大师指点。
  • 7
    最近家里家人身体都一直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我自己做的业影响到了家人🙏想问问各位师兄哪里可以随意功德,我想为家人和自己做些功德,消灾祈福🙏
  • 6
    请问堕胎对往生西方有否影响?日常修持该怎样做?我是一个学佛居士,曾让女儿作过引产,有多种因素造成,本人心中困惑,请慈悲开示。
  • 0
    弥兰陀国王听说那先比丘非常有智慧,就想找机会为难他。因为弥兰陀国王并不信奉佛教。 有一次,弥兰陀国王对那先比丘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呢? ” 那先比丘反问他说:“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 “我父亲传给我的啊!” “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谁传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继续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国家
  • 0
    为什么不能和父母长期住,这也许是答案 老话说得好:不当家不知油盐贵。 还是孩子的时候,不知道父母那一辈的心事。 等自个儿成了家,立了业,才知道生活不易,终日只为这碎银几两。 一定的年纪才能明白一个年龄段的心情,成年之后,才会明白一个道理:原来,适当分离才是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归宿。 01 独立,从分离那一刻起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推动这个过程的关键,就在父母身上。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分
    Weiyue 8-5
  • 1
    其实很多人都在做各种告诫,我们正常人呀,生活在尘世间,又怎么会不被尘牢所困,怎么会不沾尘牢,无所染呢,有时候染在念头,有时候染在身心,有时候在言行等这些地方,那么如何避免因为这些尘牢而再生烦恼呢,顺缘随境即要保持无常心,就正常人思维起啥无所谓,起了咱不去行动,不动身和口即可,并且放下前念,不去想它和理会它既可
  • 12
    读完金刚经为啥会感觉到很累,浑身乏
  • 0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 0
    父亲节,谨以此文,献给天下已经远行的父亲! 少年不知双亲意,成人方知父母恩。 父亲节,谨以此文献给天下已经远 又到一年父亲节,可这句节日快乐,我却再也无法言说。 不知天堂的时钟是否和人间一起摆动,不知天堂的日历是否也翻到了这一日? 一梦惊醒两行泪,今时今日,想起早已远行的父亲,我才察觉,从前只有父亲没有节,如今没了父亲,空留心头无尽的牵挂。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是做儿女的这辈子永远无法治愈的伤痛,是后半生最
    Weiyue 6-21
  • 0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 2
    乾坤浩渺然,沉浮其万物。生灭复流转,於人纳归宿。成住坏灭空,如是恒轮续。醉梦过游场,刹那异风骨。莞尔一笑了,归元因果律。 为人思立本,来时两手空。勤劳奋好习,衣禄谁与丰。尔际乐锦屋,任游普天通。思析在有情,其身今可容。诸享非余制,唯众乃恩公。 人道之何如,物兮至善存。慎护则远污,恶为蓄臭轮。上善众若水,厚德载物平。视众为待亲,慈舍达良辰。其肺见肝然,凡事让几成。 尊长其助弱,敬老勤护幼。去骄而多阅,利
  • 0
    强烈的对比:不抛弃女友者发达了,抛弃女友者,父子都.. 历史探长 分享有趣的知识,与君共阅! 1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讲网络上看到的两个对待女友的故事吧,正好一正一反。 先说正的吧: 我有一个认识20几年的发小,我们小学时是同班同学,而后的中学时代,我们在不同的学校。高三之后,他直接进入社会工作,而我则继续读大学。 大学毕业之后,我住宿的地方离他家很近,于是乎我们来往日日增多起来。就在这相处过程中,我发现了发小的一个
    Weiyue 5-31
  • 1
    愿所有的佛弟子: 每一天都是我們反省忏悔的一天; 每一天都是我們聞法、端正知見的一天; 每一天都是我們持戒修行的一天; 每一天都是我們精进修法的一天; 每一天都是我們努力护法的一天; 每一天都是我們功德积聚、黑业消減的一天; 每一天都是我們靠近成就解脫的一天! 祝大家修行进步,福报增益,智慧增长,得大成就!
  • 0
    善良若无尺,会伤到自己 有个善人, 每天都会给自家门外的乞丐十块钱。 虽然没听到过对方的一句谢谢, 还是默默地坚持了整整两年。 后来,善人结了婚,开销变大了, 就开始只给乞丐五块钱。 这一次,乞丐说话了:“以前给十块, 怎么现在给五块?” 善人回答说:“我结婚了。”乞丐闻言, 一巴掌打在了善人的脸上, 怒骂道:“你竟拿我的钱去养女人?” 这其实是个笑话, 却又不仅仅是个笑话。 现实生活中, 辜负他人的善良, 甚至将别
    Weiyue 2-7
  • 0
    (第1-3集) 第一集 网页链接 第二集 网页链接 第三集 https://www.guanyinpusaxj.com/h-nd-705.html?fromColId=6101
  • 0
    在某个生活区,突然一个声音划破了早上的宁静,“谁没关厕所灯啊?是谁没关厕所灯?”接下来没有回应,当我走到附近时看见了一个人顺手关了灯离去的背影,……瞬间恢复了早晨的宁静。 这一幕不由让我想起有人给我讲的一件事: 一个本就嘈杂的市场上出现了一阵吵闹声,围观了很多人,一个卖西瓜的和一个买西瓜的争吵着,卖西瓜的不让买西瓜的人走,说:“你让我打开的,这西瓜没有坏,说不要就不要了,打开了就不好卖了,这怎么行啊
  • 1
    关于一个人福报大小,民间有 “命里八尺难求一丈”之说。其实,对于一个不修行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定数,但对于虔诚修行学佛的人来说就没有这个定数束缚了,因为这是因果使然。修行人由于能够离避远恶,众善奉行,所以福报就会不断地增益,只是世人不明因果道理,不知道按因果律去改变这个定数而已,这也是佛法因果道理与宿命论的本质区别。 既然福报是因果,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对待自己的福报?可以随意挥霍浪费? 对于普
  • 1
    申请人:@莲花朵朵🌻 申请感言:为吧友做好服务,建立友爱的贴吧✌
  • 0
    我们今天拥有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福报,但同样要惜福。要知道,我们大方倒掉的饭菜,是世界某个角落里饥饿儿童饱腹续命的奢求;我们随手甩掉的衣装,是世界某个角落里无衣遮体的人,在天寒地冻天气下借以保暖的希望。 正所谓“积福难,败福易。”只损福而不懂惜福、积福,再多再高的福报,迟早都会消耗殆尽。 而惜福,当从节约的细节开始,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连每一杯喝剩下的水都不会轻易倒掉,慢慢就会从细节入手养成节约的习惯,如此
  • 0
    有这样一个公案故事。梁武帝时期,证得宿命通的得道高僧志公禅师,曾被邀请参加一位有钱人家的喜事,当志公禅师进到这家有钱人办的喜宴中,观到因缘后,禅师便脱口说出了一段话:“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当众人不解时,禅师便道出了缘由,原来是因为祖母临终对孙儿的挂念,便投胎女子嫁给孙儿。喜宴中坐着前来赴宴的人也都是曾经家中人吃过的猪
  • 0
    有这样一个公案故事。梁武帝时期,证得宿命通的得道高僧志公禅师,曾被邀请参加一位有钱人家的喜事,当志公禅师进到这家有钱人办的喜宴中,观到因缘后,禅师便脱口说出了一段话:“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当众人不解时,禅师便道出了缘由,原来是因为祖母临终对孙儿的挂念,便投胎女子嫁给孙儿。喜宴中坐着前来赴宴的人也都是曾经家中人吃过的猪
  • 0
    六道众生皆我无始以来的父母,皆我六亲眷属。因果轮回真实不虚。每个人都在无数劫以来做过我们的亲人朋友,而我们也都曾在六道中的每一道中轮回过。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