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产品吧
关注: 6,141 贴子: 38,795

小耳朵亲子成长乐园

  • 目录:
  • 学校话题
  • 0
    大人:看到你打弟弟,我很生气,心里像有一团火在烧。我不允许你再伤害他! 大人:看,你把鞋子、袜子、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我很生气,真的很生气。 大人:我做好了饭,你不吃,我很生气,也很失望。 情绪具有记忆性。不良情绪若不及时清理,就会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所以坏情绪是不能积累的。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愤怒情绪。 我们所受的教育,让我们对自己的愤怒感到内疚,在表达
  • 0
    孩子:好难过。今天老师批评了我,说我是骗子,因为我告诉她我忘了写家庭作业。她说她要打电话告诉你。 大人:是吗?你今天真倒霉。 孩子:嗯。 大人:在全班同学面前被叫做骗子,你一定觉得很丢脸。 孩子:我觉得很丢脸,很难过。 大人:我打赌你一定在心里偷偷骂了她几句! 孩子:你怎么知道? 大人:当有人伤害了我们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这么做。 孩子:嘿嘿,那我感觉好多了。…… 与孩子沟通,需要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
  • 1
    火花思维逻辑思维口碑怎么样,孩子学习兴趣高吗?
  • 0
    孩子:这是谁画的画儿?真难看。 老师:在我们的幼儿园,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儿。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难看的画儿。 孩子:谁弄坏了这辆小汽车? 老师:玩具是拿来玩儿的,有时候它们会坏,就是这样…… 这个第一天到幼儿园上学的孩子,虽然刚开始有些抵触和害怕,但他还是慢慢接受了眼前的这位老师。因为通过对话,他觉得这个老师很好,即使自己的画儿画得很难看,或者把玩具弄坏了,老师也不会生气,自己不需要害怕,待
  • 0
    大人:我看到了一个生气的小男孩儿,一个嘟着小嘴,非常生气的男孩儿。 孩子:我很生气。我非常生气。 大人:为什么? 孩子(非常小声):我想你,我从学校回家后,你从来都不在家。 大人:嗯,我现在知道了,你希望从学校回家后能看到爸爸在家里…… 孩子一出生,就有愿望、也具有能力,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表达自我的感受。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我们可以给予孩子重要的礼物,就是时间。因为有了时间,就可以倾听和被倾听。只有通
  • 0
    方法一. 合理满足 对孩子合理的需求,尤其是学习、探索环境的欲望要给予充分地满足。 方法二. 转移注意 对待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或危险的活动,应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可适当采取转移注意的办法进行软处理。如打开电视机看一些有趣的节目,给他喜欢的一件玩具,或者干脆带孩子离开当时的环境等等。 方法三. 故意忽视 有时,孩子会故意做一些恶作剧,以观察你的“有趣”反应。例如:你不让他打开电冰箱,他就故意当着你的面,把冰箱打开,等
  • 0
    孩子在1.5-3岁时表现得比较反抗,他们不太听话,爱发脾气,这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在1岁半以后,孩子能独立行走,可以用语言表达要求,手部动作也增强了,他们独立性的增加,减少了对大人的依赖。 2岁过后,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我”的概念逐步形成,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当这种想突出“我” 的强烈愿望,受到成人的约束时,就会表现出反抗的情绪。这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因此,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
  • 0
    很多父母最大的问题是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一旦孩子没达到自己的预期,就会愤怒地给孩子贴上“窝囊废”、“蠢货”等标签,永远一副我比你懂的脸。 其实,孩子天生就有他们精神内核和成长规律,他们现在慢不代表将来也慢。 现在性格内向,不代表将来社交有障碍,现在犯错,不代表他们未来就不优秀。 只要父母愿意花时间去陪伴和等待,他们就能在轻松的氛围里发掘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受标签的制约,将来成为自己都讨厌的人。 “教
  • 0
    日常生活中,家长发现孩子起床不叠被子,往往会不耐烦说:“你真是头懒猪”,看似不经意的话,实际上对孩子自尊、自信伤害很深。 这时可以说:“妈妈希望你每天起床能把被子叠好,你不会我可以教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批评孩子的科学方法,应当“就事论事”,用具体指导代替盲目指责,用提出希望代替严厉批评。 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孩子没有了心理攻击和内耗以后,他们才会有更多空间来思考和反省,以主动完善自己未来的行为
  • 0
    家庭教育的基础,不是教化,是交流与理解。 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与做事的理由,所以我们在指正孩子错误之前,一定要先听听孩子的心声。 比如可以这样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怎么想的可以说来听听吗,我们一起来面对好不好? 先倾听再沟通,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们才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如果一味指责谩骂,即使孩子承认了错误,但孩子心中更多的是委屈而不是想要去改正。
  • 0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对于一个如纸洁白的孩子,一旦被贴上标签,恐怕要挣扎一辈子。 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要随便给孩子下定义,否则很可能会让孩子的幼小心灵受创。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 在这里,我的理解是: 不给孩子贴标签,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也给他们足够的耐心,才是教育最温暖的底色,也是做父母最美的样子。
  • 0
    标签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会像一个预定的模子,扣在谁的身上,谁就会像被施了魔咒似的成为标签形容的样子,甚至这种推动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这时也许有人会说,我给孩子贴都是好标签,那该没问题吧? 并不是。 正能量的鼓励当然没错,但一旦标签化,过高的要求就会带给孩子无形的压力,造成精神上的巨大负担,最后得不偿失。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 无论是“好”是“坏
  • 0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并不少见,他们经常会说:“你怎么这么胆小,连上课都不敢发言。” 或者,“你怎么这么蠢,干什么都不行。” 而且很多家长喜欢当着众人的面说这些,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 我们都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只不过是对孩子的个性以及不当行为抱怨几声而已,并不是要刻意去伤害孩子。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孩子的行为和个性被类化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
  • 0
    Spend---用来储存买零食和小玩意的钱 Save--- 用来储蓄买比较贵的东西的钱,或者是存到银行的钱 Share---用于捐款、帮助有需要的人或者是买礼物送人 有了储蓄罐之后,家长可以帮孩子列一张清单,让他们学会记录自己的财务开支。还可以写一张心愿单作为奖励,当他们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比如六个月)有意识、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财产后,可以收到一件他们渴望的礼物。 为了达成愿望,在尝到劳动的果实之前他们需要尽自己的努力存更多的钱。把孩子
  • 0
    1. 训练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钱 这个计划在给钱的时候制定比较好:家长只提出原则,具体内容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但要监督、检查。 2. 留给孩子支配的数额应当把握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 压岁钱大多超出孩子平时零用的数额,父母应建议孩子把钱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必需的大件物品,并依据孩子的年龄及其消费预算留下一部分当零花钱。 3. 带孩子购物,示范明智消费 父母给孩子买东西可带孩子一起去,通过货比三家,教会孩
  • 0
    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因为,看似不会表达愤怒的人,其实也在用他的独特方式来回击你,而最常见的就是被动攻击。 回想一下你身边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 明明是在称赞人,但是话听起来就是有那么一点别扭;约好了一起吃饭,总是会借故迟到;每次提交工作资料,总会漏掉一些内容,提醒多次依然如此…… 而且这些人一般都和颜悦色,也不表现出生气,可是会让与他们沟通的人莫名地很生气。 这类人之所以会这样处理人际交往,很
  • 0
    理解了愤怒之后,更为重要的就是如何表达愤怒,这也就是很多情商课里会讲到的所谓“情绪管理”。 很多家庭都不允许孩子生气,孩子一生气,就会吼孩子。很多育儿文章都在谈“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妈妈?”,但是没有说明白为什么大人首先要“不吼不叫”,因为这是在用成人的“愤怒”抑制孩子的“愤怒”。 家长可能理解错了一个概念:“控制”≠“压抑” “情绪控制”是正向而主动的的行为,而“情绪压抑”虽然也是主动的,但却是负面
  • 0
    很多父母都想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但是对于什么是“高情商”,多数父母自己都说不清楚。 “就是为人处世方面的能力吧,受人欢迎。”“待人接物得体大方,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情商”这个概念流行了这么多年,几乎所有人一说到孩子的教育,首先想到就是后天可培养的“情商”,但还有一个“商”最近也被对此提及,严格来说它属于“情商”的一种,有人将它成为“怒商”。 为什么说怒商非常重要,甚至应该排在情商教育之前呢? 因为愤
  • 0
    正面表达自己的情绪,遭受不公正,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宣泄情绪的必要手段。 你或许会说:愤怒是消极情绪,不懂得管理消极情绪,是情商低的表现。 甚至很多育儿观点里,都会强调:要教会孩子控制情绪,管理好“低级情绪”。 这里所谓的“低级情绪”,指的就是类似愤怒、悲伤、嫉妒等负面情绪。 但这种观点一定正确吗? 我想说的是:情绪不分高级低级,情绪只分初级和复杂。
  • 0
    给孩子“赋权”,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孩子积极主动、自信笃定、有责任感的好品质。 通过一次次选择的好处在于: 1、孩子清楚了,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对“自己”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2、孩子清楚了,有些事情哪怕不太想做,还是需要去完成,但他可以选择完成的时间和方式,让这个过程更愉快一些,他学会了 灵活主动地去做事。 3、孩子清楚了,哪些是他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负责
  • 0
    比起太多的选择,有限的选择更能带来积极的效果,人们对自己的选择也会更加满意。 运用到教育上,就是要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这一点我很有体会。一天晚上,儿子玩得正嗨,眼看九点半了,还不想去洗漱。我催了一遍又一遍:“赶紧去洗漱,都几点了,天天睡这么晚,明天早上又该喊困了……赶紧的!你听没听见?我都说了多少遍了!” 儿子有口无心地答应着,迟迟不行动,直到我发火吼他,才不情不愿地去洗漱。——相信这样的场景父母们再
  • 0
    最直接的启发,就是我们该如何对待已步入老年的父母。我们通常认为孝敬父母,就是让他们不操心、少干活,跳跳舞、打打牌,“游手好闲”地颐养天年。 其实,在适当的范围内,给他们安排一些事情做,或者请他们为我们帮帮忙、出出主意,反倒对他们是有益的。 他们会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还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也由此和社会发生更多的连接,这些都有助于延缓身体和心理上的衰老。 其次,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对选择
  • 0
    鼻子 鼻腔本身就有免疫、自洁、屏障等功能。如果清洗不当,反而会损坏孩子的鼻黏膜,破坏鼻腔内的生理环境和免疫功能! 所以,除非孩子的鼻子被严重堵塞,家长不要轻易给他清洗鼻子,避免“好心办坏事”。 耳朵 不少家长有强迫症,看到孩子耳朵里有耳屎,就想动手挖一挖。 但其实,耳屎具有清洁耳道、杀菌、保护耳膜等功能。经常给孩子清理耳朵,会失去耳屎对耳朵的保护,孩子外耳道娇嫩的皮肤也容易受到损伤。 一般来讲,孩子的耳屎
  • 0
    经常有家长喜欢临睡前给孩子洗澡,认为洗个澡既有助睡眠,还能省去睡前洗手脸的麻烦。 可是,睡前洗澡真的有助睡眠吗? 其实不然!临睡前洗澡会让孩子受到热水的刺激,身体循环加速,心率增快,脑温升高,反而不容易入睡。而且,如果头发湿漉漉地睡觉,孩子会很容易着凉,引起头疼感冒。 建议在睡前两个小时左右给孩子泡个澡,不仅可以洗尽一天的疲乏,还能促进睡眠。
  • 0
    有研究证明,当人体饥饿时,血糖水平会降低。这时候洗澡,大人尚且会因为低血糖而出现头晕、体力不支的情况,更何况是孩子? 饥饿时给孩子洗澡,只会进一步消耗孩子体内的能量,容易让孩子产生头晕、目眩,甚至休克等问题。 而且,孩子饥饿时洗澡配合度不高,容易哭闹,往往会导致洗澡不能顺利进行。
  • 0
    常言道:“饱不澡,饿不跑。”饭后不给孩子洗澡,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孩子喝完奶或吃饱饭后,如果马上洗澡,会使全身血液过多地流向皮下毛细血管,而胃肠道的血流量会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 其次,由于进食后孩子的胃呈扩张状态,马上洗澡容易出现胃反流,引起孩子呕吐,甚至造成窒息。所以,洗澡通常应在进食后1-2个小时为宜。
  • 0
    如果孩子的皮肤有脓疱疮、疖肿、烫伤、外伤等损伤时,千万不要给孩子洗澡,否则皮肤损伤处的创面很容易扩散或受污染!实在要洗,建议采用局部擦浴的方式(避开创面)给孩子清洁身体。 另外,孩子在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也会留下微创口。如果给孩子洗澡,水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进入到针孔部位,会增加感染的几率。 在孩子接种疫苗后,最好24小时之内不要洗澡。如果不小心给孩子洗了澡,要观察至少2天时间,看注射部位有没有红肿,孩
  • 0
    户外活动频繁的春天,孩子们经常会在外面玩疯了,回到家一身臭汗、脏兮兮的。这时候,如果家长立刻带孩子去洗澡,对孩子的健康很不利! 一方面,孩子在剧烈运动后,毛孔完全张开,脱衣洗澡时寒气会趁虚而入,孩子容易受凉;另一方面,热水会刺激孩子全身的毛细血管进一步扩张,心脏、大脑的供血量减少,容易出现头昏、胸闷、眼花,甚至晕厥等现象。如果长期运动后洗澡,孩子有可能会患上慢性的头晕、头痛等病症。 建议大家先用干毛
  • 0
    有些家长认为,发烧后给孩子洗个澡,是一种很好的物理降温方法。 但其实,这样做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孩子体温高于38.5℃的时候!这时,孩子对冷热的刺激都比较敏感,血管和肌肉处于收缩状态。如果给他洗澡,全身毛细血管会扩张,导致孩子体内主要的脏器供血不足,容易出现急性脑缺血、缺氧,甚至休克、惊厥等问题。 此外,退烧后48小时内,也不要给孩子洗澡。孩子的身体正处于虚弱状态,抵抗力特别差,洗澡很容易遭受风寒,引起
  • 0
    “如今真是世风日下。” “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世道太坏了,日子越来越难了。” 每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今天,都是唯一的当下,也是无法重来的过往。 除了面对,我们别无他法。 因为,每个时代里,都有优秀而杰出的人,忠诚而无畏的人,也有怯弱而卑鄙的人,懒惰而自私的人。 有时候,时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成为怎样的父母,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对于孩子来说,某种程度上,父母就是他的天地与世
  • 0
    “好人没好报,坏人太猖狂。” “当个好人实在太难了。” “孩子,我宁愿你不善良。” 在很多公众场合,我听见很多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公开这么说;在很多文章里,我们也见很多人这样耸人听闻地写过。 但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论调会在孩子心里播种下怎样的种子:鼓动他当一个坏人?还是让他从小与善良为敌? 其实,聪慧的父母都懂得,每一起关乎黑白善恶对立、好坏是非较量的事件,都是对孩子教育的最佳时机。 孩子最需要的,是正确而
  • 0
    “妈妈,我是怎么生出来的?” “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爸爸,你为什么总是唉声叹息?” “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这世上为什么会有穷人和富人?” “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生活中,当你的孩子向你求教问题时,你这样搪塞过么?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每一次回避和敷衍,就是让孩子错失一次认知自我和了解世界的机会? 比“长大了你就明白了”更有力的,是“现在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当你真诚而坦然地陪孩子一起回答这
  • 0
    “不听老子言,吃亏在眼前。”“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有你后悔的。”“再考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 你如果去每个有学生的家庭蹲点,上面三句话保证你听得耳朵生出茧子来。 当家长一遍遍唠叨这些时,有没有想过,初中毕业的邻居,现在是资产千万的老板;门口卖肉的大哥,也曾上过大学;而高中没有上完的拆二代,也开着宝马奥迪…… 当我们灌输的理念和现实严重不符时,又如何能让孩子信服? 关于读书和命运、成绩和人生,我们需要
  • 0
    “学校太坏了!”“老师太过分了!”“现在的教育真是太失败了!” 发现老师布置作业多、教育方式不当,发现孩子在学校遭受委屈时,很多父母在不核实不调查的情况下,一味地偏听偏信,当着孩子说过激的话。 试问:你的孩子不需要再交给老师和学校了么?你的孩子不打算接受学习和教育了么? 发现学校和老师有问题,当着孩子的面抱怨无济于事,而是要行动起来,和孩子一起解决,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明白:一、谁都不是完人,包括你的
  • 0
    “你看人家谁谁,你再看看你。”“要知道你这样,我就不要你了。”“我怎么会生下你这样的孩子。” 这些气话,在焦灼无望的时候,从父母嘴里说出来,简直是分分钟的事儿。 这世间多少事儿,都是一时逞快容易,再想收回来就难了。 有证据表明,那些有暴力和犯罪记录的人,小时候都曾遭受过父母言语的嫌恶。 自我认同感低,敌视周围环境,内心没有留恋,是他们共同的特质。 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要反省的,是自己没有教育到,还是孩子
  • 0
    “我不离婚,还不是因为你。”“我这些年苦苦撑着,就是想给你一个完整的家。”“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不活了。” 这是很多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对婚姻和男人失望至极时,最喜欢脱口而出的话。 这些话表面看,好像表达的是“我爱你,所以我不愿放弃”,但给孩子潜意识戴上的枷锁却是“我是妈妈的累赘,因为我,妈妈才受这样的苦难。” “我是一个罪人”的负罪感,会让孩子的灵魂一生得不到舒展。他要么隐忍沉默,自戕自伤,他要么过
  • 0
    “我真后悔和你爸爸结婚。”“我和你妈妈结婚真是瞎了眼了。”“你爷爷奶奶真是太差劲了。” 家人之间发生矛盾,心怀怨气者在情绪无处发泄时,会把脸色或不满甩给孩子看。 短暂地看,内心当时的确得到了释放。但长久地看,这会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小孩子不理解大人间的纷争。他只知道谁真爱他,他就愿意靠近谁。 当我们把怨气撒向孩子后,如果抱怨的恰是他最信赖的人,他就因怀疑和迷茫,陷入恐惧和分裂。 久而久之,他对原
  • 0
    “咱家不是没有钱嘛。” “谁让咱家这么穷呢。” “像我们这么穷的人,啥都别想了。” 这样的口头禅,你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吗? 穷人家的孩子被富养,固然是一种病。 但一味地在孩子面前说穷,更给他灌输不安全的金钱观,长大后要么过分苛责自己,要么过于爱慕虚荣。 正确的做法是,坦诚地告诉你的孩子: 我们家不富裕,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不断努力,会越来越好。挣钱是父母的事儿,你只管安心读书,学有所长,将来自然可以找到挣
  • 0
    “想想上班,我就头大。” “哎呀,又该上班了。” “要是不上班,就好了。” “我最讨厌上班了。” 诸如此类的话,你经常在家说吗? 家庭就是磁场,父母就是情绪传染体,而弱小敏感的孩子是最易感染者。 动不动把讨厌工作放到嘴边的父母,如何教养出热爱学习的孩子? 正确的做法是: 如果无法辞职,就尽量少发牢骚;如果忍不住发了牢骚,就说:“我虽然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在没找到更好的之前,还是把它做好吧。” 为人父母,要直面
  • 0
    给家长的建议 积极创造交往机会。多带孩子去接触小朋友。一开始可以找小一点的小朋友一起玩,避免争抢玩具给孩子造成不愉快的体验,打消跟小朋友一起玩的积极性。慢慢再接触更多的小朋友,循序渐进,不要强迫孩子。如果他见到小朋友感到害怕,不要训斥和指责他,要接纳他,也可以抱抱他,给他一段适应的时间。 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要给予鼓励,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协商解决的办法,甚至带领孩子勇敢地
  • 0
    社交症状:胆小内向,不会交往…… 笑笑妈妈最近有点儿烦:入园后,老师经常说孩子胆小,不敢说话,老师一跟他说话,他就使劲低下头还不住地往后退缩。而且从来不跟小朋友玩,小朋友玩耍时他一个人躲到远远的地方看着。面对孩子的害羞内向、不爱交往的性格,妈妈一时不知如何入手。 为什么会这样 天生的气质类型。气质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形式,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有些孩子生来就胆小、害羞,入园之后就会表现得更
  • 0
    给家长的建议 引导孩子分享。家长需要调整家庭教育方法,逐步让孩子学会分享。首先,大人要处处做出表率,例如:吃饭时爸爸或妈妈先给爷爷奶奶盛饭,有好吃的先给老人吃;然后过渡到有好吃的爸爸妈妈鼓励孩子,让孩子给爷爷奶奶送过去先吃,爷爷奶奶在表扬和感谢孩子的基础上,真的要把食物吃掉,而不能假吃,让孩子体会真实的分享,而不是作秀。 做好家园共育。与幼儿园教育要充分保持一致,遇到因争抢或打人而在小朋友中造成不好
  • 0
    社交症状:具有攻击性,喜欢争抢,经常被人告状…… 妈妈发现豪豪刚上幼儿园没多长时间,自己就成了“被告状专业户”:每天接孩子时不是别的孩子家长告状,就是老师告状,“今天豪豪又把小朋友的书撕了”“这孩子不光抢玩具还打人……”面对着众人的投诉,妈妈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为什么会这样 养育方式不当。目前的家庭状况几乎都是6+1型,所有大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食物和玩具都是独享,当孩子的东西被拿走哭闹时,家长就会说
  • 0
    给家长的建议 积极与老师沟通。与幼儿园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家长要和班级老师多交流,并毫无隐瞒地向老师介绍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家长的顾虑,听取老师的意见与建议,并做到积极配合,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同步。当孩子受到欺负和委屈时,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遇到具体的“玩具被抢”问题,家长不要马上扮演孩子的“救世主”,而是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争取自己的利益不受伤害,当孩子最
  • 0
    社交症状:玩具被抢,经常受欺负…… 3岁的冉冉刚上幼儿园不到几个月,为了哄着孩子入园不哭闹,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妈妈都会让冉冉选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在身边。可是连着几天,妈妈接孩子时都会发现,孩子带的玩具不是找不到了,就是被拆坏了。冉冉说不清楚原因,只有委屈的眼泪。后来听其他孩子说,玩具是被别的小朋友抢走并拆坏的。 为什么会这样 不知道自我保护。有些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平时很少带孩子接触更多的
  • 0
    所谓“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注意,这种注意带有目的性,并受到人的主动控制。比如,读书是有意识地关注书中的内容。 “无意注意”是一种无目的的注意,这种注意往往受到外界影响,并因此改变注意力。比如,忽然传来某种声音,并成功吸引了注意力。 对于孩子来说,无意注意在他们身上表现突出。 不过随着成长,以及后天在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干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慢慢地就会以“有意注意”为主。即有意识地让自己注意力集中。 因
  • 0
    例如:复述数字 大人开始先报简单的几位数,让孩子复述,大人再不断地增加一位数,让孩子复述。 每次只增加一位数。比如,大人报“135”,孩子重复一遍,大人再报“1354”,孩子再重复,大人再报“13545”,孩子再重复,以此类推。 坚持每一天比前一天增加一位数或者更多位数,相信在不断的训练中,能增强记忆力,也能增加注意力集中时间。此类游戏还有很多,家长可以在网上查阅。
  • 0
    曾经听到一位家长说,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故意捣乱,或者弄出一些小动作来引起关注,虽然孩子受到批评,但却表现地很开心。 为此,家长感到费解。 其实,缺乏陪伴的孩子,会在做作业的时候,故意分心来吸引家长关注,而这种行为只会被认为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须知,如果家长能主动多一点关注和陪伴,能为孩子增加一份稳定的情绪。
  • 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对于其它事情来说,他们更容易沉浸在感兴趣的事情上,这也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同志

目录: 学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