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吧
关注: 580 贴子: 2,814

李炳南居士 名艳,字炳南,号雪庐 法名德明

  • 目录:
  • 娱乐明星话题
  • 22
    阿弥陀佛,师兄们好。今天是2018年5月30,惭愧末学谢乐代上净下空老法师爷爷拜拜李炳南老居士爷爷。虽然是10点去的玉函山,但是足足到了中午也没有找到李炳南老居士爷爷的墓,中午下山我吃了点东西,念佛念无量寿经30品,回向。下午1点我不服气,继续上山找, 又绕了一大圈才找到,中途看到很多墓碑,有的人十几岁就不在了,有的人比较长。最多的墓志铭是养育之恩,永世不忘。想到我的母亲,二十多年来的养育,我也很惭愧。感觉没有做
  • 0
    这是在线版的简体注音《地藏经》。https://mp.weixin.qq.com/s/ZgeAap8NOZQIYQUn95_hCg适合利用碎片时间念诵。另外《金刚经》消业也特别快。https://mp.weixin.qq.com/s/kj7dB5MHXkGDZvvBgZJXUQ你也可以找个计数器,每天念一万遍“南无地藏王菩萨”。无论念什么,念之前先发愿“为普天下所有患病的众生持诵xxx,祈愿诸佛菩萨慈悲护持造成这一切的所有有情众生尽早生起菩提心”念完这样回向“末学xxx愿把此所颂xxx多少遍之功德,全部回向给我此生今世的亲人xxx,祈愿他的
  • 3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即将来的去路   一、人生逆境多   哪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恨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请问有什么办法解决?   二、此世灾难多   台风吹来了,地震发生了,墙倒屋塌,这就得死伤许多人口。久不落雨,太旱了,雨落太久,涝了,五谷不收成,又要饿死人。大水发了,淹没了村庄,大火起
  • 1
    https://wenku.baidu.com/video/courseview/fff83e1ec5da50e2524d7fa
    SamuelHuhu 8-25
  • 6
    【南怀瑾】如果彻底了解地狱,真可以修行了 譬如佛学里头讲,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在梵文翻译过来就是“堪忍”两个字。中文古代的翻译,是能够忍受的意思。这是讲什么呢?是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在痛苦中;但是众生不知道,都习惯的把痛苦当成快乐。释迦牟尼佛赞叹世界上的人类众生,忍受痛苦的功力很强,所以叫“堪忍”。但是一般佛经不喜欢用这两个字,认为意义不能概括梵文的“娑婆”痛苦世界。有位科学家昨
  • 1
    没办法,百度老删贴
  • 4
    (转贴)今天在《净土圣贤录》慧恭一节看到“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这是慧恭的庐山莲社同学兰告诉他的。查了一下,它是出自《华严经》,原经文是:“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我们来看看宽运大和尚对这句话的解释:就好像聋子演奏音乐给别人听,这个音乐虽然很美妙、动听,可是自己却听不到,这就如同“于法不修行”的情况一样,光懂得道理是没有用的;只会讲给别人听,而自己却不实行,因此一点受益
  • 2
    你念佛有声音了吗?自修很重要,你念佛有声音了吗?这个大家可懂得?有声音的,念得多么低也有声音,嘴不念出来心想,也有声音。 你问问这些上学的,他就懂得,所谓“心弦”就是:心与弹琴的弦一样,心也有声音。你一想阿弥陀佛,这一念出为声音,你有声音,你这声音不杂乱,就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法身无所不在,佛到之处皆有光(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佛光之中,阿弥陀佛诸菩萨都有,皆是光。 你的声音出来,出来的
  • 7
    我的欲望从何而来,是一个身姿婀娜的女人,是她令人魂牵梦绕的香水还是她娇媚动人的容颜。然而,这些难道都是真实的么?我了解一个女人的真正本质么,我了解她的全部吗,就被她的外表所蒙骗吗?如果我认真的想一下,她无非也是由毛发,表皮,血肉,骨骼组成的么,她的身上也有无数的毛孔,所有的毛孔里都会排出发臭的汗液,难道我迷恋的是她令人发臭的汗液么?她的眼睛虽然漂亮也会生出眼屎,她的耳朵虽然美丽也会产出耳屎,她的鼻
  • 1
    禅要诃欲经   行者求道欲修定时。尔时法师应随根相行四摄道。示教利喜广净信戒。净信戒已次除六欲。所谓色欲。形容欲。威仪欲。言声欲。细滑欲。人相欲。着上五欲。令观可得不净之相。着人相欲。令观骨人分分断相。观彼全尸能断二欲威仪欲言声欲。若观坏尸悉断六欲。可得不净有二种观。一即死尸臭烂不净。我身不净亦复如是。如是观已心生厌患。取是相已至闲静处山泽冢间空舍树下。自观不净处处可得。系心身中不令驰散。二者闻法
  • 0
    杂想为因 众生在世,造种种业,受种种果,无数次之轮迴六道,皆是杂念为因。念佛、诵经、参禅、入定等事,便是修除杂念。杂念无便是得证,此须恒久功夫,不是一求即成。 (明伦月刊111期) ——《明伦采掇》
  • 1
    目光如豆 凡夫俗子,目光如豆,只见跟前私利,俗念纷繁,攀缘不放。修行人当目光如炬,晓见出世法益,一切放下,俗缘渐隔,道心日生,渐离生死,获大自在。 (明伦月刊159期) ———《明伦采掇》
  • 0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 这是为什么? 人的相貌是这个人善恶业的综合表现。 某人经常爱贪小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收缩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小气相。 某人经常爱小拿小摸,每动一次此念,就贼目鼠眼一次,长此以往,就出鬼祟相。 某人经常爱贪大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心黑一次,长此以往,就出黑大亨恶相。 某人经常爱铺张浪费,每动一次此念,就松懈趔歪一次,长此以往,就出趔歪相。 某人经常爱骗人钱财,每动一次此念,就薄一
  • 0
    《黄帝内经》有言:“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尽终其天年。” 相传在上古时候,有葛天氏之民,人人都能活到百岁。 老人们鹤发童颜,充分享受上天赐予的寿命。 想要越活越年轻,一起来看看古人如何养生。 1 形劳而不倦 《黄帝内经》有言:“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古代养生家认为,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 即所谓的“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若要养好“形与神”,须得协调好“动与静”。
  • 1
    慈忍灭瞋 「气死我了!」是现代人的口头禅。环顾我们的周遭,违心逆意的事,多得不胜枚举,而发怒生气,除了徒增逆缘,於事别无补益。不学佛的人,任情的,便使性发瞋,那是他不明瞋恚毒害之大,不知注意。学佛的人,谁不知道瞋是根本烦恼,瞋火一起,它会伏灭一切的善法,焚毁一切的功德。所以任何一位修行人,面对瞋心的恼害,必须小心翼翼的防范它,调伏它,万万不能随顺俗缘,镇日嚷着:「气死我了,把我气死了!」 我们都要很
  • 3
    我们如果说是把善、不善记忆统清除掉,我们只放一尊阿弥陀佛,能量比他还大。 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你不知道这个世间是假的,不知道这个世间是幻相。我们读了弥勒菩萨的报告,知道所有物质现象跟心理现象都是波动现象,波动的频率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每个波动现象就是一个幻相,第二个又是一个幻相,它不是一个相。就像我们看电影那个幻灯片一样,它不是一张片子,它是一个念头连续了,连续它不是相续相,相续是张张相同,它不同
  • 0
    这个中间的修持关键,就靠你心意识的力量,能够做到不受这股业力的驱使。所以叫你们仔细了解《三十七菩提道品》。打坐不过是练习学定啊!坐着能够定了,还要在行住坐卧中,随时都能定,定慧等持。如果连定的根都没有扎好,五根中的定根都没有,当然就没有定力,怎么不受这股业力的驱使呢?五根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依五根发起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有了慧力,智慧变成力量了,破一切执着挂碍,那才
  • 6
    南怀瑾师讲解 生西方,往生净土,这就是念佛。 你观“阿弥陀佛”或者“观世音菩萨”,把影像就定在心中,无论你走路,吃饭,都可以一面观想,一面做其他的事。随时随地都在观想,很自然地观。懂了没有?所谓观想,并不是用第六意识的妄想去观哦!而是第六意识的现量境,是第七识的根,第八识的功能的影像。 所以一般人跟我说:“哎呀!你是禅宗,我是念佛的。”去你的!你懂得净土?这就是净土初步的修法,你翻开《观无量寿经》看看
  • 0
    [南师怀瑾讲解] 佛教人修安那般那,刚才我讲过的,禅宗与密宗修定,都是用这个基本方法。但是呢,基本方法到现在为止,据我所知,不管修禅修密,真了解的,真达到的人没有,因为第一步认识都不清楚。 道家后来发展,有一个咒语,是佛教进来以后,仿照佛教很多的形式而成的,当时佛道两个文化对抗,后来道教有个很伟大的基本咒叫金光咒,开头有两句话讲这个就很清楚:“天地玄宗”,整个天地是很微妙的。“万气根本”,这个气,安那
  • 0
    法音宣流:净土诗偈 ●雪庐老人 ●注/寄东 ●图/崇忍  大好光阴不早修,  东邻西舍去闲游;  招来口舌是非业,  不了莲邦得自由。 【大意】 人生大好光阴不长久,须好好珍惜,尤其能打佛七的机缘更是难得!如果不知及早修行,还喜欢到东邻西舍去闲聊游荡,以为自由自在,其实是招来是非造口业;这是不明了往生极乐世界,才是真正得到清净无碍的大自由啊! ———《明伦》
  • 3
    容人之过 (选自《安士全书》) 〔发明〕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又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自求其过耳。自求其过,则时时反己,无暇责人矣。 人有有心之过,有无心之过。无心之过易恕,有心之过难容。然学者有志容人,偏要从彼有心处容起。有心者尚容,况无心乎? 事到必无可容处,而强欲容之,诚难事也,然而不可不强也。强之法奈何?一曰谅彼无知。天下大抵庸人多耳,奈何欲以圣贤责之,是
  • 5
    【南怀瑾先生,佛传给儿子的要法,好好修去,绝对身体健康】 我们先插一段经文,《增一阿含经》卷第七《安般品第十七》,佛教他公子安般守意的方法:“尔时世尊作是教敕已,便舍而去,还诣静室。”佛也是肉体之身,需要休息的。“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是时罗云即从座起,便往世尊所。”私情上他们是父子;教仪上也是弟子之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为什么一面坐?因为佛在打坐休息
  • 0
    【南师怀瑾讲述】 要想成佛就要修一切善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非有善法的成就不可。不是看几本佛书,谈谈禅,说说公案,盘个腿打个坐就可以成佛。造了一辈子的业,跑到庙子去盘个腿,吃两天素,就要得菩提,那个菩提多少钱一个啊!有那么简单吗?许多青年人都犯了这个毛病,看了几本禅学的书,青蛙跳进水,噗咚一声就开悟了,那么容易吗?你去买一个田鸡来跳跳看吧!所以要“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日行一善我
  • 0
    于世谈语 不生味著心 具缚凡夫对世间言语,从柴米油盐、衣著打扮到人我是非,总是津津有味。每一开口,无非使心水更混浊,使缚在身上的绳捆更勒紧。而菩萨则以出离生死为重,于世谈语不生味著心。 ———《明伦采掇》
  • 0
    我告诉大家,我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发现自己忽然两个指头连一张纸都拿不住了,拿到笔不会写字,我说完了。我忽然对自己哈哈一笑,我说我不上你的当。还有,快五十岁时,我上楼梯都走不上去了,我就站在楼梯的中间,就这样定住,心想就这样走了,还一定要躺下来死吗?等一下气脉走通了,一样地走上去。所以要认识自己的生命,这些都告诉你。 我什么都敢试,当作我修道的实验,那个时候我就不要命了,万一死掉就拉倒。我有一个观念叫
  • 0
    快刀斩乱丝 ———雪庐老人 六字以外皆非一  难与弥陀感应时  圣量是佛亲口说  愿汝快刀斩乱丝
  • 1
    在恋爱中,对方的美和丑、好和坏、善和恶都是从一念心发出来的,感觉所爱的人是世上最美的、最可爱的、最洁净的。但实际上通过分析法来看,那无非就是三十六种不净物堆在一起,现出一个诳如梦的美的相。对方的身体只是无数聚沫般的微尘的合聚,这里并没有一个美丽。 然而人的心总是耽著在这上面,为此茶饭不思、辗转难眠、魂牵梦绕,做各种盼望,目的就是要和这个假影守在一起,一旦这个假相不复存在或者离自己而去,就会产生很多
  • 5
    魔 业 乐邦文类:「魔业者,倚附佛法,邀名射利,外现清白,内唯腐臭。诈伪欺罔,吾我自高。截他人千尺之长为半分,扬自己一勺之少为万斛,此人气分,与魔交接,命终之日,傥不沦三恶道,则生魔宫。」 ——《明伦采掇》
  • 0
    契道之法 ———雪庐老人 念佛不必求多念  但念百八心不乱  其中若有一念差  掉转珠头皆不算
  • 0
    以下列举十八种口业与灾祸详细对应因果:   1. 说脏话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 诽谤或恶意中伤,所带来的恶果更多。   3. 爱说绝话的人往往断绝自己的路,灾难多,没有机会。   4. 爱说大话的人往往自己没什么能力。   5. 爱承诺别人,自己又办不到,这种人容易遭到欺骗。   6. 爱发牢骚的人,这一生命特别地苦。   7. 喜欢争辩的人,自己将成为是非人物,没有好的命运。   8. 爱笑话别人的人,最终会招人家毛病上身。   
  • 7
    癸卯冬季灵山寺结七开示 ———雪庐老人 头藏宫殿住弥陀  声入耳中感应多  信愿同深求极乐  一心不乱出娑婆
  • 1
      闲时办忙里用 宝静大师云:「我甚愿诸君,对于世间幻妄之相,看得破,识得透,不要太执取。对于己躬下事,切宜赶紧办,除却生死大事外,其余都是可商量。生死事为切己问题,余者皆为别人忙,所以吾辈于此点,决须认得清楚,万不可忽略。于自己要事,尤须闲时办,方得忙里用,或临时抱佛脚,恐来不及。」 ——《明伦采掇》
  • 0
    这一个世纪之内的事情,许许多多念佛往生给我们做的好榜样,他们能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 能不能成就不能怪别人,也不能怪环境,你真正想通、想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肯不肯干? 所以无论是环境上的障碍,人事上的障碍,都不在外面。 真正的障碍是自己,外面人障碍不了!你念佛的功夫心心相续,念念不断,人家要是讨厌你,你默念,依旧不中断。 如果说是别人赞叹你,你生欢喜心;别人毁谤你,你生怨恨心,就把你念佛功夫全破坏了。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雪庐

目录: 娱乐明星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