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净土吧
关注: 3,110 贴子: 39,935

南無阿彌陀佛

  • 目录:
  • 佛教
全部
  • 17
      中国向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说,侧面反映出中国所有佛教宗派中,就普通老百姓来说,净土宗影响最广泛。很多老人都不识字,但却知道念佛,一句“阿弥陀佛”,从小到老念念不休。现在肯定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怎么可能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不是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嘛?但一般人对于念佛了解实在太少,总以为“一心念佛”很简单,根本不明白念佛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一心念佛”是非常高明的境界。为什
  • 2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何以高门每出饿殍乎。世之最有力能得好地好宅者,莫如皇帝,何皇帝每多寿短。自汉以来,无有过四百年者。贫人众苦交集,又欲得吉宅吉穴而不得,是欲免苦,而又自设法以令苦更深远也。汝但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一心念佛,展转劝人。依一函遍复为之劝化,当可业障潜消,善根增长。光为汝忏,何若汝自己竭诚尽敬以自忏之为愈乎。人之将死,务须助念。人之将生,亦须令产
    沙漠138 2-2
  • 3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吃药就吃药,该打针打针,手术也如是。   什么是迷信呢?就是迷惑而信,对自己信仰的对象并不了解,盲目地信奉. 比如有些自称是信佛的人,他经常烧香磕头、求神拜佛,甚至到寺院里去吃斋念佛,以为这样就能求得佛菩萨的感应,保佑自己心想事成
  • 8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我经常念这句话。希望大家也能多念无常迅速,多念修行了生死。用功时虽然辛苦,但将来你到了极乐世界就幸福了。 修行不容易,我有经验的。当年请弘一大师讲经结束,送他离开青岛以后,我就发心拜占察忏,拜了很长一段时间,身心安定,刚刚有点暖气儿日本人就来了,这是我的业呀!没办法,只好中断了。等到后来去西藏,住监狱就更没有因缘拜了。这就是修行的障碍,所以我说修行不容易。 各位呀!
  • 6
    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吃药就吃药,该打针打针,手术也如是。 什么是迷信呢?就是迷惑而信,对自己信仰的对象并不了解,盲目地信奉. 比如有些自称是信佛的人,他经常烧香磕头、求神拜佛,甚至到寺院里去吃斋念佛,以为这样就能求得佛菩萨的感应,保佑自己心想事成,这种
  • 5
    问:“有人学佛很认真,甚至于还讲经说法,劝别人看破放下,还都讲得不错,真的是福慧双修,照理说,应该都是有护法龙天保护着,为什么还会着魔?这个事有方法避免吗?” 答:你说的这个情形,自古以来就有,实在讲是相当不容易的。天台大师讲,天台大师是智者大师,他写的那几个字我看过:“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这两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能说,自己本身做不到,占多数,着魔都是属于这一类的人,他
  • 5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孟子曰,故天将降
  • 3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亦现慈善光华之相。彼固无心求相貌容颜之好,而自然会好。 造业之人,其心地龌龊污秽凶恶,其面亦随之黯晦凶恶。彼固唯欲面色之好,令人以己为正大光明之善人。而心地不善,纵求亦了不可得。此约凡夫眼见者。 若鬼神则见善人身有光明,光明之大小,随其德之大小。见恶人则身有黑暗凶煞等相,其相之大小,亦随恶之大小而现。 (《复俞慧郁、陈慧昶二居士书》) 预绝容貌丑陋神
  • 2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放生、做义工等等。但是似乎忽视了一点,我们一边在积极修福的同时,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损自己的福分呢? 也许有的人不断地修福,经常去印经或做其它的善事。帮助众生听闻圣贤教诲。可是,境遇仍不是那么顺利,有病者病不见轻,贫穷者依然贫穷,所求者皆不遂愿;于是便会埋怨上苍不平,为何自己这么利益他人。却还
    loveyeh 12-26
  • 5
    文钞原文: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
    yxs23 7-10
  • 1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看到别人的过失,就想到和明白这是自己的不清静心感应出来的。 看到别人邪淫,想到和明白是自己淫心所感,忏悔。 看到别人贪污,想到和明白是自己贪心所感,忏悔。 看到别人贫穷,想到和明白是自己吝啬所感,忏悔。 看到别人吵架,想到和明白是自己嗔恨所感,忏悔。 各种灾害,环境污染,人心不古,等等,都是自己感应出来的,都要忏悔! 时时忏悔,处处忏悔。先忏悔自己,然后为众生忏悔。 自己遇到的一切
  • 1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汝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切不可认此为工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但至诚摄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莲华上坐或立,一心想于所坐立之莲华,则自可顿愈矣。(增广·卷一·复沈弥生书·P126)
  • 2
    文钞原文: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
  • 2
    今人若不专修净土,纵能深通经藏,彻悟自心。生死到来,还用不著。何以故,若不念佛求生西方,必须断尽烦恼惑业,方有了生死分。但能通达经论,悟明心性,而烦惑未断,依旧轮回。况未能深明经藏自心者乎。念佛了生死,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愿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故能带业往生也。(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二·P235)
  • 0
    我们知道,佛曾经给大家讲过,生死在哪儿?有的人认为在吃饭之间;有的人认为一夕之间;有的人认为穿鞋之间;还有的人认为几十年。佛说:“都不对。”结果只有一人答出来了,他说:“生死在呼吸之间。”佛说:“你已经证道了。”就一呼一吸,就有无数的生死,生死也就是在念念之间。每个念都是我们的生死轮回,我们想了脱生死,必须从念念做起。并不是说今天我努力了,今天我就在了生死。我们一念就有无数生死,应该是念念修行,才
    善根44 1-4
  • 2
    修养之一: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什么是最大的修养呢?就是宽容。所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我们待人要宽厚、要包容,不管别人待你与不好,都能包容,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养。 修养之二: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满足: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什么是最大的收获呢?要能满足,你不满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狱;假如你满足,地狱也如天堂,所以满足是最大的收获。 修养之三:
  • 0
    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然于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转后报为现报,转重报为轻报)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种不合理之疑议也。 昔西域戒贤论师,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国)。由宿业故,身婴恶病,其苦极酷,不能忍受,欲行自尽。适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菩萨降,谓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国王,恼害众生,当久堕恶道。由汝宏扬佛法,故以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汝宜忍
    慈悲之友 12-23
  • 2
    1、超过你的人固然很多,但不如你的人也不少,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2、只要能不饥、不寒,何必羡慕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转烦恼成
  • 2
    罗阅只国的一富商家,生有二子。弟弟长大后与哥哥共同经营家中事业。哥哥喜欢上一长者家的女儿,但由于她年纪太小,虽然哥哥派人前去提亲,但长者并未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信愿行者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