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原产地吧
关注: 15,074 贴子: 79,256

原产地各家汝瓷互相交流

  • 目录:
  • 古玩收藏
  • 0
    两者同为青瓷 质感却完全不同
  • 206
    以吧主名字 开个帖子长期有效 解答瓷器问题 仅解答瓷器本身的问题 科学客观 不搞玄学 全部以考古 陶瓷 为基础 以最新科研结果为准
  • 34
    汝瓷千窑千色和随光变色探讨 汝瓷的釉色有两个迷人的特征 千窑千色、随光变色。 千窑千色:同样的釉料烧出来的釉色次次不一样,甚至同一窑的不同位置烧出来的釉色也不一样。(当然成品都在天青色系里面) 随光变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面,同一件汝瓷表现出不同的颜色。(这里排除了相机白平衡的影响) 一、物质的发色原理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760~400nm,色谱按红、橙、黄、绿、青、蓝、蓝靛、紫等顺序分布。白光是复色光,波长可以是连续
  • 11
    清凉寺出土的其他
  • 66
    这质感真是隔着屏幕都是满满的凝脂!
  • 6
    瞎扯之 汝窑美学追求 要素 影响因子 一、宋人的美学追求 “唐尚法、宋尚意”——梁巚 “六朝之美在声容,宋代之美在意态”——缪钺 什么是宋人追求的“意” 重视精神意趣的体现。 讲究生活品味 重视个人体验 研究哲学 探寻生命的意义(有钱文人就喜欢玩这个复杂的调调) 宋人怎么表达“意” 表达过于复杂深奥的东西,一是精细划分,穷举细分,二是浑沌表达。宋人选取了后者。 尚简淡,以少胜多。 宋人美学追求——尚简淡,以少胜多 简远 疏
    小天哥哈 10-13
  • 32
    兔毫连盏烹云液, 能解红颜入醉乡。 有缘得到,请大家欣赏。感谢。
    guaitou88 6-7
  • 10
    有朋至远方寄来一只蓝兔毫,幽蓝莹润,老味十足,实在是爱不释手!
  • 7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 100
    去年八月入坑原产地汝瓷,至今已一年有余,一年多来在贴吧、在雅集群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汝瓷爱好
  • 28
    开一贴鱼鳞片的帖子,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把鱼鳞的物件po出来共赏,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嘛,我抛砖引玉发几
  • 5
    汝瓷香炉
  • 5
    张公巷青釉方盘 自从玩了拙墣汝瓷,酒也喝不起了,游戏金币也没钱充了,网络小说也看不进了,治好了
  • 59
    有了微信群之后,贴吧基本就不上了,偶尔看看,回复一下,很久没有在贴吧发帖了。今天有感而发想说
  • 18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清)《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初见直壁圆洗,器
    思雨浮萍 10-14
  • 52
    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
  • 47
    简,其实意味着一种对细节的要求、一种对内在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雅,应当是简约、细致、自然与卓越之间的完美平衡。一点感受与朋友们共斟酌!
  • 2
    做工精细,器型古朴,汝瓷釉层厚,故而手感润滑如脂,有似玉非玉之美。亦常有开片如鱼鳞、天青釉,
  • 7
    最近有不少朋友提及汝窑发色问题,现将关于汝窑天青色的理解与朋友一起交流,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天青色介于蓝、绿二色之间,属于一种复合色,无论是从传世品看,还是从目前的烧制情况看,即使是天青色也涵盖很多种,发色也浓淡不一(与烧制温度和还原气氛轻重有关系),虽是单色釉,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色系。 从视觉观感方面理解,绿色是一种充满静谧感的温和色彩,而蓝色则是带有神秘感的冷色,天青色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暖
  • 26
    北宋汝窑天青釉玄纹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直口、平底,外壁近口及近足处各凸起玄纹两道,腹中部凸起玄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5个细小支钉痕,里外满施淡天青釉,釉面开稀碎纹片。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型规整,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属于陈设品。传世品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外,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REDEEM 8-28
  • 7
    在《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开馆之际,尽绵薄之力,把汝官窑遗址的展示情况尽量用图片予以还原,仅供爱好汝瓷的朋友们参考,不足或不妥之处敬请谅解,也借此机会诚挚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拙墣的支持和厚爱!!! 谢谢!!!很乐意与爱好汝瓷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学习!!!
    凯鑫... 7-12
  • 26
    2016年11月9日,拙墣问道最后一次在圈内发出,从此世间再无问道!我非常荣幸拿到了拙墣老哥自认为最好的一只问道,也是我自己唯一的一只问道。 记得那天拙墣老哥在朋友圈里发表了与问道的道别文章,“回味问道,拙墣前后三次修改问道杯型,大致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今天正式与问道依依惜别,内心不免有一些留恋与感伤,祝福每一只自己亲手做的杯子,同时真诚的请拥有的朋友们珍惜一杯子🙏🙏🙏” -拙墣 相信每一位拥有问道的朋友们
  • 73
    安静孤独的前行,喜忧参半,虽提高不了成品率,却窥见了油润度和玉质感。路上虽有风雨,依然要坚强前行!
    小天哥哈 10-14
  • 57
    也是好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去到朱家汝窑,这次也验证了原产地目前取材方式还很原始,并未像很多大瓷区一样有特别多的陶瓷助溶剂以及各种添加以保障很高的成瓷率,这次朱家汝窑因为当地某种原材料的匮乏和问题,导致了没办法烧出他们理想中的状态,宁可继续找材料,继续自己试验,也不想把不理想的汝瓷拿来烧制,以至于停窑三个月,当然这都是前几个月的事情了,我去的时候他们刚刚恢复烧成第一窑,尽管状态还不尽人意,但是已经基本
  • 40
    本人汝瓷新人,但对建盏却算得上资深玩家,所以跨界到汝瓷会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受本吧吧主感染接触上汝瓷,目前上手两件作品(拙璞新釉)却因这两件作品影响深中汝毒!这么说一点不夸张。 其一,器型非常有古韵,简单大气之美最难拿捏,这两件作品却控制的非常到位!应征简约而不简单。其二,薄胎薄釉,大家都知道薄胎在如此高温下极易变形,所以成品率可想而知了,薄釉使得整件作品韵味十足,如此薄釉却能呈现汝瓷釉面的朦胧感
    kfbins2 1-29
  • 173
    欠了几个月的帖子,不好意思,太晚了。4月初,再次拜访韩琴老师,恰逢 这次柴烧比较成功,只是韩老师
  • 41
    首次上手薄胎薄釉的汝瓷杯子,第一印象就是油润!仔细看,杯子表面有许多像人皮肤毛孔的小坑,那种质感有点类似和田玉,表面光泽是内敛的,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含蓄,不张扬的审美观!有人说和和古汝瓷有8分接近,由于我也没看到过汝瓷传世品,不敢妄下结论,但是这个釉色的确很养眼,不上手无法体会她的美!虽然目前仍在实验阶段,但可以想见不久后成功烧成是怎样的惊艳!
  • 17
    鉴古知今,继续努力,岁月漫长……
  • 12
    靜靜地在這裡 不爭不搶 雅雅地在這裡 不浮不躁 歲月光陰如同流蘇 質樸自然如同幽玉
  • 38
    有李延怀大师,郭留江大师,赵志强大师,还有李玉峰的,每个开片都不一样,各有特色!
  • 6
    [注]一直不知道如何分辨何为手拉,何为注浆,从网上找点资料,大家讨论下,这些方法可行否?有懂的吧
  • 2
    随着岁月的增长,内心开始喜欢闲静的东西,比如看一朵花开,在阳光下缓缓地绽放;比如听一支喜欢的
  • 50
    拙墣,原产地汝瓷,致力于提升釉色、釉质工艺,发挥精湛的技巧,呈现汝瓷简约、雅致、纯净之意向。拙墣,所有作品均为原创设计,并手作成型,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突破创新,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原产地汝瓷! 大巧不工,简约归朴!拙墣茶器以极简设计为追求,身处喧嚣尘世,偏得一隅,观器观万象,养杯即养心! 坚守初心,手作有情感的一杯子!拙墣,如同众多茶友一样,起初也是因为爱好而作,所以一直以来坚守手作,寄情于器,因
    阿修罗 3-31
  • 20
    只做有情感的手工杯,与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
  • 29
    东汉青釉五孔罐镇楼。
    xiaochake 4-23
  • 31
    瓷器胎体的制作一般分为手工和模具两种方式: 一、模具:模具是利用石膏容易成型、吸水的特点和原理制作出瓷坯。 模具分为两种,一种是注浆:首先制造出模具,待模具干燥后,利用干石膏具有较好的快速吸水性这一特性,用泥料加入悬浮剂和水搅拌成泥(泥料在水中可以长时间均匀悬浮),注入模具内,石膏模具迅速吸收水分,在模具内壁形成上下左右基本薄厚一致的胎体,控制好吸附时间,然后将没有吸附在模具内壁上的剩余泥浆倒出,之
  • 42
    不言 妙,在体味 境,在感受 品茗,意在茗之外 伴君,一瓢饮 一缕思绪 一念三千 茶,味在体悟 器,韵在形外 匠作,功在无为 一点感受寓于器 一杯甘露化作思绪 远山,净水,流云…… 如是,足矣! 型似憨,壁若厚,简单的线条,圆润的外形。 故谓之:“木言”。 ——拙墣2016新品 “拙墣”品牌理念——“精于工,归于朴”
    老馬燈 9-12
  • 21
    这个故事是自己想的,百度贴吧汝瓷原产地吧首发,版权归北京晨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辑部所有,未经
    杏林8166 5-13
  • 10
    一 汝瓷的地位是怎么形成的 自北宋以来 ,在陶瓷界人们津津乐道说起宋代五大名窑,有两种版本,分别
    NK 3-4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汝痴

目录: 古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