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遗风吧
关注: 166 贴子: 929

愿离娑婆,愿生极乐。

  • 目录:
  • 其他
  • 3
    http://tieba.baidu.com/p/2170875880?share=9105 正确读音: nà mò ē mí tuó fó 。
  • 15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灵岩遗风 12-23
  • 5
    本论相传为唐代高僧大珠慧海禅师所作,分为上下两卷,以对话形式阐明修行解脱之根本。   序   善知识者,如巨海舟航,能度迷类,长夜明炬,善破群昏。大珠和尚首参马祖,使入慧海之法界,令开宝藏于自家;所以灵辩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如圆器之倾珠。于是曲设多方,垂慈利物,发扬至道,乌可以笔舌赞叹哉!妙什维那、四明翠山大中理公之神足,夙具灵根,素培智种,禅余之暇,阅此老语录,有所证入;   平生碍膺之物
  • 3
    金刚经持验纪卷上   荆溪周克复重朗纂   男周石校   吴郡陈济生皇士参   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初。为国子博士。崇信释氏。注周易论语。族兄神礼据乡人谋叛。逼裕同力以应西魏。系晋阳狱中。至心念金刚经。枷锁自脱。齐神武作相。特见原宥。嗟夫。人有受阳世阴司之枷锁桎梏。而不求脱者乎。然眼前之恩爱枷锁。快乐桎梏。何以认为性命。而不知脱。且重重纠结。而不肯脱也大惑不解。可悲可怜。若能等一受持如景裕。则前因后
  • 59
    金刚经持验纪卷下   荆溪周克复重朗纂   男周石校   吴郡陈济生皇士参   宋绍兴二年。宋承信。居秀州华亭县。患翻胃疾。数年百药无效。忽夜梦一梵僧。谓曰。汝有宿冤。今生受此病苦。凡世间男女。风瘫劳臌。盲聋喑哑。疾病缠身。经年累月。伏枕卧席。求死不得者。其魂多摄在阴司。考较前生今世。所作罪恶。若能奉施金刚经。或自他书写。或毕世受持。才举心念。遂感阴府官曹。先放魂魄附体。次遇良医。其病即愈。   承信睡
  • 18
      三念佛正行   净业行人。既具正信。当修正行。依真歇云。将这句佛。当个话头。二六时中。直下提撕。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亦有亦无心念。不以非有非无心念。前后 际断。一念不生。不涉阶梯。超登佛地。此理持也。   若事持者。专其志一其虑。秪将一句弥陀佛。靠着如一座须弥山相似。摇撼不动。朝也如是念。暮也如是念。行也如是念。坐也如是念。应缘接物。也如是念。纵遇顺逆境界。也如是念。净念相继。自得心开。与
  • 0
    征集放生实修小伙伴——抱歉打擾一下諸位師兄。因2020年庚子年災難太多,欲對抗殺業。末學發心今年多多放生。特組建濟南地區放生群物命從淡水魚批發市場直接採購。想隨喜放生的師兄可扫码进群群内除放生事宜外,禁言。另 可加末学微信765578570
  • 4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末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此。 节选至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 0
    印光大师云:念佛法门,其来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变,而复念念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由其缘之染净不同,致其报之苦乐迥异。虽于本体了无改变,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譬如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虽虚空之本体,不因云日而为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语也。如来以是义故,普令众生缘念于佛。故曰:“若众
  • 0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大师著 人生世间,祸福吉凶,相为倚伏。其所得损益,唯在人之善用心与否耳。诸佛愍自己与一切众生,为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之所逼恼。因思所受苦报,由于过去恶业所感。而所造恶业,由于当六尘境,不了如幻如化,妄起贪瞋痴心之所致也。是知贪瞋痴之烦惑,乃一切众生之大怨家。从兹以戒定慧,断贪瞋痴。复还本具之天真,以成无上之觉道。然则三苦八苦等,实三世诸佛之导师,而一切众生永离众苦,常享诸乐
    rf06tu 9-30
  • 10
      印祖法语论出家   一、近来时弊   1.今人出家,多易懈惰   光出家五十五年,绝不说教人出家一句话。以今之人一出家,皆变作懒惰懈怠之类,此是上焉者。下之则破斋犯戒,无所不为。以故我誓不收徒弟,不劝人出家。此犹是清朝的景象,民国以来,政府屡欲驱僧夺产,广东陕西河南许多大寺,均拆毁改造,然犹有一班僧俗极力维持,尚能苟延岁月,否则早己全国了无僧人之声迹矣。汝且在家修持,是为最稳当之修持。我已七十有五
  • 0
    【诠论】 末法之世,众生对于种种邪说之师,往往趋之若鹜。其因有三: 一、“法应众生心而生”,以众生心邪故法邪,这是众生共业所感,这是指整体的大趋势而言。 二、末法时期,众生“愚痴坚固”,故无力分辨法之正邪,若不幸遇上邪师、邪众,极易受其诳惑,不能自识、自拔。这一类人,多半是不定性众生,若遇善知识即善,遇恶知识即恶,端视其入世所修因缘,福报而定。 三、有些众生,由于自心贪着,或贪灵异、或贪速成,好走捷径
  • 42
      《角虎集》   选刻《角虎集》小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邱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不待众请,而自说《阿弥陀经》,乃至一心不乱。全经大要,在此四字。如《维摩经》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亦为此下注脚耳。   迨至末后拈花,又道:我四十九年,未曾说着一字。时,百万人天叵测,惟金色头陀在旁破颜一笑,世尊乃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摩诃迦叶。引诱后代儿孙,分门立户。宗禅者
  • 6
    师兄转帖请谨慎,此文章内容不妥。文中数次提到科学一词,科学是彻底的唯物论,科学界是不承认有佛有净土有地狱等的,也是不承认有因果报应生死流转业识迁流等的。而佛法的核心却是唯心论,宣扬的是净土秽土三世六道轮回等等,两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甚至可以说一个是南辕,一个是北辙,方向完全相反,根本没有可比性。佛法也不是借用科学理由和道理就能解释和生信的,所以这位师父的说法不如法,不宜传播。
  • 8
    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慈云灌顶大师) 清。续法法师著(俗姓沈。字伯亭,号灌顶,又名成法。) 正文: 若以念佛一门、摄生世出世法言之。 为五欲故、发心念佛、地狱界也(一)。 为名利故、发心念佛、饿鬼界也(二)。 为眷属故、发心念佛、畜 生界也(三)。 为胜他故、发心念佛、修罗界也(四)。 畏恶道故、发心念佛、人法界也(五)。 求天乐故、发心念佛、天法界也(六)。 欣涅槃故、发心念佛、声闻界也(七)。 慕无生故、发心念
  • 0
      作家叶圣陶眼里的弘一大师与印光大师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
  • 1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慧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
  • 15
    清凉大师说“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以下内容为转载 一、如果“摄心为戒,以戒为师。”被定义到有功夫范畴,那“往生全由信愿而无关功夫。”的观点是否违背“摄心为戒,以戒为师。”的佛陀教导呢?(印光祖师定义的“以戒为师”之持戒似乎就是“摄心为戒”,小乘佛教八关斋戒似乎也要求摄心为戒,相关佛经及祖师开示附录在后面。) 二、如果“摄心为戒,以戒为师。”被定义到无功夫范畴,此处是否应当弄清,
  • 55
  • 13
      
  • 11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宋耆山沙门遵式撰   维安养宝刹,大觉攸赞,三辈高升。夕孕金华,列
  • 27
      《蕅益大师见闻录》   摘自《蕅益大师全集》   一、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七殿。上帝命暂主之。每隔数日。则入冥理事。但正坐简阅文簿。不劳签判。而随彼前人行业。罪福异趣。每见有自上刀山剑树者。辄使左右救之。愈救愈上。竟莫能挽也。   一日阅簿。见其妻有一罪款。云盗邻鸡一只。连毛重一斤十二两。遂折而识之。回阳诘问其妻。妻尚抵谩。彼述冥间所见质之。   乃首曰。邻鸡食所晒物。失手误打令死。
  • 13
      净土生无生论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和南撰   稽首能仁圆满智,无量寿觉大导师。   所说安养大乘经,了义了义至圆顿。   妙德普贤观自在,势至清净大海众。   马鸣龙树及天亲,此土庐山莲社祖。   天台智者并法智,古往今来弘法师。   我今皈命礼三宝,求乞冥加发神识。   敬采经论秘密旨,阐明净土生无生。   普使将来悟此门,断疑生信阶不退。   将造此论,立为十门。   一、一真法界门。   二、身土缘
  • 9
      《万善同归集》拣示西方(六重问答)   唐智觉禅师延寿撰   问。唯心净土周遍十方。何得托质莲台寄形安养。而兴取舍之念。岂达无生之门。忻厌情生。何成平等。   答。唯心佛土者了心方生。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极乐佛土。故知识心方生唯心净土。着境只堕所缘境中。既明因果无差。乃知心外无法。又平等之门。无生之旨。
  • 1
      弥陀通赞示西方要义   唐慈恩法师窥基撰   问。十方佛国快乐皆同。何故遍指西方劝人生彼。   答。良为凡夫业重。处处生贪。若不遍指一方。即不系心专注。所以法华经云。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又西方净土主胜。愿强遍劝往生。疾成圣果。所以遍指也。   问。慈氏天宫快乐不少。胜侣颇多。何须坚劝往生西方。   答。若论兜率。即胜人间。乃并西方。全成微劣。劝生西方。舍劣求胜也。胜劣者。净土十胜。天宫十劣。   
  • 0
      寂照集拣西方要义(此文不知何师所作。见直指决疑集)   问。慈恩制弥勒上生经疏。深赞兜率内院。乃曰天宫有十易生。净土有七难生。圣师所说必不误人。未审如何融会。   答。尔只知慈恩上生疏劝生天宫。而不见弥陀通赞说净土十胜。圣师制作岂有相违。盖演教随机。各示方便。此与如来所说弥陀经、无量寿经等劝生西方。又说弥勒上生经。劝生内院。意趣一同。众生机缘各异。佛土摄受亦然。   譬如有人生缘在南。具舟欲往吴越
  • 2
      释净土群疑论(七卷)   唐沙门怀感撰   前序   屯田员外郎平昌孟铣撰   虚空无际。天地生其中。墟宇既形。品庶滋其内。于是群生竞起。众识齐奔。沉浮爱欲之河。驱驰生死之躅。因报纷纠。非累墨之能分。缘对循环。岂积尘之可计。前佛后佛。报身化身。各返行迷。咸祛溺丧。敞三明以济俗。临八苦已宣慈。   皇矣弥陀。聿采净国。发弘誓愿。现大光明。既疏方便之门。又阐感通之路。十念云就。俄引伏于金地。九辈往生。遽
  • 2
      何者为十?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不能恼。以病
    常不离 8-11
  • 3
      永明延寿禅师垂诫   (按旧本不载此诫,今从佛祖纲目考订,以其针札宗门人,最为痛切故附录于后)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饶未明道眼,自然成就净身。若逢真正导师,切须勤心亲近,假使参而未彻,学而未成,历在耳根永为道种,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才出头来,一闻千悟。   须信道,真善知识是人中最大因缘,能化
  • 14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唐沙门窥基撰   仰惟释迦启运。弘益有缘。教阐随方。并沾法润。亲逢圣化。道悟三乘。福薄因疏。劝归净土。作斯业者。专念弥陀。一切善根。回生彼国。弥陀本愿。誓度娑婆。上尽现生一形。下至临终十念。俱能决定。皆得往生。当今学者。特怀疑虑。为诸经论。文有相违。若不会通。疑端莫绝。略陈十四种。释湍流。博识通才。幸寻取悟耳。   第一。金刚般若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
  • 43
      净土或问   元师子林天如则著   明云栖袾宏编   前序   参禅余所不去。念佛亦非去者。禅主见性。佛念离尘。窃谓念佛一门实为禅教共履之通途。亦士庶同游之捷径。可不信哉。世之学者参禅有禅病。作佛有佛魔。秖缘去圣时远。源流异别比比有之。孰能遏绝。   而元之天如则禅师。宗说俱通人天规则。可谓剑离宝匣为斩不平。药出金瓶以瘳沉痾。遂于无疑中巧设疑情。无问处而兴问目。目之曰净土或问。共二十六则。所谓拔本塞
  • 0
      五方便念佛门   天台智者大师撰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边分别禅。   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时谛观如来玉毫金相。凝然寂静了亮洞彻。名凝心禅。   次前虽凝心。所习惯驰散令制之。令还谛缘金相。名制心禅。   复次前虽制心得住定境。既非理观。皆属事修。今体本空。谁制无佛无念。名体真禅。   复次前虽谓体真。犹滞空寂。无量名相昧然不知。今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从空入
  • 11
      《万善同归集》   〔唐〕永明延寿大师 著   万善同归集卷一   夫众善所归,皆宗实相,如空包纳,似地发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众德。然不动真际,万行常兴,不坏缘生,法界恒现,寂不阂用,俗不违真,有无齐观,一际平等,是以万法惟心,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滞真修。   若欲万行齐兴,毕竟须依理事,理事无阂,其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圆同体之悲,终始该罗,以成无尽之行。若论理事,幽旨难明,细而推
  • 0
      禅师僧稠。钜鹿孙氏。从景明寺道房禅师受行止观。摄心旬日即得入定。复修涅盘圣行四念处法。安
  • 14
      安乐集——[唐]道绰法师著   ●卷上   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   △今先就第一大门内,文义虽众,略作九门料简,然后造文:   第一、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   第二、据诸部大乘,显说听方轨。   第三、据大乘圣教,明诸众生发心久近、供佛多少。欲使时会听众,力励发心。   第四、辨诸经宗旨不同。   第五、明诸经得名各异。如《涅槃》、《般若经》等,就法
  • 1
    从印顺大乘思想的底蕴与错谬谈现今大乘学子应有的觉醒 https://tieba.baidu.com/p/5043164508
  • 7
    辛辛苦苦整理了一大堆反思印顺法师错谬言论的理性论文不看,还说这都是毒物,只能污染眼睛,这种毫无原则的盲目护师者们,跟那些唯有老大才是权威的地痞流氓、帮派之徒有何区别。 有些人在给反思印顺法师的护教者们,扣上反人本主义、反理性主义、反科学主义的“原教旨主义”大帽子时,为什么不考虑一下,人本主义本身的狭隘性,为什么不多考虑一下佛陀所说其他法界众生,例如动物的觉受、天人、圣者的眼光、或者是几百年前和几百
  • 28
    nà mò ē mí tuó fó !
  • 21
    【转载】梦见观音化身让我放下对佛号发音的纠结   缘起于昨天3月9日白天,见电视上播报马来西亚飞往北京的客机,有二百多名乘客,已失去联系30多个小时,飞机燃料早已耗尽,多国搜救却还没有一点消息。我做不到别的,作为 一佛门居士,只是以一念善心为乘客祈祷念佛,希望他们平安。   当天 晚上却做了清晰的梦只是醒了有些情景记不清了:见自己在一座庙里,这庙直觉不大没有几进几出的院落,不像寺院高广;但香火旺盛,主殿是观
    常不离 2-10
  • 6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业何以能
    往莲10 10-8
  • 21
      送猪赎冤   御史胡牧亭说:"他的家乡有人喂养了一头猪,见到邻居老翁就怒睁双目,狂吼凶奔要咬他,见到别人却不是这样。老翁起初很恼火,想买此猪吃它的肉;不久若有所悟,说:"这大概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夙冤吧!世上没有解不开的冤仇。"于是用优厚价格将猪赎买出来,送往佛寺作为"长生猪"喂养。   后来这头猪再见到老翁,抿着耳朵前来接近,不再有以往那种凶态。我曾见过孙重画的应真道士伏虎的图像,上面有
  • 0
         大型佛教文化纪录片《灵岩道风》近日首播      [url]http://灵岩山寺[/url]现任方丈[url]http://明学法师[/url]      《灵岩道风》首播,本片讲述了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url]http://印光大师[/url]   佛教在线讯 大型佛教文化纪录片《灵岩道风》,即将于2014年4月28日晚22点,在[url]http://中国中央电视台[/url]十套[url]http://《探索发现》[/url]正式公映。本片讲述了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url]http://印光大师[/url],不畏艰辛复兴千年古寺[url]http://灵岩
    灵岩遗风 11-20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