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陀菩萨吧
关注: 648 贴子: 17,957

南无韦陀尊天菩萨摩诃萨

  • 目录:
  • 佛教
  • 0
    开始学佛的修行,可遵循以下几点指导: 1. 认识烦恼与习气:修行始于对治自己的烦恼和旧有习气。当面对内心的冲突与外在的困难时,视之为修行的最佳时机,勇于在这些挑战中下功夫。 2. 融入日常生活:不应将禅修局限于静坐或特定仪式,而应将修行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每一个角落。行走坐卧,皆是修行之时。 3. 感官与心的相遇:真正的修行发生在心与外在世界通过感官接触的瞬间。关注这些接触点,利用它们作为修行的契机。 4. 修正
  • 0
    出世间食共有五种分别是: 禪食:指通过禅定修行获得的内心平静与智慧滋养,有助于增长法身慧命。 願食:通过发愿、立志,如菩萨的广大誓愿,为修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念食:此处特指出世间的念,即坚定的正念、正知,保持对佛法的忆念不忘。 八解脫食:指达到八种精神解脱的境界,包括内有色想观色解脱乃至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能够超越世俗束缚。 喜食:由修行成就带来的法喜充满,如悟道的喜悦,这种内在的欢喜成为修行路上
  • 0
    一直地善良下去,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一路行善,福已经在 紧紧地跟着你了。 阿弥陀佛
  • 4
    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 2020年7月十三(农历8月31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 宝瓶来历(报父母深恩) 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种种的佛事,都能在那光明中显现出来。例如念佛拜佛,或者讲经说法,或是打斋供众,都能在那宝瓶的光明里面现出来。 瓶子里最初不是盛着光明,而是盛菩萨父母的遗骨。他听阿弥陀佛说:父母深恩难报,只有通过修行办道,度父母脱三界,才能报答父母恩。 大势至菩萨最初发心修道之时,他的父
  • 1
    有一天,佛陀照常率领着许多弟子,沿路挨家托钵,来到一个乡村的地方。 乡村上的农夫正在田里勤奋地工作着。这时,日当中午了,他们放下农具,坐在树下,预备吃午饭。 正当这时,佛陀踏着庄严的步伐,抱着慈悲的心情,来到农夫面前,表示乞食的意思。一位农夫开口问道: “佛陀!你的光临我们是很欢喜的,因为你是解脱烦恼成就正觉的佛陀。不过,你为什么要带领这么多的不劳动不生产的弟子,走来走去以乞食为生呢?你看,我们有正当的职业,每天努力播种子、
  • 13
    一心顶礼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卍韦陀菩萨卍南无韦陀菩萨摩诃~
  • 3
    大本大字 有需要的告诉一声就行。
  • 7
    造佛塔、修复佛塔所得的功德
  • 4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 一、三善道: (一)天人道(神仙道): (P.110-113)   1. 无色界天人:福尽投生他道受苦   2. 色界天人:   (1)所求之苦   (2)转生之苦   3. 欲界天人:   (1)征战打斗苦   (2)欲求不得苦   (3)五衰相现苦 (二)阿修罗道: (P.114)   1. 瞋妒之苦   2. 争斗之苦 (三)人道: (P.117-126)   1. 生苦   2. 老苦   3. 病苦   4. 死苦   5. 爱别离苦   6. 怨憎会苦   7.
  • 18
    帝释的梵文英译音为:释迦提桓因陀罗(SakraDevonamIndra),简称因陀罗。 楞严咒里是:因陀啰耶。
    无咎1 3-27
  • 3
    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净顺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可以百度搜索“释净顺”找到师父 释净顺 合十
  • 175
    韦陀大菩萨的咒法,亦当永续人间,有缘人自会得之。 为何我那麽祟敬韦陀大菩萨? 「正义、正气、无私、心如日月,为众生敢作敢为!」 人生在世,究竟为了什麽而活呢? 每个人答案都不一样。 而韦陀菩萨的答案决定只有一个, 就是:「为了天下一切苍生」。
  • 0
    佛塔代表佛陀的法身,因此看到佛塔时,应思惟:“愿一切有情成就佛塔所表征的佛陀之一切种智。” (一)造塔的功德 建造佛塔是净除恶业、障碍及累积广大功德的有力法门。为什么佛塔有这么大的功德利益?佛塔代表佛陀的圣意──法身。造塔是净除恶业、障碍及广积福德资粮的极具威力的法门。
  • 1157
    南无护法韦驼天尊菩萨摩诃萨 南无护法韦驼天尊菩萨摩诃萨 南无护法韦驼天尊菩萨摩诃萨
  • 1
    墨冥 10-8
  • 1
    韦陀菩萨 护持正法 “韦驮天将,菩萨化身,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功德难伦,祈祷副群心。” 韦陀菩萨,又称韦驮天,全称为“三洲感应护法韦陀尊天菩萨”,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相传释迦牟尼佛涅槃后,邪魔盗走两颗佛牙舍利,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便把他尊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 《悲华经》说:韦驮菩萨在过去世跟释迦牟尼佛等同为兄弟。过去
  • 0
    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 眉间常放白毫光,度众生极乐邦。 八德池中莲九品,七宝妙树成行。 弥陀圣号若称扬,同愿往西方。 阿弥陀佛圣诞日恭闻法音、素斋、放生、供灯、诵经,愿逝者安乐离苦、早生净土🙏🏻🙏🏻🙏🏻
    心为画师 12-20
  • 0
    一子出家,九族升天;   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黄檗希运禅师出家后,由于誓志要在佛法上有所成就,因此过了三十年的禅者生活,却从不曾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内心深处仍不免记挂着年迈的母亲。五十岁时,在一次参访途中,他终于返回故乡探视母亲。   黄檗的母亲因为思念长年毫无音讯的出家儿子,每天哀伤地哭泣,结果把眼睛都哭瞎了。为了想见儿子一面,她在路旁设司茶亭,招待过往的云水僧,并且迎回家中,亲自为他们洗脚,
    会戒 10-25
  • 0
    我亲爱的祖国,祝您生日快乐!
  • 1
    亲爱的韦陀菩萨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清越乐心”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0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清越乐心,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u.com/pmc/reportBazhu
  • 1
    原文: 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韝者。佛四圣谛,苦谛居初,又称八苦为八师。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与夏草同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美玉不琢不成器,顽金不锻不致精,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逆如获至宝,方名素患难行乎患难,方可于秽土植净土因,方如莲出淤泥,超登不退。倘无事则驾言念佛求生净土,一遇不如意,辄悔愠咨嗟,吾恐三昧不成,生
  • 0
    南阳慧忠国师是唐朝有名的禅师。有一天,有个学僧向他请示:“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①。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是正确?”   慧忠国师听了就回答说:“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所以《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当然就是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
  • 0
    慈恩寺 西安的慈恩寺,也是我国名闻古今的寺院。唐代高僧玄奘曾受朝廷圣命,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是当时长安著名的译经场所。你知道此寺为何以“慈恩”为名吗? 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南郊,是唐代长安最宏丽的佛寺,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慈母大恩而建造的,故名“慈恩寺”
  • 0
    少林寺寺名由来 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在中国,称得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为何称“少林寺”? 少林寺是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敕建的,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少林寺以武术称名于世,隋唐时期已具盛名。少林武术在宋代已自成体系,风格独绝,成为中国武术派别中的佼佼者,史称“少林派”。
  • 1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的枫桥镇。唐朝诗人张继途经苏州时,触景生情写下《枫桥夜泊》一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寺以诗名,传播古今。 有人说此寺建在苏州城外的寒山上,因而得名“寒山寺”,这种说法可靠吗? 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寒山,又称寒山子,唐
  • 0
    供佛鲜花的不可思议功德 佛在舍卫城时,一日清晨,佛陀著衣持钵到城中化缘,正巧与一位乘马车的车夫同路。车夫认为大清早出门遇见比丘乞食不吉祥,便加快速度试图远离世尊,但世尊以慈悲心一直跟着他。他四处躲避,可是无论如何也躲不开世尊。他想出城,结果在四个城门都能遇到世尊。他意识到世尊的大神变力不可思议,便生起极大的欢喜心,手捧鲜花亲供世尊。世尊金颜微笑,身放白、红、黄、蓝四色彩光,上彻天界,下射地狱。顿时
  • 0
    [韦陀菩萨] 韦陀菩萨是中国汉传佛教中最著名的护法神,其像常供于天王殿弥勒菩萨背后,面貌英俊,金盔金甲,手持金刚杵,颇似古代武将的打扮。据称韦陀菩萨受释迦法旨,在世间护持佛法与修行者,发愿“汝若真修,吾必护法”。
  • 0
    申请人:清越乐心 申请感言:维护良好贴吧交流秩序
  • 0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 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我以前化缘,随人欢喜布施,除多补少,颠颠倒倒的用。 今在此妄作妄为,建法堂,起茅蓬,修厕所、牛栏等等,所用的钱,从何处来呢?我守法令不敢剥削,不写信号召化缘,做什么功德,除铸铁瓦有人代化过缘也没有化够,他们监工拿去旁的地方用,我也不准,怕遭报应。 窑上烧砖,为修大殿用的,如拿去作别处用,也怕招因
  • 0
    记得以前看到一个故事:两个小鬼应该去投胎做人了,阎王爷把他们叫来,说,现有二种人生可选:一是一辈子都是从别人那里拿钱的,一是一生都给别人钱的,你们选哪一种人生。 甲小鬼抢先选了一生都接受别人钱财的人生,乙小鬼没有其它选择了,只好接受一生都给别人钱的这种人生。阎王爷大袖一挥,好,那你们两个投胎去吧! 结果呢,甲小鬼转世做了一辈子乞丐,天天手掌心向上,接受别人施舍;乙小鬼做了大土豪,时时手掌心向下,布施
  • 0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 (国三-III-91) 南唐(937~975年)重建,密檐式五级八面。高15米。白色石灰岩石砌造。1930年由建筑家刘敦桢主持维修,重新设计制作塔刹(原刹已毁),并修补基座损毁部分。
  • 0
    广东广州光孝寺南汉铁塔 (国一-III-36) 南汉西铁塔,铸于大宝六年(963),原为7层,现存3层。东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十年(967),完整地保留了7层。此塔由南汉后主刘鋹捐造,观其龙纹,继承大唐之遗风。
  • 0
    端午安康,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 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图片 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
  • 0
    今日恭迎药王菩萨圣诞,祈愿合家身心康泰、福寿绵长!🙏🙏🙏 值此殊胜吉日,请戒杀放生,礼佛诵经,供养三宝,行持诸善法等,祈愿菩萨加被,世界病疫早息,一切有情身心康泰,平安吉祥。🙏🙏🙏
  • 0
    我们学佛法,首先第一要求我们证到法身,法身是无相的,证到以后就可以不生不灭。但只证到法身是不行的,还得证到报身,报身就是圆满的报身,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行庄严,六十四圆音,就是佛的圆满报身。如释迦世尊现在处在报身佛土,就是报身。证到报身,还要有化身,一个身体可以分成很多个身体,这个地方讲法,另外一个地方也要讲法,这就叫化身。 那么四智呢,佛法处处要讲智,智就是智慧,这个智慧是指的无上智慧、无垢
  • 0
    佛教故事 | 触动心灵的故事   在一次围战中,一个士兵正要用枪打死一位老僧时,老僧人对那个兵说:“你可以等一下吗?”      “早晚也是死,为什么要等?”那个兵说。      他的话还未说完,老僧人已腾空而起,飞上数丈,霎时又坠落下来,落地时竟是盘腿而坐,原来他已经进入禅定,神识脱离而圆寂了。他的眼角还挂着一滴晶莹的泪。      老僧为什么瞬间坐化呢?原来在佛经记载,杀阿罗汉出佛身血者都要堕入无间地狱,这位老僧人悲悯要弑他
  • 0
    为何素食者受到五辛影响? 素食者不吃五辛、惰性食物,其实就是这些食物会影响人体,让人觉得心烦、昏沉。其实这些感觉,非素食者也会拥有,例如吃了洋葱之后觉得有口气,其实就是一种心烦,只是这种不适感觉在素食者身上尤为明显。
  • 1
    第一基是无常心。 第二基是坚信心。 第三基是出离心。 第四基是实愿心。 第五基是精进心。 第六基是戒律。 第七基是禅定。 第八基是菩提心。 (完整法义见《什么叫修行》)
  • 0
    平常处见深刻  释迦世尊有个弟子叫般特,他生性迟钝,佛祖让五百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学问,可是他仍然一点也不开窍。世尊于是把他叫到前面,逐字逐句的教他一首诗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世尊说:“你不要以为这首偈子很平常,你只要认认真真地学会这首偈子,就相当不容易了啊!”  于是,般特翻来覆去的就学这首偈子,有一天终于体悟出了其中的禅理。  有一次,世尊派般特去给附近的僧尼讲经说法。那些僧
  • 4
    【母亲节】真正的大孝: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一,自号“八不道人”,因读莲池大师所著《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后,乃焚毁过去所作,依憨山弟子雪岭出家。大师为防母不允,私自出家。出家之后,刺舌血写下了《寄母书》,以表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和坚决出家之志。 《寄母书》共有四段,开篇云:“甲子正月三日,方外男智旭,敬然臂香刺舌血,白母亲大人膝下。”大师为表对母亲之孝心和
  • 0
    辛二、杀戒 杀戒,这个杀的意思就是断除有情众生的命根。戒法是能对治,杀生是所对治,也是能所双举而安立这个名称。这当中有七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持戒功德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佛陀告诫阿难尊者说,在世界当中的六道众生,假设内心当中能够不生起杀生的念头(前面是断除淫机,这个地方其实也是断除杀机,杀生的那种相续的力量),你能把杀机给断的时候,你就不再负众生的命债,就当然不必再
  • 0
    禅宗公案 | 如何避寒暑 有弟子问洞山良价:"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 洞山回答:"可以到没有寒暑的地方。" 弟子又问:"哪里是没有寒暑的地方?" 洞山回答:"寒时化为寒凉,热时化为酷暑。"真可为: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雪峰有一次搬柴,把一捆木柴往洞山良价脚下一扔,   洞山就问他:"这捆木柴有多重?" 雪峰说:"地上的人都提它不起来。" 洞山说:"那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雪峰哑口无言。   洞山
  • 2
    任何加持、任何力量都是要靠自己的修行换来的。 自我修行,才是最厉害的丸药。 在佛法当中,有关加持的问题,其实经藏上讲得很清楚,但常常很多人不明白加持是怎么一回事,就到处乱求加持,信口胡言邪说,没有正知正见。 明确地说,自己的痛苦是不能靠加持来解决的,因为普通人是没有办法接受到加持的。甚至于他的家人或亲属根本就不是佛教徒,根本就不认识上师,皈依都没有皈依,跟上师毫无法缘,怎么加持?长得什么模样?怎么一回
  • 0
    继母的改变 晋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名叫王祥。他母亲很早就去世,父亲娶了后母,后母视他为眼中钉。后来,后母也生了一个男孩,就是王祥的弟弟王览。从此,后母对王祥更是百般刁难。 对一个小孩来说,如此的际遇是非常不幸的。然而,王祥并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常常想着如何做才能令后母欢喜。 王祥不只是在小时候受后母的虐待,长大成家之后,后母对他们依然是百般刁难。好在他的弟弟王览对兄长很尊敬,每次母亲惩罚哥哥时,弟弟就会来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护法圣众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