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吧
关注: 309 贴子: 2,248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19
    收集一些近代以来人们对梨洲先生的认识与研究的文章
  • 10
    黄宗羲 [本文由tianni110贡献] 黄宗羲对心学的总结
  • 61
    以白细布为之,度用指尺。 以各人中指中节为寸,羲尝以钱尺,较今车工所之尺去二寸则合钱尺。
  • 18
    一楼给偶亲爱的小宗羲,以及他的父亲黄忠端公。 向忠端公表示诚挚的敬意,感谢他培养出了这么好的儿子。~\(≥▽≤)/~
    汉中侯 1-24
  • 7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1]丛书名: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浙江名人研究大系 平装:317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32 ISBN:978
  • 1
    孤怀无旅觅史册, 浙地先贤有宗羲。 一生坎坷身气骨, 万世留芳我焚诗。
  • 0
    与黄宗羲同时代的慈溪籍学者郑溱和他的家族,与黄宗羲有着不解之缘。 郑溱(1612-1697),明宁波慈溪慈城(今江北区慈城)人。生而颖慧,著作等身。中
  • 0
    2011-07
    在一本清人的笔记中看到过黄宗羲的砚铭:“毋应酬之作”,我读了后,又加上其他几位历史名人写在身边之物上的铭文写了一篇小文刊登在报上。稿件刊出不
    ommsfjizi 7-17
  • 8
    海外恸哭记 馀姚黄宗羲太冲著 往(上减下木)在海上,与诸臣无所事事,则相徵逐而为诗。诸臣唯吴锺峦、张肯堂故以诗名,其他虽未尝为诗者,愁苦之极,
  • 0
    相似之处 1.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相似。黄宗羲所处的明末清初之际,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走向衰败,君主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开
  • 22
    君子常行胜言,小人常言胜行。 人生须自重。 夺天下之公利,徇一己之私利,是谓国贼。 少欲觉身轻。 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骨肉之间,多一分浑厚,便多留一分亲情,是非上不必太明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年少鸡鸣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鸡鸣。转头三十余年梦,不道消磨只数声。
    苦怨人 2-15
  • 0
    近年来“农民负担”问题日益成为决策层、理论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的对象。而“减负”年年讲,“负担”逐年增,已成为我国经济繁荣中抢眼的暗点之一。为此
  • 6
    黄宗羲心性说述评 作者:楼宇烈 来源:拙风文化网 心性问题是宋明哲学理论上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包含着许多方面的问题,诸如心性与理气关系问题,心与
    物物v 3-31
  • 4
    黄宗羲:天地邂逅  这一步跨出去就是300年。 车子从县城出发,驶向一代思哲黄宗羲的墓地。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把我从齿轮般吻痕紧密的现世生活中拽
  • 33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明夷待访录》该书有《原君》、《原臣》等论文21篇。主张君主开明立宪制,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
  • 18
    一楼南雷
  • 11
    研究论著 《黄宗羲年谱》,清·黄炳垕撰,王政尧点校,中华书局,1993年12月 《旷世大儒——黄宗羲》,曹国庆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 《黄宗羲评传》,徐定宝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张师伟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黄宗羲全集》(共12册),沈善洪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 《困境与转型: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程志华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黄宗羲心学的定位
  • 1
    学术成就 黄宗羲博学多才,一生历经坎坷而著述宏富,涉及哲学、经学、史学、文学、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等诸多学科,于哲学、史学、学术思想史的成就尤为卓著。顺治十年(1653),黄宗羲返回家乡专心于著述讲学。他恢复了刘宗周所办的“证人书院”,还在鄞县举办“讲经会”,大江南北,从者云集。其讲学内容,主张实用,反对空谈,提倡“治学必以六经为根柢”,强调博览经史、融会贯通,对以后全祖望、章学诚的浙东史学派的兴起,
  • 2
    一楼南雷.....
  • 5
    1、民主、民本思想      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是明代中国民本与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明夷待访录》是这方面的重要著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梨洲山人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