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猛兽吧 关注:108贴子:918
  • 14回复贴,共1
古生物中的巨猪并不是泛指“巨大的猪”,它特指一类动物。


1楼2011-03-09 12:21回复
    基本介绍
         巨猪科Entelodontidae中比较著名的有Archaeotherium(古巨猪),Dinohyus(恐猪),Entelodon(完齿兽) 和Eoentelodon(始巨猪)等属。还有一些分类不明的亲戚,比如始新世的Cebochoerus,有人认为它和早期的始巨猪有关,把它归入“巨猪超科”,也有观点认为它和河    
    马有关,根本不是这一类的。


    2楼2011-03-09 12:22
    回复


      3楼2011-03-09 12:23
      回复
        古生物————豨
             古生物中的巨猪并不是泛指“巨大的猪”,它特指一类动物。它们是猪形亚目古猪下目早期演化的一个旁支,出现于始新世中期,在渐新世时繁荣一时,随即便在中新世绝灭了。象猪下目中身体同样巨大的库班猪等,是不能被称为“巨猪”的。巨猪,过去的中文名称多做“豨”。所谓豨,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巨大的猪,后羿射杀的诸多怪物中就有“封豨”。不过人类是见不到真正的豨的,它们早在南方古猿时代之前就灭绝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巨猪们的体型发展到野牛那么大,故有"巨猪"之称。它们除个体巨大外,头骨占身体的比例在哺乳动物中可以算非常大,构造很特别,在颧弧前外侧,下颌骨结合部之下,水平枝下外一对长大的骨质突起(现代疣猪的突起是在眼下),而在它们的下颌侧部,也有一些奇怪的突起,头部其他地方也往往布满这样的“骨瘤”。四肢比例比现代的猪和西猯都要较长,而且比较粗壮,前肢长于后肢。侧趾退化为二趾,但可以看出第二趾和第五趾的痕迹。牙齿都相当大齿式完全,犬齿很大,有齿缺发育。上、下臼齿均为方形,各具四个锥形齿尖。生活在渐新世北美和欧亚。


        4楼2011-03-09 12:24
        回复
          现代巨猪————疣猪
               现代疣猪巨猪最早的家乡就是我国云南,最早的成员云南始巨猪(Eoentelodon yunnanense)就出土于云南路南晚始新统地层,和它们在一起生活的动物,有许多种早期雷兽。它们个体较小,头骨和下颌骨的骨质突起也小。下前臼齿较小,下臼齿附尖发达。因此从其大小和特征来看Eoentelodon为古猪类最原始的代表。始巨猪类在我国分布广泛,我国宁夏灵武和内蒙乌兰察布盟渐新统(清水营组)都有发现,在当时是一类比较成功的动物。


          5楼2011-03-09 12:24
          回复
            巨猪族类最后的辉煌————恐猪
                 恐猪的体型比古巨猪还大一些,其余的身体特征比较类似。它生活在2100万年前的早中新世美国内布拉斯加,和当时的一些马类、驼类、达福兽类等共同奔跑在草原上。它们已是巨猪类最后的辉煌,足有野牛那么大,是当时草原上的庞然大物。恐猪头骨、复原图、比例图、模型(植被明显是干旱草原)巨猪有可能是小群活动的,因为它们的现代亲戚,包括河马,都往往是小群或家庭生活的


            7楼2011-03-09 12:25
            回复
              巨猪的猎食
                   许多新近的观点也认为巨猪是主动猎食的动物,因为巨猪有足以压碎骨头的巨大牙齿。他们认为巨猪的捕猎方法基本就是冲上去,然后咬一口。巨猪的前肢虽然有力,但蹄子显然不适合用来扑倒或捉住猎物。但是,从头骨看,巨猪能在身体两侧形成宽广的视野,视线却是无法重叠的,不能在前进方向形成完整视野,显然有利于防御而不是捕食。另外,它们巨大的牙齿也有可能是为了适应干旱地区粗硬植物而发生的特化。因此本人比较倾向于他们像现代的野猪和西猯一样,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当然,不会放弃任何补充动物蛋白的机会,无论是腐尸还是能捉到的弱小猎物。它们像推土机一样扫荡自己能找到的任何食物,为自己硕大的身体寻找足够多的能量。
              编辑本段巨猪类灭绝的原因
                   生物的灭绝有时候是很没有“道理”的。巨猪和雷兽差不多,都是迅速适应所在生态的物种,所以盛极一时,但都是在自己的进化顶峰迅速衰落。然而,巨猪的衰落并不是因为它们所适应的生态环境——草原面积的减少,相反中新世的草原比渐新世还要扩大。当然,比起其他有蹄类类,巨猪的劣势是脑量显然是小很多,完齿兽这样的庞然大物,脑子的体积居然和橘子差不多。与之相反,现代的猪类,几乎可以算是最聪明的有蹄动物了。总之,这样一些奇怪“可怖”的动物,在北半球广泛生活过,现在留下一些化石,供专家们研究,供我们这些古生物发烧友评说。


              8楼2011-03-09 12:26
              回复


                9楼2011-03-20 12:32
                回复


                  11楼2011-04-23 15:17
                  回复
                    古巨猪Archaeotherium生存于早渐新世的北美洲,至今共发现了8个种类。   古巨猪头骨化石
                    是已灭绝的巨猪科动物,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州及怀俄明州发现.它们是完齿猪及其他有蹄类的亲属。以植物为主食,跑犀,副跑犀,先兽等也都是它们潜在的食物。      古巨猪首先是由约瑟夫·莱迪(Joseph Leidy)于1850年描述的


                    12楼2011-04-24 11:01
                    回复
                      早第三纪部分(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
                           中科院童永生、郑绍华、邱铸鼎等专家根据我国哺乳动物的演化特征及群体相似程度,将我国新生代陆生哺乳动物归纳为18个时期:
                      古新世的上湖期、浓山期;
                      始新世的岭茶期、阿山头期、伊尔丁曼哈期、萨拉木仑期、那读期;
                      渐新世的乌兰戈楚期、乌兰塔塔尔期、塔朋布拉格期;
                      中新世的谢家期、山旺期、通古尔期、保德期;
                      上新世和更新世的榆社期、泥河湾期、周口店期、萨拉乌苏期
                           上湖期(早古新世)的哺乳动物演化形势是:
                           阶齿兽科动物(Bemalambdidae)的相对繁盛,垭兽类(Anagalidae)已从古老的丽垭科动物(Astigalidae)中分化出来,假古猥类(Pseudictopidae)也很常见,食肉的中兽类(Mesonychidae)和古灵猫科(Viverravidae)动物的化石则是首次出现。
                           阶齿兽是一类较原始的钝脚目动物,下面是它的北美近亲钝脚兽的复原图

                      


                      13楼2011-04-24 11:04
                      回复
                        岭茶期(早始新世):
                             哺乳动物这时的代表类型有:细齿兽科(Miacidae)、钟健鼠科(Cocomyidae)、混副鼠(Acritoparamys)等小型动物,大一些的主要有始祖貘(Homogalax)、犀貘(Heptodon)、脊齿貘等貘类和冠齿兽类、菱臼兽类(Rhombomylus)、恐角兽等,北柱兽科动物(Arctostylopidae)也偶有踪迹,哺乳动物中的食肉类型仍以中兽类为主

                        


                        15楼2011-04-24 11:08
                        回复
                          阿山头期(早中始新世):
                               阿山头期动物群已知有22属45种,该动物群以奇蹄目的雷兽科(Brontotheriidae)、施氏貘(Schlosseria)、戴氏貘科(Deperetellidae)的出现,始祖貘、犀貘和古有蹄类中大型恐角兽类----尤因它兽(Uintatherium)及戈壁兽(Gobiatherium)的高度繁荣而著称。其发现最多的代表物种为----施氏貘和德氏犀类(Teilhardia)。

                          


                          16楼2011-04-24 11:08
                          回复
                            伊尔丁曼哈期(中中始新世):
                                 这是我国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发现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各古有蹄类群已趋衰退,大型的古有蹄类中仅有冠齿兽科中的真恐角兽属(Eudinoceras)存在,其余大型恐角兽科均已绝迹。奇蹄目则已牢牢占据统治地位:雷兽科、脊齿貘科、戴氏貘科高度繁荣,两栖犀科(Amynodontidae)、始爪兽科(Eomoropidae)和犀科(Rhinocerotidae)开始出现;偶蹄目中的沼猪科(Helohyidae)、石炭兽科(Anthracotheriidae)中的某些成员也已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有辐射演化之势;小哺乳动物中的原始梳趾鼠和原始兔形类最为众多。
                                 萨拉木仑期(晚中始新世):
                                 此时的动物群由于反刍类(Ruminantia)、古鼷鹿和始巨猪类(Entelodontidae)的崛起以及石炭兽科动物的高度分化,打破了奇蹄目动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虽然此时雷兽类、古兽类、貘类和各种犀科动物仍很繁多,尤其是在我国还发现了迷你雷兽这样的小型种)。仓鼠科、林跳鼠科的动物也成了小哺乳动物中的主力军。
                            那读期(晚始新世):
                                 该期哺乳动物化石被发现的不多,以各类石炭兽科成员和原始反刍类为主,真正的猪科(Suidae)开始出现,而奇蹄类化石却很少见。这是一个偶蹄类继续繁荣,奇蹄类处于衰退的阶段。
                                 乌兰戈楚期(早渐新世):
                                 专家认为这期动物群跨越了始新世和渐新世,它的特征是鼠兔科的链兔属(Desmatolagus)、雷兽科的大角雷兽属(Embolotherium)、副雷兽属(Parabrontops)、晚雷兽属(Metatian)、两栖犀科中的副两栖犀属(Paracadurcodon)和巨两栖犀属的首次出现;在始新世极为繁盛的脊齿貘、戴氏貘等已完全绝迹,后冠齿兽(Hypercoryphodon)作为“活化石”也会很快步其后尘;古老的中兽类将是最后的“告别”,它们的地位将被裂肉兽(Sarkastodon)、倍齿兽、始鬣齿兽及古猫兽等肉齿目动物完全取代。
                                 乌兰塔塔尔期(中晚渐新世):
                                 动物群最主要的变化是,除鬣齿兽科动物(Hyaenodontiade)继续分化发展,古猫兽中演化出了恐齿猫类和类猫动物外,所有古新世起源的科均已绝灭,近半数始新世出现的科未能延续进入乌兰塔塔尔期,(包括雷兽、古兽、细齿兽及豫鼠等都不见踪迹)。该期以牛科(Bovidae)、查干鼠科(Tsagnomyidae)、圆柱齿鼠科、异鼠科和猬科动物的出现及开始分化而著称。
                                 塔朋布拉格期(晚渐新世):
                                 该地被发现的动物化石以小型动物为主,拟速掘鼠科(Tachyoryctoididae)、双柱齿鼠科、山河狸和中华鼠兔相当繁盛,石炭兽类、巨猪类、猪类等偶蹄目动物的化石也时有发现;而圆柱齿鼠科、异鼠科及月鼠科已灭绝

                            


                            17楼2011-04-24 1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