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猛兽吧 关注:108贴子:918
  • 8回复贴,共1

从拉布雷亚沥青坑说更新世北美洲的哺乳动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闲话不多说。先从当地发现的长鼻目说起。当地发现的长鼻目有乳齿象(Mammut)和猛犸象(Mammuthus)两个属。它们都生活在一万多年前的更新世。
猛犸象,就是人们常说的"长毛象"。虽然应该不是所有的猛犸象都有长毛。当地发现的哥伦比亚猛犸象是很大的。体重可能达到12吨。超过了两只非洲象的体重。肩高一般三米多。甚至于超过四米。乳齿象和猛犸象模样很像。也很大。对二者牙齿的研究说明,猛犸象爱吃草,乳齿象爱吃树叶
关于区别,
1,当地发现的美洲乳齿象(Mammut americanum)属于短颌乳齿象。猛犸属于真象。
2,在上门齿,就是象牙上,猛犸的显得更长,而且扭曲的极其厉害。
3,在臼齿上,美洲乳齿象的牙齿是脊形齿,适合吃叶子。猛犸的是齿板非常密集的臼齿,适合吃草。
4,猛犸的头部高耸,乳齿象较低。
5,在大的骨头之类的。例如前肢,乳齿象的肱骨和肩胛骨按比例来说,是比猛犸象小一些的。
6,在骨盆上也有一些区别。但是,这个也可能是性别不同造成的。所以,我就不赘述了。
这两张图都是猛犸象,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它们的上门齿扭曲的多么厉害



1楼2011-03-22 17:31回复
    但是,当地出土更多的是食肉动物(死亡陷阱的特色)。而其中数量最为庞大的,就是恐狼(Canis dirus)一类。数量极其惊人。关于恐狼,应该是很大的。它的颅全长可能超过300MM。而我国现代的狼,仅仅230MM。所以,恐狼的体重能超过50公斤。恐狼的四肢较长。臼齿较大。总的习性,可能类似于现代的斑鬣狗。应该能够凭自己捕猎一些动物,但是,也绝对不放过任何可以捡便宜的机会恐狼(Canis dirus)


    2楼2011-03-22 17:32
    回复
      恐狼(Canis dirus)
      其实,当地出土的犬科动物,除了恐狼,还有现代的灰狼(Canis lupus),还有很多的郊狼(Canis latrans)。可能还有家犬或者灰狐(Urocyon)属动物。
      尤其是郊狼。在数量上,可以媲美恐狼和致命刃齿虎。郊狼个子比较小。一般就是十几公斤的样子。习性么,可以参考现代的郊狼。就是抓到什么吃什么。也跟随大型食肉动物,吃它们吃剩的东西。或者偷别的动物藏起来的东西。总之,它就是绝对的机会主义者。可以想象,面对沥青坑里大量的美餐。郊狼会很愿意去吃
      


      3楼2011-03-22 17:33
      回复
        郊狼(Canis latrans)头骨


        4楼2011-03-22 17:33
        回复
          说起致命刃齿虎(Smilodon fatalis),它应该也是和恐狼,郊浪一样的机会主义者。属于剑齿虎亚科,刃齿虎属。Smilodon由于媒体的宣传而大名鼎鼎。其实,它并不是真正的剑齿虎。而应该叫"刃齿虎"或"美洲剑齿虎"更合适。真正的剑齿虎应该就是短剑虎(Machairodus)。
          现代发现的刃齿虎属,有三种。生活在从上新世到更新世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别为:纤细刃齿虎,致命刃齿虎,一般刃齿虎。在沥青坑,只发现了致命刃齿虎。其它的,纤细刃齿虎和豹子差不多大。一般刃齿虎比致命刃齿虎更大。甚至于可能是最大的猫科动物。
          致命刃齿虎的雄性,颅全长能超过350MM。几乎和现代的几个大型虎亚种或者狮类相当。沥青坑中发现了有伤残痕迹后康复的致命刃齿虎,所以,有人说它们食腐或群居。其实都是不合理的。首先,致命刃齿虎的上犬齿太大,食物利用率不会高。让它啃骨头是强人所难。其次,现代的一些群居动物,受伤后会离开群体,避免成为大家的累赘。而且,独居动物受伤后,也有康复的例子。
          最近的研究表示,致命刃齿虎的咬力可能很小。这个结果好像和异特龙(ALLOSAURUS)类似。
          


          5楼2011-03-22 17:34
          回复
            说到剑齿虎亚科,就来说说当地的另一种动物,似剑齿虎属serum种。学名Homotherium serum。它在当地出土极少。是点缀一样的物种。骨骼纤细,却擅长猎杀长鼻目(就是大象)。这大概就是似剑齿虎属动物的特点。其实,这个属的动物非常成功。从上新世到更新世。在整个欧亚非大陆和北美洲,都有分布。
            似剑齿虎也是很著名的猫科动物。体重大概从几十公斤到两百公斤都有。四肢修长,动作灵活。而且,有固定的洞穴。会把自己杀死的大象(可能只是残骸)搬回洞里吃。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把Homotherium serum译作"斯剑虎"。其实是大错特错。"斯剑虎"这个中文名。就是说的美洲剑齿虎。有时候特指纤细美洲剑齿虎。不过,把Homotherium译作"锯齿虎"是可以的。
            其他的,例如异剑齿虎(Xenosmilus)。虽然也生活在更新世的北美。可是,在沥青坑从来没有发现过。所以,某些人想象的,剑齿虎亚科的三个属的动物在沥青坑旁边抢一具尸体。只能是想象而已。
            似剑齿虎Homotherium serum


            6楼2011-03-22 17:35
            回复
              关于猫科动物,当时还出土了很著名的拟狮(Panthera leo atrox)。我在这里,把拟狮当作狮(Panthera leo)的亚种处理。其实,俄罗斯的学者普遍认为拟狮是独立的物种。而西欧的学者认为拟狮只是狮的一个亚种。在沥青坑,拟狮的出土数量,虽然不如致命刃齿虎,恐狼,郊狼等。但是,比起点缀一样的巨型短面熊和似剑齿虎,还是多的多。而且,它们应该是当地最大的猫科动物。很多颅全长都能超过400MM。估计复原后的雄性拟狮,体重可能超过300公斤。是当地除了巨型短面熊和棕熊以外的,最大的食肉目动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时间的欧洲,还生活着洞狮。洞狮是和拟狮同样巨大的豹属动物。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在头骨上。最主要的,就是拟狮的上颌第三前臼齿P3,比洞狮多了一个齿根。而且颅全长明显更长。在脑颅外形上比洞狮略显瘦削。
              


              7楼2011-03-22 17:36
              回复
                除此之外,当地发现的猫科动物还有北美猎豹属动物(Miracinonyx)。可是数量比较少。原因可以参考现代猎豹。它们确实不爱吃腐肉。而且,没有足够的力气赶走其它大型食肉目动物。身长大概有两米。和我国当时的猎豹是平行演化的关系。
                其实,沥青坑里还出土了一些大家很熟悉的现代动物。例如美洲狮和短尾猫,当地都有发现。
                


                8楼2011-03-22 17:36
                回复
                  说到食肉目动物,就不得不提巨大的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虽然在沥青坑发现的少,但它们是沥青坑里发现的最大的食肉目动物。巨型短面熊平时散步时,背部距地面约1。5米,而当其用后肢站立起来时,则要超过3。4米。最大的达到4。3米。体态轻盈。体重约700公斤。与现代棕熊的内八字走路不一样,短面熊可以笔直的步伐快速奔跑。
                  其实,当时在沥青坑,还生活着棕熊和美洲黑熊。但是,它们可能不是巨型短面熊的主要竞争者。短面熊拥有短而宽面颅和修长的四肢。说明它是会快速奔袭大型猎物(例如野牛)的速杀型猎手。现代北美野牛的头号大敌是狼,而不是熊。这说明,在更新世的北美洲,也很可能狼会袭击大型猎物,而棕熊和北美黑熊不会。另外,人们发现过被拟狮袭击过的野牛尸体。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巨型短面熊的主要竞争者可能是拟狮和狼类。
                  巨型短面熊有极庞大的身躯。可以想象,当它出现在沥青坑的动物尸体旁边时,有能力把其它动物赶跑。
                  


                  9楼2011-03-22 17: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