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吧 关注:26,299贴子:981,348

儒家的禅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4-14 21:10回复
    先说什么叫禅定?什么又是儒家专用的禅定?
    世间禅定总分四种,初禅定,从离生“有寻有伺”静虑,你初步的修养,到达了离生喜乐的境界(离什么?注意“离”,为什么加一个离生喜乐?脱离原来旧有的习惯,同时由精神跟肉体的作用,慢慢修养到最高处,有脱离之感,有解脱之感。),但是你有没有?假使没有,我们也学儒学佛,但是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换句话,你没有得到享受耶。所以自己的,凡夫的思想、情绪,身心都改变不了,只要达到初禅的境界之一,身心,身体,整个的肉体,包括精神思想,乃至个性作风都会改变,自然会改变。佛教当中以念佛得“一心不乱”境界才是初禅果,儒家则以“持敬”“主静”“主我”等等为初禅果。
    二禅是“定生喜乐”。注意,虽然不谈心一境性了,实际上还是心一境性哦。二禅的喜乐境界比初禅更清净、更伟大。 为什么叫定生喜乐呢,所以初禅叫离生喜乐,到了二禅才是定生喜乐,才讲定的境界,这是真正的“定”,所以真正得定的时候,身体不觉障碍,只有乐的境界,心境的更喜,才够得上定生喜乐,这关键要注意的,这是历代历来不管经典上,或者后人注解上,没有这样详细给你分析清楚的,告诉你道理的,这个经验是如此,定生喜乐这一步,才谈得到定生喜乐。
    三禅和四禅就不讲了,真正达到的人太少太少,儒佛两家达到处禅二禅境界为多。
    总之,记着儒家以“持敬”“主静”“主我”为修身法则为主就行了。(主要参考大程子《定性书》,朱子《近思录》等等著作。注:儒家虽批判释道两家批判的厉害,其实修身方法还是参考这两家而自成一家的。)
    


    2楼2011-04-14 21:11
    回复
      判几先儒修持境界
      教谕娄一斋先生谅
      先生静久而明,杭州之返,人问云何,先生曰:“此行非惟不第,且有危祸。”春闱果灾,举子多焚死者。灵山崩,曰:“其应在我矣!”急召子弟永诀,命门人蔡登查周、程子卒之月日,曰:“元公、纯公皆暑月卒,予何憾!”时弘治辛亥五月二十七日也,年七十。
      ——————————————————————————————
      娄先生的境界最少在二禅和四禅之间,因为他已经有了所谓的“神通”(预知能力),神通的发起应在四禅“识无边定”当中,什么是“识无边定”?打个比喻,就好象一个学生上课走神,他的意识已经漂到了千里之外,这个就是时间很短很短的识无边定。如果时间长了。。。不可能的。。现代人没那个本事。
      参政罗近溪先生汝芳
      罗汝芳字惟德,号近溪,江西南城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知太湖县。握刑部主事。出守宁国府,以讲会乡约为治。丁忧起复,江陵问山中功课,先生曰:“读《论语》、《大学》,视昔差有味耳。”江陵默然。补守东昌。迁云南副使,悉修境内水利。莽人掠迤西,迤西告急。先生下教六宣慰使灭莽,分其地。莽人恐,乞降。转参政。万历五年,进表,讲学於广慧寺,朝士多从之者,江陵恶焉。给事中周良寅劾其事毕不行,潜住京师。遂勒令致仕。归与门下走安成,下剑江,趋两浙、金陵,往来闽、广,益张皇此学。所至弟子满座,而未常以师席自居。十六年,从姑山崩,大风拔木,刻期以九月朔观化。诸生请留一日,明日午刻乃卒,年七十四。
      少时读薛文清语,谓:“万起万灭之私,乱吾心久矣,今当一切决去,以全吾澄然湛然之体。”决志行之。闭关临田寺,置水镜几上,对之默坐,使心与水镜无二。久之而病心火。偶过僧寺,见有榜急救心火者,以为名医,访之,则聚而讲学者也。先生从众中听良久,喜曰:“此真能救我心火。”问之,为颜山农。山农者,名钧,吉安人也。得泰州心斋之传。
      ——————————————————————————————
      罗先生是佛教所谓的“再来人”,七十四岁时,他一生讲学所在的从姑山‘山崩,大风拔木;克期以九月朔观化’,弥留之际,志意坚定,言动不失,手书曰:‘此道炳然宇宙,不待言说,古今自直达也;后来见之不到,往往执诸言诠。善求者一切放下!放下!胸中更有何物可有耶!愿同志共无惑焉!’门人杨复所撰近溪墓志铭云:
      九月朔,盥栉出堂,端坐,命诸孙次第进酒,各各微饮,随拱手别诸生曰:我行矣。诸生哭留,许再盘桓一日。初二日午刻,整衣冠,端坐而逝。《罗近溪先生全集卷十》
      《盱坛直诠》则更记载‘从午至申,坐不稍偏,越日乃敛,颜色红活,手足绵软如生’(上卷)。这种种事迹,从儒家的观点看,几近于怪力乱神,而《高僧传》中却比比皆是。在佛家看来,一个修行有境界者能预知时至,来去自如,是很自然平常的事。罗先生的境界最少在四禅。他年轻的时候也很有意思,走河东学派修身的路子不成还差点走火入魔~(少时读薛文清语,谓:“万起万灭之私,乱吾心久矣,今当一切决去,以全吾澄然湛然之体。”决志行之。闭关临田寺,置水镜几上,对之默坐,使心与水镜无二。久之而病心火。)
      处士王心斋先生艮
      ....归七日,复欲往,守庵公以前次途中阻风遇盗,难其行。先生曰:“为善必吉,诚可动天。此行必有神护。”族长老故相难曰:“汝言诚可动天,今望雨,能祷得之,汝父必许往豫章也。”先生即斋心焚香,以情告天庭。午,云起,雨下如注。族老异焉,公亦忻然许之...
      庚子,嘉靖十九年,五十八岁。冬,十二月,先生卒。
      先是,卧室内竟夜有光烛地,众以为祥,先生曰:“吾将逝乎?”至病革,诸子泣请后事,顾仲子襞曰:“汝知学,吾复何忧。”顾诸季曰:“汝有兄知此学,惟尔曹善事之。人生苦患离索,惟时序友朋于精舍,相与切磋,自有长益。”神气凝定,遂瞑目。是为八日子时也。及殓,容色莹然不改。逾月,葬于场之东,附守庵公墓右,从遗命也。四方会葬者数百人。
      ——————————————————————————————————
      这个就猛了,刚提的罗近溪就是王艮的学生,这家伙是个大才,大字不识一个却独自开创了一个学派~
      而且修身、口才、都是一流的,他还是个大商人~
      先生即斋心焚香,以情告天庭。午,云起,雨下如注。族老异焉,公亦忻然许之...(这个境界应该是他心通,历史上偶尔有不懂身心修养的伟人也为旱灾祭祀天地而下雨那是碰巧的事~这个是绝对凭的是禅定本事,我为什么这么肯定?看下面~)
      庚子,嘉靖十九年,五十八岁。冬,十二月,先生卒。...先是,卧室内竟夜有光烛地,众以为祥,先生曰:“吾将逝乎?”...是为八日子时也。及殓,容色莹然不改。...(我敢肯定,如果王艮先生没把肉体埋葬到土里,而是多在世上搁几天,我认为是可以肉身不腐,留形住世的,王先生的境界也在四禅左右。)
      


      3楼2011-04-14 21:13
      回复
        总论儒家修持境界
        不光是这几个大儒,其他如陆象山、李二曲也都是好几天前就预知,先沐浴更衣,也不吃饭了,做在那里(宴坐、禅定)化去。连朱熹也是“正坐整衣冠就枕而逝”。大程子也是四禅四空定的境界(四禅的境界勉强形容的话可以叫“天人合一”,怎么达到“天人合一”看看大程子的《识仁篇》就明白。)
        又如王泰州(就是刚提到的王艮)死的时候(晚上),屋子里发光,弟子以为是吉祥的预兆,泰州说“不是的,是我要去了。我的学问东崖已经掌握了,你们有不懂的,就可以问他”。让我想起六祖慧能大师化去时的情况。
        不要以为儒家的东西光在经世致用上面,儒家的宝贝多了。应该先在身心修养上下功夫,“内圣”完成了才能“齐家”“治国”啥的,但是“内圣”的功夫很困难,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想实行更困难。这就是我纠结的地方。


        4楼2011-04-14 21:14
        回复


          5楼2011-04-14 21:14
          回复
            就勉强的讲一下,其实我对讲这方面的东西我是很反感的,害怕被人骂“神棍”。就到这里吧。不讲了。


            6楼2011-04-14 21:15
            回复
              罗近溪先生的学问近禅,所以上面举例就他和王艮的修持最高。王艮就更猛了,直接就说“人心本无事,有事心不乐;有事行无事,多事亦不错。”这简直就是儒佛合一的产物。


              7楼2011-04-14 21:21
              回复
                罗近溪先生的这句话可以为儒门禅:
                此道炳然宇宙,不待言说,古今自直达也;后来见之不到,往往执诸言诠。善求者一切放下!放下!胸中更有何物可有耶!愿同志共无惑焉!
                


                8楼2011-04-14 21:22
                回复
                  善求者一切放下!放下!——————关于真理我反正是放不下,你们呢?


                  9楼2011-04-14 21:24
                  回复
                    不以解脱为目的的一切论辩都无意义
                    楼主怎么看这句话?


                    10楼2011-04-14 21:37
                    回复
                      禅的目的是什么?


                      11楼2011-04-14 21:37
                      回复
                        禅是大乘还是小乘?


                        12楼2011-04-14 21:37
                        回复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渡众生。
                          此话何解?


                          13楼2011-04-14 21:40
                          回复
                            你即求解脱,那请问谁缚着你了?若是轮回缚你,轮回从何而来?若是自已缚自已,那就请你老实点儿,别来缚别人。我也不懂禅,我也不懂佛,我就一无事人而已,莫给无事人多事,懂么?


                            14楼2011-04-14 21:42
                            回复
                              在我眼里没什么大小乘,都是一乘法。大乘的东西和小乘的东西我都不懂,我只懂一乘,若问一乘是何,我就赏你一棒算了。


                              15楼2011-04-14 2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