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象吧 关注:237贴子:2,085
  • 0回复贴,共1

另类长鼻——恐象亚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同蜥脚类是恐龙中的超重量级,长鼻类堪称哺乳动物中第一巨兽家族。有史以来能够达到“10吨级”的陆生兽,只有巨犀和几种象类;而在“5吨级”和“10吨级”之间,长鼻目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名额。千万年来,形形色色的古象在进化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今天种类稀少、濒临灭绝的光景强过百倍。除了猛犸象、剑齿象、铲齿象等几个屡屡上镜的明星家族,还有一个独特、壮观的类群之不应被忽视,这就是本文的主角——恐象。
2000万年的非主流
        恐象是象类进化早期就分出的一个特化旁支,属于恐象亚目(Deinotherioidea),它们与现生亚洲象、两种非洲象的亲缘关系几乎跟海狮与狮子一样远。
         与现生象类乃至史上曾出现过的所有象类不同的是,其他象类伸出嘴外的大长牙(就是俗称的“象牙”)要么没有,要么是上门齿向前突出,惟独恐象在下巴上长了一对钩子般向下后方弯曲的长牙,也就是它的下门齿。在千姿百 态的象牙中,有猛犸象的七扭八转、铲齿象的平板两块(也是下门齿,另有相对短小的上门齿)、嵌齿象的四根齐出,而恐象的下钩牙也同样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虽然恐象相貌怪异、种类不多,它们却并非进化史上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而是繁衍最久的长鼻目类群之一,在与象类演化主流分家后延续了2000多万年,跟象族中最繁盛的乳齿象亚目(Mastodontoidea)差不多少。相比之下,包括猛犸象、剑齿象和现生大象在内的真象亚目(Elephantoidea)至今不过800万年历史。
         经过古生物学者百余年来的努力,恐象亚目的家谱也逐渐由一片迷雾变得清晰。其最早成员Chilgatherium出现在渐新世时期的埃塞俄比亚Chilga地区,目前仅发现了一些牙齿化石。科学家认为其牙齿形态具有恐象类的特征,体形估计介于猪和半大河马之间,此外则几乎一无所知。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区和埃及法尤姆的同时期地层中已出土了大量象类、重脚类化石,这证明当时的非洲东北部很可能是象类起源、早期分化的关键区域。
         进入中新世,Chilgatherium逐渐被古恐象(Prodeinotherium)所代替。已知最早的古恐象化石出现在早中新世的肯尼亚、乌干达,此后逐渐扩散到非洲其他地区和欧亚大陆。一般认为古恐象是Chilgatherium的直系后裔,体形已相当于较小的现生大象。也正在这一时期(2000~1800万年前),象类进入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就是说,恐象类的发展和长鼻目演化的主流(乳齿象、嵌齿象)是步调基本一致的,这自然和当时的气候、环境有关。
         真正的恐象(Deinotherium)出现于中新世中期,并且迅速把前辈古恐象推出了演化舞台。它们的足迹也是遍及欧亚非三大洲,西至法国,东至印度和巴基斯坦,但由于地形阻隔未能继续扩散到东亚和北美。              
700万年前,随着中新世的结束,哺乳类的演化高峰开始画上休止符,体形和结构上已发展到极致的恐象终于没落。亚洲的印度恐象(Deinotherium indicum)在这一时期消失,欧洲的硕恐象(Deinotherium giganteum)也在上新世凋零。在恐象也是所有象类的老家非洲,它们最后的成员——博氏恐象(Deinotherium bozasi)仍然保存着相当的数量,一直延续到10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化石证据表明,这种恐象和早期人类曾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甚至在我们的老祖宗发展到直立人阶段后还与它们打过交道。不过,在人类发展出能杀戮一切大型动物的智慧之前,这些长鼻怪物就彻底消失在了生命长河中。



IP属地:广东1楼2011-05-07 08: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