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榷吧 关注:145贴子:989
  • 12回复贴,共1

浅析《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对陈胜的称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1楼2011-09-01 09:23回复
    近日在史记吧看到一篇关于陈涉的帖子,并提出“有时称"陈胜",有时称"陈涉"”这样的问题。当时回答十分简略,这里将该问题拓展开,再就此问题简单谈论一下。
    一,古人名、字
    古人有名有字。旧说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亲取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名和字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联系。而是否取字,也和阶级有关,一般来说,只有贵族才可以取字。
    周朝时,男子可以在字的前面加上伯、仲、叔、季以表示排行,后面加上“父”或“甫”表示性格。也有只用排行做字的,比较少见。而在秦末汉初,平民的富裕人家也有用排行做字,比如汉高祖,《史记》说到“字季”,也就是他排行老四。
    明白这一点,就可以通过史书看出很多问题。《史记》中记录的汉初人物大多无字,说明多出身于布衣,比如《袁盎晁错传》,袁盎虽然出身群盗,却有字;晁错虽然官至御史大夫,却无字。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其出身。
    二,称谓
    古人等级森严,称呼要求非常严格,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不能称名,只能称字,对长辈连字都不能称(如父母)。上古时期,名和字连着说的时候,是先字后名;汉朝以后,转变为先名后字。这些需要注意。
    明白以上两点,再看《陈涉世家》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司马迁在交代其履历的时候,说到“尝与人佣耕”,说明他出身贫贱,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字的。而且后面“陈胜王”、“大楚兴,陈胜王”等别人的呼喊,写的丹书都是“陈胜”,从侧面可以证明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取字,字很可能是他称王前后取的。因为后面当陈胜称王以后,其故人称呼陈胜皆曰“涉”,也可以作为佐证。
    司马迁在写陈胜的时候,篇首只有两个地方用到了字,一是“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是“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其余都用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司马迁用笔的微妙。从上面第二点可知,古人称字是表示尊敬。在此处,则表示司马迁对陈涉敢于反抗的赞扬。无怪乎后人说“《陈涉世家》特意记录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名言”。也是不无根据的。
    史书隐笔很多,往往一字一句就代表着不同的心态,而这些隐笔却很容易被忽视。这里只是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所以阅读史书,往往需要全面的知识。由于历代封建正统思想,《陈涉世家》一般被历代史学家所鄙视,认为司马迁自乱其例,所以分析较少。这里只是从一个小地方分析一下司马迁对陈涉的态度。希望对读此文者有所裨益。
    


    IP属地:河南2楼2011-09-01 09:23
    回复
      最近同步着在看吕思勉的秦汉史,吕老对陈胜的评价也不低。从日后对秦朝灭亡的推动作用来看。。。。太史公给陈胜这样的评价。其实不为过。。= =


      IP属地:中国香港3楼2011-09-10 17:05
      回复
        吕对历史的怀疑态度对我影响很大。


        IP属地:河南4楼2011-09-10 17:09
        收起回复
          额。。。吕老的书中对于史书合理怀疑确实较为让人印象深刻。。。史记一直算是自己较为喜欢的正史之一。。不过依然可以被吕老挑出不少错。。。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11-09-10 17:11
          收起回复
            习惯就好。他们读书细致,我辈要学习的还很多


            IP属地:河南6楼2011-09-10 17:14
            回复
              恩。。确实啊。。= = 求问下。。。。史料中干支记日的话该如何换算??这点上一直很迷茫。。。


              IP属地:中国香港7楼2011-09-10 17:16
              回复
                换算什么?公历?
                我没换算过公历。但百度百科有计算方法。


                IP属地:河南8楼2011-09-10 17:18
                回复
                  恩。。感谢那个连接。。晚上回家再去看看。。


                  IP属地:中国香港9楼2011-09-10 17:23
                  回复
                    关于隐笔,如何判断它是隐笔?如何避免把正常换称谓误认为隐笔?


                    IP属地:湖北12楼2011-12-05 21: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