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贴吧 关注:80贴子:3,652
  • 5回复贴,共1

【历史人物】苏武牧羊与郝经写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苏武牧羊与郝经写信

京剧有出戏叫《苏武牧羊》,是马连良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19年,受尽磨难,矢志不屈,在冰天雪地的北地边陲牧羊的故事。无独有偶,元朝也有一位苏武式的人物,名叫郝经,但他不是在牧羊,而是在不停地写信上书,姑且称之为“郝经写信”。苏武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事迹与苏武不相上下的郝经,却鲜为人知。这是不公平的。



  郝经,字伯常,元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生于1223年,死于1275年。他是最早追随忽必烈的汉族儒生之一,协助忽必烈治理封地、征讨大理、处理与蒙哥汗微妙而又错综复杂的矛盾、争夺大汗宝座。可以说,忽必烈能形成比较开明的思想、能有条件地接受汉文化、推行汉制汉法,与郝经是分不开的。

  公元1258年蒙哥汗分兵两路,自己亲率西路大军,东路大军由忽必烈统领,进攻南宋,郝经随行。忽必烈攻到鄂州城下时,传来蒙哥汗暴死四川钓鱼山的消息。忽必烈求功心切,拒不撤兵。而留守和林汗廷的阿里不哥(忽必烈胞弟),却紧锣密鼓地谋划抢夺汗位。如果阿里不哥称汗,忽必烈便会腹背受敌,形势极为危险。郝经苦劝,忽必烈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撤兵北回,赶在阿里不哥之前登上汗位。

  忽必烈仓促撤兵,如果宋军抓住时机乘势进攻,北军必然大败。然而督军的权奸贾似道畏敌怯战,反而主动议和,并答应赔款进贡。忽必烈本是被迫撤军,反倒成了全胜凯旋,这是颇有讽刺意味的。

  忽必烈登上汗位以后,遣郝经出使南宋,一是告知忽必烈承袭汗位的消息,二是催促南宋履行协议,赔款进贡。郝经使宋吓坏了一个人,那就是权倾朝野的贾似道。他与忽必烈签订卖国条约是背着朝廷私自干的,他撒了个弥天大谎,说忽必烈是他运筹帷幄打败的,把自己吹嘘成抗敌英雄,从而加官晋爵。郝经一来,他的谎言就会被戳穿,救国功臣将变为卖国罪人。他能不害怕吗?

  于是,贾似道在郝经到达临安前,便对其威胁利诱,要他不向朝廷提协议之事,郝经当然不会答应。贾似道便将郝经和信使团扣押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军营,企图用时间和囚徒般的生活迫其就范。可郝经软硬不吃,坚决不屈服。

  郝经被羁押了16年。在这漫长的时光中,郝经坚持每月向南宋朝廷写一封信,请求召见。年年如此,一直写了16年。直到伯颜率大军打到临安城下,贾似道的谎言被戳穿,郝经才得以回到元朝。郝经抵达大都那天,万人空巷,都来看这位大忠臣。当忽必烈看到郝经写给南宋皇帝的满满一麻袋书札时,激动地落下了眼泪。由于16年监狱般的生活,郝经的身体垮了,回大都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享年53岁。

  苏武代表自诩正统的汉朝,出使少数民族的匈奴,被所谓不懂礼仪之人扣留。而郝经则是代表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去出使正统的南宋,同样被扣留了多年。这是颇耐人思索和回味的。



1楼2006-08-15 00:23回复
    宋朝礼教正值森严之时,也许在那时的人们看来,郝经本是宋人,但他为蒙古人做事,便是不忠不义之辈,即使才能杰出,功劳伟大,那也不值得为其彰显名声.

    最后问一句:元朝人的历史是明朝人编的吧?


    IP属地:安徽2楼2007-03-25 16:40
    回复
      嗯,是明初的宋濂主编的


      3楼2007-03-29 16:43
      回复
        苏武这人,有民族气


        4楼2007-06-19 12:51
        回复
          • 123.124.19.*
          回复:2楼
          好吧,郝经是金朝子民,不知道他对宋朝什么感情,但是他忠于元朝的


          5楼2010-03-30 17:38
          回复


            IP属地:北京6楼2014-04-29 0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