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党后花园吧 关注:328贴子:6,971
  • 13回复贴,共1

【文字】对《步步惊心》的总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10-08 13:12回复
    汗死,真的写得太挫了,自己拍一个先


    2楼2011-10-08 13:13
    回复
      清文学风格写清朝夺嫡传奇
      桐华的《步步惊心》在我读过的诸多网络小说中绝对是无比惊艳的,或许就和刘诗诗一样,不是第一眼美女,但是绝对耐看。《步步惊心》和若曦一样,是有内涵的。所以,不得不说,我一直对若曦恨不起来的原因也正在于此。一个有内涵的女子比现在网络小说上死命描写的玛丽苏貌美绝代的女子要好太多了。首先就因为在书本上,美貌并没有太多用武之地。
      有人说,《步步惊心》全文非常之白开水。确实如此。《步步惊心》犹如史书一般,简单得只剩下白描了。所有的情绪潜藏在这淡然的文字之中,让不同的人得出不同的解读。或许可以说,如果不是这么白开水的描写,这本书还能让我们乐此不疲地一直探讨吗?我们还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吗?因为不显山不露水的含蓄,它成为今天速食时代中的奇葩。读《步步惊心》,一个晚上就读完的人显然是读不出太多滋味的。只有边读边想,看一看其他读者对同样的细节各种不同的理解,才能品出一些滋味来。
      对于今天的读者解读《步步惊心》时对骂现象的出现,我只能说,讨论可以,对骂就太不应该了。《步步惊心》本来就是一本需要细品深究的作品,但是对于细节的理解也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答案。甚至桐华本人也不保留这本书的解释权。因为,在不同的读者心中,它自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这和每个人的经历、观念有关。桐华的书,一向是写给有故事、有阅历的人看的,这也是桐华备受吹捧的重要原因。有故事的人会为她的小说沉迷、感慨、击节赞赏。或许,桐华的书不完美,桐华的书中有不公平,但是扪心自问,这个社会难道就是完美的么?难道处处都是公平?凡是以此来苛求作者的读者,精神状态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切现实的幻想成分的。而桐华的小说,是现实的、伤痛的、残酷的。但是不可否认,相对于“冰淇淋文学”、相对于那些美好的意淫之梦,桐华小说里的世界更像是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桐华笔下的历史更像是应该存在的历史。我们没有逃避现实,只是在小说中见到了它的另一些侧面。
      或许我们不得不赞佩这样的文字,在这样平淡的文字中,才能藏得下惊心动魄的爱情而不让人恐惧逃离,就好比龙潜于水,才能让人叹服它的风采傲人,如果这个庞然大物的脸就在你三步之外,恐怕不晕死的人应该是敢死队的成员了。


      3楼2011-10-08 13:55
      回复
        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惊心动魄的情节必须用平淡无奇的语言来写,方不显芜杂繁复、喧宾夺主,比如卡夫卡的那些颇有些“志怪”味道的小说,文字用得简单到了极点。而平淡无奇的情节又偏偏必须有华美无比的铺陈、珠圆玉润的优美文字、到位的夸张渲染,才不至于让人读来索然无味,而这一方面的高手,首推爱伦坡。


        4楼2011-10-08 14:04
        回复
          未完待续,明天继续码字


          16楼2011-10-08 21:44
          回复
            楼主继续...


            22楼2011-10-21 09:10
            回复
              催更,盖楼


              23楼2011-11-05 17:14
              回复
                顶一个


                24楼2011-11-05 23:00
                回复
                  


                  28楼2012-01-17 17:00
                  收起回复

                    觉得八爷不会和若曦怎样的,固然满族人都不在乎是不是处子(补充一句,其实骑马确实对那个有影响,好像人家也不能判断嫩到底有木有婚前偷人),和当时汉族差异蛮大的,满族的妇女地位很高的,不需要缠足,而且也不会有人因为生了女儿而不高兴或者溺婴,这是清朝和其他朝代不太相同的地方;其实,一个主要原因是满族信奉的萨满教属于母系社会产物,神婆之类的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其实,西北和东北当时的少数民族除了在忠心(我指的是愚忠)上比汉族还要盛,但是其他方面真的我们能接受的很少,他们一般是姐弟恋,女方年龄一般大于男方,而且新帝也可以娶死去父皇的妻子,什么姑侄姐妹一起娶,在清代其实都是很惯例的,光康熙后宫就有不少例子的。所以,桐大写小说一直强调娥皇女英在古代人看来是佳话啊,但是若曦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灵魂的,就独独在意。
                    不过,话说回来,因为其实桐华对两段感情是有设计的,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书吧一篇精品长评《此心不息……论老四对若曦的感情》,里面其实说到两段感情的设计的。相对而言,八爷和若曦是安排在平等位置上,属于自由恋爱,特别是灵魂上是平等的,若曦是有的选择要或者不要的,当然前提是八爷对她很尊重,能由她自己做选择。另一个前提是固然八爷地位也是皇子,但是由于若曦本身是知道他的结局的,他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所以心里刚开始同情感慨就比敬畏多,而且张晓的史观也比较正确,她理解雍正的残忍做法,但也觉得成王败寇,她并不认为八爷就有错,所以在交往时既不是轻视,也不是瞻仰,没有把他放在很高的地方。和四爷的话,更多的是若曦在仰视,因为很早就了解所以敬畏,本身其实并不在一个高度,所以说有点“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感觉,按照精品文作者的观点,老四是和一直加害若曦的社会结构组成一个意象的,老四是若曦所害怕和逃避的社会结构的中坚力量,若曦心理上是屈从老四的,认为他是自己不能对抗、不能违逆的,甚至为别人逆了他的意、和他作对而担心。但由于她和老四是一起在艰困环境中求生存的,在十三一事上,她和老四是同盟,甚至为此不惜和老八十四对立,所以在一起受难时对老四认同感很强,特别是她对老四是又怕又依赖,所以对他的感情很复杂很强烈,因为本身属于心理疾患,所以情绪来的很激烈。但老四也有难得之处,一在他比若曦通透聪明,二在以他极端的性格,最后能为若曦做让步就是很难得的了。
                    总之,我在书吧看过最赞的评就是这篇《此心不息……论老四对若曦的感情》,甚至觉得比白衣悠蓝赞。怎么说呢,如果是演员的话,像白衣悠蓝那长评去演,就能似模似样了,因为她把老四、老八、十四都写了文,把他们从出生到最后的一切都摹想、品评一番,当然评老八那篇很多人都批评过,不客观。但是,瑞鹤仙不一样,她的评感觉是立在整本书上高瞻远瞩的,每个人都只是她文中一个角,虽然文重在写老四,但对若曦、老八、十四的理解在各种环境、比较下面越发清晰,比单独的人物长评读来还给人更多启迪。
                    我还没解释好吧,就是因为八爷和若曦的感情更多的是尊重,重在两情相悦,八爷更多的是想采但护花,就是那首“茉莉花”啊,其实那段,剧改得比小说好很多,我始终觉得唱完去偷吻啥的木感觉,还不如流个感动的泪多有FEEL,遗憾就是把《茉莉花》配没了
                    


                    29楼2012-01-17 20:55
                    回复
                      楼主,记得你以前在步步惊心吧里说过,要写一篇穿越文,写好了吗?


                      30楼2012-03-12 18:51
                      回复
                        忽然想起一句话
                        最终跟你在一起的往往不是自己最爱的那个人
                        恋爱和婚姻终归是有区别的


                        31楼2012-03-12 23:46
                        回复


                          32楼2013-02-15 2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