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吧 关注:7,490贴子:25,421
  • 2回复贴,共1

儒家谈「天命」的真正意思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孔夫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你或者认为他因为政治大上不受重用而抱怨或心灰意冷! 但事实应该不是如此!
儒家教人:「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弃!」孟子更明言: 「古之人,得志, 泽加於民,不得得志,修身见於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篇上》).
宋代理学家程頣,提倡源於《礼记》的格物致知,认为凡物皆有理,士人要格物而穷理,由此取得知识(致知) ,这是哲学「认识论」(Knowledge) 的范畴。 然而, 「认识论」未被充分的发挥,发展出有系统的科学有理论;反而,朱熹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伸延至「主体主意」(Subjectivism),认为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固然各有其理,但是,其重点却放在主体的人心- 人有认知能力,才能明白或分析事物的道理,由此,格物而穷理,穷理而明德,由此「因其贯通」,而「吾心之全体大用。」
举例来说,植物的生长, 动物的生存, 人的理性(道德心) 皆源自上天赋与,这正是儒家所讲的天理. 因此,若果你有语言/文学/音乐/数学/科学的其中一种天赋,又可以入读大学。当你大学毕业后,就要利用所学的德行知识, 在工作上或余暇你闲帮助起有需要的人, 回馈社会, 页献国家, 这是学校方 对你的期望.
总之,孔子, 孟子, 二程, 朱熹, 王阳明和顾炎武等人, 皆能将其所学的德行知识,传授后人,这才是「知天命」的积极意思呢!



1楼2011-10-08 20:39回复
    教育/道德/宗教都是教人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所讲的应该或不应该, 未必能用科学的方法/数据所分析或研究的, 这正是牟宗三所说的「道德的超越性」, 这种超越性是形上学的范畴, 正是康德所说的「道德底形而上学」.


    2楼2011-10-10 23:18
    回复
      现代的哲学家,比较同意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 牟宗三先生认为,教育/道德/宗教与科学是两大学术范畴,故不能互评那一方才是绝对真理, 而要互相分开来评论自己范畴的学术的!


      3楼2011-10-13 23: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