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吧 关注:79,218贴子:295,447
  • 5回复贴,共1

儿行千里母担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早熟的人。早熟,就以为能轻易看破世间大多数东西。于是开始憎恶一切俗套的东西,追求实际。
比如对母亲的态度。
母爱,是最容易产生共鸣的感情,也是被赞美最多的事物。然而,由于早熟抑或叛逆,我对这样的赞美歌颂一直是不以为然的。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只要装在心里就行了,何必要表现出来呢?何况,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任何情感而软弱自己心智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直到我要千里远行的那天。
虽然感情内敛,但是我一直都比较向往广阔的天地,因而选择了千里之外的一份工作。当初作出选择的时候,还为终于能躲开母亲的唠叨而窃喜呢。
离家的前天,母亲一人在家里忙活了一天,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吃饭的时候,母亲不住往我碗里夹我爱吃的菜。以往“小气”的父亲这时也只是嘿嘿的笑。我只顾着对自己的未来高谈阔论,全然没有看到母亲那黯淡的目光。
由于要赶早车,一家人都很早就入睡了。
凌晨4点多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厨房的灯亮着。我偷偷凑上去,发现母亲正在包饺子。饺子一直都是我的最爱,尤其是母亲包的饺子。
正要蹑手蹑脚回卧室的时候,听到了母亲轻轻的叹息。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心里某一处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了。脑海里始终都是母亲那瘦小又略微有点佝偻的身影。母亲今年54岁,早已不再年轻。母亲的手黝黑而干枯。
在我的回忆中,母亲一直都是慈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在基层工作。瘦弱的母亲独自照顾起了年迈的外婆和年幼的我。
外婆是一位典型的旧社会的妇女,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记事的时候起,外婆很宠爱我和表弟,总是偷偷把好吃的留给我们,却瞒着表姐。
可以想象,母亲小时候受了不少委屈。八九岁开始,母亲就要浆洗全家的衣服。一家人吃饭,外婆总是毫不避讳把不多的菜夹给读书的舅舅。
“大概是因为这样,我才这么瘦小吧。”母亲笑着说。
但是母亲没有丝毫的怨恨。记得每次吃鱼的时候,母亲总是把鱼头留给自己,把鱼肉都留给外婆和我。
那时母亲在服装厂工作,每月只有几十块的工资。发工资时,母亲总要拿出5块钱,买一盒我喜欢吃的饼干。母亲递给我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看着我欢天喜地的吃着,比她自己吃更开心。
读初中的时候,家里还是很困难。由于6点半就要开始上早自习,同学的父母都是直接丢给孩子2块钱买早点。而节俭的母亲却在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做早餐,然后叫醒熟睡的我,看着我吃完去学校。初三的时候,为了准备体育考试,学校要求大家早晨去学校做锻炼。由于吃了早餐做锻炼会肚子疼,母亲每天给我2块钱,让我锻炼完买一份热干面吃。热干面是湖北特色食品,所有的湖北人都吃过这玩意。
高中的时候,我住校了,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寒假的一天,我一人早起做晨跑。回来的时候买了两份热干面。母亲吃面的时候说:“你想吃给自己买一份就行了,还浪费钱给我买一份干啥?热干面味道怪怪的,我还没吃过呢。”
每次想起母亲这句话,我的眼眶总是噙着泪花。
母亲是个敏龘感的人,我高考完填报志愿的时候,她整宿整宿的失眠。
离开的时刻还是不可避免的来了。母亲送我上了车,嘱咐我在车上警醒些,数好自己的包裹,到了那边不要节省,有什么困难告诉家里。我点了点头,说:“妈,你回去吧。我能照顾好自己。”母亲默默的下车了。看着母亲颤动的肩膀,我知道母亲哭了。
车开动了,我看着车外眼睛红红的母亲,母亲也目不转睛的看着我。
直到母亲的身影再也看不见了,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的流了下来。挥之不去的,还是早晨厨房里母亲那瘦小又略微有些佝偻的身影。
来到这里后,工作的忙碌冲淡了对母亲的思念。有一天,阿姨打电话给我,终了嘱咐我:“一定要常给你妈打电话,你表弟在家的时候总是嫌我啰嗦,可是现在在外面了,一跟我打电话就说想念我和你姨夫。军训的时候,教官教他们唱那首《儿行千里母担忧》,你弟弟唱完就哭了。”
急匆匆的打开电脑,找到了那首歌。刚看到那句“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再吃几口”,我的眼泪就簌簌的下来了。
人哪,为什么在习以为常的时候不懂珍惜,等到触摸不到的时候再去回味、伤感。
但丁说: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早已成年的我总是想,为了母亲生活的更好,自己愿意付出一切。但是却发现: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让母亲每晚都能踏踏实实睡觉,不再失眠。
每个儿子谈到报答母爱时,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无奈吧。


IP属地:湖北1楼2011-11-30 19:45回复


    2楼2011-11-30 19:54
    回复


      3楼2011-11-30 20:26
      回复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4楼2011-12-03 20:08
        回复



          5楼2011-12-07 02:06
          回复
            他乡之客的孩子很想家,楼主的文章很好,不知道能否转载???????


            来自掌上百度6楼2011-12-07 14: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