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窝文化吧 关注:11贴子:249
  • 1回复贴,共1

沙窝木碗的起源,意义和对中华民俗巨大贡献的概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起沙窝村的木碗起源,年代久远,据老艺人们的祖辈口传是技承于鲁班祖师。明末清初渐成规模,几乎家家都靠从事木碗制作的传统手艺养家糊口。外省的客商定期来村收购,人们也把多余的木碗担到广平的耍货儿集上去卖。
沙窝凭借祖传的手艺养活了一代又一带的子孙。数不清有多少黄河儿女是端着沙窝的木碗由孩子变成老人的!由于沙窝的手艺从不外传,在当时沙窝人在外界就是神人【不排除代理商的炒作因素】。当时外省的人们都想复制沙窝的模式自己拿刀在家雕刻,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为了掩饰败绩于是就神话和美化沙窝的技艺。口口相传使沙窝的木碗有了更大的市场,清朝末年鼎盛时期,村里发展到一百多个作坊,每年外销木碗高达40多万只。
木碗的广泛流传催生了木碗文化:在河南省林县一带,凡是出嫁女儿的人家都要送女儿一套精美的木碗。不仅仅是因为沙窝木碗的精选柳根和木碗盛饭不烫手,不皲裂,摔不坏,可以祖孙相传等优点,更重要的是柳木碗还有极深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寓意。柳在中国文化里有分离的意象美,首先喻示女儿长大要离开父母了;木碗的口和底都是圆的,喻示女儿以后的日子圆圆满满;木碗是根做的,喻示小两口不要忘根,孝敬双方的父母和长辈;另外根还有生发旺盛之意,喻示小夫妻多子多女后世昌隆。有了这么好的民俗文化载体更带动了沙窝人加工木碗的积极性!
沙窝的木碗凭借民俗载体和精良技艺和优质性能盛极一时,河北,河南,四川,山东,山西等省都有沙窝木碗的代理客商。这些客商再把民俗和木碗推到全国各地。
解放后沙窝木碗引起了河北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沙窝率先搞起了全国木碗工艺的示范点,从此沙窝木碗迎来了兴旺的第二春,沙窝古老的民俗和技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弘扬!
文化大**开始后,沙窝人开始热衷于开会,喊口号,贴大字报。外省的客商也不敢来进货了,也都加入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
漫长的十年严重阻碍和破坏了沙窝传统木碗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外省的客商纷纷转行,从此沙窝的木碗陷入了绝境.


1楼2012-01-31 12:57回复
    怎么可以买?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10-16 2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