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宇宙吧 关注:27贴子:1,834
  • 0回复贴,共1

关于赵舒翘(就是那个因建议清廷鼓动义和团灭洋而最终被杀的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赵舒翘的学术思想和法治观念在学术思想上,他自谓“好学程朱”。他把程朱理学当为维系人心世道的灵丹妙药、衡量一切事物是非的惟一标准。曾这样肯定程朱理学:“宋学(即程朱理学)圣学也,天理民彝非此不立,纪纲法度非此不行,诸子百家之说非此不足以辩是非而定邪正。学不从此入,犹欲为方圆而不规矩,称量万物而无权衡也。”他甚至把一个时代的兴亡都同统治者是否重视程朱理学联系在一起。认为明代的衰亡就是因为“变宋学而讲王学”(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心学”),这和清初理学家陆陇其的说法——正学是明朝灭亡之学、祸害天下之学的说法如出一辙。这当然是十足的唯心历史观。
    什么是程朱理学?程,即指宋儒程颢、程颐兄弟;朱,宋儒朱熹,都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集中到一点就是“理”。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源于“理”、“气”。“物”都从属于“理”,没有“理”就没有世界;而“太极”则是理的最高境界,是“理”的集中和概括。每个人生来就具有自己的天“理”,因此应该守“理”,只有如此天地万物才能永远协调。

    赵舒翘对宋代朱熹、吕祖谦的《近思录》、明代薛瑄的《读书录》、清初陆世仪的《思辩录》以及倭仁的《倭文端公遗书》这些理学论著奉为经典,爱不释手。以曾国藩、胡林翼等作为自己为官的楷模,把他们著作中的所谓名言手抄成帙,作为从政的准则,并用以激盛和鞭策自己。

    赵舒翘很讲求自我修养。他认为人们心境烦扰的病根“总不离色欲、货财、名位、子孙、生死者。”并作“五箴”书于座,做为修身寡欲之戒。他还有养身之道“眠箴”,、“食箴”和性德修养的七字箴(和、诚、敬、义、动、静、默)。三十岁时他开始实行每日三次“内省”的所谓“课身”,有句云“身世何须苦费思,维持诚敬结天知。”

    学术思想上赵舒翘是一个忠于封建统治的典型的理学家。他的法治思想和时务观均根源于理学观念。

    赵舒翘长期任职刑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治乱世用重典”是他的一贯主张。他认为“非峻法严刑难以震慑”,无峻法严刑“人必目无法纪,而后敢成群结伙谋为强盗,小则扰害闾阎,大则啸聚薮泽”。讯必实和重教化,是赵舒翘主张用重典的两个前提和基础。他认为,办案必须弄清事实真像,一定要做到“无枉无纵”,如遇情罪不符或实有冤抑者,应立即予以平反纠正,不得稍涉回护。他也正是由于坚决平反冤狱而敷政声的。

    讯必实和重教化是紧密相联的。重教化就是要使百姓通过一些严重案件受到感化。重教化的另一面是进行正面开导,他常“于听论之际,能够开导数言,以示风化”。目的在于使惩治和教育相结合,使群众懂得“守法”,从而认识封建法律的“威严”,树立它的“威信”。

    赵舒翘还认为封建法律的天职在于“诘奸除暴,察吏安民”,而其中“察吏”是关键,因为“吏”是“民”的直接上司,吏的品行的正邪直接影响“民情”,影响社会秩序。在法治领域里要做到讯必实、重教化、关键仍在“察吏”。他主张对司法官吏必须严格审核,择优擢用。对于那些被他称为“蠹役”、“衙蠹”和大小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主张严加惩处。通过“察吏”巩固封建统治并使百姓感到清朝统治者的“深仁厚泽”、“皇恩浩荡”,自觉服从封建统治。然而,尽管赵舒翘在这方面作了许多设想和努力,但是已经腐朽的清朝统治机体已无法同他的主观愿望相吻合。

    赵舒翘的法制观念是受他理学思想制约的,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是其法制观念的特色。同样,他的时务观也受到理学思想的约束,因而在这个问题上他不可能成为一个明达的有识之士,只能属于守旧派。正因为如此,后来虽供职总署,但并无建树。


1楼2006-10-15 21: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