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吧 关注:32,194贴子:290,439

龙生九子考(琥珀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龙生九子”的传说,为人所知。然“龙生九子”的典故由何而来,却少有人知;“龙之九子”各为何物,众说纷纭。琥珀现就自己一点所知,对“龙生九子”的传说做一点考证,以贻笑大方。
琥珀所知,最早关于“龙生九子”的典故,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金石遗文汇编《集古录跋尾·卷十·张龙公碑》,据欧阳修的记载,这篇碑文刻于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撰者赵耕,碑文大意是:颍上人(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张路斯(隋初进士),妻子石氏,生有九子,罢官后居住于颖上县百社村,每晚戌时至丑时,张路斯都要外出,归来时身体常常又冷又湿,妻子石氏感到奇怪而询问,张路斯说自己是龙。蓼人(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郑祥远也是龙,于张路斯争夺池塘,张路斯依靠九子帮助,打败并杀死郑祥远,于是张路斯和九子都成为神,颖上遂建“张公祠”,又名“九龙庙”,汝阴地区(今安徽省阜阳市)的人向其祷雨,多次灵验。
附:《张龙公碑》。云“君讳路斯,颖上百社人也。隋初明经登第,景龙中为宣城令。夫人关州石氏,生九子。公罢令归,每夕出,子戌至丑归,常体冷且湿。石氏异而询之,公曰:‘吾龙也。蓼人郑祥远亦龙也,骑白牛据吾池,自谓郑公池。吾屡与战,未胜,明日取决,可令吾子挟弓矢射之,系鬣以青绡者郑也,绛绡者吾也。’子遂射中青绡,郑怒东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龙穴山也。由是公与九子俱复为龙,亦可谓怪矣”。余尝以事至百社村,过其祠下,见其林树阴蔚,池水窈然,诚异物之所托。岁时祷雨,屡获其应,汝阴人尤以为神也。
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曾下诏扩建颍上张公祠。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曾下诏封张路斯为“昭灵侯”,其夫人石氏为“柔应夫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当颖州知府的时候,曾作《昭灵侯碑记》,刻石嵌于张公祠壁。元末,张公祠毁于兵祸。明洪武三年(1370年),颍上人于旧址重建此庙。1954年,大水,庙被淹倒。
这个典故中,虽有“龙生九子”之实,却无“各有不同”之意。倒是琥珀在浏览历代志怪笔记中,在南宋文学家洪迈(1123—1202)的《夷坚支甲·卷第二·九龙庙》中,找到一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影子。
这个事典的大意是,潼州(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有一个烧陶大户梁氏,家里有十口陶窑,只有一个窑烧出的陶器模样完好,其余九窑烧出的陶器却是奇形怪状,但是拿到市集上,却有很多人争着买。一天,梁氏梦见龙翁,龙翁说家有九子,居住在九窑中,使其烧出的陶器奇形怪状,但也是因为九子,使其获利丰厚,梁氏醒后,建立九龙庙,庙中老龙居中,东西列其九子。
附:《九龙庙》。潼州白龙谷陶人梁氏,世世以陶冶为业,其家极丰腴。乃立十窑,皆烧瓦器,唯一窑所成最善,余九所每断火取器,率窊邪不正,及粥于市,则人争售之。凡出尽然,固莫知其所以也。谷中故有祠曰白龙庙,盖因谷得名,灵乡寂寂,不为乡社所敬。梁梦龙翁化为人来见曰:“吾有九子,今皆长立,未有攸处,分寄身于汝家窑下。前此陶甈时,往往致力,阴助与汝。”梁曰:“九窑之建,初未尝得一好器物,常以为念,何助之云!”龙曰:“汝一何不悟,器劣而获厚利,岂非吾儿所致耶?”梁方悚然起拜谢。龙曰:“汝苟能与之创庙,异时又将大获福矣。”许之而觉。即日呼匠治材,立新祠于旧址,设老龙像正中坐,东西列九位以奉其子。迨毕功,居民远近和会,瞻礼欢悦。其后以亢阳祷祈雨,不移日而降。梁之生理益富于昔云。


IP属地:天津1楼2012-02-14 19:06回复
    由上两则明代笔记,可以看到由明孝宗的“龙九子”之问,到文坛领袖李东阳的“龙九子”之答,到其弟子杨慎的“龙九子”之新答,可以看到“龙之九子”已经从“无名”到“有名”,从“无好”到“有好”的一个传播过程。但是,杨慎为什么要引用《菽园杂记·卷二·古诸器物异名》,做为自己“龙之九子”的参考答案之一呢,那么让琥珀带领大家看一下《菽园杂记·卷二·古诸器物异名》,都写的什么?
    附《古诸器物异名》。赑屃,其形似龟,性好负重,故用载石碑。螭,其形似兽,性好望,故立屋角上。徙牢,其形似龙而小,性吼叫,有神力,故悬于钟上。宪章,其形似兽,有威,性好囚,故立于狱门上。饕餮,性好水,故立桥头。蟋蜴,形似兽,鬼头,性好腥,故用于刀柄上。 ,其形似龙,性好风雨,故用于殿脊上。螭虎,其形似龙,性好文彩,故立于碑文上。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于香炉盖上。椒图,其形似螺蛳,性好闭口,故立于门上,今呼鼓丁,非也。虭蛥,其形似龙而小,性好立险,故立于护朽上。鳌鱼,其形似龙,好吞火,故立于屋脊上。兽,其形似狮子,性好食阴邪,故立门环上。金吾,其形似美人,首鱼,尾有两翼,其性通灵,不睡,故用**。
    从《菽园杂记·卷二·古诸器物异名》,可以看出陆容只不过在介绍,古物器和古建筑中各种兽形物的名字,其间没有说,这些兽形物与龙的关系,更没有说,这些兽形物是龙子,但是由于介绍的格式,与李东阳的“龙九子”之答相同,俱是名称,性格和所在地点,因为被杨慎的“龙九子”之新答中所采用。
    在李东阳的茶陵诗派的领袖地位,和杨慎的文坛核心地位,“龙之九子”的话题,成为了明朝中后期至清初的焦点论题之一,在明清很多文人在笔记中,都对“龙之九子”进行了论述,如陈洪谟的《治世馀闻》,焦竑的《玉堂丛语》,谢肇淛的《五杂俎》,罗鹤的《应庵随录》、支允坚的《梅花渡异林》、陆深的《金台纪闻》,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江应晓的《对问编》,刘元卿的《贤弈编》,穆希文的《说原》,数目或多或少,组合或同或异,但都不出李东阳、杨慎和陆容之说。
    有异同的笔记有三,一是徐 的《徐氏笔精》,有“鸱吻,好吞,殿脊之兽……霸下,好重,碑座之兽;瓦猫,好险,檐前兽……蜥蜴,好腥,刀头兽”;二是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除了引李东阳和陆容之说外,有“龙极淫,遇牝必交,如得牛则生麟,得豕则生象,得马则生龙驹,得雉则结卵成蛟,最为大地灾害……又龙生三子,一为吉吊,盖与鹿交,遗精而成,能壮阳治阴瘘”;三是王世禛的《香祖笔记》,有“牴、 ,二兽名,秉心忠直,今承天门内华表顶上者是,又卫辉府前石亦是。按此亦蒲牢、 、蚩吻、睚眦之属,而龙生九子,不载其名。”


    IP属地:天津7楼2012-02-20 01:43
    回复
      综上所述,“龙之九子”有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上、狴犴、赑屃、蚩吻、螭吻、饕餮、蚣 、睚眦、金猊、椒图、金吾、螭 、徙牢、宪章、蟋蜴、 、螭虎、虭蛥、鳌鱼、兽 、鸱吻、霸下、瓦猫、蜥蜴、鳞、象、龙驹、蛟、吉吊、牴、 ,共三十六种之多。


      IP属地:天津8楼2012-02-20 01:44
      收起回复
        霸气侧漏啊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2-26 15:14
        回复
          楼主大才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2-03-03 23:04
          回复
            标记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3-16 13:13
            回复
              好强!!!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03-16 20:31
              回复
                有资料说龙的九子是九个金乌的转世,本来没有名字,就用九个金乌的名字命名。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3-18 00:36
                回复
                  龙生九子怎么和金乌扯上关系了?那是不是妖皇帝俊的十子其中的九个?哎呀,有点乱了…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3-21 02:20
                  回复
                    学习~


                    IP属地:北京15楼2012-05-12 13:51
                    回复
                      楼主神啦,膜拜之。


                      IP属地:天津16楼2012-05-15 18:33
                      回复
                        为什么没有貔貅


                        IP属地:福建17楼2012-05-16 11:02
                        回复
                          龙生九子,文人的娱乐吗,边角料


                          18楼2012-05-16 16:57
                          回复
                            牛逼!!


                            IP属地:四川19楼2013-06-26 21:33
                            回复
                              九为数之极,表极多。。。不是说就是九个。 还有,龙生九子是贬义吧,指责龙生九子,却无一成龙。


                              IP属地:四川20楼2013-06-29 02: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