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吧 关注:3,782贴子:11,266
  • 6回复贴,共1

百科全书的内容概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百科全书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百科全书是一种大型参考书采用词典的形式编排,收各科专门名词、术语,分列条目,详细解说,比较完备的介绍文化科学知识。由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的百科全书,也有专科性的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对人类过去积累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书面摘要。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编写过全面讲述当时学问的讲义,被西方奉为“百科全书之父”,中国汉初的《尔雅》,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著作的渊源
近现代百科全书的奠基者是法国学者D.狄德罗,以他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于1751~1772年编纂出版了《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
  18世纪~20世纪,英、德、法、意、苏、日,西等国相继编纂出版了一批权威性的百科全书,如《不列颠百科全书》、
《美国百科全书》、《苏联大百科全书》、《世界大百科事典》等。西方现代百科全书大多按字顺编排,突出工具书的检索功能,并采用小条目主义的编纂思想。注重百科全书教育功能的则采用大条目主义。修订的方式有再版制、补卷制、出版年鉴和连续修订制4种。
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偏重古文史。1978年编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是历时15年。
百科全书之父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编写过全面讲述当时学问的讲义,被西方奉为“百科全书之父”,中国汉朝初年的《尔雅》,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著作的渊源。
  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是最早的接近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中国百科全书
  中国的百科全书是20世纪初由西方引进的书体。民国时的著名学者李煜瀛是最早进行西方百科全书研究,将这一书体介绍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关于百科全书的名称,他在《世界学典书例答问》中说:“四十年前煜首译为‘百科类典’,后中国因受《四库全书》命名的影响,改译为‘百科全书’。在中文有‘中国文学百科全书’等。文学本百科中之一科,固然其中亦可析为多科,然于一科之名下,复系以‘百科’二字,终觉不甚妥当。且‘全书’二字,在中文易与‘四库全书’之丛书式的全书相混,不足表示其为另一书体,故煜后又改译为‘学典’。‘学典’,即有‘所讲的学术环绕在内’之意。后凡包括一切学术在内一呈显知识世界且多系按辞典次序排列的书,每用此词以构成其书名。
早期百科全书作品
  狄德罗等人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型的作品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但直到16世纪的西方,才开始出现“百科全书”这个名词。最早将“百科全书”用于书名的,是德国人斯卡利斯。
  古代的许多作家(像亚里士多德等)都曾经试图全面地记录人类的所有知识。但是,约翰·哈里斯才认为是第一个创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最早时却十分朴素:只出版了三卷。恐怕最著名的早期百科全书要数法国的《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由达兰贝尔和狄德罗编写,并于1772年完成,共28卷。
区别
  百科全书不同于词典等其他的工具书。
  词典等是对词语条目进行释义,而百科全书是对条目作知识的介绍。
  因此百科全书比其他工具书使用更多的图像来辅助知识的介绍。
  百科全书对条目的阐释也比其他工具书详细,经常需要分成许多的小标题。
种类
综合性百科全书
  综合性百科全书选收各时代已有的各门类知识.前期多采取分类编排法,德国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和《大英百科全书》是综合性百科全书两种格局的代表.



IP属地:江苏1楼2012-02-24 20:56回复

    2.3.16《电子学与计算机》(2卷)全卷分为31个分支学科,从电子学和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电子元件,电子器件,通信,雷达,遥感等信息传输、处理、显示技术及应用,电子测量与计量,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防护,以及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电子学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一领域的着名学者,着名书刊和研究机构等。电子学诞生至今只有百年左右,现代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更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全卷在全面介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了学科的新进展和科技时代的气息。
    2.3.17《中国文学》(2卷) 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中国文学大型工具书。涵括了先秦文学、秦汉文学、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明清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现象,对中国各种文学体裁、文学思潮和流派、着名作家和作品均作了翔实、客观的介绍。特别是该卷系统地介绍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各族文学,注意收入了以往中国文学着作中长期忽略的地区、时期的内容,从而成为一部知识体系完整、内容充实、名副其实的反映中国文学的着作。
    2.3.18《土木工程》卷是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土木工程学知识和信息的巨着。全书分为工程力学、工程勘察、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工程结构、特种工程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机构、建筑材料、建筑经济、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飞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给水和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等17个分支。全面介绍了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介绍了中外土木工程建设的历史,学科的发展史;汇总了中外土木
    工程学家丰富的科研成就;反映了学科发展的趋向。
    2.3.19《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是介绍大气学、海洋学、水文学三门学科的基本科学知识的大型工具书。其中大气科学部分包括气象观测、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学以及大气科学发展史等;海洋科学部分包括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环境学、海洋工程和区域海洋学等;水文科学部分则介绍了水文循环、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冰川水文学、地下水文学、水文测验、调查和实验、应用水文学及水资源等。卷中关于云、海洋生物、水文现象及景观等的照片,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知识性,是难得的佳作。
    2.3.20《物理学》(2卷)内容包括经典力学,波,振动,声学,热学,分子运动论,统计物理学,电磁学,经典电动力学,光学,固体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物理学史和综论等12个分支。书中科学系统地、深入浅出介绍了上述各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以及重要的实验;充分反映了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的成就和学科的最新进展,以及正在探索的热门课题。与此同时,该卷对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对杰出的中国物理学家、海外物理学家也都作了详细介绍。
    2.3.21《机械工程》(2 卷)是系统介绍机械工程基本知识,反映当代工业技术发展状况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内容包括机械工程史、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长度计量技术等基础理论,铸造、锻压等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和工具,
    以及各种动力机械、搬运机械、仪器仪表、机械工程材料和材料试验方法,有关机械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等。该卷介绍了当代机械工程与高科技相结合,向更加专业化,更加综合化两方面发展的趋势,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技术水平。
    2.3.22《哲学》(2卷),包括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自然辩证法、辩证逻辑、伦理学、美学、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11个方面的内容。全面客观地介绍、具体科学地分析各种哲学学说是该卷的一个特色。对于基本正确的学说,不违忌其局限性和谬误;对于基本错误的学说,不抹杀其间的智慧和自然科学成就;对于无定论的则汇集众家之说,开拓读者视野。稳中求新、知识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是该卷的又一特色。它不仅是以往哲学成就的总汇,而且反映了当代哲学研究的新趋向、新成果。
    


    IP属地:江苏6楼2012-02-24 20:56
    回复

      2.3.23《化工》卷是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完备的一部大型化工类工具书。全卷从化学工程、无机化工、燃料化工、基本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化学工业、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的知识,并侧重介绍了化工过程的原理、化工产品的工艺、技术和用途,以及化工发展史。该卷不仅向读者提供了化工领域最基本的理论和知识,而且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对化工与材料科学、能源、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治理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当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前沿课题,也作了详尽的介绍。
      2.3.24《宗教》卷内容包括宗教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中国民间宗教和其他宗教等 8个部分。与其他宗教辞书相比,本卷更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它不仅能满足一般的释词要求,而且充分反映了每种宗教信仰的起源、教义、发展、传播情况和影响。释文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根基深,影响大。该卷反映佛教的条目占全卷条目数的39·6%。另外还收有道教、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和民间传播的宗教等纯属中国的内容。它是一部全面介绍宗教基本知识的大型工具书。
      2.3.25《语言·文字》卷。内容包括语言学、世界诸语言、中国诸民族语言文字、汉语音韵学、汉语训诂学、汉语文字学、文字改革、汉语语法修辞、汉语文言、应用语言学等10个分支。其中传统语言文字学和西方现代语言科学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各种语系、语族语支、语言等三大部分是全卷的支柱。它充分反映了当前语言文字发展的客观实际。书中所配图表既有助于读者更好理解释文,又使释文更严谨、精炼,富于现代气息。
      2.3.26《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是我国第一部集建筑学知识大成之作。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理论、园林学、城市规划等9个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建筑、园林和城
      市规划三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人类有史以来在这些领域中取得的成就。中国的建筑、园林无论是设计理论、建筑技术,还是艺术处理手法都有着独特之处和引人瞩目的成就。该卷侧重反映了这些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同时对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园林的知识与情况也作了适当的介绍。
      2.3.27《经济学》(3卷)它包括理论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以及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三大部分,全书概述了经济学的全貌,反映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优秀成果。经济学是一门门类众多,知识体系严谨、齐备的学科。对此,该卷从理论、历史、应用、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是对当代东、西方出现的新经济理论、经济现象、派别都作了客观充分的介绍。在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部分,全卷选收了33个分支学科,涵盖面宽,资料详实,并有突出的实用价值。
      2.3.28《数学》卷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用普通语言写成,能为广大读者读得懂的数学巨着。全卷的内容分为数学史、数理逻辑、代数学、数论、几何学、拓扑学、微分方程、计算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学、运筹学等12个分支,书中每个条目都可独立成章,为读者提供了比一般数学工具书丰富得多的知识。其中一些大题目由全国一流的专家用寥寥数千字写成,无论内行、外行都值得一读。
      2.3.29《化学》卷(2卷)。全卷设有化学史、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核化学、放射化学、凝聚态化学、计算化学以及着名化学家、化学文献、化学机构、中国化学教育等分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今中外化学各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历史发展和目前概况。它对20世纪以来,化学朝微观、定量、亚稳态方向发展的趋势也给予了正确的反映。它是我国化学方面迄今最全、最新的综合性工具书。
      


      IP属地:江苏7楼2012-02-24 20:56
      回复

        3.3.43《社会学》全书从社会学理认,社会学方法,社会学史,社区研究,家庭婚姻及青年、老年、妇女研究,文化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人口学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学的知识。19世纪末,社会学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重视社会调查研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该卷对此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和全面的概括。
        3.3.44《生物学》(3卷)该卷是一部知识内涵极其丰富的大型生物学工具书。内容分为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古生物学、人类学等分支。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20世纪以来,生物学吸收了数、理、化等到学科的成就,已发展成为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对于这些,该卷也都作了充分的反映。
        3.3.45《水利》 卷。内容包括:水利史、水利科学基础、水利勘测、水利规划、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利管理、水利经济、防洪、灌溉和排水、水利发电、航道和港口、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水政、水法、水利科学研究与教育等,全面、系统地概述了水利科学技术知识。书中列有中外现代着名水利工程条目近百条,中外现代水利人物、着名着作数十条,集中介绍了当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精美配图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中外水利建设水平。
        3.3.46《中国历史》是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体的中国历史巨著。在条目设置上有综述,有各论,有纲有目,相辅相成。全卷坚持唯物的、辩证地反映历史,力求真实。对人物、事件等一律不加评论;对众说纷纭的内容,以一为主,兼及其他;对于近几十年来才昌盛的学术领域,如社会经济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学等也都有所收录,反映了80年代中国历史研究的水平。该卷的插图颇具特色,尽量采用较早作品,选用考古新发现的资料,给读者以新鲜、渊源有自的观感。
        3.3.47《电工》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电工领域科学知识的工具书,包括电工发展史、电工基本理论、电工材料、电磁测量、电器、电机和变压器、电力和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用电、发电动力系统,以及介绍电工领域常用概念、电力工业、电工制造业等内容的综合部分。从总体设计、条目释文到图表选配各个角度都突出了科学性、知识性、资料性的特点。特别是统冠全书的概述文章“电工”中综述了电工与技术**的关系,电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点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题。
        3.3.48《政治学》卷,是我国首部政治学大型工具书。它从政治学理论、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政党及政治团体、行政管理、国际政治等6个方面,对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人类社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各类国家政治制度的情况、政党学说和务类政党的状况、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国际政治理论与思潮,以及国际组织等都作了全面客观的介绍。该卷费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书中对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国两制等极富中国特色的内容给予了历史、客观的介绍和评价。
        3.3.49《中国传统医学》卷由百余名中医专家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界耆宿撰写而成。该卷内容包括历史悠久的中国固有各医学体系,如汉族医学、藏族医学、蒙古族医学、维吾尔族医学和朝鲜族医学等。其内容之丰,作者阵容之强使其成为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权威之作。中国传统医学有着独特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近40多年来这些理论和经验又有了空前的发展,这些传统
        


        IP属地:江苏10楼2012-02-24 20:56
        回复

          内容和新鲜成就的总结构成了全卷的重要内容。该卷对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方药、针灸、导引、养生等实用技术也都作了充分翔实的介绍。
          3.3.50《地质学》卷是一部系统介绍地质学知识的工具书。全卷分为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地质学史等16个分支学科,我国地域辽阔、地下资源丰富,致使我国的地质事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该卷在客观地反映世界各国地质学成就的背景下,充分反映了中国地质学家的研究成果。另外,尽量采用最新资料和数据,反映地质学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发展水平,也是该卷的一大特点。
          3.3.51《中国地理》卷分为总论、一级行政区和特别行政区、重要的市县镇、山脉、河流、高原、盆地、湖泊、沼泽、自然保护区以及名胜古迹等17个类别,从地理角度全面介绍了中国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既介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又侧重介绍了中国的人文地理。全书内容的空间及时间跨度大、资料全而且新,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地理的工具书。
          3.3.52《文物·博物馆》 卷分为文物和博物馆两大部分,配置彩色与文物保护技术、中国历代文物和重点保护单位以及外国文物;博物馆部分包括博物馆学,博物馆史,博物馆藏品的鉴定、保护和陈列,博物馆建筑、设备与管理以及中外博物馆等。其内容涵盖面宽,释文引从入胜,是以前同类工具书所没有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因而也是一个文物大国。该卷客观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
          书中对中国历代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的介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3.3.5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大型工具书。内容包括文献学、目录学、图书馆事业、文献资源建设和管理、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现代技术、情报理论、情报技术及业务、情报系统和情报事业、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文书学及档案事业史等。该卷在普及上述三门学科知识的同时,十分注意对其基本理论的阐述和科学体系的完善。
          3.3.54《现代医学》分为两卷,它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新,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群体医学均有详细论述。该卷特别重视基础理论与临床及预防实践的结合,许多临床医学条目联系了遗传学和分子免疫学的新成就,反映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书中将中国的医药实践作为重点加以阐述,同时对亚、非、拉的医学经验,欧、美的医学新进展也都作了充分的介绍。书中条目以主题标引,以病名、药名立条,便于外行读者检索,也利于内行读者查阅某一主题的综合资料。全卷行文雅俗共赏,深浅层次得当。百余幅精绘彩图,系统介绍了人体知识和有关疾病。
          3.3.55《财政·税收·金融·价格》 卷内容涉及财政收支与分配、财政政策、财政制度与管理、税收政策与调节、中外税收制度、货币及其流通、信用、信贷和保险、货币政策、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管理、价格形成与运行、价格体制与管理、价格政策以及主要价格思想等四大经济部门的学科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该卷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0年后的产物,它在全面介绍中国经济政策对各部门决策的影响的基础上,相应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政策和四大经济部门政策、体制变化的情况。全卷介绍的知识,既反映了宏观经济政策,又具有可操作性。


          IP属地:江苏11楼2012-02-24 20:56
          回复


            IP属地:湖北12楼2012-03-17 13:58
            回复
              在哪下载啊亲


              IP属地:江苏13楼2012-12-04 1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