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调吧 关注:925贴子:11,916
  • 13回复贴,共1

保定老调老节目单:1959年河北保定专区老调剧团进京演出《潘杨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边庭》剧照 崔澄田饰潘洪 梁玉管饰呼丕显
“老调”,原名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古老大型剧种之一,据历代老艺人相传,于明朝(亦说产生于元末),产生于河北省的中部饶阳、武强等县,后逐步传流与河北省的北部和南部。特特别是保定地区更有它深远的影响。



IP属地:天津1楼2012-03-01 09:37回复
    “老调”由于流布地区的不同,因受当地人民语言和其它剧种的影响,分为东、西、南三路,保定老调属于东路老调。这“三路”在艺术上则各具风格与特点,西路多花腔花板,东路讲究一字一板,特别是在唱腔的一句后尾多有上挑的旋律,东路则为下绕的旋律。西路唱腔多接近河北梆子,东路则朴实、柔婉。计有传统剧目一百余出,各种音乐曲牌二百余支。
    


    IP属地:天津2楼2012-03-01 09:37
    回复
      保定市老调剧团,是河北省建团最早的国营专业艺术团体之一,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地方剧种。保定市老调剧团是在高阳县老调剧团的基础上组建的。1953年,高阳县老调剧团成立。1958年秋月,国家领导人周、朱、邓等领导在保定市河北礼堂(现河北影剧院)观看了演出。邓同志称赞“保定有宝,应加扶植。”为此,保定地委、专署于1959年5月,调配干部并充实艺术力量,成立了保定专区老调剧团。1960年,剧团带着经过重点改编的由崔澄田、周淑琴、王贯英、辛秋花主演的《潘杨颂》进京演出,获得了成功。刘、邓、叶、陈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北京的艺术界专家在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演出。中国文联向剧团赠送了“老调不老,桔木逢春”的锦旗,崔澄田所饰演的潘洪被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誉为“能得一百分的潘洪”。同年,《潘杨颂》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在全国防映,引起很大反响。 老调剧种的剧目以袍带戏见长,文武兼备,群戏居多,独角戏较少。其唱腔男女腔板式相同,音型走向有别。男声唱腔浑厚激昂,粗犷高亢,女声唱腔委婉细腻,舒展激越,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IP属地:天津3楼2012-03-01 09:38
      回复
        以上博文摘录自爱音戏客的新浪博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IP属地:天津4楼2012-03-01 09:39
        回复
          好资料啊


          5楼2012-03-02 22:19
          收起回复
            喜欢老调,平实


            6楼2012-03-05 10:46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北8楼2012-09-18 21:15
              回复
                顶顶顶顶


                9楼2012-09-18 22:32
                回复
                  这些资料珍贵啊 希望咱贴吧好好的保存吧主啊


                  10楼2012-09-18 22:33
                  回复
                    领教,好贴


                    11楼2012-09-19 07:26
                    回复
                      忍不住大声叫 好



                      12楼2012-09-22 20:42
                      回复


                        IP属地:河北13楼2023-07-18 0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