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27,880贴子:71,062,663

【不定期更新兼手码版】从1127到1276~天朝的叹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引子 北宋的灭亡,我们要从一个宦官身上讲起…… 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帝国对西夏河湟一带陆续发动了进攻。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消耗了巨额的军费,损失了大量兵员。 平定西羌有功的,是童贯。 史书记载,此人高大魁梧,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黝黑,颐下生着胡须。一眼望去,阳刚之气十足,不像是阉割后的宦官。这可能与他年近二十岁才净身有关。 据说童贯为人有度量,能疏财,出手相当慷慨大方,很像《水浒传》中同时代的那些仗义疏财的好汉。只是,他仗义疏财的对象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后宫的嫔妃,宦官,宫女;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皇帝近臣等等,时不时可以从他哪得到不少好处。因此,皇帝耳边经常可以听到关于他的好话,可以称得上是好评如潮。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阳刚外形的"型男",却性情乖巧,心细如发,对皇帝的心理具有极强的洞察力,每每能够预知皇帝的意图,于是说话做事很少荒腔走板,从而大得欢心。 童贯净身入宫时,是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作徒弟的。这位李宪是神宗朝的著名宦官,在西北边境上担任监军多年,颇有些战功。童贯读过四年私塾,有些经文根底;跟随李宪出入前线,又打下了些军事上的根基,很有些能文能武的味道。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03-08 10:19回复
    另一方面,再加上他曾经十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相当了解,这使他在宦官中极不寻常。不过,看起来李宪对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提携,致使童贯入宫二十多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如果没有赵佶这种性情的人做了皇帝,或者换句话说,如果神宗皇帝能多活二十年的话,他说不定会默默无闻地老死在宫中。 从时间上推算,赵佶入继大统时,童贯已经四十八岁。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经验,阅历,精力臻于巅峰之际。赵佶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派他到杭州设明金局搜罗古玩字画,第一次为它打开了上升通道。一般来说,内廷供奉官大体上相当于皇宫的采购供应处长,官阶不高,但是油水很多。童贯并没有满足于捞取好处,它对这次机会的利用,称得上老谋深算。众所周知,他与蔡京两人相互勾结,互为表里。蔡京在童贯的帮助下返回帝国的政治核心圈,童贯则在蔡京的推荐下成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从此掌握兵权长达二十年。 崇宁初年,赵佶令童贯监军,起兵十万西击西夏与吐蕃交界的西羌地区。宋军行至湟川时,东京皇宫起火,大臣和道士认为是不祥之兆,不利出兵,于是赵佶下旨让童贯回师。童贯见战机成熟,断然决定拒不奉诏,继续西进,果然大胜。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3-08 10:29
    回复
      自挽……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3-08 10:35
      回复
        深插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3-08 10:36
        回复
          太监位列三公?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3-08 10:43
          回复
            崇宁四年,(1105年)八月,蔡京为皇帝铸造的九鼎制成,安放到九成宫。九成宫按照古代"明堂"的规格分为九室,每室放一座鼎。正中为"帝鼎",正北为"宝鼎",正东为"牡鼎",正南为"彤鼎",等等等等。九鼎铸成后,赵佶到九成宫去行"酌献之礼",行至正北的"宝鼎"时,这个鼎突然破裂,鼎中清水流满一地。消息传出后,一些有识之士深感忧虑,认为这是北方将有祸乱的迹象……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3-08 10:45
            回复
              六年后的政和元年,出使辽国的宋国使团,回国途中在燕京西边的芦沟停留时,有一个叫马植呃辽国汉人秘密拜访。口称有灭辽奇策,于是童贯亲自接见了他,询问辽国的内幕情况。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3-08 10:49
              回复
                "辽国东北边陲有一个部落叫做女真,骁勇善战。他们对辽国的暴政切齿痛恨,随时有叛变的可能。一旦反叛,辽国绝对没有能力控制。我们如果派人从登州,莱州出发,从海路前往女真之地,缔结军事同盟,从东西夹击辽国,那么燕云之地唾手可得。"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3-08 10:53
                回复
                  生女真是个擅长狩猎的民族。他们将狐,貂,水獭等皮货出售给汉族或契丹族商人,换取盐铁等生活必需品,此外,他们还非常善于捕捉猎鹰。于是,进贡海东青的任务就摊派给了生女真。征收海东青的辽国大臣川流不息地往来与女真与辽国之间。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3-08 11:21
                  回复
                    虽然辽人不把生女真当人看,但生女真也是货真价实的人,都有人的感情。因为被虐待而憎恨对方,受压迫时会反抗,是人的本能。于是,三五个人或是十多个人结成一伙围杀辽国捕鹰使的事件开始发生。女真人,尤其是生女真不再乖乖归顺。辽国开始开始注意到这一点。马植对此也有了解。童贯把他带回东京,准备引荐给皇帝。马植另一个名字叫做李良嗣,为何会有另一个名字是为了躲债还是躲避神马,没人知道。这个人后来被赐予宋的国姓,因此有时在史书中也以赵良嗣的名字出现。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03-08 11:35
                    回复
                      面对宋徽宗,他把联合女真攻辽的计划又说了一遍。 "可是,虽然这条从海上前往女真之地的航路自古已有,但因为是前往藩夷之地,所以禁止商人舟船通行已经一百多年了。一旦打开这条航路,会不会给大宋带来祸端呢?"一旁的大臣们似乎心有疑虑。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3-08 11:42
                      回复
                        "辽君昏庸无道,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恢复中国往日之版图,拒正道而伐有罪。王师北进,燕云之民必定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这种好事万一让女真抢了去,悔之晚矣。"赵良嗣慷慨激昂地说。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3-08 11:49
                        回复
                          呵呵


                          15楼2012-03-08 12:15
                          回复
                            “女真人的情况如何?”
                            “现在他们分成许多部落,没有文字,也不能掌握周边的情况,只是隐隐约约听说辽国的西边还有一个大国叫做宋,详细情况则完全不知道。他们的仇敌是不断向他们榨取的辽国。我们应当让他们知道,与我们结盟就能报辽国之仇。”
                            “连文字都没有的蛮族吗?那能有多大力量?怎么配得上与我们结盟呢?”文化至上主义的赵佶,对连文字都没有的野蛮人集团,似乎没有多大信心。
                            “东方有句古话,说是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虽然还是一盘散沙,但是现在能够统一女真各部的领导人物已经出现。让他们团结、并使之有组织,一定会成为辽的一大威胁。”


                            16楼2012-03-08 13:33
                            回复
                              赵良嗣指的是完颜部落首长家的一个人物,叫阿骨打......


                              17楼2012-03-08 13: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