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家族吧 关注:65贴子:624
  • 4回复贴,共1

【万恶家族】国家宝藏全档案:李自成败退京城时将财宝藏在了哪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门山,海拔1517.9米,与山下市区相对高差达1300多米。位于湘西张家界市南郊8公里处,属于武陵南支脉高峰之一,是张家界市的一道天然壁画,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誉。椐史料记载,天门山是张家界最早载入史册的名山之一,东汉时称“嵩梁山”。三国时,大地震致使山壁崩裂,南北洞开,玄朗如门。吴景帝孙休认为是吉兆,下令将武陵郡改为天门郡,天门山因此得名。
与此同时,在湖南莽山林区,上百年来,也一直流传着一个有关宝藏的神秘传说,相传李自成带着“九驴十八担”的金银珠宝归宿到了莽山,为了这个诱人的传说,不少人一头扎进了这个寻宝的旅程,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那里能否找到埋藏这批宝藏的具体地点呢?
一、观音山寻出的二级文物
湖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范围内有座观音山,在2001年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2001年6月25日,张家界汪家寨村支书李慈祥召开村支部会议,在会上他说:“古人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汪家村地处武陵山腹,对面便是著名风景区天门山,我们汪家寨要想早日脱贫致富,也只有靠这观音山了。观音山风景秀丽,气温宜人,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我们不妨借开发天门山的东风,开发利用观音山的旅游资源。”
李书记的发言立即得到与会人员的拥护,村主任曹玉趁热打铁,在会议上提出由村委会在村里组织一些经验丰富的青壮年,成立景区旅游资源考察小组。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地站出来,表示愿意深入莽莽观音山进行探险,查找旅游资源。
7月20日,考察小组带足干粮和水上了路,一行人饿了就摘来野果充饥,晚上宿在山洞里。五六天的考察证实了观音山上以前只听传说但无人踏足的南天门、长城路、观音坐莲台、桌子岩等景观。但是因山中雾气太重,走远了怕迷失方向,一个星期后,考察小组决定撤出观音山,重新修整后再进山。
8月15日,考察小组再次起程。起程前,李慈祥组长向队员们交代,这次要对观音山腹地作进一步考察,队员们结伙后尽量分散行动,但又不能隔的太远,山中经常有野猪、春猴、黄猴出没,进入观音山深处后,如果发现野兽,要立即吹响哨子,大家好赶来援助。
进山后,走着走着,张金长发现前面有一件锈迹斑斑的东西,叫住李慈祥,两人手挽着手,顺着结网的枯藤试探踩去。李慈祥一手攀住一根树藤,一手拉着张金长,让张金长俯下身去捡起这件东西。张金长拿起此物,原来是一把砍刀,因年代代久远,捡起时仅剩下一个铜柄了。两人马上做出判断:这里有人来过。
一、观音山寻出的二级文物
湖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范围内有座观音山,在2001年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2001年6月25日,张家界汪家寨村支书李慈祥召开村支部会议,在会上他说:“古人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汪家村地处武陵山腹,对面便是著名风景区天门山,我们汪家寨要想早日脱贫致富,也只有靠这观音山了。观音山风景秀丽,气温宜人,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我们不妨借开发天门山的东风,开发利用观音山的旅游资源。”
李书记的发言立即得到与会人员的拥护,村主任曹玉趁热打铁,在会议上提出由村委会在村里组织一些经验丰富的青壮年,成立景区旅游资源考察小组。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地站出来,表示愿意深入莽莽观音山进行探险,查找旅游资源。
7月20日,考察小组带足干粮和水上了路,一行人饿了就摘来野果充饥,晚上宿在山洞里。五六天的考察证实了观音山上以前只听传说但无人踏足的南天门、长城路、观音坐莲台、桌子岩等景观。但是因山中雾气太重,走远了怕迷失方向,一个星期后,考察小组决定撤出观音山,重新修整后再进山。
8月15日,考察小组再次起程。起程前,李慈祥组长向队员们交代,这次要对观音山腹地作进一步考察,队员们结伙后尽量分散行动,但又不能隔的太远,山中经常有野猪、春猴、黄猴出没,进入观音山深处后,如果发现野兽,要立即吹响哨子,大家好赶来援助。



1楼2012-03-16 17:48回复

    随着天门山寺香火日益鼎盛,名声日渐散开,本来隐瞒了身份的野拂渐渐难掩其踪。有一天,野拂正在寺庙中盘腿清休,静心练功,听到门口有一帮家伙正在吵吵闹闹,且点名说要见自己,正欲闯进寺门。早练就了听风辨色之技的野拂依旧闭目养神,不用看也知道是一帮彪形大汉,虎虎生风的走来。大汉各个体形高大,身板结实,光闻其在地上行走那份轻劲儿便知都是几个不赖的练家子。
    几个弟子在外阻挡,眼看就要拦不住了,野拂一个翻身便翩然而出。野拂笑吟吟的望着这些汉子,默然不语,一时倒把他们都给镇住了。为首的那个汉子看来是领头大哥,壮了壮胆,举起一把青虎弯月大刀,开口问到:“你就是野拂?”野拂微微点了点头。只见那汉子一时来了底气,朝野拂吼道:“好,老子和哥几个千里迢迢来会你一面,你先弄些好酒好肉来,让哥几个解个馋虫再说。” 野拂哈哈一笑,“这个好说,我给你们弄桌饭来就是。”
    说罢,野拂让弟子从里屋抬了一箩筐谷子,摆在了自己面前,只见野拂双手灌足真气,五指并拢,噌噌噌的往谷子中来回插了数十下,空中一阵金黄色的花雨舞动,霎时谷壳铺了一地,而只余筐中一堆白花花的大米。接着野拂往筐边轻轻一拈,需要两个大弟子抬的大米,便被他轻而易举的拎到了厨房。
    厨房灶门前摆着几个大茶树蔸子,茶树蔸比一般的木硬,弟子平时都用大斧子劈开,野拂一手两个茶树蔸子,拎到了大院,一个个竖直插在了面前。只见其双掌一挥,噼噼啪啪一阵响声,茶树蔸子就已经变成匀称的小木块散在了地上。野拂一卷双袖,木块便整整齐齐码在了一边。又一挥大袖,几个小点射出,那些莽汉一个个就扑通扑通跪了一地,原来是被茶树碎木片点了膝盖穴道,靴中所藏的匕首纷纷弹向空中,正好打中了从他们头顶飞过的几只大雁,扑楞扑楞掉了下来。
    野拂轻轻地拍了拍手,笑道,“出家人不动腥荤,诸位请自己动手吧!”而那些莽汉一个个早已吓的目瞪口呆,一个个磕头如捣蒜的大呼饶命。原来他们竟是朝廷得到风声,派来加害野拂的密探。朝廷欲斩草除其根,不料派来的人竟被野拂的神功吓住,真是“偷鸡不着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是形势还是急转直下,农民义军最终土崩瓦解,清廷建立,野拂忧郁成疫,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1年)去世,葬于慈利县高峰茅庵。而那几大船金银珠宝,自野拂和尚死后,再无下落,据说野拂临死前,将带来的财宝全部分散秘藏于天门山中几个秘密去处,并用毒酒将藏宝民工全部毒死,只是这种说法无从考证。
    观音山的出土文物未必就是野拂埋藏的全部财宝,因为,距其不远的莽山地区,也流传着闯王宝藏的传说,吸引着百年来探宝者的目光。
    三、迷雾重重的莽山闯王宝藏
    湖南南部边陲莽山脚下的天塘村,是一个保持着两百年前历史风貌的古老村落,在这座神秘的村庄里,几百年来,一直口口相传着一句充满玄机的秘诀:“石岩冲,三座桥,慢行百步走,三窑金”。据说,只要能破解这句秘诀当中所藏玄机,就能得到一笔巨额的财富。而这笔财富,则正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兵败后,带到莽山的“九驴十八担”金银珠宝。
    从古至今,这句神秘的口诀引诱着无数人前来寻宝。70年代末期,正是莽山寻宝行动的最高峰,为了得到这笔诱人的宝藏,天塘村里的5个男丁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秘密结下了盟约,他们面对祖先灵位发下重誓,无论谁先发现了宝藏,都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将很多地方都挖过了,但没有什么发现。没过多久,恐怖降临了,寻宝的村民居然一病不起,不久便有人离开了人世。传言,他们是遭到了守护宝藏的亡灵的死亡诅咒。村民死后,恐怖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有人在晚上看到了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幕。
    村里好多人都看见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影,晚上山上有一团火飘来飘去,像鬼火一样,村里的小孩子都不敢出来。披着长发的诡异身影,令人毛骨悚然的无名鬼火,这一切似乎在预示着将有什么事情发生,参与了这次寻宝的村民们惶恐不安,但细心的村民却发现,村庄后面的大山里,有几个土堆被挖动了,旁边还散落着一些陶器和瓷器的碎片。
    


    3楼2012-03-16 17:50
    回复

      原来,村里出现的鬼影是盗墓贼在装神弄鬼,掩人耳目,但奇怪的是,很多有价值的文物都被盗墓贼随便丢弃掉了,这些迹象很不符合常理,那么这伙盗墓贼究竟是在寻找什么东西呢?这件事情很快引起了天塘村一位叫谭相吉老人的注意,他仔细查看了被盗墓贼丢弃的文物后,做出了大胆的推测,这伙盗墓贼一定是在寻找传说中李自成留下的“九驴十八担”财宝。莽山周边地区的许多地名,如奉天坪、永昌村、米脂坳、马鞍山等,都似乎与李自成的封号以及他老家地名息息相关,另外,《宜章县志》中还有与李自成相关的支言片语,“顺治六年正月,闯贼余党一支虎,败遁过郴,杀戮甚惨”。
      既然李自成的部队确实到过莽山,那么有关李自成藏宝的传说又是否成立呢?如果成立的话,那批传说中的巨额财宝又到底埋在哪个地方呢?随着李自成进驻莽山线路的清晰,在莽山林区内,村民找到了一个名叫“皇藏岩”的山洞,这也成为了破解李自成宝藏的契机。
      村民发现的这个岩洞,洞口非常隐蔽,洞内怪石嶙峋,青烟缭绕,寒气逼人,在洞口的一个平台处,留有一层防潮的三合土沙层。很显然,这里应该有人活动过,根据这个充满皇家风范的洞名,传说中李自成所带的宝藏,应该就藏在这个岩洞之中,但经过仔细发掘后,结果却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除了一些铜钱外,没有别的宝藏。
      难道说有关李自成所携带的“九驴十八担”金银珠宝的传说只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结果,又或者说这批数目巨大的宝藏仍旧还藏在一个鲜为人知的陷蔽之地,就在寻宝隐入绝境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在与莽山相距近80里外的白沙圩乡,村民们找到了一块刻有李闯王之墓的石碑。石碑高约2.5尺,宽一尺,厚约0.5尺,碑文为阴刻。这就更加证明了李自成的归宿是在莽山。
      李闯王墓碑的发现,虽然对于宝藏的发掘并没有起到直接的帮助,但人们认为这或许是为寻找那批传说中的宝藏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藏宝的地点并没有在李自成军队曾经活动的莽山核心区,而是在其相反的方向。
      经过逆方向寻找,终于又有了惊喜的发现,在路边的山坡边上,有一堵人为垒砌的石墙,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并非一项简单的工程。难道那传说中的宝藏就埋在这石墙的里面,如果不是宝藏的埋藏地点,那么,在这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又为什么要兴建一个如此浩大工程呢?
      一般老百姓是不会搞这个工程,因为它长有一百多米,宽有十多米,有三层。经过考证,在距离这石墙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原本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名叫溶家洞。溶家洞处于莽山的背面,岩洞非常大,有一个水洞有一个旱洞,据说可以藏一万多人。当地村民一直盛传,被清军连续追杀而穷途末路的李自成就曾躲进洞中。但由于山体遭受雷击,溶家洞的洞口被掩埋。
      为了探寻李自成那巨额的宝藏,很多人先后投入到溶家洞的发掘当中。但至今仍没有人找到传说中的宝藏。
      一代英雄李自成最终到底魂归何处?他传说中的宝藏又藏于何方?在历史遗留的蛛丝马迹中,人们不断地探寻着,试图揭开那些动人传说的神秘面纱……


      4楼2012-03-16 17:50
      回复
        找到了吗,,,,这里是不是荒废了~~~~~~~~~~~~


        8楼2012-03-18 22:18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1-14 02: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