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谣吧 关注:45,291贴子:272,133
  • 6回复贴,共1

【大漠风华】汉武帝刘彻影视集团及历任一哥一览(狗血,慎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帖子,俺承认很狗血!俺只是感觉,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有那么一段日子,捧谁谁火!比现在一些影视公司的老总造星能力还强!
俺只想和大家轻轻松松地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梳理一下。有的地方写的可能不够准确,请大家指正。
不喜请温柔喷,多谢!


1楼2012-04-09 23:55回复

    【影视集团历任一哥一览】
    1.张骞
    【成名作】出使西域
    【主创】刘彻、张骞以及百余汉家儿郎
    【影片梗概】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刘总上任初期,张骞及一众兄弟,响应刘总“联结月氏,夹击匈奴”的号召,迈向了西部这片广袤的、百分之八百未知的天地。悲催的是,没走多远,也就是在河西走廊那里,就让匈奴人摁住了!
    匈奴军臣单于可一点儿不二也不白,知道刘总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单于一点没客气,使团携带的财物都给我放下!人,一个也别想跑!出使什么西域,都给我在匈奴境内老实呆着!
    看到这点,有人可能该说了,瞧瞧,匈奴人也不是每次都举起屠刀嘛。哼哼!文景之时,大举兴兵南下,掠夺大量人口财富,令汉朝的报警烽火烧到甘泉宫的,就是这位军臣单于。到了景帝时期,打算联合七国,攻入长安的,也是这位军臣单于!瞧瞧!这是省油的灯吗?!匈奴骑兵进了长安城他能干啥?他能讲文明懂礼貌?他能约法三章?哼哼,抢你家东西那是必须的!见了男的直接咔嚓!见了女的先那啥再咔嚓!
    从后来张骞在匈奴和西域十三年的经历看,这位刘总旗下的第一任“一哥”的确是位英雄——客观地说,军臣单于对张骞还是不错的,给他找了媳妇儿!让他安家!这主意高啊:一旦儿女情长,必定就英雄气短了。温柔乡里哪还记得使命?
    哪知道人张骞不是一般人!匈奴妞…呃…接受了,娃…呃…也生了,但是使命就是使命!只要活着就不敢忘!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夜(这是我瞎掰的),“一哥”张骞带着妻儿,还有哥儿们堂邑父,逃离了匈奴。
    窃以为,单于没有向张骞举起屠刀,部分原因是因为张骞的确是个英雄(当然也许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单于那阵子就是心情好),据说张骞这个人比较坚韧、心胸比较宽广而且比较讲信义(想想也是,刘彻刘总能派个遇上点小风小浪就趴下的主儿,去做出使西域这样前无古人的事情吗?肯定得找个有韧劲儿,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刘总能派个不讲信用的主儿去出使吗?哦,前脚刚答应刘总,带着百余汉家儿郎出使,后脚遇上点困难,就后悔了停滞不前了。要派肯定得派一个讲信用、一诺千金的人!)。
    匈奴确实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对于这样的民族,你示弱,他只能更看不起你、更欺负你、更对你举起屠刀!对他们,就必须示强!
    拉回来接着说。能活着逃出匈奴已经是天大的运气了!人家张骞向一个更加未知的地方迈进:西域。那里对于当时的汉人,可是百分之八百未知!其中的波折艰险,绝不是寥寥几句话描述得出来的!风餐露宿、遭遇飞禽猛兽,没准儿碰见金玉姑娘的狼群什么的…
    最终,大月氏人见是见了,张骞话说得都快吐沫子了,可人家月氏人说什么不跟刘总一起干!为啥?月氏人在新家待美了,有吃有喝,河西走廊那块故土嘛…呃…回去又能怎样?另外,夹击匈奴,那是容易的事儿吗?!
    张骞一听,心当时一定是拔凉拔凉的。咋办?凉拌呗!不过“一哥”张骞还是有很多收获滴:在去月氏的途中,张骞沿着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北路,到了龟兹、疏勒等国。还去了大宛、康居、大夏等地,了解了乌孙、安息(伊朗)、条支(伊拉克)、身毒(印度)等地。体察了西域风俗,对各国的国情、语言、地理位置都有了一定了解。这在张骞之前,可是没有人做到的!
    行了!该回家了!
    家不是那么好回的!东归大汉,张骞换了路线,改走塔里木盆地南缘(这条路线后来被成为丝绸之路南路)。途中经过被匈奴征服的羌人领地时,又被扣住了!怎么这么背啊?不是背,从这一点,您就看得出来当地的匈奴势力在当时有多么强大!张骞一来一去,被扣住两次!所以河西走廊没拿下来之前大汉跟楼兰接上火?那是不可能滴!
    不过好在,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一哥”张骞总算是趁匈奴内乱回到家了!啥内乱?就是匈奴太子于单他老爸军臣单于拜拜了,军臣单于他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够乱套的!不过多亏匈奴这次内乱,要不张骞还指不定在匈奴境内被扣多久呢?
    


    3楼2012-04-10 00:35
    回复

      【影评及感言】这是一部历时十三年的大型历史纪录片,“一哥”张骞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异常艰苦和卖力!其表现也得到了众多“影评家”(就是史学家啦)的肯定,出使西域被誉为“凿空”。说实话,刘彻刘总当初恐怕连剧本都没准备好,就“开拍”了!当初,西域这个地方,别说对张骞,就是刘总也是两眼一抹黑啊!
      估计当时刘总也就是试试水,上任初期,刘总眼前乱七八糟事儿一大堆,自己地位都不稳固,更别提“力捧”张骞了!可人家张骞就是实力派!把一部纪录片拍得波澜壮阔(历史意义啥的就不说了,教科书上都有)!刘总心里美啊!当初就是没看错人!
      【张骞片酬】封太中大夫
      【闪亮指数】★★★★
      【其他相关】出使西域归来之后,尽管后来者居上,张骞不再是一哥,但仍是刘总信任的当家小生,很多分量不轻的剧,还是张骞挑大梁。比如: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张骞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提供了很多水源和牧草的分布情况(人家张骞在匈奴被扣留那些年,就没闲着,哪儿有啥人家都摸清了),使大汉军队获得了一系列胜利,因此被封为博望侯;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派出四支探索队伍,分别从四川的成都和宜宾出发,向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境内前进。最后的目的地是身毒(印度)。张骞根据第一次出使西域获得的信息,推断了身毒的地理位置。张骞向刘总建议,从四川往西南,另辟一条直通身毒和中亚诸国的路线,以避开通过羌人和匈奴地区的危险(瞧瞧!那时候匈奴和羌人的地盘对于汉人来说,多么险恶!险恶啊!)。尽管这次探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是还是加强了大汉和西南的联系和了解,到了后来元鼎元年(前111年),大汉开始在西南设置郡。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这时河西走廊已经打通,前往西域相比第一次出使,要顺当多了。二次出使的目的是啥?联合西域诸国,断匈奴右臂(也就是切断匈奴物资来源,西域是匈奴的物资来源之一,这个后面再说)。西域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要找西域谈,就得找西域中有影响力的大国,于是张骞找到了乌孙。乌孙是西域大国,而且与匈奴有一些矛盾。最后谈成了吗,或者说与乌孙结盟了没有?乌孙的回答是,结盟的事情要再考虑,但是可以通商(当时乌孙国内正一团麻着呢,为啥?老王有十来个儿子,太子死的早,那到底是太子的儿子继位涅,还是太子的弟弟们中比较强悍的那个继位涅?乱套啊!)。
      结盟没成功,张骞就派副使们去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大汉的影响,而且增进一下了解嘛,为后来人的工作做好铺垫。


      4楼2012-04-10 00:35
      回复
        发不了图片,比较郁闷...
        明天再试试...
        “一哥”比较多,我一个个慢慢写,hoho~


        5楼2012-04-10 00:49
        回复
          呵呵,幽默风趣的一篇科普啊,强文。


          6楼2012-04-10 10:42
          收起回复


            7楼2012-04-10 1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