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吧 关注:20,875贴子:292,122

古今战略摘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今战略摘要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六韬·龙韬》军队中的事情,不能等待君王命令,所有决断应由将帅做出。
●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三略·中略》自专:个人专断。内御:受朝内君王驾御。出兵打仗时,将帅对重大问题要自己决断;如果进攻或退却都由朝内君王决定,就大功难成。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虚实篇》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子·议兵》后发兵而先到达战地,这是用兵的重要方法。
●柔能制刚,弱能胜强。
《三略·上略》柔:柔韧,与“刚”相对。制:制约。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籍传》在作战时,先动手就能牵制敌人,后动手就会被敌人控制。
●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
《隋书·李密传》在作战时要先于敌人行动,这个机会不可错过。
●道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遵命。
唐·李筌《太白阴经·数有探心》用兵的原则,最重要的是牵制敌人而不被敌人牵制。能牵制敌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被敌人牵制就只能由敌人摆布。
●战而后阵,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岳飞传》一旦确定打仗之后就要布阵,这是用兵的常规;而布阵的巧妙,全在于将帅的用心谋划。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单刀赴会传奇》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孙子兵法·虚实篇》 我兵力集中,敌兵力分散,这样我就能以优势兵力把分散之敌各个击破。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孙子兵法·虚实篇》部署兵力少是因为到处分兵防御敌人,部署兵力多是因为能使敌人到处分兵防御我。
●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孙子兵法·虚实篇》备:防御。寡:少。指兵力少。无所不备:指到处分兵防御。
●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
《六韬·犬韬·分合》用兵的方法,全军人多,必有分散与集中使用兵力的变化。
●五指之更弹,不若拳手之一挃;万人之更替,不如百人之俱至也。
《淮南子·兵略训》挃:捣击。用五个手指轮番弹击,不如握拳一击。一万人轮流作战,不如一百人一起攻击。
●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
三国·魏·曹操《孙子注·军争篇》兵力的分散与集中,要根据敌人情况而定。
●善用兵者以少为多,不善用兵者虽多而愈少也。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善于用兵的人,以少兵当多兵用;不善于用兵的人,兵再多也不够用。
●以五当一,如为万全。
明·戚继光《请重将权益客兵以援闽疏》作战时以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对付敌人,就能万无一失。
●兵贵合也,合则势张,合则力强,合则气旺,合则心坚。
明·尹宾商《白豪子兵》用兵可贵的是集中兵力,集中兵力就气势张、力量强、士气旺、心志坚。
●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
《百战奇略·合战》兵散:兵力分散。聚:集中兵力。
●以寡御众之道,须联数人之心为一心,合数万人之力为一体。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以寡御众:用少抵抗多。道:方法。
●兵不贵分,分则力寡。
明·《投笔肤谈》兵力不宜分散,分散了兵力就少。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清·魏源《城守篇·守御上》作战时分散孤立的部队易遭挫败,集中的人数众多的部队难于摧毁。
●兵贵胜,不贵久。
《孙子兵法·作战篇》用兵重要的是取胜,而不贵久战不决。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孙子兵法·九地篇》就用兵情势来说主要是行动要迅速,乘敌人来不及防御,从敌人预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六韬·龙韬·军势》聪明的人一旦作出决断就不再犹豫,好比急雷迅至来不及捂耳朵,闪电速成到来不及合眼。



1楼2012-04-18 17:24回复
    ●战如风发,攻如河决。
    《三略·上略》 打仗象狂风那样猛烈,进攻象河水决口那样汹涌澎湃。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
    唐·马总《意林·太史公六韬》用兵为害最大的是迟疑不决。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旧唐书·李靖传》机:战机。
    ●奇在速,速在果。
    宋·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用兵奇的关键在于快,快的关键在于果断。
    ●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
    《资治通鉴·唐纪》功:功业。机:时机。
    ●两军相恃所贵者机会,此胜负存亡之分也。
    宋·汪藻《论淮南屯昌》相恃:双方对立,互不相下。分:分界线。
    ●兵贵拙速不尚巧迟,速者乘机,迟者生变。
    明·王鹤鸣《登坛必究》拙速:虽然笨拙但行动迅速。巧迟:虽然巧妙但行动迟缓。乘机:有机可乘。生变:发生变化。
    ●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而行之,速哉。
    明·揭暄《兵经百篇》时间难得,战机易失,行动要迅速,要快。
    ●兵以速为策者,其机中速。譬犹猎者之逐兽,免起鹘落,少纵则失之。
    明·唐顺之《纂集武编》用奇兵决策的关键是快,好比猎人打猎,必须抓住兔子跃起和鹘鸟落地的一刹那进行射击,稍一错过就失去机会。
    ●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
    《历代名将言行录》机:战机。先:抢先。后:落后。
    ●潜师远袭,利在捷速。
    《历代名将言行录》 秘密出兵远袭敌人,行动宜于敏捷迅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孙子兵法·势篇》战势:作战形势。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对其解释有所不同。一种廉洁是,以对阵交锋为正,设计邀截袭击为奇。作战形势不外奇正两种,但奇兵和正兵的交替变化是说不尽的。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兵法·势篇》打仗总是以“正兵”迎击敌人,以“奇兵”战胜敌人。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老子》第57章 正:指正常的方法。奇:指特殊的、变化的方法。
    ●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
    《孙膑兵法·奇正》用正规作战方式对付敌人,叫做正兵;用机动灵活的特殊作战方式对付敌人,叫做奇兵。
    ●正兵贵先,奇兵贵后。
    《尉缭子·勒卒令》用正规作战方式贵在先发制人,出奇兵贵在后发制人。
    ●治兵以信,求胜以奇。
    《握奇经·八阵总论》以信:用诚信。以奇:靠出奇兵。
    ●操正以正奇。
    《十六经·成法》运用正规作战方式的目的,正是为了正确运用奇兵。
    ●兵以奇正为始。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奇正:奇兵、正兵,古代兵法术语。
    ●兵之道难言,大要不外奇正二字。
    《武经七书汇解·唐李卫公问对序》兵之道:用兵的原则、方法。大要:总的说来。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对其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以对阵交锋为正,以设计邀截袭击为奇。
    ●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
    唐·李筌《阴符经疏注》奇正权谋:权衡谋划怎样运用正兵和奇兵。
    ●行兵之要不外奇正,为正之法在于分合。
    《兵机握要》要:要旨。为正之法:运用正兵的方法。分合:兵力的分散和集中。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孙子兵法·势篇》用兵善于出奇的人其战法象天地一样变化无穷,象江河一样奔流不竭。
    ●治兵以胜,求胜以奇。
    《握奇经·八阵总述》治军为了取胜,求胜靠奇兵。
    ●将贵专谋,兵贵奇胜。
    唐·权德舆《陆宣公全集》专谋:专断谋划。奇胜:用奇兵取胜。
    ●以少击众,以弱制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
    唐·李翰《进张巡中丞传表》出奇:出奇兵。
    ●古之名将必出于奇,然后能胜。
    宋·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出于奇:善于出奇兵。
    ●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用兵靠适应形势变化出奇兵来取胜。
    ●出奇制胜,变化如神。
    宋·陈亮《酌古论·邓禹》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
    《百战奇略·奇战》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孙子兵法·九地篇》率然:恒山(有的版本为“常山”)的蛇名。比喻各部队要互相支援,协同作战。
    


    2楼2012-04-18 17:24
    回复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孙子兵法·军争篇》 佚:逸。用就近的有利地形迎战远来的敌人,用休息好的部队迎战疲劳的敌人,用吃饱饭的部队迎战饥饿的敌人。
      ●我饱食而待其饥也,安处以待其劳也,正静以待其动也。
      《孙膑兵法·善者》安处:休息好。正静:严正安静。
      ●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
      《战国策·燕策一》弊:疲困。频繁作战百姓就疲劳,长期打仗士兵就疲困。
      ●以逸制劳,以静制动。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 逸:安逸。制:制服。
      ●军之无阵,犹人之无四维,虎之无山谷,不可以一日存也。
      明·何良臣《阵纪》阵:旧时作战部队的战斗队形。四维:旧指礼义廉耻。不可以一日存:一天也不能生存。
      ●水来土掩,兵来将迎。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20回 掩:遮盖。
      ●兵贵精,不贵多。
      明·尹宾商《白豪子兵网》贵:重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殆(dài):危险,不安。 了解自己又了解敌人,就能百战百胜。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不了解敌人只了解自己就有胜有败,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则每战必败。
      ●审知彼己强弱之势,虽百战实无危殆。
      南朝·梁·孟氏《孙子注》审知:审察了解。危殆:危险。
      ●反以知彼,复以知己。
      《鬼谷子·反应》反:倒过来。倒过来先了解敌人情况,然后就可以知道自己该如何行动了。
      ●知彼知己,兵家大要。
      唐·李靖《李卫公问对》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是军事家的要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5回
      ●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孙子兵法·用间篇》 之所以出兵就能打胜仗、并取得超人的成就,就是因为事先了解敌人情况。
      ●先知者不可取感动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孙子兵法·用间篇》先知:事先了解敌人情况。取于鬼神:向鬼神了解敌情,指占筮。象于事:对事物进行类比和推测。验于度:以天象星辰运行的度数来验证事物。取于人:向人了解敌情。
      ●善战者,见敌人之所长则知其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
      《孙膑兵法·奇正》长:长处。 短:短处。
      ●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
      《三略·上略》要:要领,要诀。察:了解、知道。
      ●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
      三国·魏·曹操《孙子注》分析判断敌情靠用心想,观察战机靠用眼看。
      ●论事料敌,当以己度人。
      《三国志·魏志》 评论事情估量敌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度量敌人。
      ●凡与敌战必须料敌,详审而后出兵。
      《百战奇略·轻战》料敌:度量敌情。详审:详细审察。
      ●凡与征战,必先和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
      《百战奇略·间战》征战:出征作战。觇(chān):窥探。兴师:出兵。
      ●不知敌情,不可以言战。
      清·陈光宪《历代名将事略·料敌》不了解敌人情况,不能论说打仗。
      ●因敌之害见我之利,因敌之利见我之害。
      清·陈阶平《虎帐必知录·料敌》因:根据。敌之害:对敌有害的情况。我之利:对我有利的情况。
      ●成与败,皆由神势,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六韬·龙韬·奇兵》用兵的成功与失败,都由神妙的态势造成的,得到它就昌盛,失去它就败亡。
      ●势因于敌家之功,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
      《六韬·龙韬》作战态势因敌人行动而变化,临机应变产生于敌我对阵之间,运用奇兵和正兵来源于将帅无穷的智慧与思考。
      ●凡兵之道,曰阵、曰势、曰变、曰权。
      《孙膑兵法·势备》道:方法,原则。曰:叫做,称作。阵:战斗队形。势:敌我态势。变:变通,变化。权:权衡。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孙子兵法·势篇》激流的水急速,以至能冲去石头,这是“势”造成的。比喻打仗时要造成能压倒敌人的“势”。
      ●善战者,求之于势。
      《孙子兵法·势篇》 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要寻找有利的态势。
      


      3楼2012-04-18 17:24
      回复

        ●战阵无常势,因敌以为形,故兵之极至于无形。
        唐·李筌《太白阴经·兵形》 作战布阵没有固定不变的阵势,要根据敌人情况部署自己兵力,所以用兵巧妙至极点就可以达到使敌人不能察觉的地步。
        ●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
        宋·何去非《霍去病论》兵法虽有定论,但用兵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
        ●凡用兵之法,主客无常态,战守无常形,分合无常制,地退无常度,动静无常期,伸缩无常态。
        明·《投笔肤谈》 用兵的方法,敌我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进攻防守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兵力的分散与集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定,前进兵退不有固定不变的限度,行动或不行动没有固定不变的时间,收缩或扩张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孙子兵法·形篇》不可取胜就守,可以取胜就攻,有的版本为:“不可胜,守;可胜,攻也。”今据《十一家注孙子》改。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孙子兵法·虚实篇》善于进攻的人,可使敌人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防守。善于防守的人,可使敌人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进攻。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孙子兵法·虚实篇》 进攻一定取胜,就要进攻敌人不防守的地方;防守一定守住,就要在敌人不去进攻的地方防守。
        ●善守者,藏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九天之上。
        《孙子兵法·形篇》 九地:旧指地下很深的地方。九天:旧指天空很高的地方。善于防守或善于进攻的人,都会把自己的部队隐蔽或调动得很好。
        ●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余也。
        三国·魏·曹操《孙子注》我军所以防守,是因为力量不足;我军所以进攻,是因为力量有余。
        ●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
        唐·李靖《李卫公问对》进攻是防守的转化,防守是进攻的策略。
        ●力不足者可以守,力有余者可以攻。
        唐·李筌《孙子注》攻守要根据自己力量大小而定。
        ●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
        宋·苏洵《攻守》 尽兵:用全部兵力。坚城:坚固的城池。敌冲:敌人冲击的地方。
        ●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宋·苏洵《攻守》 要进攻敌人不防守的地方,要防守敌人不进攻的地方。
        ●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
        宋·陈亮《酌古论·先主》 用进攻的手段进行防守,用防守的手段进行进攻,这就是用兵的变通之术。
        ●战要练,守也要练。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 战:攻战。练:训练。守:防守。
        ●善战者必守为战,善守者必以战为守。
        明·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卷一 善战:善于攻战。以守为战:用守作为攻。以战为守:用攻作为守。
        ●攻人者利敌寡,自守者利敌多。
        明·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卷一 敌人少利于进攻,敌人多利于防守。
        ●知计谋则知所破,知虚实则知所击。
        明·揭暄《兵经百篇·知字》知道敌人计谋就知道如何破敌,知道敌人虚实就知道如何攻击它。
        ●以战代守,以击解围。
        明·唐顺之《纂集武编·守》用进攻代替防守,用出击解除敌人对我之包围。
        ●守城之法从攻城生,故欲善守,必明善攻。
        清·魏源《圣武记》守城的方法产生于攻城,所以要善于防守,就必须知道善于进攻的办法。
        ●兵家之法,战守并重。
        《历代名贤经武粹语》 战守:攻守。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六韬·龙韬·立将》发现敌人空虚就进攻,发现敌人实力强大就停止进攻。
        ●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脆,释难而攻易。
        《管子·霸言》释:避开。实:强。虚:弱。坚:强。脆:弱。
        ●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兵法·九变篇》军:此指敌军。击:攻击。争:争夺。君命有所不受:君王的命令也有接受的。指将帅领兵在外,要根据战场具体情况独立行事,不必惟君王之命是从。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孙子兵法·虚实篇》用兵的情况是避开敌人的实力而去攻击敌人的薄弱部位。


        5楼2012-04-18 17:25
        回复
          这个太好啦!兄弟你辛苦了!


          8楼2012-04-18 18:47
          回复
            对于战略方面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十六计了。。。。。


            9楼2012-04-18 20:02
            回复
              贴还行,不过为了对作者表示尊重,转载也要标明出处吧!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2-04-19 08:57
              回复
                多谢楼上提醒,主要昨天广告贴太多,就临时转了两篇没注明作者是桓王。多谢楼上指正。


                11楼2012-04-19 12:29
                回复
                  楼主辛苦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04-19 20:59
                  回复



                    13楼2012-04-21 15:38
                    回复
                      支持楼主!


                      14楼2012-04-21 18:23
                      回复
                        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兵贵胜,不贵久。
                        战如风发,攻如河决。
                        --------------------------
                        谁还敢说霍去病不读兵书?这个腹黑的家伙早就把兵书啃光了!要不怎么每次打仗作战,都完全符合兵家最佳选择呢!
                        我始终坚信在野猪的教育和卫舅舅的影响下,小霍筒子的三观那绝对是端正的!小霍筒子的学习主动性那绝对是高昂的!


                        IP属地:重庆15楼2012-04-25 08:39
                        回复
                          DDDD!


                          IP属地:重庆16楼2012-04-30 19:11
                          回复



                            17楼2012-05-06 17: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