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吧 关注:304,582贴子:1,036,800
  • 5回复贴,共1

粒子加速器研究简史【资料来源于<环球科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撰文 庞玮
1897年
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在盖斯勒管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支阴极射线管,即一个抽成高度真空的密封玻璃管,内部嵌有一正一负两个金属电极,当给这两个电极加上电压后,负极会发射出一束射线,射向对面的管壁,这束射线被称为阴极射线。阴极射线管是所有现代显像管、雷达管、X射线管的前身。
1897年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利用阴极射线管测量了阴极射线的电荷与质量之比,发现其数值比当时已知最小的粒子氢离子的荷质比要大2000多倍,从而宣告一种新粒子的发现,该粒子后来被命名为电子。电子束在阴极射线管中可以被电场和磁场加速并偏转,因此阴极射线管可以被看做是第一台针对粒子的加速器,这也是此后所有直线型加速器的前身。

1924年
正在德国攻读不是学位的挪威物理学家维德罗提出电子感应加速器的思想,利用交变磁场加速一个环状管道中的电子束,但当时实验上未能成功。电子感应加速器后来又被称为β加速器,第一台实用的β加速器于1940年在伊利诺伊大学投入运行。

1927年
维德罗借鉴了瑞典科学家伊星于1924年提出的方案,利用较低电压沿直线用级联方式加速重粒子,由此避开获得高电压的困难。维德罗设法用该装置将钾粒子加速到5万电子伏特的能量。这种加速器方案后来被称为维德罗型直线加速器,而且为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提供了灵感。
1930年
考克克罗夫特和沃尔顿在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加速器,其原理仍然
是利用电场直线加速粒子。1932年,考克克罗夫特和沃尔特用5万伏电压加速质子撞击锂原子,发现锂原子核被碎裂成两个β粒子,从而表明加速质子可以用于探测原子内部结构。两人也因此工作得到了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1年
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的研究生斯隆建造了一台有21级的维德罗加速器,可以将汞离子加速到1.25兆电子伏特。此后他们还建造了两台此类加速器,可分别将汞离子和锂离子加速至2.8MeV和1.0MeV。但这类加速器对α粒子这样更轻的粒子效果不好。
1931年
劳伦斯受维德罗论文启发,发现对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粒子可以用交变电场实现多级加速。劳伦斯和他的研究生利文斯顿利用这个发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整个装置只有巴掌大小。同年他们用这台加速器将氢离子加速到8万电子伏特,此后他们建造了更大的一台回旋加速器,并证明回旋加速器是加速离子的有效手段。

1931年
美国物理学家范德格拉夫发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起点装置,能获得高达1.5MV的电压,他得以将氢离子加速到0.6MeV。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这十年是同步辐射加速器快速发展时期。欧美各主要物理学实验室都开始建造自己的回旋加速器,加速器尺寸不断增大,能量上限也不断提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1938年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建造的回旋加速器能将氘核加速到10MeV;1939年劳伦斯建造的Croker回旋加速器,直径1.5米,能将氘核加速到20MeV;1942年劳伦斯建造的4.5米直径加速器,能量上限被提高到100MeV。
1940年
基于维德罗1928年提出的想法,美国物理学家科斯特(D.W.Kerst)在伊利诺伊大学制造出第一台电子感应加速器(Betatron),用一个随时间增加的磁场来将电子约束在环形轨道上并不断加速。科斯特的机器能将电子加速到2.3MeV的能量,同时还能产生强度相当于1克镭的X射线。1950年科斯特将加速电子的能量上限提高到300MeV。



IP属地:广东1楼2012-05-18 21:14回复

    1943年
    维德罗在建造自己的电子感应加速器时,提出了另一个新想法,即与传统的用高速粒子束轰击固定靶不同,他设想可以用磁场将粒子约束在两个所谓存储环内,然后按需要可以让这两束高能粒子流进行对撞。他将此想法申请了专利,但直到1952年才公开。这也是后来所有对撞机的原型。
    1945年
    苏联物理学家维克斯勒和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兰同时提出了同步加速的构想。将加速器电场的变化频率和粒子能量增加的频率同步,以突破此前由于相对论性质量增加和同步辐射带来的加速困难。基于此原理人们建造出针对电子的电子同步回旋加速器,今天最大的此类加速器:德国的MAMI能将电子加速至855MeV的能量。
    1946年
    英国的葛沃德(F.Goward)和巴恩斯(D.Barnes)基于同步加速原理,将一台加速器改装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同步加速器(Synchrotron)。与电子同步回旋加速器只能用电场加速不同,同步加速器还加上了一个同步磁场,因此可以将粒子约束在一个固定半径的环形轨道内。从1954年格拉斯哥大学建造的电子同步加速器将能量上限扩展到350MeV.

    20世纪50年代
    英国伯明翰大学与1947年建造了第一台质子同步加速器,通过新设计的环形电磁铁,他们得以对质子实现同步加速,并在1953年开始以10亿电子伏特的能量运行。1952年,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名为Cosmotron的质子加速器开始运行,并于1954年将能量提高到3GeV。
    1952年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克伦特等人提出了所谓的强聚焦原理,又称交变梯度聚焦。实现了利用均匀梯度的磁透镜来聚焦或散射粒子束,通过多个这样的磁透镜组合使用,能更好地聚焦粒子束。
    1959年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建造了能量达28GeV的质子同步加速器(CPS)。同年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建造的AGS能量上限达到33GeV。

    1966年
    斯坦福大学完成了直线加速器(SLAC)的建造,主加速器长达3.2公里,束流能量18.4GeV。在这台加速器上陆续产生了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天SLAC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直线加速器,束流能量已被提高至23GeV,主要以正负电子对撞为主。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CERN建造了第一台双存储环质子对撞机IRS(Intersecting Storage Rings),利用此前的CPS充当粒子注入源。到1984年,IRS的碰撞能量已被提升至31.4GeV。1976年CERN建成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SPS),碰撞能量400GeV。同年费米实验室建成的质子加速器(FNAL)能量达到500GeV。1981年,CERN建成了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LEP。
    1983年
    费米实验室建成了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在LHC出现之前长达近30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只占据世界上能量最高对撞机的宝座。

    2000年后
    2000年,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相对重粒子对撞机(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RHIC)开始运行。2008年,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投入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台重离子加速对撞设备,其中LHC是目前最大的对撞机,设计质子碰撞能量高达7TeV,肩负着探索粒子物理前沿问题的重任。

    


    IP属地:广东2楼2012-05-18 21:14
    回复
      囧……
      想回国买这本杂志了…………
      这边找不到啊………………
      另外吐槽下ls


      5楼2012-07-20 13:24
      回复
        这玩意是越做越大了,研究的东西却是越来越小。
        上个月117号超重元素再次被人工制造,几个原子却需要数十公里的设备来制造,不知道以后合成更重的元素需要多大的加速器。


        IP属地:吉林6楼2012-07-20 17:39
        收起回复
          小的下面还有更小== 这要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7楼2013-08-30 1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