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吧 关注:33,180贴子:390,816

<搬运贴>是谁写错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關於討論台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的一篇文章
樓主覺得是好文一篇
特此搬運來與各位分享


1楼2012-05-26 01:40回复
    台灣教育部對漢字字形有一套規範,叫做「國字標準字體」。這套標準不止涵蓋楷書,而且還提供了宋體、黑體、隸書的標準字體。 Windows 為了符合這個標準,曾經推出「新細明體更新套件」。Mac 系統內建的標楷體與 Mac 版 Microsoft Office 附送的新細明體也是來自這個標準。標準字體當然有規範字形的作用,在現代似乎是有某種程度的必要性,不過教育部這套標準有許多「特別」的規定,經常讓學生和老師感到困擾,而市面上大部份的字體也並不完全符合這個標準。當然,制定者對於文字考證的用心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某些實際做法是否適當倒是值得討論。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國字標準字體」與傳統字形或一般寫法的不同之處。下面這幾個字都有「木」在下方:

    趙孟頫《無逸帖》
    


    2楼2012-05-26 01:42
    回复
      俞和《急就章釋文》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楷書字體
      「木」字最後兩筆本來應該是是撇和捺,不過從上方的文字可以看出,在傳統楷書中「木」放在下方時這兩筆往往變成了左點和右點。至於上面的楷書字體則保留「木」的原樣。不過在「國字標準字體」裡卻規定,若「木」在下方,撇與捺就要變成向左的短撇與向右的頓點:

      ↑ 國字標準字體(楷書)而在「國字標準字體」的宋體之中,這些字也就變成了這樣(與傳統宋體比較):

      ↑ 國字標準字體 (宋體)

      ↑ 傳統宋體(細明體) 從以上來看,在傳統楷書中如果「木」在下方,常常會把最後兩筆寫成左點與右點,而傳統印刷字體雖然沒有區分單獨使用的「木」與在下方的「木」,但至少是維持「木」的原樣而沒有標新立異;另一方面,「國字標準字體」在這個地方使用短撇與頓點卻是一般楷書少見的。楷書字形千餘年來具有某種約定俗成的規則,但國字標準字體在許多方面並沒有遵照這樣的傳統,而是基於某些理由採用了獨特的規定,因此它常與一般的寫法脫節,大家照著經典碑帖學來的字反而不合標準,還得另外花費工夫去調整配合才能符合規定。「國字標準字體」也是造成台灣字體與其他漢字使用地區所用字體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其他的問題,我們下次再繼續說。


      3楼2012-05-26 01:42
      回复
        關於「國字標準字體」的特殊之處,我們在這裡再介紹更多的例子。由於國字標準字體「力求符合造字原理」,所以對字形做了不少特別的規定。例如有人把「盜」字上方的「㳄」寫成「次」,但因為「㳄」原是指張嘴流口水,所以國字標準字體規定必須寫成三點水。又如「次數」的「次」字,它的左偏旁在楷書中已和「冰」的偏旁變得相同,但因為它在篆書中是從「二」,所以國字標準字體規定「次」字左邊必須寫成兩橫。然而,有一些字的規定只為講求造字原理,卻未必完全合理。以下是一些例子:
        「黃」
        國字標準字體
        異體楷書
        小篆
        這裡有一則新聞說到,黃家的孩子帶爸爸寫的「黃」字到學校,結果被老師說是寫錯了,爸爸和爺爺知道後都很不服氣。他們爭論的焦點,就是上方到底要寫成「草頭」、還是「廿」再加上一橫。很多研究文字的人會覺得廿一的黃才是「正確」的,因為在小篆中「黃」字是寫成如右的字形。也因此,國字標準字體採用的是「廿一」的字形。
        


        4楼2012-05-26 01:44
        回复
          不過看看新聞事件中長輩的說法,可以知道草頭黃是很通行的寫法,翻開古代書籍或書法就會發現草頭黃的字形是最常見的,甚至在隸書中就已經這麼寫了。國字標準字體在這裡並不採取從俗的原則,而是從篆字去推出楷書字形。至於「黃」字中間的「田」,由於《說文》提到此字從「田」,所以國字標準字體規定中間一豎不能出頭,原本小篆中「田」字被豎畫貫穿而出頭的的外形反而未獲得採納。
          「寺」
          國字標準字體
          傳統楷書
          小篆
          傳統上「寺」字上方是寫成「土」,不過國字標準字體規定上面要寫成「士」。其說法是,只要不是由「土」演變而來的都要寫成「士」以示區別。其實這樣的說法不無可議之處,因為「寺」字上方雖然不是「土」,但也並不是「士」,而是「之」的古字,也就是注音符號的「ㄓ」。其字形的比較請見右表。
          「ㄓ」下方的橫畫本來就是相當長的,所以在楷書中會變成「土」也可說是其來有自。國字標準字體的規定和長久以來約定俗成的楷書字形有所不同,也就容易引起困擾。
          


          5楼2012-05-26 01:44
          回复
            除了手寫楷書之外,台灣教育部還對印刷用的宋體字做了規定。在「國字標準字體宋體母稿」中,列出了所有常用字與次常用字的標準宋體字形。這套標準宋體與傳統宋體有相當的出入,我們在此舉出其中的一些問題。
            在標準化的思維之下,教育部相當強調宋體與標準楷書的一致性,所以只要宋體筆畫與手寫楷書略有出入,都會被加以更改。關於官方強行規定印刷體要與手寫體一致這件事,我們曾經在「站不穩的字」一文中提過,並舉了「出」字為例。國字標準字體也有類似的情況,它的「出」字宋體為了符合手寫楷書筆畫,左方的豎筆不超過其下的橫筆,右方的豎筆卻超過橫筆,形成左右不對稱的結構。這種在手寫體是連筆,在宋體中就要連筆的規定,影響了許多字的筆畫,其他類似例子請見右表。 另外,「言」字的第一筆在傳統宋體中為橫畫,「宋」字的第一筆在傳統宋體中為豎點,這些在國字標準字體的宋體中都依照楷書被改為一點。「辵」部在傳統宋體中是兩點加上橫畫、直畫、捺筆,在標準字體中也硬被改成連續轉折的手寫式筆畫 (見下圖的「這」字) 。「口」字下方的橫筆在傳統宋體中不超過右方的豎筆,但在標準字體中則要超過並露出頓筆,而且左右豎筆不一樣長 (請見下圖)。
            


            7楼2012-05-26 01:46
            回复
              這些改變其實是很值得檢討的。雖然這樣達到了印刷與手寫的一致性,但就如「站不穩的字」裡所提到的,手寫楷書與印刷體的筆畫結構根本不同,楷書橫筆都向右上傾斜,宋體卻是「橫平豎直」,即使要訂定宋體的標準,也應該就標準字形部件的增減來做調整,而非連宋體的基本筆畫細節都加以破壞。以「口」字為例,下方的橫畫超出右邊的豎筆後,即破壞了宋體講求對稱均衡的特性。又如「瓜」字,由於中間的豎筆與其下的挑筆在手寫中是連成一筆,所以其標準宋體也被改成右圖的字形,下方的挑筆與一點完全偏在右邊而使結構極不均衡。而「辵」字旁的筆畫也是相當怪異。至於「言」字與「宋」字的第一筆在傳統宋體中作橫筆或豎點,而非如楷書中的的點,似乎相當奇特。不過看看「言」的小篆字形 (隸書的情形也類似),第一筆即是橫筆,傳統宋體與之相同,而「宋」的第一筆在小篆中作直畫,傳統宋體也作直畫處理,可見傳統宋體並不是胡亂改動的。傳統宋體捨棄歪斜的點而取橫畫或直筆,講求結構平衡的用意相當明顯。不過,教育部的標準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更誇張的是,國字標準字體的草字頭,在宋體中成為了右圖的模樣,兩個豎筆是傾斜的。這種傾斜法是楷書的特性,例如「口」字楷書即是上寬下窄,但是在橫平豎直的宋體中還這樣處理就令人匪夷所思了。由此看來,標準字體的制定者對於宋體是缺乏了解的。 


              8楼2012-05-26 01:46
              回复

                傳統宋體的字形設計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其中具有相當多的巧思,可惜在今天並未得到足夠的尊重。事實上,手寫體與印刷體原本就是不同的字體,文字教學應該以楷書進行,至於印刷體則應該是發揮創意與美感的地方,兩者並不衝突。除了楷書、宋體之外,教育部還公布了「方體母稿」與「隸書母稿」,甚至也有制定小篆標準字體的計畫,企圖將一切標準化,其必要性實在值得商榷。


                9楼2012-05-26 01:46
                回复
                  在列舉了國字標準字體的一些問題之後,我們在這裡再做個整理和討論。一、國字標準字體執著於迎合小篆的寫法與《說文》的解釋,雖然這代表對考證所下的工夫,但有些規定過於脫離現實,而違背楷書通行字形。畢竟楷書是楷書,小篆是小篆,各有不同的結構和審美觀,《說文》的解釋也並非完全正確。況且從小篆到隸楷的演變本來就是一連串的筆畫合併與簡省,有人認為小篆要演變成「廿一黃」才是正確的,但根據隸變的演變方式,演變成「草頭黃」亦無不合理之處。事實上,傳統的隸書與楷書中早已充滿著與小篆不合的筆畫,許多小篆中有分別的部件到了隸楷也都合併了,這從《篆法皕韻歌訣》的「奉奏春秦泰,篆來首不侔」等語句可以了解。照國字標準字體的做法,整套楷書恐怕都要重新改寫了。二、在標準宋體的部份,如我們曾經說過的,制定者對於宋體了解不夠,而且強制手寫體的細節都要移植到印刷體上,因而影響了宋體的設計與美感。就連教育部的官方文件裡都提到,這套標準字型「在美觀程度上仍有許多可以再努力的地方」,而且還需要「聘請專家,集思廣益作不斷的調整與修飾」。既然如此,實在不必急著公告印刷體標準字型,而且就如我們所提過的,制定印刷體標準的必要性是值得商榷的。電腦上的新細明體改採官方標準宋體,即讓有些人認為字形「變醜」,相關單位恐怕要聽聽這方面的意見。 


                  10楼2012-05-26 01:48
                  回复
                    三、國字標準字體嚴格區分在小篆中有區別的部件,但有些做法似乎並不一致而令人疑惑。例如「月」字旁與「肉」字旁在楷書中已經合流,都寫做「月」,而國字標準字體則是特別規定代表「肉」字的「月」要將中間兩橫寫成點與挑(見右圖),以示區別(這種做法也有討論空間)。然而,「朝」、「服」等字的「月」字旁其實也不是「月亮」的「月」,而是「舟」字,古代印刷體有將中間兩橫寫為兩點的,以便與「月」保持區別,但是國字標準字體卻完全不區分「舟」字旁與「月」字旁。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套標準字體呢?我們當然可以評斷某種寫法是否合乎「標準」,因為「國字標準字體」確實是目前官方公告的標準,這是客觀的描述。只是「標準」和「正確」未必等同,除了一時的標準之外,整個書法史更有它的意義,如果只以一時的官方標準來對某個字下「對」、「錯」的評斷,恐怕是未盡周全的。對於目前標準字體所產生的混亂與困擾,也許有人認為標準字體只要推行一段較長的時間,自然能達到統一,但是古代的帖碑與印刷品都會持續流傳下來,尤其歷代書法名家作品仍會成為眾人效法的對象,因此爭議恐怕不會輕易休止。另外,教育部提供標準宋體等印刷字型供大眾使用,而且變成了 Windows 上的新細明體更新套件,但既然官方都承認這套字型在美觀上不盡完美,字體廠商應可以本身的字型設計專業來做調整,而沒有必要照單全收才是。我們還是要肯定標準字體制定者的用心,但也認為這套字體有全面重新檢討的必要。


                    11楼2012-05-26 01:48
                    回复
                      搬運完畢
                      原文地址:h t tp://w ww.ide og rapher.co m/articles/article.p hp?aid=70


                      12楼2012-05-26 01:49
                      回复


                        


                        13楼2012-05-26 01:57
                        回复
                          新细明体将字形变得更接近於手写体了,可以这样理解吗?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5-26 06:55
                          回复
                            这就是最原始最美观的字


                            IP属地:湖北15楼2012-05-26 09:53
                            回复
                              这篇文章写得很棒,但我不觉得教育部宋体有什麼不好,印刷出来的字更接近手写也方便学习,尤其是对於外国人来说,不喜欢的人大可自己安装别的字型


                              IP属地:中国台湾16楼2012-05-26 1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