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吧 关注:24,562贴子:97,864

【转载·百家争鸣】余秋雨先生对汉服的认识错在何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炎黄
作者:云尘子
时间:2007-03-24 23:57:14
来源:天涯


IP属地:云南1楼2012-06-19 14:56回复
    最近,曾经轰动文坛的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关于对汉服问题的文章,其中反映出来的对汉服的认识错误,本来不值得一驳,因为知道汉服的文化意义以及有华夏文化认同感的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在汉服已经被中断了三百多年之后,在西服革履已经被我们普遍接受了几十年之后,在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风气正猛的情况下,知道华夏文化精神的人很少,知道汉服的文化内涵的人更少。为了使更多的朋友能够有机会认识汉服对华夏文化以及华夏文明的重要意义,所以写出下面的文字来说一说。
    首先,余先生错误地把“汉服”与“民族主义”等同起来了。
    余先生“不同意”“为了恢复民族尊严”而穿“汉服”,甚至“至少在重要场合要穿‘汉服’”也“不同意”,在“不同意”前面还加上了“当然”二字,可是,就是这两个字反映出来余先生的“想当然”的错误。
    余先生所列出的原因是:“因为这与拒绝圣诞节、赶出辛巴克如出一辙。如果中国人都要穿‘汉服’,那就进入了一个民族主义的概念之中;既然已经进入这个概念,那我要问:你们把五十几个少数民族放在哪里?”对此,应当如何看待?
    既然余先生说到“圣诞节”问题,就不得不从这里说起。直接提出“拒绝圣诞节”是一个偏颇,但是,“提倡圣诞节”也是一个偏颇,对于正在风行着的“过洋节”的风气不管不问而任其蔓延,也应该算是“不作为”的过失。我们应该的态度是:外国人过“圣诞节”,我们丝毫无意去干涉;中国人中已经信奉“耶稣教”(或与之同源的“教”)的人,我们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中国人中不信奉“耶稣教”的人,热衷于通过“过圣诞节”娱乐一下,我们不提倡、不赞同;作为华夏民族的总体,我们不能不大力倡导中国传统节日,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只能“推己及人”,而不能舍弃自我而去迎合别人。
    同样道理,我们提倡中国人穿“汉服”,原因也在于——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形象特点,而且这个形象特点是我们民族的“遗传”。我们不应该因为羡慕外国人,就把自己的容貌通过美容手术改造成黄头发、蓝眼睛,把自己的皮肤通过移植或者染色变成白色、棕色或者黑色。衣服作为人的第二张皮肤,莫非就应该改变呢?
    一个民族,都应该首先有自己的民族自信和自尊,中国的56个民族都应该有这种自信和自尊,其中的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更应该注意民族自信和自尊。从世界上来说,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华夏民族,我们的华夏民族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必须有我们的自信与自尊。56民族的同胞热爱自己民族的服饰,华夏民族的成员热爱本民族的服饰,这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而是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的表现,因此应该大力支持。
    中国人穿“汉服”就是不考虑汉族之外的“五十几个少数民族”吗?完全错误。错误在于对“汉服”的理解错误。
    “汉服”一词从何而来?这不能不从“汉朝”说起。汉朝的人所穿用的服饰,并非汉朝人所“创新”出来的,而是从汉朝之前的祖先那里继承过来的,所以,汉朝人所穿的服饰,并非“汉朝服饰”,而是“汉朝人所穿的民族传统服饰”。汉朝在与外族交往的过程中,外族的人把“汉朝人所穿的民族传统服饰”称为“汉服”,我们也同时把外族的服饰叫做“胡服”了。其中的“胡”字,是因为双方交战或敌对才产生了贬义,其实当初也只是“内外”之分。
    “汉朝人所穿的民族传统服饰”,难道汉朝之后就不存在了吗?也不是。此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各个朝代,这种“汉服”都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主流服饰,尤其是在重要和严肃的场合,更是如此。也只是因为在清朝,在强制性的高压政策和手段之下,汉服才暂时退出了我们民族的服饰范围,没想到的是,这一暂时退出,竟然延续到现在!
    


    IP属地:云南2楼2012-06-19 14:57
    回复

      因此,从广义上来说,“汉朝人所穿的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而不仅仅是汉族的服饰,因为汉朝时还无所谓“少数民族”,也无所谓现在意义上的“汉族”。这样说来,我们能说穿上这种广义的“汉服”就是不尊重其他“五十几个少数民族”吗?强行把56个民族分开,说穿“汉服”就是排斥其他五十几个民族,虽然余先生不是想让华夏民族这个整体分裂,但是,实际效果却是如此。
      下面再从华夏民族这个大家庭的前提之下来谈一下汉族服饰问题。
      在华夏民族这个大家庭之中,56个民族有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服饰?只有一个,那就是汉族!在56民族同时出现在一个场合时,其他民族都身穿民族服饰,但是,汉族人穿什么?穿从西方而来的西服吗?穿从满族服饰而来的旗袍吗?穿日本和服、韩国韩服吗?穿阿拉伯长袍吗?或者完全**吗?要知道,汉族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三以上啊,当汉族同胞没有自己的服饰的时候,我们汉族还有自尊自信吗?进而来说,华夏民族还有自尊自信吗?余先生为什么尊重“五十几个少数民族”,却惟独不尊重56民族中的汉族呢?为什么不尊重由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华夏民族呢?
      其次,余先生把“汉服”与“国服”等同起来了。
      余先生说:“如果有人说,考虑到这些少数民族,可以不叫‘汉服’,改叫‘华服’,那么,进一步的问题又来了,你们的“华服”里能汲取五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元素吗?如果不汲取,大家反而会心理受伤,徒生磨擦;如果都汲取了,那该是一种什么服装呀,你敢穿吗?”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广义的“汉服”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就像我们现在把代表我们华夏民族的语言文字叫做“汉语”一样,它不是指某种方言,也不是指某个时代的语言文字,而是贯通古今的、贯通华夏民族中56民族的。余先生不会反对“汉语”这个称谓吧?为什么却反对“汉服”这个词语呢?
      “狭义”的“汉服”,是我们当前为了解决汉族的服饰问题而出现的“约定俗成”,也就是说,在除了汉族之外的“五十几个少数民族”都已经拥有自己的服饰的情况下,汉族的服饰只能叫做“汉服”。否则,难道另外再起个名字吗?
      广义的“汉服”之中,包括狭义的“汉服”,但绝不仅仅是狭义的“汉服”。作为“国服”的广义的“汉服”,只能从华夏民族的源头上去取,而不能在华夏民族的支流上来取。前面我们说过,“汉服”作为一个词语出现于汉朝,但是,汉朝的服饰也有很多种,其中有官服、祭服、礼服、便服等等,我们主张把在汉朝之前就已经有的,而且是作为服饰主流的、能够反映华夏文化内涵的“深衣”作为“国服”,在《礼记》之中专门有《深衣》篇,我们应该知道,《礼记》是对《仪礼》所做的“记”,《仪礼》是孔子编订的,孔子是继承前代圣贤“述而不作”的,由此可知“深衣”是服饰之中的代表性意义。
      汉服得到华夏民族一些成员的再度重视,只是最近几年内的事情,在众多网友和同胞宣传汉服、进行汉服实践的时候,没有一个现实的组织,更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指导,所以,对“汉服”的理解也就各有不同,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必然出现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对广义的“汉服”和狭义的“汉服”分辨不清,名词出现争论,也是必然。
      当我们从华夏民族服饰的源头上来选择“国服”的时候,我们主张选择“深衣”,为什么?第一,因为“国”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某个朝代,而是一个民族的所有朝代之中的一环,选择“深衣”,是从华夏民族历史文


      IP属地:云南3楼2012-06-19 14:57
      回复
          其五,余先生的思维实在是非常混乱。
        请看这一段:“有人说:‘平日可以随便,国家的重大场合应该穿国服啊!’我的回答是:对于一个民主、自由、文明的国家来说,真正的重大场合,必须是广大民众正常生态的愉悦汇聚,一旦强制,就不重大。对我来说,如果有一个‘重大活动’规定我必须与别人穿同一种服装,我必然拒绝参加。现在有些活动要求穿‘正装’,这是合理的,那只是提倡一种礼貌,所谓‘正装’的范围很宽,男性穿西装、中山装、对襟装、绣花传统服装都可以,女性的范围就更大了。”
        一个没有民族认同感的人,大家是否还认为这个人仍然属于自己这个民族呢?有没有民族认同感,难道是靠强迫的吗?一个汉奸,我们不仅不会“强制”他去穿“深衣”、“汉服”,而且认为他自己穿上“深衣”“汉服”,也是对“深衣”与“汉服”的亵渎,让这样的人来参加我们的“重大活动”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侮辱!
        余先生在这段文字中先说了“国家的重大场合”,后面却又改成了“重大活动”(去掉的“国家”二字,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即使是“重大活动”,我们都穿着深衣、汉服参加,余先生会穿上和服、韩服、彝族服饰、藏族服饰参加吗?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余先生不讳选择和服、韩服吧?作为一个汉族人,不会选择彝族、藏族的服饰吧?不过,这没有人强制余先生,余先生可以拒绝参加,也可以穿上和服、韩服与日本人、韩国人一起参加“重大活动”,也可以穿上彝族、藏族的服饰去与彝族、藏族的同胞一起参加“重大活动”,但我们以为,余先生果真如此,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耻辱!
        令人奇怪的是,余先生又说:“现在有些活动要求穿‘正装’,这是合理的,那只是提倡一种礼貌,所谓‘正装’的范围很宽,男性穿西装、中山装、对襟装、绣花传统服装都可以,女性的范围就更大了。”看来,余先生认为,“有些活动穿‘正装’是合理的,是提倡一种礼貌”,莫非认为在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的时候穿上代表这个国家民族的服装就成了不是“提倡一种礼貌”了?为什么穿什么西装、中山装之类的就可以,要穿深衣与汉服却不行了呢?莫非余先生认为汉服只有一种款式吗?——非常可能余先生就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是如此,那只能说我们民族实在太可悲可叹了,自己人却不了解、不认识、更不认同自己民族的服饰!莫非有哪位日本人不了解、不认识、不认同他们的和服的吗?
        其六,余先生错误地把文与质混淆了。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阳明子说:“知行合一。”这就告诉我们要内外如一,而不能虚伪矫饰。诚然,穿上深衣与汉服的不可能都是好人,但是,莫非穿上深衣与汉服的就一定是坏人吗?可是,余先生竟然说:“据我所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那些主动做向导的汉奸,有不少是平日最讲‘华夏祖制’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因为一切极端主义都是脆弱的,碰到什么就碎,碎得比谁都快。相反,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最具国际视野的‘洋派知识分子,倒都很爱国。只有周作人做了文化汉奸,他一直穿中国服装。结果我们看到,一批穿着中国传统服装、满口中国成语的汉奸,与一批穿着西装用流利的英文在国际社会为祖国的尊严大声疾呼的爱国志士,构成了强烈的对照。只有深入国际,了解其他各国文明,才知道中华文明的价值。一切形式主义的狭隘举动,极端主义的哗众取宠,反而表现出了对祖国文化的不自信。”实在不知道当初鼎鼎大名的余秋雨先生怎么会如此思维混乱!
        在20年前,张明敏唱了一首《我的中国心》,其中一句歌词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在这里强调的是“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但是,“洋装虽然穿在身”却是因为他生长在作为外国殖民地的香港,在那种情况下,在那样的地方,无法多去提倡华夏民族的服饰,而且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华夏民族一时间失去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华夏文化正在被西方学说和西方武力影响着、震慑着,从那之后,中国人暂时放弃了中国的许多东西,所没有放弃的就是这颗“中国心”!因此,“洋装穿在身”绝不是自豪,而是无奈!难道我们现在还要保持这种“无奈”吗?
        


        IP属地:云南5楼2012-06-19 15:00
        回复
          其八,余先生对华夏服饰的意义认识错误。
            余先生说:“如果有哪些服装设计师能够把中国传统服装的审美元素运用到现代的生活着装上,并受到民众的欢迎,实在是一大好事,因为这就增加了人们选择的机会。如果有的机关、学校选择了民族气息的工作装和校服,大家也会高兴。但是,这是一种可爱的审美设计比赛,而不是一种专 制的行政命令干预。”
            莫非华夏服饰能够是今天的我们需要“设计”出来的吗?如果可以“设计”出来,那么,还叫做“华夏服饰”吗?要知道什么叫做“华夏”:因为我们有传统的礼仪,所以叫做夏;因为我们有传统的服饰,所以叫做华。这种传统的礼仪服饰,虽然可以在符合原则的情况下加以变通,但是,却只能是从传统中“选择”出来,而绝不是靠今人“设计”出来,否则,那就不叫“传统”的,因而也不能叫做“华夏”的!
            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究竟是因为民族的认同而接受,还是因为“审美”而接受?一般的服饰当然可以先讲究“审美”,但是,一个民族的服饰却不能把“审美”放在第一位!阿拉伯人不是因为他们的长袍符合“审美要求”才接受,韩国人也不会因为他们韩服符合“审美要求”才接受,而是因为那些服饰是他们民族的才接受!在一个民族的代表性服饰在从无到有的情况下,可以靠“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审美要求”,但是,华夏服饰以及汉族的代表性服饰,却不用靠“设计”,不能把“审美要求”放在第一位,因为它们不是“从无到有”。
            一个机关或学校的工作装或校服,当然可以“设计”,当然应该考虑“实用”和“美观”,但是,国家、民族与机关、学校却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不能相提并论,前者基本上不涉及太多的民族文化问题,后者却不然。
            余先生又说:“在欧美各国的服装极大部分都已经是‘made in China’的时代,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对中国服装实施‘反倾销’的狂潮中,我们的文人再悲情激昂地呼唤‘汉服’,是否让人觉得有点过于做作?”我们实在是不清楚余先生怎么会这么糊涂,竟然把我们的民族服饰与“反倾销”联系起来,难道余先生认为我们的民族服饰是为了向外国“倾销”吗?难道余先生认为因为欧美各国的“反倾销”,我们就俯首帖耳地听欧美各国人的话吗?
            余先生最后发出呼吁:“中国文人啊,稍稍做点有意思的事情吧。”莫非余先生认为什么“有意思”就做什么吗?莫非一切都应该凭兴趣来做吗?为了使华夏民族的文化从文质两个方面复兴起来,为了使华夏民族增强自尊自信,我们才来提倡复兴华夏文化,才来提倡国服、汉服,这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大问题,岂是“有意思”还是“没意思”的事情?!
          


          IP属地:云南7楼2012-06-19 15:05
          回复
            无论别人观点如何,我不得不承认我自己很赞同这篇文章,把我想说的或是想说却表达不出来的全都说了


            IP属地:云南8楼2012-06-19 15:06
            收起回复
              民族团结的实质本应该是求同存异,只不过某些御用的文人,为了媚上,而开始了自我阉割,弄得像复兴华夏文化,就会影响民族团结似的,其实都是伪的,你能跟苗人说:为了民族团结,别穿你们的苗衣了,估计苗人会拿刀剁了他


              IP属地:北京9楼2012-06-19 15:30
              收起回复
                当年看余秋雨的论调,我是这个表情
                不可能因此对此人恨得咬牙切齿,当然也做不到完全不屑一顾,可想了半天,唯有【不值一驳】四个字而已。
                虽说当年喷子黑子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在质上泛烂,量上泛滥,但……余学者的论调,确实不比那些人高明多少,都是被驳翻批烂的东西。当时的想法是:这类话无论谁说的,都懒得驳,要是因为余学者有一堆牛逼的名号就对他区别待遇未免那个了点儿。
                不想,余学者的文章被一群人奉为无人能撼动的真理……
                如今看来,不得不感谢那些“不爱惜羽毛”,耐心费墨反驳的人。
                精品之~


                来自掌上百度10楼2012-06-19 15:54
                收起回复
                  说得好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2-06-19 18:41
                  收起回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我们是汉族人,我们穿我们自己民族服装有何不妥??????这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汉服之伟大,在于它是精神的衣冠,风骨的衣冠,而不是单纯的一件衣裳。我们祖先对衣冠的传承和坚守,本质上是一种对精神的倡导和信仰的坚持。民族服饰不能把审美放在首位,即使汉服与现代审美不符,但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父母老了,不好看了,难道就可以不认他们了??????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西化分化图谋,中国是危机重重而不自知,拜金主义,崇洋媚外,严重冲击着人的价值观,汉族人已经离开自己的传统已经很久了,很西化了,更找不到炎黄子孙的范儿了,见到自己祖宗留下的传统时,感到很陌生,不认同了,能把复兴汉服看作是内斗,实在是可悲。。。。。
                    


                    12楼2012-06-19 21:31
                    收起回复
                      小时候曾经有段时间很喜欢看余秋雨
                      但后来长大了,稍微有点脑子了,便能分辨一些东西了


                      IP属地:北京13楼2012-06-19 22:24
                      收起回复
                        短短六个甲子,先人屈辱就被他们所忘却!真真是忘本啊!


                        14楼2012-07-05 10:31
                        回复
                          余先生是想表现他在学者中独树一帜的开放与新潮吗?鼓动别人穿牛仔裤也许就是他所谓的有意思的事吧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2-07-30 0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