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堂吧 关注:53贴子:1,527
  • 11回复贴,共1

《全宋诗》辨证释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方健

《全宋诗》的修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成书72册,凡3785卷,收近万人诗作,录诗20余万首,堪称洋洋大观,其集千万书于一书的盛举无疑是功德无量的。尤其是对有别集传世作者佚诗的补遗和无集传世宋人诗作的广搜博采,就更为学者造福,可省读者无数翻检之劳。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总集编纂的要求是不错、不漏、不重,如以这个极高的标准衡量,无疑《全宋诗》的修订、完善尚有很长的路要走。1998年底,该书正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齐后,与媒体不遗余力的追捧炒作和屡获大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迄今鲜见学术层面的批评意见和匡谬证讹,笔者极有限的阅读范畴中仅见一些札记性的零星订讹辨误之作,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笔者时因专题研究之需而查阅和翻检《全宋诗》,合计总量约2册,仅占全书3%左右,就发现有各种问题数百例之多,由于这种发现多产生在校核是书所引原典资料的过程中,因此就具备了某种随机抽样的性质。虽然笔者尚未通读全书,目前还无法对《全宋诗》编纂的得失作出全面的评价,但从已发现的问题看,情况相当严重而不容忽视,有些舛误、硬伤还相当离奇、出格,甚至令人匪夷所思。《全宋诗》卷首"编纂说明"中对前人编总集的失误讥评甚苛,如称四库馆臣因"草率和缺少知识,把他人的作品误编于另一作家名下,张冠李戴,所在多有。"不幸的是,《全宋诗》编者也未能避免重蹈覆辙,误收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了"新的混乱"。尤其在辑佚补遗部分,失考的情况相当严重。正如钱钟书先生《宋诗纪事补正·题辞》中批评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所指出的那样:"买菜求益,更不精审。"(《新宋学》第一辑)此外,在作者小传编写,作品重出、版本选用及文字校勘、注文按语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 正如编者坦言:"我们对宋代文学和宋代史料还缺乏研究。" (《全宋诗·编纂说明》)

对总集的编修而言,整理、标点、补遗者及编纂者(下合称编者)的学养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编者水平的参差,决定了《全宋诗》各卷、册间质量的良莠不齐。从客观原因分析,宋诗总集编辑的难度远胜《全唐诗》,由于印刷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文史资料浩如烟海,多亟待整理;较之已基本整理完成的唐代资料有几何级数的增长。而其中的笔记、小说、诗话、方志、类书中所收宋诗,真伪杂糅、张冠李戴等可信度低的情况普遍存在,使用时须经鉴别考辨,切忌拾到篮里便是菜。但毋庸置疑,现代的知识水平、资料条件及信息手段是古人无法比拟的,纵然难度极大,我们完全有可能也应该比前人——如清修《全唐诗》做得更好。

陈寅恪先生早就倡导的"以诗证史"法,实乃治学的不二法门,已被实践证明是"金针度人"的远见卓识。就《全宋诗》的编纂而言,亦亟需"以史证诗",史、诗互证,这不仅体现在作者小传的撰写上,也体现在误收重出诗的判断上。因此,宋史研究的功力于编者就尤为重要。如果编者对邓广铭先生提出的治宋史"四把钥匙"(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年代、目录学)的学养更深厚些,关于小学(文字、训诂、音韵)、校勘、避讳、版本学方面的知识更宽泛些,功底更扎实些,工作更细致、严谨些,无疑其中的绝大部分失误是能够避免的。这就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如果当时不是急于分批陆续出书,而是在宋诗资料库完全建立后,请研究有素的专家分任其责,利用日新月异的电脑技术及不少工具书、索引书的陆续出版提供的检索功能,更多地注意和汲取当代学者不断发表的研究成果(如钱钟书先生即将刊行的《宋诗纪事补正》就有300万言之多),再请熟悉宋代文史的硕学鸿儒分口把关审阅,全书正、续编一次推出,无疑其学术质量会比现已刊行之书高得多。本书凡例出自名家手笔,思虑周详。惜在编纂过程中有自乱其例之处相当多,也成为直接影响本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被《宋诗纪事》及其《补遗》、《续补》牵着鼻子走,费力甚勤,却在纠正了前人时贤许多疏误的同时又产生了大量新的错讹。辑佚补遗中也存在对《永乐大典》、《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宋元方志丛刊》、《诗渊》等辑佚渊薮利用程度有差异,对明清方志中的辑佚就更是情况各异,尤乏辨证,导致大量遗漏和错讹的存在。



1楼2007-01-30 12:13回复

    (34)编者已用过书的漏辑误录  笔者仅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1《纪诗》(下简称《漫录》,仅标是书点校本页码)核查了编者使用该书是条状况,数十首佚诗(包括佚句)中就漏录有二,误录其一。卷95钱惟演已据《漫录》(页328)辑其《赋竹诗》,但却漏辑《寄晏元献牡丹绝句》(页333)一首,因编者不知钱惟演初谥思,后改谥文僖耳。卷153刘夔漏收其《茱萸》诗二联:其一,"华颠帽落从人笑,不插茱萸也是闲";其二,"曾冠獬豸犹无勇,未信茱萸可辟邪。"见《漫录》页330。令人费解的是:同一编者却将紧随其后(页330)程琳的二首诗录入了卷163(8/1847),此前两联佚句却视而未见。卷839收《黄左丞席上作》,系从《漫录》(页315)录诗,诗题竟误"王"为"黄",又尾联首句"日初上",讹倒作"初日上",当乙。其他还有可校已录诗之处甚多。

    (35)漏辑本人文集中诗  宋人的散文中,也附有一些本人的诗,编者多未留意及此。如刘弇《龙云集》卷25有《送盛大夫仲孙归朝序并诗》及《送杜然中序并诗》(四库本),《全宋诗》卷1051刘弇失收。又如卷2858(55/34117~34133)收高翥诗107首,而四库本《信天巢遗稿》收诗108首,经检核,页34129《下塘》只收二首之二,漏录二首之一。当据四库本1170-170下补其第一首,而诗题正作《下塘二首》,是。

    (36)漏辑宋人别集中附录交游之诗  其例甚夥。如卷167(3/1901)范仲淹录有其《怀庆朔堂》诗一首,卷170、卷229又分别收录魏兼(3/1921)、毕京(3/1930)、陈希亮(4/2685)和韵各一首。编者分据《舆地纪胜》卷23及《宋诗纪事》卷12辑入,其实《范文正公文集》附录陈贻范《鄱阳遣事录·庆朔堂》早就收有此三诗,作者小传也可据此书补正。另有曹泾(时为同提点坑冶)的一首同题和诗《全宋诗》失收。可据《范集》附录补辑并补撰曹泾小传。苏颂《苏魏公文集》卷64《锡山唱和诗石刻记》附录其父苏绅(时知无锡县)与县尉窦总之交游诗《贺窦尉生子》二联,《全宋诗》失收,可据以补入卷226苏绅诗。

    (37)宋人别集中附录他人诗漏辑  如《李觏集》卷24页266附录有张商英及朱褒《过新城院》诗各一首,《全宋诗》失收,应分别补入卷933张商英及卷1277朱褒。又如《王十朋全集·文集》卷16《会稽风俗赋》页836引齐唐《退居少微山》:"直当山面开三径,平截波心种绿杨";此联可补卷163齐唐诗之缺。

    (38)漏辑误收宋代方志中诗 《宋元方志丛刊》及《舆地纪胜》、《方舆胜览》乃宋诗辑佚的渊薮,这几部方志、总志中有大量宋诗及佚句可辑,有些均需考辨,方可确证为宋诗,有些则属编者粗疏漏录误收。今仅以《至元嘉禾志》卷27~32所收宋诗为例看《全宋诗》编者的辑佚补遗是何等草率!这6卷《题咏》共收诗词370余首,除少量唐、五代人诗及宋词外,约存宋诗360首左右。其中除张尧同《嘉禾百咏》(录78首)、许尚《华亭百咏》(存85首)、唐询、王安石、梅尧臣《华亭十咏》各10首唱酬诗《全宋诗》已收入外,其余约170首零篇诗,涉及作主130余人,多为可供辑佚补遗诗。今将检核情况归纳于下:其一,失收其人其诗。有林亿、秦玠、宋释契元、俞希白、刘仙伦、徐绎、袁倅(秀州通判)各1首,陆周、赵汝龙各2首,涉及作主9人,诗凡11首。9人生平多可考,并可补小传。其二,已收其人而漏录秀州诗。如漏收吴潜《兴圣寺竹院》、李端民《次唐彦猷顾亭林韵》、陆埈《题莫寺丞足闲堂》、何执中《寄题慧云大士夜讲堂》、张阐《风月堂》、曾几《湖光亭》(仅据《云间志》卷上辑入一联)、李正民《天宁灵山堂示住山祖仁》、赵善应《闻虏归我河南地喜而作》各1首,张伯玉《月波楼》3首、周邠《和陆元中嘉禾百咏》8首,涉及作主10人,诗19首。其三,误收重出。范镇与张掞各有一首《静照堂》诗,编者已将范诗("堂构虚闲处")收入卷345,却又将另一首张诗("斗牛光芒下")误收入卷346(6/4264)范镇诗。《嘉禾志》卷27、《宋诗拾遗》卷7均署张掞,是;已收入《全宋诗》卷178。这是辑佚中的误收重出之例。无独有偶,《嘉禾志》卷29存一组《醉眠亭》诗,其中张先、王观各一首。王观五言诗("松陵江畔客")虽已收入卷627,但编者按云,据陆心源《吴兴诗存》卷2作张先诗,又误据《安陆集》将此诗收入张先卷。实际上,此王观诗无疑,《绍熙云间志》卷下已收入。张先诗("醉翁家有醉眠亭")乃七律,已收入卷170。亟应删张误收重出一首五古。再如赵汝龙,于《嘉禾志》卷32存诗二首:《和奚宰春风楼即事》及《题崇福寺罗汉阁》,《全宋诗》失收其人及诗,却将第一首《和奚宰》误系于陆埈,应删。其四,何执中诗误收为何昌弼。《嘉禾志》卷32有署何昌弼诗3首:《寄题寿师塔南轩》、《寿公禅老游宴》、《寄题慧云大士夜讲堂呈子仁、子渐、子智昆仲》。编者将其中第一、二首编入作者生平不详的卷3758,附于书末(72/45321),又漏录第三首。今考这3首诗实乃何执中诗。上揭第三首诗末附有其门人陆周大观二年(1108)跋,指出乃"门下侍郎何公"宰海盐时作。何执中于大观元年已以行中书侍郎加门下侍郎,此诗乃其元佑(1086~1094)间知海盐县时之作。跋尾的陆周,乃邑人,元佑三年(1088)进士及第,故自称门生。


    8楼2007-01-30 12:13
    回复
      且《宋诗拾遗》卷6已收上揭何诗第一首,《全宋诗》卷978已据以收入何执中卷,是。亟应补入二、三两首,并删何昌弼其人其诗。昌弼乃盛世辅弼之意,似为门人陆周对其的尊称。陆跋后又附陆周同题诗二首《寄题慧云大士夜讲堂》,编者无识而失收。从师生间唱酬三诗透露的信息,陆周似即何诗题中所及的子仁昆仲中之一人。这是辑佚补遗中既误收重出又失收的典型之例。关键在于对作者的失考,当然这种考证颇有难度。上述两类误收重出又涉及作主10人,诗作6首。综上四类错、漏、重,凡涉及作主29人,诗作36首,失误率分别高达22.3%和21.2%。此外,《嘉禾志》卷11还有闻人安道《碧鲜亭》诗,《全宋诗》卷347失检而漏收,闻人平《题应梦罗汉祠》并其人而失收,《嘉禾志》其他卷次也还有一些漏录诗及失收佚句。

      还必须指出:《嘉禾志》卷31收南人张尧同《嘉禾百咏》诗78首。经与《全宋诗》卷2952据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卷154所收同题张诗100首检核,有76首同,《嘉禾志》收录的《嘉禾墩》、《徐家庄》2首,《全宋诗》失收;编者据《嘉禾志》补入《徐家庄》,共计为101首,已逾百首。《小集》中所收《谷水》,库本原校已云:"一作许尚诗";另一首《读书堆》原校:"一作唐询诗",经核,许尚《华亭百咏》及唐询《华亭十咏》中正有此两诗,亟应删除,而据《嘉禾志》补入《嘉禾墩》、《徐家庄》2首后,正为100首。《名贤小集》,原署宋陈思编,《四库提要》卷187已定为"伪托无疑",实乃清初人据朱彝尊所辑宋人小集40余种,"更掇拾他集","伪撰二跋"而成。其说是。编者多据《小集》而照抄入《全宋诗》。从张尧同百咏诗而言,不仅误收2首,且脱诗注8条(仅补5条),诗题及文字也颇有可据《嘉禾志》校正者。且《全宋诗》各卷据《小集》收入者,多未据宋元方志及其他书出校,编者引书多署宋陈思《小集》,实误。

      即使是《全宋诗》已经收入的单篇诗,由于不少是据《云间志》和《宋诗拾遗》收入的,前者虽成书于南宋绍熙(1190~1194)间,但仅涉及华亭一县,所收诗远不如《嘉禾志》且来源不同,故《嘉禾志》所录诗仍有文字校勘价值。《拾遗》成书于元末,而《嘉禾志》成于元初至元二十五年(1288),《拾遗》秀州诗有些就录自《嘉禾志》,就更有校勘必要。除个别外,编者多未做这种对校工作。

      以上仅随意抽取极少量书就辑佚补遗情况进行覆查,已存在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错讹和遗漏。如果扩大覆查书的范畴,相信会有更多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全宋诗》正编的补遗辑佚仅收录了极少量佚诗。就其正编所涉及的书目看,相对于现有数以万计的文献资料而言,有待普查的量还极大。据悉正编纂中的《宋登科记考》一书中收集到的宋人诸科及第资料已有4万人之多,而《全宋诗》收入者还不足万人,可见一斑。而且,零篇散句的搜集和辨别极为烦难。如果进行补编的编纂,建议先进行正编的全面修订,前提是广泛征求海内外学术界匡谬证讹、补遗的成果。再利用电脑编制已成书部分的人名索引(可检索到页)、篇目索引、字条索引(最好如《全唐诗》一样可检索任一词、字),在这一基础上再进行补编的修纂。尽管笔者认为,补编的编纂难度远远超过正编,正编的修纂质量又十分糟糕,但还是殷切期望在正编修订的同时,建立卡片档案,反复考辨、核查,假以时日,一部附各种检索功能的文本和电子版《全宋诗》有望同时出版发行,这样的旷世巨典才能真正津逮学林,嘉惠后学。对于目前刊行的《全宋诗》正编,笔者提醒学者和读者使用时一定要检核引用的原书,所幸均附以出处,这不失为《全宋诗》优于清编《全唐诗》的最大特点。


      9楼2007-01-30 12:13
      回复
        • 219.139.222.*
        《全宋诗》编纂成功无疑是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可能由于时间仑促、或由于有关人员把关不严,出现不少错讹,在此仅举一例。《全宋诗》52/32324页李壁的诗《赤壁》:“赤壁危矶几度过,沙头江上郁嵯峨。今人误信黄州是,犹赖水经能正讹。”其中第二句中“沙头”应为“沙羡”沙羡是地名,就是现在的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这首诗是说三国时代的火烧赤壁大战的地理位置不是苏轼所言黄州赤壁,也不是江边石崖上刻有赤壁二字的蒲圻赤壁,(旧称嘉鱼赤壁)而是《水经注》一书中所指的江夏赤壁。


        10楼2007-02-09 20:48
        回复
          你是哪位呀????


          12楼2007-02-10 02:57
          回复
            是位新朋友吧,热烈欢


            13楼2007-02-24 19:44
            回复
              方健和《全宋诗》的编者对骂的贴你见过吗??难听透了.


              14楼2007-02-25 15:34
              回复
                1


                15楼2007-02-27 23:41
                回复
                  • 218.62.33.*
                  16楼2009-02-09 19:59
                  回复
                    祖慧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全宋诗上官制的运用问题


                    17楼2009-02-11 10:16
                    回复
                      20楼2012-04-28 1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