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吧 关注:1,154贴子:37,209
  • 14回复贴,共1

怡红院的四大丫鬟之袭人(转贴)(宋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怡红院的四大丫鬟之袭人(转贴)(宋淇)

(一)袭人的出场和容貌

袭人的出场可以说是虚出,因为第一次提到她有名有姓,有描写和对白,但没有具体行动,因之没有实质。第二次则有名字和小动作而没有正面描写。第三回有下面这样一段


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大床上。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肯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即更名袭人。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情性乖僻,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当晚袭人向黛玉解释宝玉为人,不必为了方才砸玉而伤心:“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这一长段介绍了袭人的出身、更名经过、秉性,并有对白,相当详细,但仍不合我们的要求,因为太抽象,并没有产生深刻的印象,出了场稍胜不出,换了另一丫鬟也无不可。

第二次是第五回,宝玉到秦可卿卧室中去午睡,“只留下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宝玉在梦中见到夜叉海鬼将他拖下去了,不觉失声喊叫,吓得袭人辈丫鬟忙上来搂住,叫:“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这一段有袭人的名字,也有一点小动作,但一共有四人在场,袭人因资历关系为四人之首,仍是虚出。

袭人正式出场见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先是袭人在宝玉午睡醒后发现他内衣湿了一片,问宝玉怎么了,宝玉用手一捻,袭人觉察了一半,不敢再问。吃完晚饭后,袭人同宝玉更换中衣。

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宝玉道:“一言难尽。”便把梦中之事细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与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这才是真正的出场,令读者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描写得恰到好处,正是两个略懂人事的天真小儿女初尝禁果的行为。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男孩子因生理关系总比女孩子先知先觉,袭人比宝玉大两岁,但主动者仍是宝玉。程高本将这一段添改了好几字,破坏整个气氛,还把袭人改得很不堪,留待他处讨论。

在这一长段中,也只见到“柔媚娇俏”四个形容词。以袭人在宝玉心上的分量和怡红院中的地位,作者从不正面描写她的相貌、打扮、外表特征,读者只好运用想像来补充原作的“留白”。原因很简单,宝玉同众丫环每日见到她,常来怡红院或在大观园居住行走的诸钗见了她也不以为异,所以绝不利用他们的眼睛来看她。一直要等到第十九回,宝玉和茗烟私到袭人家中去,才见到她“两眼微红,粉光融滑。”脂评在这一句下面有这样一条批语:

八字画出才收泪之一女儿,是好形容,且是宝玉眼中意中。并不是宝玉忽然注意起袭人来了,而是觉得她似乎刚哭泣过,遂问袭人,由袭人否认,说是“才迷了眼揉的”,才遮掩过去。我们看了不由得不叹原作惜墨如金。然后在第二十六回,贾芸入怡红院时,读者沾了贾芸的光,总算借他的眼睛看到了袭人的全貌和打扮:

……只见有个丫鬟端了茶来与他。那贾芸口里和宝玉说着话,眼睛却溜瞅那丫鬟: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不是别个,却是袭人。关于袭人的描绘尽于此矣。张爱玲说过《红楼梦》:“写黛玉,就连面貌也几乎纯是神情,唯一具体的是‘薄面含嗔’的‘薄面’二字。通身没有一点细节,只是一种姿态,一个
声音。袭人在怡红院中地位如此重要,作者应着力描写,然而也止此三段,别无赘笔。”

有时,作者也会用侧笔,从另一角度描写,多少对整幅画像添补了一部分。第五十一回,袭人母病重,花自芳来要求接她回去,王夫人允了,命凤姐酌量处理。凤姐便安排人手陪她回家,并命周瑞家的传话叫袭人不要省事,穿颜色好的衣裳,包一大包袱衣裳拿着,走前让凤姐亲自过目检查一番。

……果见袭人穿戴了来了。两个丫头与周瑞家的拿着手炉与衣包。凤姐看见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色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凤姐嫌褂子太素,不是大毛,就拿自己一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衣褂子给了袭人。然后再看她的包袱,只包着两件半旧棉袄与衣褂,又命平儿给了她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包袱,再加上一件大红猩猩毡的雪褂子。最后关照袭人如母亲不见好转,速通知以便打发人送铺盖妆奁去。反而是这一长段表面上是衍文详细描写了袭人的衣着,显得她是一个大家的千金小姐。脂评回末总评有这样一段:

搁起灯谜,接入袭人了,却不就袭人一面写照,作者大有苦心。盖袭人不盛节,则非大家威仪,如盛节,又岂有其母临危而盛节着手。在凤姐一面,于衣服车马仆从房屋铺盖等物,一一点检,既得掌家人体统,而袭人之后俏风神毕现。脂砚斋能见到这一点,可谓心细如发,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这里用的是脂评所谓“一击两鸣”法,一方面我们多了
一个难得的机会欣赏袭人的神貌,另一方面可以见识到凤姐的掌家人的指挥若定的气度。事实上,这一段的重点似乎在凤姐身上多一些,所以称之为侧写。袭人是怡红院的枢纽人物,在又副册上地位次于晴雯,重要性则居首,作者不得不着力描写,然而也止于以上四段,别无赘笔,读者唯有从她的心理、神态、口吻、言外之意和行动来寻求她的全副神貌。



1楼2007-02-02 18:35回复

    同回还有袭人委婉规劝宝玉,动之以情,说之以理,这一长段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脂评多且精确,并在一起读,颇值再三回味,尤其是宝玉真正性格的反映。可是讲到袭人的小传,从脂评中我们知道袭人在后三十回宝玉最后一个阶段中,仍然是关键性人物。红学家认为:贾家败落之后,宝玉决定遣散众婢,袭人在宝玉授意之下嫁给蒋玉菡,但条件
    是必须在安排好宝玉、宝钗的生活之后。第二十回晴雯看见宝玉为麝月篦头之后,说了他们两句,一经出去了。底下有这样一条批语:

    有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出嫁去实未去也。这并不是说袭人找到了一个替身,就此嫁人做少奶奶去了,因为婚后还有下文,同回前面另有一条脂批在李嬷嬷向黛玉和宝钗诉委屈之后: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这条应该和第二十八回回前总批放在一起读:

    “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始终者,非泛泛之文也。从以上两条脂批,我们知道袭人为宝玉和宝钗安排好之后,才嫁与蒋玉菡,婚后仍然照顾和供奉他们。可是这只是极简单的扼要报导,不能满足读者最低的要求。事实上,在前八十回中,还是有线索可寻的。第二十八回,宝玉到冯紫英家中喝
    酒,客人中有薛蟠和唱小旦的蒋玉菡。在行酒令时,蒋玉菡拿起一朵木樨,说:昨日幸而看到一副对子,遂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薛蟠听了大叫,说这宝贝名字岂可乱念。后来由锦香院的云儿说出底细(脂批:“云儿知怡红细事,可想玉兄之风情意也。”)蒋玉菡连忙起身陪罪。少刻,二人在廊檐下说话,甚为投机,宝玉见他温柔妩媚,心中十分
    留恋,乘机问他:你们贵班中有一位名叫琪官的,他在那里?如今名驰天下,我独无缘一见”。蒋玉菡笑道:“这就是我的小名儿。”宝玉听了不禁跌足,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解下扇上的玉jué@②扇坠送给他以作纪念。

    琪官接了,笑道:“无功受禄,何以克当!也罢,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晚上酒席散了回园,袭人见扇子上的坠儿没了,问宝玉,托词“马上丢了。”

    睡觉时只见腰里一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袭人便猜了八九分,因说道:“你有了好的系裤子,把我那条还我罢。宝玉听说,方想起那条汗巾子原是袭人的,不该给人才是,心里后悔,口里说不出来,只得笑道:“我赔你一条罢。”袭人听了,点头叹道:“我就知道又干这些事。也不该拿着我的东西给那起混帐人去,也难为你心里没有个算计儿。”
    ……至次日天明,方才醒了,只见宝玉笑道:“夜里失了盗也不晓得,你瞧瞧裤子上。”袭人低头一看,只见昨日宝玉系的那条汗巾子系在自己腰里呢,便知是宝玉夜间换了,连忙一头解下来,说道:“我不希罕这行子,趁早儿拿了去。”宝玉见他如此,只得委婉解劝了一回。袭人无法,只得系上。过后宝玉出去终久解下来,掷在个空箱子里,自己又换
    了一条系着,宝玉并未理论。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宝玉未必想到,袭人和蒋玉菡毫不知情竟互相交换了汗巾子,至少系了一晚,而汗巾子是最贴身和有象征性的衣物。

    第三十三回,忠顺王府派了一位长史官来见贾政,云府中一位琪官最近不见回去,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和令郎相与甚厚,故此秉奉王爷之命求老先生转谕令郎,请将琪官放回。贾政随命宝玉出来对质,宝玉诈作不识琪官为何许人,加以否认,那长史官冷笑道: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宝玉不觉轰去魂魄,只得说听得他在城外东郊的紫檀堡置了几亩田地和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因此事再加上金钏跳井自杀,贾政随将宝玉大加笞挞。
    


    3楼2007-02-02 18:41
    回复

      必须指出的是茜香罗红汗巾是贡品,连忠顺王府都知道,北静王岂有不知之理?由于蒋玉菡出于自愿,这是两厢情愿之事,外人自不便置一词。更重要的是宝玉和蒋玉菡互换汗巾,在不知不觉中贡品阴错阳差到了袭人腰上,只在睡梦中系了一晚,还是宝玉做的手脚,但她并不希罕,随手放在空箱子里。同时袭人的松花汗巾却到了她口中的“混帐”蒋玉菡腰上,要知汗巾是系小衣所用,也是人身最贴身和亲切的衣物,二人竟互易汗巾而不自知,连宝玉也没有想到此中的奥秘。要说这不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千里伏线,终于令二人结缔也不可得。第四十回,刘姥姥二入贾府,在大观园秋爽斋,小孙子板儿要了一个佛手玩。在藕香榭吃饭时,凤姐的大姐儿(后由刘姥姥定名巧姐)抱了来凑热闹,手中正抱着一个柚子,看见板儿的佛手就吵着要,终于用柚子和佛手交换。在这一段小插曲中,竟有
      两条脂批:

      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

      伏线千里。要明白这两句批语,我们必须看“正册”上巧姐的图文: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曰: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说明凤姐因一念之仁,接济了刘姥姥,却给女儿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归宿。以尚在襁褓中的大姐儿和稚童板儿的姻缘,作者都要安排好“千里伏线”,那么作者费了多少笔墨,设计好乾坤大移挪法,把两条汗巾几次易手以撮成袭人和蒋玉菡的结合绝不会是随意之作。第二十八回回末总评果然有下面这样一条:

      茜香罗系干袭人腰中,系伏线之文。这更证实了上面的论点。我们不妨在两条脂评外略作补充说明。后三十回,贾家败落,可是场面仍在,不致一败涂地,但前八十回所明写贾赦、贾雨村、贾琏、贾珍、王熙凤等所犯各事,都是违反法纪的罪行,一旦发作起来,
      其结果导致抄捡,势在必然。北静王和贾政除了世交外,后对宝玉爱护备至(见第十四回:“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如果贾家遇到这等大事,出面说几句公道话,维护不知情的贾政和宝玉自在情理之中。在这一点上,程高本根据前文线索所推测而写的续书尚合情理。最妙的是在宝玉房中大丫鬟袭人衣箱中抄出茜香罗的大红汗巾子,北静王见到了必大为
      诧异,查清来龙去脉后,认为袭人和蒋玉菡乃天作之合,遂撮成了两人的好事。这样一来,宝玉心中的结得以解开。照理他和袭人有肌肤之亲,双方都难以断然分手。宝玉是大智慧人,一定悟出这是天意,否则蒋玉菡没有读过诗书,怎么会在行酒令时出口念出“花气袭人知昼暖”来?这显然是良缘天定,岂可逆天而行?其次,袭人家境小康,宝玉必不愿
      她追随受苦而连累她。何况他发现自己竟是促进这段姻缘的牵线人,虽然事先并没有这打算,可见冥冥中一切自有主宰。蒋玉菡自是求之不得,同时不可能拒绝北静王的好意。袭人至此也深信此是天意,二来也难以违反对宝玉有恩的北静王的旨意。即使如此,她仍然
      说服宝玉接受麝月来代替自己,然后才安心过日子。那时蒋玉菡家境可能已自小康成为富裕,供奉宝玉、宝钗夫妇不成问题,故曰:“花袭人有始有终”,这是袭人正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章。

      以前的读者和评家没有见到脂评,也没有体会到作者千里伏线的深意,同时受了程高本刻意窜改的误引,众口同声谴责袭人,甚至有人直称她为“花贱人”。赵冈在《花袭人》一文的结尾说:“这种始终如一,坚逾金石的情义,才是袭人美德的最高表现,可惜今本《红楼梦》的读者无缘读到。”代表了新红学的看法和心声。


      4楼2007-02-02 18:41
      回复
        袭人吧比较淡啊!


        6楼2007-02-02 23:04
        回复
          是啊,也许是人们不大注意吧!


          7楼2007-02-03 16:53
          回复
            • 221.11.12.*
            好贴,只是所观之人甚少,余为之叹叹!


            8楼2007-07-13 11:29
            回复
              顶袭人!!!!!!!!!


              IP属地:浙江9楼2007-07-16 21:31
              回复
                • 61.178.129.*
                说什么好呢,我十分赞成!曹公笔下,花乃是美好少女的象征,让袭人姓花,有叫珍珠,极赞矣。无奈近之众人多视袭人为不堪,叹叹!


                11楼2007-07-21 13:21
                回复
                  有局限应该客观分析,而不是一味地讨厌垃圾卑鄙乱骂一通


                  12楼2007-07-30 11:35
                  回复
                    • 221.5.82.*
                    袭人真是太好


                    13楼2007-10-16 16:18
                    回复
                      • 218.204.243.*
                      大家心中各自明白就好,无他.


                      14楼2007-10-21 09:51
                      回复
                        宋淇,张爱玲等没有受到大陆阶级斗争的影响,所以,其见解较公正


                        15楼2007-12-10 14:13
                        回复
                          确实是这样


                          16楼2007-12-11 23:27
                          回复
                            • 121.204.252.*
                            袭人,我喜欢你


                            18楼2008-02-07 18:06
                            回复


                              IP属地:河北20楼2022-07-02 18: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