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吧 关注:3,197贴子:34,035
  • 22回复贴,共1

山东聊城东阿高集镇大侯村

收藏回复

  • 218.58.9.*
我是建村来第22代  
祖上自河南至山西 明洪武又至河南到山东曹县 东平 东阿 


1楼2007-02-11 13:20回复
    • 218.58.9.*
    我现在济


    2楼2007-02-11 13:21
    回复
      • 218.58.9.*
      有没有同


      3楼2007-02-11 13:26
      回复
        • 60.216.87.*
        你是什么辈的?我也是东阿高集大侯村的,我在济南,我爸爸是允字辈的~
        qq:369328864


        4楼2007-05-09 19:57
        收起回复
          • 124.131.199.*
          郓城侯氏源流初探 山东郓城侯耀冰
          联系Emailycsy188@yahoo.com.cn
          郓城的侯姓有三支。一支是元朝驸马侯政为一世祖的“驸马侯”;明清两朝我们这支出过数位进士称做“进士侯”;另外一支是恩华公立祖的。 
          “驸马侯”的来历和世系概述 
          根据《驸马侯氏家乘》记载,西郓世系首页“一世始祖讳政字世甫,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忽必烈年号)二月赦改给昌吉印,二十四年(1286年文天祥被杀)二月封驸马昌吉为宁濮郡王,掌宗正寺事,驸马配公主忙阿吉有子十四人。”现在可考的有三支。侯政后人故称“驸马侯”。 
          又根据《驸马侯氏家乘》记载“维我侯氏旧有世牒,乃高大父大参府君重订,天顺年不幸厄于茴禄氏,并先世收藏文物一旦燃尽无余矣”,也就是明朝英宗朱祁镇年号:天顺。他在位 8年并且是复辟的动乱年代,所以谱书被焚也是正常情况吧。《驸马侯氏家乘》记载“徂岁族中有庆吊事,会见年老且长者询及世系,咸口道其略,曾祖叔司仓公以所传闻草草述之,实出上谷汉上平国君,侯公为河内密人,西京世爵五传至明统侯辅其子霸保临淮入东汉,以先朝旧臣关内侯进封乡侯,其子昱乘父荫改封於陵,昱生建建生昌昌生成三传世皆封於陵成为金人,长生谏议大夫”於陵也就是现在淄博附近故城位于周村区正南方,周村水库东南。古代於陵邑的名字,在《战国策·齐策》和《孟子·滕文公下》等先秦古籍中都有记载。西汉至魏晋皆设於陵县,南北朝初年,於陵县入逢陵县,故城遂废。也就是说侯霸这支后代生活在北方。“嘉靖间始居济阴(济阴郡,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或国或郡或县,从汉至明沿用1500余年。汉建济阴国,后改济阴郡,隋又建济阴县。济阴以其在济水之南而得名。在今定陶境内,汉至北宋曾十次置废济阴郡,实存930余年。其治所,南北朝北魏以前在今定陶县城;北魏以后在今定陶城西10公里的力本屯乡一带,即当时的左城。金天会七年(1129),改济阴郡为曹州,从此无济阴郡。又有唐代大诗人的诗歌为证:送人任济阴作者:张籍:年代:唐朝\代诗文:黄绶在腰下,知君非旅行。将书报旧里,留褐与诸生。赠别尽沽酒,惜欢多出城。春风济水上,候吏听车声。)后世侯家的子孙史光做到晋朝的御史中丞,被封为“临海侯”,又迁居东莱(古代称莱国 莱国商代以前,莱国的统治中心在昌乐.临朐等县,东部直到黄县沿海地区.姜太公初封齐国,建都营丘(今昌乐县境内),离莱都较近,莱候曾多次率众争夺营丘.春秋时期,随着齐国的强大,齐国打败莱国,占有今平度县以西的领士,莱公被迫迁黄县,定都归城:今龙口市兰高镇归城东和平与归城姜家附近,称东莱.战国时,东莱亦被齐国吞并。)晋朝的东莱应该是现在的今山东掖县。谱书又云:“丙午相残,国祚迁播”,东莱子孙复又迁居於陵。“隋唐以来代有显者,但不知几世几迁矣”。根据《驸马侯氏家乘》记载驸马公有弟兄二人,其名曰“阴阳公”,在往上语焉不详世系不清,只是承认是西汉关内侯东汉宰相侯霸的后人。 
          现在“驸马侯”传人在郓城大约五千人。 
          “进士侯” 的来历和世系概述 
          我们这支现在在郓城有大约8万人。在郓城立祖的一世始祖是忠信爷。 
          《侯氏族谱》记载以忠信爷往下排的八世一位公壮游潘宫及第一清公考授主薄;九世正鹕十世提封于明朝万历年间均进士出身;十二世程万有乾隆年间进士,十三世梦彪与十五世垣在清朝都是进士出身,所以此派后代号称“进士”,于郓城西关建侯氏祠堂和家庙。 
          根据《侯氏族谱》记载“始祖霸本宗始祖(尚书晋爵、关内侯)”,延佑元年碑记宗派图上是:始祖霸(关内侯尚书晋爵)本宗始祖三代聚(诰封武略将军)俊(敕封武略将军)江始祖德山(恩荫历任军父、清水两县巡检)梁山一世祖是德山爷;二世祖君锡爷:君锡爷七子:林、桐、松、柏、桂、枝、三省。
          


          5楼2009-05-21 13:52
          回复
            • 124.131.199.*

            炎宋末五十二代祖讳“聚”皇元追封武略将军五十三代祖讳“俊”亦追封武略将军五十四代祖讳“江”亦追封武略将军此德山祖三代也,郢祖至昭字辈(郓城20代)七十六代也,当郢祖及孔门时,孔子谓之曰:侯氏世有功德于民乎?盖郢祖始祖造字以有书契,代结绳正无穷功德也。” 
             山东郓城侯氏的来源:乃孔门弟子郢公支后东汉尚书讳霸公之嫡裔河南禹州密县人也后迁居通许离城15里枣灵村"。根据梁山、汶上、枣庄和寿张和泰安的族谱记载都有林桐松柏桂枝梓弟兄七人,可见我们是同姓同宗。 
            根据梁山、汶上《关内侯氏家谱》《重修家谱序》的内容记载德山祖三子:二世伯祖长曰大公者一子失传;二世伯祖二公者二子失传;三公者荫名君锡即吾二世祖也;君锡生七子林桐松柏桂枝梓。此为德山祖五代孙所述,年代不久应无错愕应该属实可信。 
            附录:1、德山祖晚两辈的马建撰写的《故武略将军汶上县尹侯君碑》, 
             2、严实传 
             3、忽必烈下给始祖母刘氏诏书, 
             4、德山祖六代孙所写的《本宗始祖母刘氏》, 
             5、德山祖年表。 
            “恩华侯”一支的来历和世系概述 
            根据恩华公《侯氏祖谱》记载的语言不祥、世系不清,笔者不敢妄自多说,因为只是罗列了一些侯姓历史的名人,此祖谱云:出自晋缗侯(侯氏起源晋国(今山西省),本出姬姓,晋侯姬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适于他国,以侯为氏。
             轩辕黄帝姬姓,居于姬水,以此为氏。历史上尧、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相传是黄帝后裔。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十年,成王封叔虞于唐。叔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弟,设都于翼(今山西翼城),其子称燮徙居晋水旁,因而改唐为晋,称晋侯,姬姓,侯爵。叔虞是第一个诸侯国晋国的始祖。
             晋昭侯分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为首领,造成分裂局面。晋昭侯七年,晋国大臣潘父杀死国君晋昭侯而迎纳曲沃桓叔,桓叔打算进入晋国都城,晋都国人发兵攻击桓叔,桓叔兵败返回曲沃,晋都国人共同拥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国君,这就是晋孝侯,并杀死了潘父。
             晋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去世,其子鳝继代桓叔之位,这就是曲沃庄伯。晋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在翼城杀死国君晋孝侯,引起晋国人攻打曲沃庄伯,晋都国人立晋孝侯的儿子姬郤为国君,这就是鄂侯。
             晋鄂侯在位六年去世,曲沃庄伯闻得鄂去世,便起兵进攻晋国都城,周平王派遣虢公率领军队讨伐庄伯,庄伯逃跑据守曲沃,晋都国人共同拥立晋鄂侯的儿子姬光继位,这就是晋哀侯。
             晋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去世,其子称继位,这就是曲沃武公。晋哀侯八年,晋国军队侵伐陉廷,陉廷人与曲沃武公合谋,九年,在汾水之滨进攻晋都军队,并俘虏了晋哀侯。晋都国人于是拥立晋哀侯的儿子姬小子为国君,这就是小子侯。小子侯元年,曲沃武公派韩万杀死所俘虏的晋哀侯,当时曲沃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晋国公室无法控制它。
             晋小子侯四年,曲沃武公施计引诱召来晋小子侯而杀死他。周桓公派虢仲领兵讨伐曲沃武公,武公入据死守曲沃。虢仲奉周王命,立晋哀侯之弟弟姬缗为晋侯(姬缗侯是唐叔虞第十三代孙)。
             晋侯二十八年,曲沃武公攻伐晋缗侯,消灭晋国公室,将晋国公室珍宝重器全部奉献给周厘王,周厘王赐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排行于诸侯国之列。因此,晋缗侯的子孙便逃到虢、随、卫等国,并以先人的爵位“侯”为姓,称侯氏。
             侯氏还有一支出自姬姓,据《金乡长侯成碑》所云:“君讳成,字伯盛,周文王之后,封于郑,郑共仲赐氏称侯。”这里所说的“郑共仲”即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之子。叔段因谋反,被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属河南省辉县),故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儿子共仲姓侯,又形成一支侯氏。
            


            7楼2009-05-21 13:52
            回复
              • 124.131.199.*
               侯氏早期主要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发展蕃衍,如春秋战国时,郑国有大夫侯宣多、侯羽,鲁国有侯叔夏,侯纪,齐国有侯朝,魏国有处士侯赢(侯赢是历史上围魏救赵的献计者),楚汉时有大司徒侯霸,皆是他们的后裔,也是当时中原的表著者人物。由于历史原因,中原一带战乱频繁,侯氏部分人迁徙河北中西部聚居,从春秋到战国五百多年,侯氏族迅猛发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部分鲜卑族人加入了侯氏),燕国时始设上谷郡,秦灭燕后治所在沮阳(即河北省怀来县西南一带)称上谷郡,侯氏自此视为发祥地,自秦、汉至今侯氏都沿用“上谷”为其堂号,又称郡望。) 
              如果说晋缗侯和“驸马侯“还有我们谱书记载不一致,应该不是同宗同派。 
              附录一: 
              故武略将军汶上县尹侯君神道碑 
               皇元开创之初,河朔分列之际。 东平行台,严武惠鲁,国公首圣,朝乃承制,得专封拜。故英雄豪杰,倔起草泽云屯麾下,各献其能,时名将帅,贤守令,分封列爵。于山东五十余城,人材可谓盛矣,县尹侯君亦其一也。君讳德山,汶人,实东汉尚书令侯霸之后。曾祖讳聚,曾祖妣王氏;祖讳俊,祖妣苑氏;父讳江,妣王氏。世业农穑,惟守勤俭,以致殷富。君生超凡,为人倜傥有大志,每慨然击节曰:“大丈夫处于世间,当垂手取功名,安能自若,壮为垄上儿,老为田舍翁也。”金末贞佑年间,尝援进义校尉,充牧马翼官兼领军事。辛己东平不守,主将胡立刚劫民南迁,时公略定山东,方壁清崖,急于拔村能君闻之,率众以归公,奇之,迁修武校尉,入翼都统。乙酉淮人彭连兵入寇山东,州郡莫不骚动。壬辰之变,公命君先锋从大军收抚河北,帅师于郑郊。十二月与金人斗死于黄陵,时年四十有三,诸将惜之,因退,谴帐下人收骨以归。越明年葬于先祖之茔侧,妻刘氏,三子。长曰君锡,承父荫,历军父清水两县巡抚,早卒;弟曰 谦(德诚),天性孝友,轻财尚义,乡里推尊咸以翁称,至于戊申饥馑,荐臻度气大行,道路流民莩死相望,翁不忍坐视,括田为义冢以葬其尸。考其心迹有乃兄之遗风焉。而三弟亦克淳孝友,莫可尚也。时东平推官李品增诗褒奖,其言当矣,士大夫景从而昌和者甚众,其意皆以为有阴德阳报子孙,共称之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睹侯氏子孙繁衍甚盛大,里人之言验矣。君质干魁梧,人品磊落,生为乱世之雄豪,长为治世之贤臣,终为决战之良将。其拯疮民、痊枯骨、仁也;率众归国,智也;御寇盗擒渠魁,勇也;报主恩死王事,忠也;念祖考创邱垄,孝也;人有一焉足。为名贤况兼五者乎?叙而铭之,宜也,君之孙子敬即谦之长子,请余铭之,窃尝见世子为嫡子者,俾先考功烈,烟无闻恬不之,恤讵肯刻石以图不朽。君从公接战累获胜,擒义彬于火,炎而戳之,巢绝魁党,馀悉纵谴归农,兵擒淮贼,尽侯公之力。丙戌夏,五月从公东还,策功“武略将军”,合授翼提行汶上县令,先是群盗做雄。 汶邑村落兵掳火焚,率为战场,疮漡之痛犹未痊,君始下车一夫不得,其所君甚尤,遂招集老幼收恤孤寡,摩抚以恩慰籍,以温阖境之民,咸被更生之赐,由是地著者宁复业者,安不四三年既富而庶。庚寅正月循行境过故战场,见其零骨残尸横积、阡陌烟愁务惨风哀雨泣,无慈亲,孝子为之掩覆,冤魂怨魄畴将依归伤怀之馀 ,谋及同城广收於郊西塔堡之南,非有恻隐孰能若是?他日又以禄养不逮,兴封树之悲。感念祖考派梓殡攻已残欲力为改,卜吉宅葬於孝义乡,原请铭於故平章宋公刻石墓侧,以光遂道即而君悲且喜曰:海内丧乱以来弃子女而四方者不可以胜数,而吾之族赖祖宗之灵不离先垄,而举家宴如窀穸事业已毕矣,乡邑人民既已治矣,吾尤可少舒矣,居无何界乎?敬乃武略将军之子孙也?而皆其兄显并弟钦率其族类为此难能之事,呜呼!贤哉重念我先祖解元躟尝与君同在鲁公之清崖,及君为汶邑令,痊枯骨实吾祖所撰,余尝悯斯文,终自晦而人莫之知今,因请而略为叙明焉,以见吾家与侯氏有旧其来远矣!於义不敢终辞,故敛衽再拜,掇拾馀绪以为之铭曰:虎萧风烈龙兴致云豪杰起,为时辅臣钨略保鲁土集辕门,擒火炎寇,活千万人,为汶上宰,扶民以恩既忠且孝智勇义仁,天或假寿其才尽伸进龙虎卫号上将军必画凌烟丹青,麒麟题铭刻石勉哉!后金末贞佑元生圣君、侯霸之裔,惟君不群,惜乎早卒,未成大勋。呜乎已矣!庆馀子孙! 马建撰文 皇元延佑元年岁次甲寅三月立(延佑元年:1314年 - 末年:1320年是元朝元仁宗的年号,共计6年。纪年延佑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8楼2009-05-21 13:52
              回复
                • 119.163.138.*
                393806011 元云延家庆 我是延字辈


                11楼2010-01-31 22:14
                回复
                  • 119.163.138.*
                  侯氏家谱” 侯姓的请签到 ID:893370   
                     作者: 侯冰    Email: ycsy188@yahoo.com.cn     时间:2008-7-29 11:35:47
                      根据郓城\梁山\汶上\枣庄和泰安侯氏祖谱研究,我们这支出于春秋孔子的学生左人郢,郢的18代孙是东汉侯霸.郢为始祖我是76代,霸为始祖我是59代.元朝德山始祖我是22代,明朝始祖忠信我20代.
                      郓城的侯姓有三支。我们这支是明朝(从明朝到清朝这支出了数个进士,故称做进士侯)从山西老鸹窝迁到河南商丘的后来迁到郓城的,还有一支是元朝驸马爷,公主是阿芒吉。另外一支我不怎么详细。我们这支现在在郓城有大约8万人。在郓城立祖的始祖是忠信爷。
                          梁山一世祖是德山爷;二世祖君锡爷:君锡爷七子:林、桐、松、柏、桂、枝、三省。
                          林爷后东平;桐爷后郓城;松爷后、、、;柏爷后商丘;桂爷后梁山、汶上;枝、三省失传。
                          延佑元年碑记宗派图上是:始祖霸(关内侯尚书晋爵)本宗始祖三代聚(诰封武略将军)俊(敕封武略将军)江始祖德山(恩荫历任军父、清水两县巡检)
                      ---君锡:后面是7子的分支详细情况,德山祖43岁战死(一说38岁),德山祖的功德碑和坟墓在汶上县孝义乡郭家仓,石人石马石羊享殿俱在,每年的腊月26日附近的侯家人都去拜祭。
                          我们是桐爷(忠信爷后):
                         从忠信爷为始祖我是20世。我这代以前的辈分不怎么统一,从21世开始20 个字的辈分是:
                      仰 宪 本 善 良,传 继 振 安 邦 ;
                      宏 文 庆 世 远,繁 衍 大 宝 光。
                         我在郓城实验中学,有什么事情给我联系啊。我的qq是513858643。
                  


                  13楼2010-01-31 22:50
                  回复
                    你们大侯村有姓冯的吗?名字叫冯民,今年应在30岁左右,我是他的一个很多年没有联系的朋友,如有知情着,或有他的联系方式麻烦告知一下。谢谢了。


                    来自贴吧神器禁言 |14楼2013-02-03 13:50
                    收起回复
                      我们祖上在明朝时有:“廷”字辈.迁邓这一支始祖分别是:侯廷佑、侯廷珍、侯廷琏。我们应该是在“廷”字辈以前几辈,由山东曹州巨野迁入邓州城南,.


                      IP属地:河南禁言 |18楼2014-06-12 13:18
                      回复
                        我们这一族在清道光十一年重新排定的辈分是:文明世运;恭敬温良;仁义礼智;家道永昌.在“廷”字辈.有一支长门迁入湖北钟祥.有相近情况的联系,加我QQ45638984.或有相关资料碑文,以及碑文照片的发信箱:h5127@sina.com


                        IP属地:河南禁言 |19楼2014-06-12 13:19
                        回复
                          我们祖上在明朝时有:“廷”字辈.迁邓这一支始祖分别是:侯廷佑、侯廷珍、侯廷琏。我们应该是在“廷”字辈以前几辈,由山东曹州巨野迁入邓州城南,.


                          IP属地:河南禁言 |20楼2014-06-13 17:42
                          回复
                            你好大侯村的吗?向您打听一个人,刘桂华,刘华,她兄妹三人,属鼠的,她老二,下面一个弟弟,上面是姐姐


                            来自手机贴吧禁言 |21楼2019-03-10 14:28
                            回复
                              写得真好~
                              世界很大,其实也很小。


                              IP属地:浙江禁言 |22楼2023-11-14 14: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