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774,763贴子:11,972,145

正议天水幼麒(不但正经,而且正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注:这是一楼,是我的,火或者不火,一楼就在这里,不增不减,二楼就在下面,不喜不悲。


1楼2012-08-30 10:24回复
    我来看看楼主怎么说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2-08-30 10:25
    收起回复
      提起姜维,许多人对他的印象来源于三国演义,首次登场竟然用计小败了大智若妖的诸葛亮,而且大战赵云,不分胜负。至于后来被丞相用计收服,这是很正常的,演艺里面诸葛亮想打败谁除了上天能插插手以外这个人只有认命与否这两个选择。于是姜维尽得诸葛亮真传,只为了做个诸葛亮的替身演员,从此风餐露宿,夙夜忧叹,辗转反侧最后却落得个身死人手,国破家亡的下场,(老罗,你是不是应该重新安排一下关于姜维的复活情节…)
      史实姜维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奔蜀的,诸葛亮根本没用计收姜维。“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也没有和赵云大战一场,因为赵云正聚精会神的面对着曹真的大军。值得一提的是,赵云的谥号“顺平“还是多年以后姜维上表才为赵云正名的。
      出身高帅富的姜维得益于其父姜冏(读音jiong,但比囧更有喜感),姜冏曾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在疆场(可怜我们的麒麟拔拔英年早逝,不然双剑合璧qwe@#¥%…~&*!)。诸葛亮的死,意味着从今以后蜀国的安危全都系于姜维一人的身上,事实是,姜维有生之年,蜀亡,是麒麟儿的水平有限?思虑不周?还是蜀国早露亡国之态迟早被灭呢?楼主主要列举几点,有所遗漏,望指正。
      本文主角姜维,会提到诸葛亮,司马懿,邓艾,钟会等人,至于为什么要拿诸葛亮来参考,因为这两个人都坚持北伐,同为蜀国栋梁,志在收复中原,既然有比较,那就会有落差,不喜欢可以出门右转,骂街挑衅的恕不奉陪。


      3楼2012-08-30 10:27
      回复
        伯约归汉,诸葛亮的评价“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马氏五常的老大哥马良也被排在伯约之下,试用于昔日,先主称之曰‘能’。
        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千里请战这段有这么一段对话,姜维:“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关于这段话我小小的YY一下…
        姜维的意思是辛佐治坏了我们的好事,敌人不会再出战了。但你没有解释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吧?
        这时诸葛亮缓缓转过头,对着镜头前的我们解释了司马懿这样做的原因,然后我们的伯约潇洒的打了一回酱油,当然如果是我想多了的话那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整天都潜水,面对贴吧大神我们要勇敢的站出来,我们的ID要让他们牢牢的记住,早晚有一天这个贴吧早晚是我们的天下,早晚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打打酱油真的挺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4楼2012-08-30 10:33
        回复
          首先, 姜维的对手邓艾,陈泰,郭淮,司马孚,而邓艾的对手只有一个姜维,邓艾与姜维的交手中未尝败绩,细读史料你会发现这些人的身影往往在邓艾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忽隐忽现,当然灭蜀头号功臣邓艾的功劳仍然是最大的。
          如同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司马懿算准了诸葛亮必出五丈原,但是忽略了北原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屡败屡战的郭淮爆发了小宇宙,及时的提醒了司马懿,结果就是第五次北伐使诸葛亮陷入了欲战不能的对峙阶段。姜维的北伐中,陈泰,郭淮莫不如此。一句话,人多力量大。
          其次,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后期关系总的来说非常的简单,魏蜀不死不休,吴国搞防守,要说吴国是在养精蓄锐,但是孙权晚期渡海厚封公孙渊,重用苛刻残酷的吕壹,甚至间接逼死丞相陆逊,而且吴国内部的争权夺利,诸葛恪弄权,山越的武装起义等等导致了吴政权风雨飘摇,自保尚且不足,谈何制衡天下?
          这就间接的变成了弱蜀强魏争霸,在姜维带兵的北伐的过程中吴国就是扮演者这样的一个角色。“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室”《三国志蒋琬传》。这种情况下除了魏天下有变,蜀的覆灭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蜀魏人才数量,质量的差距是蜀亡国的重要因素之一。“操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经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汉失其鹿,群雄割据的中原的大地上,有人在侵略土地,有人在掳虐民众,还有人在想着自立一方,称王称霸。
          唯独曹操在广纳贤才,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满宠,刘晔,钟繇莫不为之效命,但凡是名将,不论敌对与否,曹操礼贤下士,都想收罗到自己帐下,如关羽,张辽,张颌,沮授,贾诩,徐晃,董昭,田予等人,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在那个时代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针,对于人才的渴望,曹操一生从来没有间断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种求贤如渴使得曹魏形成了这种智者如云,良将如雨的局势,军事,内政,奇谋,文学,农业,科技,水利等各个方面的人才汇集,让曹魏立于不败之地,主虽不智,但遇危时良将善谋者层出不穷,而蜀国在人才这块那就差的太多了,蜀国的选官制度非常严格,一切品行不正,行为不检的人一概出局,像蜀国后期出来的人才傅佥,董厥,霍戈之流,这些人才中大概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蜀国的顶梁柱姜维,夏侯霸还是叛国过来的。
          而魏国的人才一出就是一大堆,邓艾陈泰钟会夏侯玄贾逵杜预等人。这种情况和之前诸葛亮北伐的情况又有很大的区别,蜀军当时的阵容魏延姜维赵云邓芝王平马岱杨仪各个一等一的人才在帐下听候调谴,而后方补给又有费祎蒋琬李严这种超一流内政好手为诸葛亮做后勤,阵容堪称豪华。而且蜀国当时也恢复了些许元气,十万大军对雍凉之地的威胁也是非常大的。这种情况下北伐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武都,阴平两郡。
          诸葛亮去世后,蜀现状就是兵源补给失调,人口增长最慢。从姜维对峙钟会的情况来看,蜀国能拿出来的战斗力也就6,7万左右,甚至249年出兵雍凉时姜维带出来的只有几千蜀军!蜀国名将的凋零,赵云关兴张苞马岱早已随黄鹤去,而李严魏延马谡也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提前报废了,留给姜维的只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费祎,蒋琬。在魏国的多事之秋连连阻止姜维的北伐,说得直接点,蜀国的灭亡这两个人也是要负责人的。
          


          5楼2012-08-30 10:37
          回复
            本人酷爱CF,举个不是离子的例子,现在是魏蜀吴三方混战,其中蜀吴联盟,盟友不计伤害,蜀国上场选手姜维,廖化,张翼,张嶷(中途退场),黄皓等等...
            魏国上场的选手邓艾,钟会,陈泰,郭淮,司马孚,曹爽,胡奋,王秘,徐质,夏侯霸(中途换场),王经,司马望,王颀,牵弘,杨欣……
            吴国上场的选手诸葛恪,朱然,吕范,丁奉,全琮,徐盛…
            其中蜀国装备最为落后,基本游戏币装备,最主要的蜀国选手硬件过差,鼠标,键盘质量太差,还卡pin…魏国选手全部会员,头盔高爆消音铲子一应俱全,魏国选手的电脑全部美式标配。吴国选手诸葛恪武装最全面3个背包,武器无限,电脑是总统配置,一直在超越,从来没卡pin…其他选手参考蜀国方面…
            混战开始了,蜀国伴随着一生高亢的“Fire in the hole”疯狂的向魏国发起进攻,魏国飞虎队不甘示弱,一声“出发,祝你好运,够够够”展开了反击,正当蜀魏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蜀国选手回头看了吴国一眼,顿时就蒙圈了,只见吴国选手各自选好了战斗地点,玩刀的在左边,玩阻的在右边,冲锋选手中间互相绕圈对射,竟然在玩自残?阿嘞?!可游戏开始明明设定的是队友伤害不计,那这帮蠢货到底是?原来是调成了自残模式,阿西巴克!指望不上了,果然是东吴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打着打着,徐质挂了,夏侯霸看不惯反水了,蜀魏打得难解难分,但是从一开始好像就忘了吴国这货啊,这货停止内斗了么,呵呵呵,原来是诸葛恪已经便当了,好吧,知道了这点蜀国的力量似乎已经涌上来了,还有要灭魏国大魔王这个主线任务呢….“别输了~姜维君~~!加了个油”吴国奄奄一息给予蜀国最大的语言支持然后集体回家蹲点去了。
            好吧,我一定不会让这蛋疼的家伙得逞的,这时邓艾悄悄的接下了包,绕过了主战场在未来的某一天来到了Aside。“我要下包了,刘禅君,你应该知道那个被称作波若波罗密的隆冬强的威力吧”在邓艾的淫威下,刘禅做了一件让邓艾和姜拉伤下巴的举措,别下包了,认输了,呦QQ拳果!然名不虚传。这场灭蜀之战就这么结束了,比喻可能过于夸张,蜀国的灭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除了刘禅,至于刘禅当时为何轻而易举的投降,这个千古谜团至今没有人解开。
            西:郫县令常勗固城拒守,而成都西除了郫县还有汶山郡之汶山、龙鹤、冉駹、白马、匡用五围牙门之兵可用。
            东:姜维大军进于郪、五。更有罗宪在江州。
            南:霍戈镇守南中六郡,本来就部署好部队北上,随时可以增援成都。
            北:重镇雒城尚未失陷,姜维军离此不过七十里。汉中诸围守也在柳隐、蒋斌、王含坚守。
            此刻的成都,虽魏军兵入平地,但是从上情况看,蜀汉主力部队尚存,周边要隘一个没丢,半壁江山依在,内军心士气均可一战,外东吴援军指日可到。


            6楼2012-08-30 10:43
            回复
              关于死诸葛惊走生仲达这回,有人说这不是姜维指挥有方,而是诸葛亮的余威吓退了魏军。如果说诸葛亮的“威力”真的那么大,那魏军一看到诸葛亮来了应该掉头就跑才对呢,那北伐一次不就成功了?
              先谈蜀军的断后工作,负责断后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姜维,另一个是魏延。且不谈魏延造反与否,名将魏延对于魏军是有一定的威慑力的,屡败郭淮,大破费曜,蜀军甲首三千魏延功不可没,当然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魏延为汉中制定的防御系统,在魏延被杀的十年后,王平,姜维,曹爽目睹了它的威力,而且这还不是魏延本人亲自施展出来的。
              而此时,初来乍到的姜维和魏延一起执行这个任务,这就表示在诸葛亮的眼中,未来的姜维注定是要超越魏延的,而不知情的司马懿随后也会印证这个事实。
              当时司马懿并不能断定诸葛亮到底因何退军,蜀军“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就是想打持久战的又为何突然退军呢?是因补给不济还是后院起火退军的呢?会不会诸葛亮看自己坚守不出想引出自己中埋伏呢?
              就在司马懿多疑不决的时候,蜀军的逆袭让司马懿更坚信,这货就是让我来找茬的,对于一直求战的蜀军,司马懿的想法很简单,一个字拖,两个字拖跨,三个字还是托,所以司马懿很果断下令,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回家?回家你就上当了,欲擒故纵,敏于军事的伯约为蜀军断了后顾之忧,姜维利用司马懿多疑, 谨慎过度的心理,成功退军而还。直到司马懿观光了蜀军下寨区以后发现蜀退军这是有问题滴!“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
              于是集结兵马,卷土重来,可惜半路抽风,路上一大堆的带刺的蒺藜还纳闷我都这样嘞怎么还有人踩我呢?当司马懿穿上自己研究出来的木屐看着被踩蒙圈一地的蒺藜走出来以后感觉那叫一个好啊,可惜蜀军早跑没影了,不谈追击蜀军有没有希望,反正蜀军是退走了,司马懿还很高兴的表示“吾便料生,不便料死”。这回真的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
              这是姜维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手,也是最后一次交手,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竟然被天水幼麒给糊弄了一回,这点来看,整个三国能做到这点的也寥寥无几。


              7楼2012-08-30 10:46
              回复
                幼麟好像说的是周瑜吧。


                8楼2012-08-30 10:48
                收起回复
                  262年姜维上言后主曰:“黄皓奸巧专瓷,将败国家,请杀之!” 刘禅不纳。
                  十月,蜀大将姜维寇洮阳,镇西将军邓艾拒之,破维于侯和,维遁走。姜维又是在争险之后,被邓艾击败,此战邓艾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敢再追击。
                  262年冬,司马昭商议伐蜀,连邓艾在内的群臣都多次反对伐蜀,认为蜀国没有间隙,只有钟会赞同。司马昭令青、徐等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假装伐吴,却令钟会都督关中人马,商议伐蜀对策。
                  远在沓中的姜维早就看破了司马昭的声东击西之计,263年,姜维表奏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在这紧要关头,黄皓不听人言,却信鬼神。他相信巫者的预言,认为敌人不会到来,禀告后主,把姜维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连大臣都不知道。
                  263年10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直抵江油。江油关据石门,临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悬崖,是和剑阁齐名的天险,出乎邓艾意料的是,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用人不当,远贤亲佞,刘禅难辞其咎。
                  接下来,诸葛瞻的大军到达涪城之后却止步不前。黄崇屡次进言,乃至痛苦流涕,占据险要,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地。诸葛瞻却不为所动,邓艾击破诸葛瞻的前锋后,诸葛瞻引军退守绵竹,再次出乎邓艾的意料——涪关险城竟然是诸葛瞻白白送给邓艾的!意识到自己的失败后,诸葛瞻后悔不已,表示愧对姜维,竟然引军出战,是役蜀军伏尸数万,诸葛瞻和黄崇、尚书张遵、李球均战死沙场。诸葛瞻为将不知兵要,轻浮易躁,不知己不知彼,致蜀军大败,朝野惶恐,蜀国的覆灭诸葛瞻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此时成都城内投降呼声一波高过一波,不知刘禅是否想起了当年的刘璋,城外大兵压境,城内民心不稳,刘禅看着来劝降的谯周,是否回忆起了刘璋当年面对法正之时,但刘璋迫降实在是内外交困,主力尽失,刘禅的处境和刘璋又有很大的不同,最终一片降旗,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此战,最初反对伐蜀的邓艾成了灭蜀的头号功臣,而钟会却被姜维拖得寸步不前,维之智固足以玩弄钟会于股掌之上,迫于时,制于命,奈之何哉!
                  


                  10楼2012-08-30 10:57
                  回复
                    我唯一对姜维不满的就是他借曹魏刺客的手刺杀了费祎


                    13楼2012-08-30 11:25
                    收起回复
                      好像是百度内容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8-30 12:14
                      收起回复
                        我是瓜机,而且我只是说好像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08-30 12:30
                        回复
                          写的真好,数次戳中泪点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2-08-30 13:12
                          收起回复
                            我徒弟 吼吼吼吼吼哦吼吼吼吼


                            17楼2012-08-30 13:36
                            收起回复
                              又黑我大魏降将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2-08-30 13: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