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吧 关注:396贴子:11,414
  • 2回复贴,共1

《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后的藏羚群》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句话我想我们已经听了数十遍,甚至更多。以前第一次听说这句话的时候,觉得真是精辟,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种震撼。好像猛地一下觉悟了,但现在似乎已经麻木了,对于这句老土得不能再老土的言论,甚至厌倦了,尽管我们都知道这是永恒的真理,海枯石烂也不会改变的真理。人人都知道应该保护动物,可是那些不法分子还是因为贪图一己之私肆无忌惮地猎杀动物。又有什么办法呢?对于这些,我们竟然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也仅仅是尽量善待动物。我想达尔文若是活到今天,他一定不会再研究生物的起源,而是去研究如何保护动物。 
保护动物已说得太多太多,谁都明白这个道理。我也不便再说什么。但是从文中,我又重新认识了弱肉强食这个法则。弱肉强食,同样也是永恒的真理,海枯石烂也不会改变的真理。 
在自然界中,最正确但也是最残酷的规律莫过于弱肉强食了。那只小藏羚,由于没能及时站起来,被黑狼吃掉了,连残骸也被带走了,因为黑狼也要喂养自己的小狼。于是,可里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的第一课,便是认识这个弱肉强食的法则。不要说黑狼太残忍,结束了那样可爱的一个小生命。可正是因为它是黑狼,而那个小生命是一个刚刚降生还没有站起来的小藏羚,才上演了这样残酷的一幕。但这才是真正的现实。倘若黑狼因为小藏羚的纯真可爱而饶它一命,那么这就是童话了。童话世界总是美好的,但现实生活却终究不能如此。不要指望黑狼能够发慈悲,因为自然界不允许这样的慈悲,这样的慈悲意味着一个种群的毁灭。自然界就是这般残酷而且真实。只有生命的强者才能生存,而弱者则因为各种原因而倒下,这就代表生命的终结。尽管那个结束的生命是多么善良或是多么顽强多么伟大,但总归是生命的弱者。在自然界,生命的弱者注定要悲伤地死去。但没有办法,大自然总是不能让所有的生命都安全地生存下来。现实总是最残酷的,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是残酷的。任何动物降临到这个世界,都要认识弱肉强食的法则。早一天认识,可能就会使生命多延续一天。而有的动物没有可里那么幸运,一出生就懂得了这个规律,它们往往是到了生命停止运动的那一刻才明白——弱肉强食。藏羚羊当然没有人这样发达的思维,但是它们有直觉,有感知。直觉和感知告诉它们,要想生存,就必须奔跑。弱肉强食,才使大自然变得残酷,而弱肉强食,也正是维持自然界中生命永远延续的永恒法则。在当今社会,弱肉强食的法则可引申理解为竞争的法则。在激烈的竞争中,强者获得胜利,而弱者则失败。与大自然中的规律一样。只不过可能不至于生和死了。现在的社会,就是竞争的社会。只有努力把自己锻炼成竞争的强者,才会有立足之地。所以,不论在那里,弱肉强食都是永远不变的定论,只是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罢了。读了《最后的藏羚群》,使我想到了Jack London的一篇中篇小说——《白牙》。白牙是狼。有一节,标题就叫“弱肉强食的法则”。 弱肉强食的法则迫使白牙变得残忍、冷酷、无情。但是,为了生存,也只能如此。弱肉强食的法则把藏羚样变得机警,同样也是为了生存。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动物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残忍,像狼。在狼群中,不残忍就等同于自取灭亡。有些动物,生命就要求它必须机警,像藏羚羊。在藏羚群中,不机警,也等同于自取灭亡。正因为不同动物的不同特性,自然界才能容得下那么多动物——当然,是强者。这也正是弱肉强食的结果——虽然残酷,但是现实。


1楼2007-04-04 12:35回复
    说得好


    IP属地:四川2楼2016-02-20 15:25
    回复
      写的太差了吧也!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7-01-31 09: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