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定吧 关注:885贴子:5,602
  • 5回复贴,共1

只有侧视图之[ 77式驱逐机动装甲“半人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1楼2012-10-05 13:51回复
    先上线图



    2楼2012-10-05 13:52
    回复
      补上设定:
      77式驱逐机动装甲“半人马”是帝国军事工业集团下属的地面系统和火器公司为海军陆战队开发的专用机型,帝国历1874年立项,76年6月原型机通过枢密院武器效能评估委员会和帝国海军部装备部的联合检验,并与次年3月正式列装,定名为“77式”。首先装备帝国海军陆战队第 一远征师第一装甲旅(该旅属于帝国海军陆战队的转型实验单位)。
      “半人马”沿用了63式的基本可动框架,本体重37.5T,战斗全重42T,乘员一人,30%的零件可以同63式通用。机体上半部为战斗部,下半部为行走机构。装甲材质为高张力复合陶瓷,配合弧面外形,避弹效果良好。主要武器为安装在机体右肩上的2TK37综合火力系统(包括PT77型100毫米线膛炮,采用自动装单机填装,备弹45发;并列配置PT72型23毫米机关炮,备弹500发),以及安装在机体前部的MTG17四联装30毫米机关炮(同驾驶员头盔瞄准器联动,俯仰范围45°~-15°,链式供弹,备弹350发)。副武器为手持式MTG15型30毫米机炮(链式供弹,备弹350发,弹药箱位于机体后腰,筒形)。
      机体装有脑桥接口,可连接驾驶员头部,部分实现念动操作。头盔内部集成了高灵敏度的光学探测器,可选择夜视/红外模式,配有头盔瞄准器;机体内部的人体工学部件可以根据驾驶员的体型进行调整,力反馈操作系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为了适应复杂的作战环境,“半人马”配备有完善的三防系统,以及高效的给水供氧系统和废物循环系统——这对长期身处机械外壳包裹下进行作战的驾驶员来说,尤为重要。
      “半人马”的主动力系统以核电池驱动,最高公路时速40km/h。增强机体的通过性和对复杂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半人马”的行走系统放弃了传统的双足行走方式,采用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多足/履带式行走系统。该系统由4条装有履带的可动机械肢和一套主履带构成,共有14组小直径负重轮和12组拖带轮,采用电传式操纵,液电变速,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不过,作为系统复杂的代价,“半人马”的可维护性令人失望,在野战条件下的故障率之高令人咋舌。不过,其强大的火力和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工程人员根据前线部队的使用情况不断对其进行改进,这项工作直到现在依然在进行之中。


      3楼2012-10-05 14:24
      回复
        帝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师第一装甲旅第三大队标准涂装



        4楼2012-10-05 14:26
        回复
          77式猎歼机动装甲“牛头人”是“半人马”的炮击用改型,是以远程火力压制为主要战术目的的重型陆战机动装甲。主武器为S-27式150毫米滑 膛炮,官方代号“重锤”。”牛头人”同“半人马”基本结构相同,90%以上的零件可以互换使用。主要区别在于武器系统的差异。“牛头人”取消了机体前部的 四联装机炮,机械结构相应缩小,负重轮减少了一对。在同一位置安装了综合火炮观瞄雷达系统。同时,为了快速进入炮击阵位,减少支援负担,特意在机体前部安 装了“蝎尾”多功能工程铲(具有挖掘、扫雷、附加防护等作用),能在3分钟内挖掘出足够容纳自身机体的掩体。为了应对150毫米火炮的后座力,技术人员还 在“牛头人”的前后共安装了3组大型液压助锄,增强机体的稳定性。不过,该型号并未获得海军陆战队的青睐,反倒是被帝国陆军相中,成为陆军集团炮战机甲部队的主力机种。
          帝国陆军南部集团军群,第7装甲师,热带标准涂装,1882年,乎鲁日前线

          帝国陆军纳奎斯远征军,第2装甲师,寒地标准涂装,1889年,纳奎斯

          帝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首都卫戍装甲旅,温带标准涂装,1881年,帝都

          


          5楼2012-10-05 14:39
          回复
            补一个2TK37综合火力系统:

            三种弹药,自上而下依次为:炮射导弹、高爆榴弹、次口径穿甲弹


            6楼2012-10-05 14: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