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蓝紫吧 关注:212贴子:1,407
  • 43回复贴,共1

新书《那些年 我们一起读的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2-10-15 11:51回复

    我们可能是70年代、80年代、90年代,00年代等不同时代的人,我们有很多的不同,但我们都拥有共同的诗的记忆……
    不应情深 不由情深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愿君已放下,常驻光明里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苍生难渡 回头是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生烟火,一世迷离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纵已断魂 终未断魂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千寻有影 万里无踪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如梦如幻月 若即若离花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现世安稳 岁月静好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人生的栈道上 我是个赶路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不怕旅途遥远 只怕错过遇见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屠裂心城 为思乡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回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插图

    


    IP属地:北京2楼2012-10-15 11:55
    回复
      不应情深,不由情深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人生末年,某一个清晨,李商隐站在南方层层水田之上,太阳升起,水田映照着蓝天,水气氤氲,就像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美玉,升起阵阵轻烟,一句因景而成的诗落到心上:“蓝田日暖玉升烟。”
      拨动心弦,一弦一柱,细数自己的锦瑟华年——
      那时他是个青葱少年,那时他是个有志青年,“将军樽旁,一人衣白。十年忽然,蜩宣甲化。”蹀躞花骢骄不胜,17岁的他以未登第的白衣身份入令狐楚将军幕府,在令狐楚有如养父一般的教导下,十年一恍,他像蝉蜕旧壳一般新生了!
      那是他人生中最美的时光。他爱过,若碧霞仙城的仙女般的女道士让他尝过了爱而不得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滋味;他暗恋过,在细细的雨中站在一个女子的红楼下,久久地望着,却不能送一对耳环给她,“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也曾经被一个听到他的诗的女子暗恋过,却因他进京赶考,而错过了她的约会。
      也曾在及第之时,这人生最大的盛景之前,抱有一颗平常心品尝自己人生第一次最大的成功:“玉管葭灰细细吹,流莺上下燕参差。日西千绕池边树,忆把枯条撼雪时。”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然后,他爱上了令狐家政敌的女儿,并与之结了婚。此时最关爱他的令狐楚已经去世,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上位。执意没有选择跟令狐绹同一政治立场的李商隐被指斥为忘恩负义,从此他的人生他的仕途“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为了养活家人,他只能从某个欣赏他的官员那里谋得一个小小的职位,然后羁泊欲穷年:他去过桂林,在那里体会“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来到巴山,听过“巴山夜雨涨秋池”;又到扬州,突然倦了这种羁泊,“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在他四处漂泊的时候,妻子已经去世,他甚至来不及见上最后一面。
      ……
      站在一方蓝田之上,李商隐回望自己的一生,才发现已是沧海桑田一场。曾以为自己是庄生梦中的蝴蝶,在繁花似锦的梦程里飞奔。而如今梦已醒来,自己不过是一直在做梦的庄生,梦醒了,人也倦了,倦在这名利场里走奔。曾经的梦蝶早蹉跎成断翼残骸,而自己的爱情离了又聚,聚了又散。
      此刻在太阳升起之时,所有的杜鹃萎身谢礼,化成声声的杜宇,唤着李商隐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就像简媜说的:“你的殿堂已是前尘,你的爱情已成往事。就把一款款的道理还给线装的书架,把一滴滴的泣血留给春泥,把一身姿态托给验尸的风雨,夜半湖心,秋虫唧唧……当太阳再升起,所有的杜宇声声唤你,所有的人间恩爱,你已双手归还而去。”
      在人生无数次暗夜里,李商隐都有此归心,只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如今,真的要回去了,李商隐借问沧海桑田,怎么回去我的殿堂,我的最美好的当初……
      于是李商隐写成了他一生最美的诗篇,他的一生也因这首诗而在最高潮、最烟花灿烂处结尾——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58年,李商隐离开扬州,还郑州,并卒于此地。他的归乡,他的殿堂,他的最美好的当初,梦回到了原点,就不会有之后的沧桑。
      《锦瑟》一诗,每一个字都很简单,每一个词亦都意不深,但它们这样组合在一起后,就如水中之音,镜中之花,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而整首诗如星辰为文章于天,如桃花行文采于地,风行水上,涣为文章,当其风止,与水相忘。
      


      IP属地:北京3楼2012-10-15 11:59
      回复

        而我的梦是那一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总觉得在李商隐写此诗的某时,他也跟我一样突然望见了家乡清晨大片大片如玉的水田上腾起的轻烟。这种望见,无需神话,无需幻想,直接落下墨来,就成人间最瑰丽的奇幻!
        ——清晨,沿山而上的层层水稻的梯田,如花瓣叠叠,田里的水光将天空镜藏,白云过田几片白,蓝天过田一片蓝。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依山成形的这大朵大朵花团,如玉如翡如翠的水田暖暖浮起烟水茫茫……
        蓝田日暖玉生烟呵,千年的惊叹到了现在亦是一样,仿佛这其间只有千年的似水年华流过了,而月还是以前的那个月落在你杯中,花还是以前的那朵花落在你怀中,任是美人在时花满堂的盛唐因宛转蛾眉马前死,任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宋忠魂多少暗荒丘,任是梦中本是伤心路的明空留一把桃花扇遍掩春色,任是浊酒不销忧国泪的清英雄末路当折磨……天地的静滞依然停在了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此刻、此地。这一刻时间已无涯,这一地人生竟无涯。
        想要看见这一山山的梯田,就需要一座座山,就像张晓风说的,“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在云飞鸟际之尽有‘相看两不厌’的对象……”而我们需要一座山,来看见这云鞍羽盖下的芝田,以及造物主为了这些梯田的层层添花而铺垫上的青山衮衮、鹭凫散后、落屑霏霏的山水锦缎。
        望此天下,烟蓝浩瀚,云水苍茫,让人心也浩荡,所以简媜亦说:“时间,会一寸寸地把凡人的身躯烘成枯草色,但我们望向远方的眼睛内,那抹因梦想的力量而持续荡漾的烟波蓝将永远存在。”
        此刻,站在一座山上望另一座山上蓝田日暖玉生烟,想象飞翔。一个立定如石的人一寸寸变成枯黄,望着那烟波浩蓝的天下,年轻的耕者带烟锄蓝地在蓝田之上一代又一代耕种块块翡玉,烟波的蓝永远都如新生的存在,都是代代耕者梦想的蓝颜,所以唐朝就有诗——从来若把耕桑定,免恃雕虫误此生。
        等到一场急雨来,眼前不动而绵长的山峦顿时蓝田璞碎,鲛室珠倾。风起云涌间,天上人间,人间天上。而一穗雨声里,千条池色前,那耕者戴笠冒山雨,渚田耕荇花。此间的景,让诗人亦是要遗憾自己早知涉世真成梦,不弃山田春雨犁。
        劳作是种风景,而劳作的自己要成风景中人。
        所以,从先秦以来就要击壤成歌;到汉之时,南陌采桑要成画;而魏晋那读书人陶渊明也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早出晚归的艰辛无所谓,露水沾湿了衣裳的损失也无所谓,只是希望自己种下的那些些烟波蓝的希望不要被违背呵!
        到了烟花灿烂的大唐,就有野老与人争席罢的望景成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而灯火阑珊的宋,会“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的成词。
        到了元,那被道士马丹阳点化的任屠夫想成仙而要跟妻子断绝关系时,亦是要“急切里无片纸,将手帕铺在田地,水渠中插手在青泥内,与你个泥手模便当休离。我和你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被罗帏”——以青泥按手印于田上手帕,这样就休了妻,也与人间大地断了尘俗之心。
        而明时,一出卿卿我我风情万种的《牡丹亭》亦会听得一曲前村田歌——“泥滑喇脚支沙,短耙长犁滑律的拿,夜雨撒菰麻,天晴出粪渣,香风腌蚱。”
        最后到了清,一场繁花似锦红尘为缎的《红楼梦》也要抬出一个没见识过世面却能俯首背天以锄击地的老农妇刘姥姥,笑哈哈地逛一逛人间梦幻般的大观园。而到了最后,这幢金碧辉煌的红楼大厦哗啦啦倾塌时,也只有这个纯朴如土的农妇前来给予这些云端跌落的逃散者最后的人间温暖——
        再是雕龙画凤,再是太虚幻境,最终也是要回到这最根本之处。所以想那远古时中国的文明发端处,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而这期间的每一个人物或是最终的文明终结处也终究是生于土归于尘……
        中国的文明,即是这样的有着生于劳动的美,所以胡兰成有语:“中国人便从事生产劳动亦如当大事,如承大宾,作场亦如歌舞之地,陌上河边都可以拾得花钿。”
        从此幕玉冷耕云圃的远景踏踏实实走到田上,沿着崎岖窈窕的田埂袅袅婷婷地击壤走过。邂逅春熙,遇见耕人,看其荷锄立,与之相见语依依,天地浩大,唯此声清亮悠长,有着无尽的光阴绵长。搭手额前挡去光阴的浮尘,抬头望双鹭衔芳去,拂破眼前蓝光千顷——
        这就是让诗人们用一生来珍惜的存在,所以那魏晋的陶渊明才要拂衣归田里,望人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听天下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与邻家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陶渊明说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民间即从开春下锄的第一刻开始,就计算这一年的岁功,因着这样“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不曾懈怠,才能如此地锦上生花,才能在文明的荒芜处断岸行簪影,荒畦落履痕,有了这样的“蓝田日暖玉生烟”……


        IP属地:北京5楼2012-10-15 11:59
        回复
          这个必须支持!
          蓝紫姐加油!


          7楼2012-10-20 14:54
          回复
            支持


            8楼2012-10-21 07:42
            回复
              我也支持你! 这本插图是我画的 嘿嘿。 要是有一天能有你的签名就好了。你的书很棒!真的。


              IP属地:北京9楼2012-12-19 09:32
              收起回复
                阿紫,我买了这书,开始在学校书店问了两个礼拜都没有…回家用卓越买的,不过上面的评论不怎么好,书拿到了,封面挺好看的就是我不怎么喜欢粉色有点偏见。里面的画蛮好看的就是印刷的时候好像偏艳了些和那种韵味有些脱离,还没有细看过,大致翻了下是诗歌加上诗人的背景经历的描写。感觉引用过多了些,看过简祯的空灵,那种格局是一首诗甚至一句话就能演绎出一篇文章的。感觉那样更有深度,情感更能同千万年前的作者相融合。我看到里面有闻一多的赏析,那种文字的确是精到的,适合一些对诗本身比较感兴趣,有一定了解的人读。而这本书比较像美文,对于写作文有帮助,受众大多会是学生,小女生,属于普及的那种,市面上这类书最近越来越多了…而且都是一个模式,不同的只是作者的叙述风格。有名的诗人就那几个,马上就会审美疲劳了。额,而且我感觉你公司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少看见,曾经你那本不如不遇我是在图书馆看到的,好像跟安意如的书还是一个系列的,如果不是封面,我还以为那个系列就她那三本,查了以后才发现那个系列很多别的书都很不错…其实我感觉这本书还是不如不遇好。那本书选材布局什么都很好。批评为主,请别介意…当然对于我来说,这种文章都是满分作文啊=,=。材料很多…可以借鉴…课堂诗文的拓展,老师应该很喜欢…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8-20 13:27
                回复
                  其实我觉得你的书是那种小众的。游离在严肃和“文艺”,相对那些浅显的抒情文更有内容,需要细品,但对于看惯言情小说而想了解些常识的姑娘就会显得太古化了…就是没意思没有爱情风流,所以很难像某些人那样流行起来。可是偏偏这些题材和他们写的还有些相似之处,放在一起对比之下就受到冷落。但是如果真的变成那样的文字,我是不愿意看到的。何况这种书火只能火一两个人,之后的都会审美疲劳。而如果当作严肃文学来看,显然文笔还是不够的,不是不够美,是对于文章本身还需要提炼充实。思想有些局限,手法也要变化些,总之要和那些书区分开来,这样才不会被掩盖…。因而那些比较有研究的人也不会选择这本书。那么受众就是两者之间的人,而书店是没有这种分类的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8-20 14:08
                  收起回复
                    不错不错!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8-25 23:43
                    回复
                      我有这本书,而且超级抢手~看完了之后觉得好看极了结果同学也觉得好看就都开始抢 果断倾蓝紫王道


                      IP属地:贵州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9-19 10:22
                      收起回复
                        蓝姐我终于回来啦哈哈~明后天放两天假~~抱


                        IP属地:贵州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9-24 22:36
                        收起回复
                          对啊对啊,基本上比我们大一些的都不怎么读这类书,除了文科生或者特别喜欢诗词的少数理科生,小至大学生,大至我的父母辈,几乎不买诗词类的书。所以说啊,这类书在学生党中才是最受欢迎滴!当然我会一直喜欢下去的哈哈。另弱弱地说,我不上论坛…


                          IP属地:贵州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9-24 22:39
                          收起回复
                            为什么书的销量很少呢??想买但是又好纠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2-13 01:39
                            回复
                              果断买了,很不错,好难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1-06 0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