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汉服吧 关注:332贴子:3,018
  • 8回复贴,共1

新乡方言古语词浅释 作者:罗 东 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 要:新乡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古语词,其中一些词的用法直接传承于古代汉语。本文举例分析新乡方言中的
古语词,揭示新乡方言和古代汉语的之间的关系。新乡市位于河南省黄河以北,处于华北平原南部,所辖四区八个县市。西面和焦作相邻,西北靠山西,东面临黄河,北部与安阳、鹤壁相接,南部与郑州、开封以黄河为界。全区面积8169 平方公里,人口450 万。语言属于北方方言之河南次方言,与河南官话有一定差异。新乡方言内部也存在差异,在口语中,西北部地区保留大量入声,属于晋语区,而在东部,则几乎没有入声,尖团音也很分明。语言具有传承性,任何一种语言之中的任何一种方言都是由古代语言发展演变而来。作为民族语言的支裔的新乡方言同样也不例外,今天的新乡方言中就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语。黄侃先生曾言:“固知三古遗言,散存方国。考古语者,不能不验之于今;考今语者,不能不原之于古。世之人或徒慕艰深而多书古字,或号称通俗而昧于今言,其皆未为懿也。”①本文借助古代的字书和典籍,通过新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对新乡方言中的一些口语词作简单的考释,追溯这些词语的来源,说明新乡方言和古汉语的传承关系。
一、古方言词
扬雄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主要记录了秦汉时期的汉语方言,书中多次出现“楚”、“南楚”、“江湘之间”、“湘沅之间”等地名,记录这些地方的方言。但是《方言》中所记录的一些方言词在新乡方言中也在沿用,如:【 】扬雄《方言》云:“器破而未离,南楚之间谓”,《广韵》上声五旨:“ ,符鄙切。”《汉语大辞典》中的一个项,“物体裂开而未断”。新乡方言也有此用法,不仅指器破而未离,而且意义有扩大的趋势,还可以指人的肢体的损伤,如“指甲 了”。【 】击打。《方言》第十“南楚凡相椎曰 ⋯⋯亦曰 ”。晋朝郭璞《方言注》“今江东人亦曰椎为 。”《广韵》他朗切,上荡,透;又胡广切,上荡,匣。注引《广雅》云:“槌打也。”新乡人称“槌打”为“ ”,应是第
二种读音,读阴平hāng。【拌】扔弃、抛弃、丢弃之义。《方言》第十“拌,弃也。楚凡挥弃物谓之拌”,晋郭璞注“今汝颍间语亦然”。《广韵》“拌,弃也。俗作 ”,如,“好个消息,今夜天童,乞食见小利,未免 身舍命。将现前大众,作枚毒树果”。(大藏经第48 册p0129c9)章太炎《新方言》中“今谓弃身曰拌命”。如“上堂,心念分飞,如何措手。赵州狗子佛性无,只个无字铁扫帚。扫处纷飞多,纷飞多处扫。转扫转多,扫不得处 命扫”。(大藏经第48 册p0127b12)此词也是新乡方言中的一个常用俗语词,如“你的衣裳破了,拌了买件新的”,在新乡方言中有音无字。《广韵》中记录了“拌”的两种读音,一:普官切,滂母;其二:蒲旱切,并母。新乡方言存留了第二种读音。


1楼2012-11-02 16:29回复
    二、古通语词
    见于古籍记载却没有使用范围的,一般都属于古通语词。现在很多古通语词在现代汉语已不使用,或只能作为语素使用,但有些古通语词在新乡方言中仍作为词使用。如:【钁头】锄头。《说文·金部》:“钁,大鉏也。”“鉏”即“锄”,“钁”即大锄头,《淮南子·齐俗》:“今之修干戚而笑钁插。”但新乡方言指小锄头,也写作“镢头”。【卯】漏掉。《广韵》莫袍切,上声,巧韵,明母。《史记》:“北至留。”《索引》:“留,卯也。”方之《内奸》上:“我路路通!如今出门,心眼要活,手要松,见个菩萨烧烛香,一个不能卯。”新乡人常常把“漏掉什么东西”说成“卯了什么”,如“你去赶集买东西时,不要卯了小孩的衣裳”。【跐】踩,踏。《说文》无此字。《广韵》“雌氏切”,陆德明《释文》引《广雅》云:“跐,踏也;蹈也;履也。”如《庄子·秋水》“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列子·天瑞第一》“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左思《吴都赋》:“虽有雄虺之九首,将抗足而跐之。”《文选注》引《广雅》云“跐,蹑也。”又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头上顶的是瓦房,脚下跐的是砖地。” 今天“跐”依然在新乡口语广泛使用,如“快点躲开,别让惊马跐着你”。【跍踞】蹲。《说文》无“跍”字,《广韵》“跍,跍蹲也。苦胡切。”《集韵》“跍,蹲貌。空胡切。”黄侃《蕲春语》:“今吾乡谓蹲曰跍,亦曰蹲。”,“跍”上古属见纽、鱼部、上声,新乡方言保存了古音。踞,《广韵·御部》“蹲,又踑踞大坐,居御切”。《汉语大词典》“踞,蹲貌”。“跍踞”同义连文,即“蹲”,新乡方言中也常用,如“人家都走了,你还跍踞在哪儿干什么?”【挺】《广韵》有二音,一是“徒鼎切,上迥,定”。另一是“特丁切,平青,定”。新乡方言保留了第一种读音,作动词有“敲”、“打”之义。实际上这是“梃”的
    引申义,“梃”本义“棍杖”,《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引申有“杖击”义。“挺”是“梃”的假借字,明朝李贽《读史·唐贵梅传》:“及旦,手持桑杖,将入室挺之。”后来意义所指范围扩大,泛指“敲”“打”“捶”,不一定再凭借工具。如:《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你敢把他当着那老婆着实挺给他一顿。”第五十九回:“我要赶上,我照着他奶膀结结实实地挺顿拳头给他。”现在新乡方言中也常用“挺”,如“他爸爸回家后又挺了他一顿”。【厮跟】一起、一块儿。该词多见于元代和明初的白话小说中。如《水浒传》第十四回:“两支船厮跟着在湖泊里。”第二十回:“两个厮跟着,来到门前,宋江立住了脚。”同义词还有“厮赶”、“厮伴”。“厮赶”、“厮伴”也见于古代文献,如《张协状元》第八出“小客独自不敢向前,等待官程,不然车仗,厮赶过去”,又如第四十一出“老鸦未着裩裤,被着张小娘子来叫,厮伴去采茶”。“厮”唐宋时从表示“两相之辞”的“相”分化出来,元代和明初的白话小说中极为常见,后来“厮”的频率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书面语只保留了复合词“厮打”、“厮杀”等词,《汉语大词典》中无“厮跟”、“厮伴”,只有“厮赶”。现在新乡方言中只保留了“厮跟”一个词,口语中常用,如“明天早上咱俩厮跟上学去吧!”其词义也扩大了,还指男女不正当的关系,如:“孙家的二蛋厮跟了王家的三姑娘。”【淋】浇。《说文·水部》:“淋,从水、林声,以水沃也。”《玉篇·水部》:“水浇也。”宋释道原曾写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现在新乡方言中“用水浇某物”也用“淋”,如“淋灰”。
    小结
    搞好方言词汇研究,对民族语言本体的研究和古典文献的理解,都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选择了新乡方言中的一些俗语词做简单分析,希望找出其和古汉语的渊源关系。但由于笔者学识浅薄,未能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3楼2012-11-02 16:36
    回复
      妹纸我是来顶帖子的~~
      妹纸的辛勤劳动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来来,表扬一个!!


      4楼2012-11-02 20:31
      收起回复
        我是研究方言的,大致瞧了一遍还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2-12 02:26
        回复
          顶,不能忘记我们的家乡话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2-15 21:3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2-18 2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