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吧 关注:125,270贴子:818,106
  • 7回复贴,共1

血祭桐城派(戴名世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11-05 09:42回复
    内容提要
    《血祭桐城派(戴名世传)》由朱洪编著。
    《血祭桐城派(戴名世传)》讲述了:嗅一嗅戴名世身上曾有的血腥味,可以感受清代风花雪月的文坛、文质彬彬的科场掩饰下的马蹄和屠刀。窥视这个文人的漫漫人生路,可以换一个角度放大一下清朝曾有的一页。散文派别、科举道路、文字狱,等等,就不再是毫无生气的字眼,而是文化、政治和社会成长中的缺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2-11-05 09:43
    回复
      作者简介
      朱洪,1957年出生,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从领袖到平民——陈独秀沉浮录》、《陈独秀与中国名人》、《陈独秀传》、《陈独秀哲学思想研究》、《黄镇传》、《胡适大传》(上、下)、《胡适与韦莲司》、《陈独秀与第三国际人物论》、《陈独秀风雨人生》、《赵朴初传》、《赵朴初因缘人生》、《陈独秀父子仨》、《将军、外交家黄镇》、《陈独秀与胡适》、《赵朴初说佛》、《重话大**》、《胡适与北大文友》、《刘半农传》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2-11-05 09:44
      回复
        前言

        皖西南的桐城县,方圆百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与枞阳分开后,江属枞阳)。战国时,此地为吴楚争夺之地。三国时,吴国曾在城东的峡石(小关)阻止了曹休的几十万南下的军队。
        这里名人辈出,如北宋画家李龙眠(公麟),明代御史左光斗,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方以智,清代相国张英、张廷玉父子等。清代还有一位名人,即康熙朝的榜眼、《康熙字典》唯一未署名的作者、桐城派鼻祖、因《南山集》文字狱被砍头的戴名世。
        三百多年前,这个心灵孤寂、充满幢憬的人,在一条曲折、布满陷阱的迷途上狂走。这条路上,荆棘与桂枝并存,奇花与毒草丛生。他上了九天,也跌入了地狱。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2-11-05 09:46
        回复
          戴名世的悲剧是人类前行中的一幕,是人类克服自身蒙昧、无知的梯阶。他以自己的七尺身躯,为桐城派乃至整个清代文派作了奠基。从此,清代文人沉迷于汉学(朴学)和宋学(程朱理学),远离明史,以至今天的《明史》乏味无趣。“《南山集》案”,是康熙为了清朝江山,悬在清代文人头上两百余年的利剑。
          这股积压的政治热情,直到清代后期,才在洪秀全、龚自珍、谭嗣同、孙中山、陈独秀等人身上,如出峡江河,澎湃而下,势不可挡。但新文化运动将矛头指向包括桐城派在内的所谓“十八妖魔”的时候,《新青年》只找到了封建王朝统治下文人掩饰的悲鸣和压抑的叹息。而五四运动将这场文化的运动引向政治的运动时,封建时代和新时代的“人猿揖别”的时候,才真正到来了。
          追随戴名世的脚印,走完其漫漫人生路,不难发现,历史的多维画卷、人类美好的追求,包括文学的各种风格和派别,丝丝缕缕,并没有在这一代人身上断线。或者说,无论是胡适的白话文思想,还是陈独秀对于八股文的批判等,都不是空穴来风。而现代人津津乐道的政治与文化的分歧,他们在谈论政治时的小心翼翼,也无不折射了清代文字狱留下的阴影。
          不了解戴名世,就不了解桐城派文绉绉的文风里浸透了清代文人的血;不了解明清的时代替换,就不了然文人逃禅的机缘;不了解清代文字狱,就不能体味清末汉族文人的怒火和英雄辈出。但一个时代列车在高歌猛进的时候,它的车轮碾过的地方,一定横躺过因开路而倒下的前驱者!
          一个翰林人头祭奠过的文派,分量是沉甸甸的,苦甜交融,带一点涩成。


          8楼2012-11-05 09:47
          回复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第一章 龙眠山下(1653—1678)
            一、六世祖拒不义财,曾祖父躲飞来灾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戴氏系周朝宋微子后裔。成王二年(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东征淮夷,封微子于宋。元末明初,天下纷乱,皖南婺源(今属江西)的戴氏一支,北迁至桐城东乡(今属枞阳)仓前,成了桐城“仓前戴”的始祖。十七世纪初,即戴名世出生前五十年,戴名世的六祖,自白云陈冲举家迁到桐城县城东北二十来里的南湾(孔城镇),人称南居先生。
            南居先生拒绝横财,免除了家族的一场灾难。
            十七世纪初的一个普通冬日,在南湾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一群麻雀自由自在地啄食,上蹦下跳,田边的几棵槐树,叶子凋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丫。南居先生的仆人在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土,旁边是一头水牛,在悠闲地啃草。突然,他握锄头的手被震了一下,耳边传来“咯噔”一声,硬嘣嘣的。这是什么呢?他好奇地又挖了一下,仍然是硬嘣嘣的声音。他蹲了下来,用手掏开泥土,一只碗口粗的泥罐盖子露了出来。他的心狂跳了几下,该不是财宝吧?他瞅了一下附近,一个青年人在田边溜达,原来是少东家面峰。
            “这是什么?”少东家见仆人举动古怪,漫不经心地走了过来。
            仆人悄悄地说:“少东家,说不定是财宝呢!”
            少东家立即兴奋起来,忙说:“小心些,别挖碎了。”
            说话工夫,两只黑黝黝的瓮已被挖出来。少东家蹲在一旁,惊讶地打量着,真的是财宝吗?他瞅了仆人一眼,然后四处望了望,说:“用衣服包好,抱回家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2-11-05 09:52
            回复
              仆人一手一只,抱了两只沉甸甸的瓮,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少东家自己启瓮,里面果然是金光闪闪的白金和玉器。面峰兴奋得脸放红光,说:“从前,邻居中一户穷人听家里老婢说,先世曾藏金二瓮在庭柱下。子孙日夜挖掘,果得二瓮,封口如故。启瓮一看,只是两坛清水。白欢喜了一场,被乡人当做笑话。”
              仆人姓陈,他的两眼放出了从来没有的光。看着雪花花的银子,仆人面部表情复杂地说:“这二瓮白金,可是真的啊!”
              南居先生有几亩地,过着富不了、饿不死的日子。他是位忠厚的读书人,知道人不能发横财。面对戴家突然发家致富的机会,南居先生神情淡淡地问儿子面峰:“你看怎么处置呢?”
              面峰觉得父亲的话很奇怪,说:“二瓮白金虽不是祖宗埋下的,但地是自家的,理当归我们家所有啊!”
              仆人也附和说:“该东家有!该东家有!”
              南居先生听了,吹胡子瞪眼,大发脾气说:“我听说,有无妄之福者,必有无妄之祸。我戴家世代力田自给,今你不靠自己的力气,而想取不义之财,我不要你这个不肖之子!”说着,南居先生举杖狠狠打了一下面峰。面峰挨了打,像泄了气的皮球,赌气跑到外面去了。
              南居先生转身对仆人说:“这两瓮白金是你挖到的,你拿回去吧!”
              仆人稍稍推辞了一番,见大东家说的不是客套话,便千谢万谢,把二瓮白金抱回家去了。
              仆人的老婆不相信这是真的,说:“我们不能要吧?”
              仆人欢喜地说:“怎么不能要?这是老天赐给我们的了。”
              夜晚,仆人和老婆没有和东家告别,悄悄地带着财宝,牵着儿子,离开了南湾。在一个偏僻的地方,仆人隐姓埋名,买田买宅,一家贫穷的人,转眼过起了富人的日子。


              11楼2012-11-05 09:52
              回复
                浙江新华书店
                http://www.zxhsd.com/kgsm/ts/2011/11/11/2100062.shtml


                13楼2012-11-05 09:54
                回复